第651章 錢糧

“首先得說錢糧,再下來再談瑣務。”

會議開始,張佳木地位雖是最高,但主持會議的卻是內閣大學士首輔李賢。

新官制後,李賢當會加官太傅,封伯爵,官正一品,年俸萬石。

這是漢朝尊禮三公的制度,張佳木自也是老實不客氣的拿過來了。老實說,他自己的太保一職是正經的三公,俸祿自然也要加到萬石,只是現在議文未議武,還沒有說到這一層。

但尊禮上頭,最關鍵的還不是俸祿

也不是給金印銀綬或是銀根車這樣一些虛無飄渺的東西,而是實打實的權力

“錢糧太保早就有指示。”年富欠了欠身,並沒有看張佳木,而是向着衆人道:“漕運一年過來兩百萬石,京師一年所需要不了這麼多,歷年所積,現在通州有糧二百萬,每年積聚數十萬石,不在話下。用這個來養軍,足夠了。”

“這個糧原本也是給禁軍備下的。”

說到通州倉儲,就是上任不久的戶部尚書張鳳的首尾,張鳳爲人板正端方,人稱“板張”,在這種微妙的時候,由此人來任此職,倒也妙極。

說到他的事物,張鳳便不緊不慢的道:“改革官制俸祿,加吏員,用太保的話說,唐之大吏,亦是大官,吏員直做到宰相臺閣的,也是有的。到了宋,纔是官吏分流,至本朝,則是到了非改不可的時候……學生對此議,不敢說贊同,也不能反對,總之聽命辦事就是。”

此人算是強硬的保守派的官員,哪怕就是把他的俸祿升到中兩千石,實際收入比現在多十倍,他亦是死硬不改。

在張鳳看來,爲官再要錢本來就是不對,只是大多數的同僚贊同,他亦無法可想,此時開議,仍然忍不住要譏刺幾句。

對這種情緒,張佳木也不在意,當下只微微一笑,卻不接口。

這般雅量,衆人便放下心來,只看着張鳳。

“學生雖不贊同,但事情仍然要做。改俸,加吏,京師需加糧在六十萬石之間,這樣,每年漕運上來的也就所剩無已。通州和環京師的糧倉加起來有兩百萬石,但這是歷年所積,也不敢用的太多,誠然,糧食每年都要腐爛掉過十萬石,但平時無備,一時有警,就悔之晚矣。景泰元年,若不是于謙急調京師四周的倉儲,以定人心,今日大明天下如何,尚未可知咧。”

這雖然還是唱反調,但說的亦是實情

京師儲糧確實有點過多,現在張鳳的意思很簡單,支應百官俸祿,禁軍可就不能理會了。給禁軍,百官俸祿就恕不奉陪。

每年就算浪費,也好過事急無用。

“我要搶一句了”彭時原本是一直閉目端坐,不願多話。

這種會議,關係到兵部就是兵部說話,戶部就是戶部說話,不然就是老大們說話。內閣這邊是李賢,那邊有張佳木,然後夠資格說兩句的就是彭時這樣的老大的副手一類的人物。

象陳文和呂原幾個,資歷尚淺,新官制後才能成爲從一品的大官,玉帶緋袍,好不神氣,現在一個是從三,一個是正四,官位差的遠,資格更欠奉,所以只能老老實實的在一邊旁聽罷了。

彭時是有意氣,不管這事情如何,反正打定了主意不說話,幾次會議,不是裝天聾,就是扮地啞。

這一次倒真的是忍不住了,當下便板直腰身,似乎要和誰吵加也似:“通州倉儲,萬不能全動,沒有百萬糧儲,京師便人心不穩,就是皇上問起,吾等將以何詞來奏對回答?所以,萬不能動,萬不能動”

他這般強調,衆人便都拿眼看張佳木,便是李賢,也是沉吟不語。

最近內閣和都督府的配合還算默契,彼此間少了很多隔閡和阻礙。李賢這會才知道,以前有諸多誤會和不解,所以才生出不少事來。

到現在,張佳木敬他的人才和經濟之道,也敬他在文官勢力中的地位,彼此是分庭抗禮的格局,到這種地步,李賢是很滿足的了。

至於他,也是敬服張佳木在權力上的機警和退讓,而身居如此高位,又有那麼多的錢財,對下,是撫卹老弱,憐憫孤寡,而特別是在辦學方面,更叫讀書人出身的文官們心折不已。

就算現在,大家都知道了張佳木的做法,有樣學樣的,又有幾家?

白花花的銀子掏了出來養別人的娃,這等事,還真不是一般心胸的人能做的出來的。縱觀歷朝名將武官,有這般做事的,能有幾人?

彼此佩服,也就配合愉快,最近幾樣新政務推行順暢,其理就在於此了。

不過倉儲大事,確實也關係到國家根基是否安穩的大事。官員不加俸也不會造反,以前用破布當俸祿的事都幹過,大夥兒也沒說什麼。

最多私下抱怨幾句,也就完事。

反正有節敬冰炭敬,不礙事。不過新官制一出,俸祿是漲了十倍有餘,不過冰炭節敬也明令不準收受,就算是座主和門生的交待,規定來往不能超過一兩銀子,取其意思就是了。

畢竟儒家的門生制度行之有年,彼此都習慣了,不便一下子就直接取消。

但把這些陋規都停了,又不能實額俸祿,那大家就非得造反不可。

主持其事的,非得萬蜂蟄頭,不僅要辭官,將來還有後患,而且,還不知道要被多少人著書毀罵。

這一世毀了不說,千百年後還落罵名,所以改革大政,一般人不敢爲,也不願爲,其因就在於此。

但倉儲一空,萬一邊關再次有警,無糧可撥,那時候就不是毀名聲的事了,身家性命能不能保住,也在兩可之間。

兩害相權,必取其輕。

無論如何,文官們吵幾句不會死人,現在看來,只能滿足禁軍所需和倉儲要保證一定的儲量,不能把通州倉儲給挖空了。

至於多調糧食,暫且不能想這個事。

現在有風聲,似乎又是這位太保大人放出來的……那就是,改漕運爲海運。

這位太保大人似乎對出海興趣很大,已經多次放風,海外雖然有倭寇,但有水師巡邏則可保無事,而不準寸板出海,水師也無用武之地,時間久了,自然墮落腐敗,一無用處。

事實也是如此,南京和浙江一帶的水師,久而無事,官兵不是逃亡乾淨,要麼就直接做了漁民,更不象話的,就是乾脆當了海盜。

無船可保,也無船出海,要水師何用?

但徹底裁撤水師,海面有警,又當如何?

以張佳木的意思,乾脆先放開一部份海禁,然後改漕運爲海運,千帆萬船,從長江口下海,然後一路北上,到天津衛下海。

海運之議,在永樂年間就有過,技術條件還在其次,朝官反對是主要原因。海運安危難測啦,沒有漕運穩當啦,萬一出事,有礙國計民生啦,反正小農經濟儒家治國,怎麼保險怎麼來。

當時海運也確實存在風險,所以海運之議作罷。

以張佳木的意思,海運確實有風險,但不可不嘗試。頭一年可以就用五萬石,然後逐年遞增,一直到能年運百萬以上爲止。

如果海運成功,那麼漕運就可以減少份額,沿途的幾十萬運軍也就可以喘口氣了。至於耗費的大量錢財物資,也就能節省下來了。

試想,從蘇州運一百石糧食到京師,沿途最少要加二十石的損耗,這是一筆多麼大的開銷。換在海路過來,最多加個五石的漂沒也就罷了。

設想雖好,但海運緩不濟急,現在錦衣衛總務和庶務局,還有鎮江分衛的人正在江南一帶籌劃,李賢也有自己的消息渠道,所以知道一點兒消息。

可惜,現在不是說這個的時候,一旦開議,又是一通吵。

在這種事上,李賢和張佳木還是有默契的。

此時此刻,他向着張佳木拱一下手,道:“太保,不知道此事有何成議?不妨直言,學生等洗耳恭聽。”

“倒是有。”張佳木笑了笑,看向衆人,道:“我的意思,就是通州倉儲七成供應禁軍,禁軍不能成,一亂就不得了。”

“是。”張鳳欠了欠身,面無表情的道:“那麼百官俸祿從哪裡來,剩下的三成麼?”

“是的。”張佳木笑道:“通州倉一年多拿出百萬石來,並不影響倉儲,多了都黴爛了就很好麼?留幾十萬石應急,我看該夠了吧。”

“這就是說,七十萬石給禁軍,禁軍十二萬將士也差不離了,至於百官俸祿……”彭時在一邊略算了算,又一次開聲道:“這,似乎不夠罷?”

“是不夠。”

皇帝是善財難捨,上次已經抱怨過收入不夠發俸祿的,也難怪他,一衛就有兩千多軍官,按當初皇帝和官員們的協議,文官俸祿由戶部來管,駐京武官俸祿和光祿寺的開銷是皇帝自己負責,是從一年一收的金花銀裡頭撥出來。

現在一季就要發十四萬,加上光祿寺的使費,皇帝到手的銀子所剩無已,早就心疼了。

所以這一次改官制俸祿,李賢和張佳木一合計,光祿寺還歸皇帝自己管,在京武官俸祿,和文官一樣,議定改制之後,也由戶部支出,兵部承領一體發放。

第32章 人生百味第1章 倒黴差使第208章 接旨第421章 決斷第539章 謀利第358章 駕臨第473章 關鍵第158章 陰霾四合第547章 京營第154章 提人第五卷權傾天下第四百三十六四章 反制第415章 曹福來第649章 禁軍第410章 嫉妒第411章 人情第513章 喜事第271章 營嘯第269章 基地第220章 縱騎第524章 襲殺第625章 雄心第262章 夫妻第282章 來使第386章 謊言第615章 喉舌第245章 開心第164章 釡底抽薪第683章 格殺第210章 財富第160章 天人共怒第192章 連鎖第127章 束手第518章 舊友第427章 計較第403章 人心第114章 問話第407章 拜託第410章 力士第633章 傾心第378章 示威第554章 伏子第62章 買田第116章 後浪前浪第283章 外勤第659章 聚會第392章 潛伏第564章 儲備第503章 狂悖第661章 流言第378章 示威第250章 內閣第479章 曹府第194章 一夫當關第671章 論道第383章 異客第196章 進場第14章 新的任務第424章 變故再起第575章 新司第五卷權傾天下第四百三十六二章 望樓第691章 傳承第495章 埋伏第600章 置法第231章 滿足第686章 肅清第51章 爭執第350章 世家第108章 心有山川之險第141章 慶功第128章 早做謀劃第11章 分鬥第157章 算卦第178章 明朝的情報員第659章 聚會第四卷錦衣都督第三百三五章 羨慕第70章 贈馬第545章 離間第49章 兩面小旗第20章 變故突起第300章 大宗小宗第537章 打趣第682章 破局第131章 抓人第2章 靜夜思第625章 雄心第518章 舊友第136章 意外之得第275章 出操第469章 詭道第247章 擺隊第19章 最大贏家第529章 返京第63章 發財大計第221章 積善衍慶第24章 怒闖東廠第2章 靜夜思第681章 波瀾第211章 過錦第56章 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