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致命陷阱

黎明,大明宮鐘鼓樓傳來的洪遠鐘聲,叫醒了長安這一座沉睡中的帝國都城。

剛剛回到家裡的薛紹稍作梳洗更換了一身朝服,和滿朝文武一樣趕往大明宮去上早朝。

騎着馬走出太平公主府還沒有百來步,薛紹就在裡坊的入口處見到了一個熟悉的人影站在那裡,如同一顆山鬆挺直又穩固。

宋璟。

薛紹見到他就些想笑,於是拍着馬慢悠悠的走過去,說道:宋御史,是在等我

是的。宋璟並不否認,拱了一手,說道:在下是一個眼睛裡揉不下砂子的人,有些話如果不和薛駙馬說清楚,在下寢食難安

薛紹笑了一笑,改天吧

擇日不如撞日,何不現在宋璟道,在下不會耽誤薛駙馬太多的時間,在下自己也要趕去上朝。

薛紹笑了,你也知道你要上朝,我騎馬都還得抓緊時間,你步行來得及嗎還是不要浪費時間了。我答應你,會給你半天的時間和你坐下來談上一談。但不是現在。

好宋璟略感寬慰,對薛紹拱手一拜,在下告辭了

說罷宋璟擡腳就走或者說跑。

從這裡到大明宮,還有好幾里路程。要想趕上上朝的時間,宋璟就得一路狂奔不得停歇。

薛紹甚是好奇的騎着馬跟在他身後,心想我就不信你的體力比軍隊裡的將士還要好。這一路跑過去,你還能站得直麼

兩人一前一後,宋璟奔跑薛紹騎馬保持了約有二十步的距離。一直到進了大明宮,薛紹驚訝的發現宋璟一點吃力的大喘氣兒都沒有。薛紹在下馬橋交割馬匹與兵器時,宋璟就到御河邊不起眼的小角落裡洗了一把臉,脫了溼透的衣服穿上了自己的朝會,打扮得工工整整的走進了朝臣當中。

薛紹不禁對宋璟有點刮目相看,一個書生文仕能有這樣的超強體能和吃苦耐勞的習慣,真是不簡單

上朝了。

文武大臣各分班列走上龍尾道,步入大明宮含元殿的正殿之中。龍椅之上空空如也,後方置了一席珠簾武則天端坐於其中,垂簾聽政

陛下龍體欠安,囑我垂簾聽政。武則天一句廢話都沒有,直入正題道:衆卿,誰有本要奏

薛紹一眼瞟向裴炎,發現他紋絲不動。

臣,有本奏這時,吏部尚書魏玄同走了出來。

愛卿請講武則天道。

魏玄同說道:臣以爲,新君登基理當特赦天下安撫衆臣,尤其應當獎掖邊關有功之將。

衆人都聽出來了,他話裡的最後一句,纔是要點。

薛紹心中微微一凜,魏玄同向來不與軍隊沾邊,這次怎麼主動靠攏人所共知,魏玄同是裴炎的多年摯友,時人稱讚魏玄同耐久朋,他對朋友向來是剖肝瀝膽相當的忠誠和仗義。現在,難不成他暗中受了裴炎指使,在幫他行使什麼計謀

武則天在珠簾後說道:愛卿所慮甚是。我已經匯同裴中書和宰相們,商議大赦天下與擢賞君臣之事。至於征戰邊關的有功將帥,那還得根據他們所立的軍功來評定。

臣已經匯同吏部的侍郎與郎中同僚人等,一同參照有關法典,詳細的評議過了。魏玄同說道,年一兩年來,邊關諸將徵將有功者,以平定西域的王方翼爲最,其次就是率領朔方軍打下黃花堆大捷,並助戰河北的薛紹軍功最大。屯兵河湟抵禦吐蕃的黑齒常之再次之。此三員大將威震邊塞功高環宇,真乃我朝擎天玉柱定海神針。他們爲大唐立下了赫赫戰功,新君一朝理當予以重獎纔是

衆臣一聽,魏玄同的這些話說的是本職之類的事情,所言也確屬事實,更加符合當前的形勢。

但凡新君登基,首要任務就是籠絡將帥穩固軍心。不然的話,就算把朝堂控制得再好,將軍們不樂意造起了反來,那些拿筆竿子的能扛得住拿刀槍的麼

所以魏玄同此言一出,大家基本上沒怎麼生疑。

薛紹的心裡雖然有那麼一點懷疑,但也一時想不通,他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魏尚書,所言有理。武則天朗聲道,軍律尚公允,有過則罰有功必賞。你所說的王方翼薛紹與黑齒常之這三員大將,皆有大功於朝,理當重賞。但究竟怎麼來賞,這還得你這位吏部尚書給出一個議案來。

回太后,斬軍功得勳爵,這是我朝的定案。魏玄同答道,王方翼薛紹與黑齒常之都立下了赫赫軍功,理當授予他們符合軍功階銜的勳官。臣參評四善二十七最之後釐定,王方翼當授從二品柱國,薛紹當授正三品上護軍,黑齒常之當授從三品護軍。

衆人一聽,這全都是按章辦事沒什麼疑點。勳官只是爲將之人的一個榮譽稱號,不涉及太多的政治權益,自然也就不會觸動誰的神經。

準。武則天也拍了板。

臣已奏畢。請歸朝班。魏玄同說完這些,就退下了。

薛紹直皺紋,這算什麼意思

太后,臣有話說。這時,門下侍中宰相劉齊賢站出來了。

薛紹不由得心中一凜,魏玄同做完了鋪墊,便輪到裴炎的另一心腹劉齊賢來大做文章了嗎

愛卿請講。武則天公事公事的說道。

太后,臣身爲閣部宰相,眼見朝廷有六部尚書之一的要職空缺,心中極是不安。劉齊賢道,至從武承嗣因爲河北一事被罷官之後,兵部尚書一職一直空缺。如今邊關多事,兵部豈能無尚書因此臣提案朝野,舉薦良才就任兵部尚書一職

宰相給朝廷推舉人才,這是他職責之內的事情,聽起來彷彿也沒有什麼值得懷疑的。但是薛紹的心裡隱約感覺到了一絲不妙這是要把矛頭指向我了嗎

愛卿爲國舉賢,這是好事。武則天用不乏激賞的口吻問道,只是不知,愛卿將要推舉哪位高賢呢

臣要推舉的高賢,就是魏尚書方纔所言的大唐三員重將之一的,薛紹薛承譽劉齊賢說道。

此言一出,朝野一驚

薛紹的心絃驟然一繃,玩什麼花樣

武則天不動聲色的沉默了稍稍片刻,說道:劉相公,薛紹雖然立有軍功,但他畢竟還太過年輕了。帶兵打仗是一回事,立朝坐班處理公務則是另外一回事。如果沒有幾十年充足的爲官履歷與行政經驗,誰能處理得好三省六部之國家要務呢劉相公,你舉薦的這個人選,不如再考慮一下吧

薛紹的眉頭緊緊皺起,他彷彿已經意識到劉齊賢的險惡用心了。如果自己回朝擔任了兵部尚書這樣一個文職,那就等於不會再去夏州坐鎮更不會再的統兵之權了。

兵部統轄大唐天下的所有兵馬,但是隻能聽命於帝王與宰相的號令,以遙控的方式對各個軍隊發佈命令。換句話說,如果回朝擔任尚書,薛紹將要徹底的失去兵權

這是明升暗降

太后,臣以爲薛承譽暫任兵部尚書,並無不可劉齊賢爭論道,現在,薛承譽已經是檢校兵部侍郎,他已經有過兵部的行政經驗。他操辦的講武院一直風聲水起,更重要的是他憑藉出色的戰績和卓越的軍功,在軍隊裡擁有了崇高的威望。現在新朝初立國家正當用人之際,兵部尚書一職又正當空缺,如果薛紹能夠擔任兵部尚書哪怕只是檢校兵部尚書,臣以爲,這將非常有利於我大唐新朝之軍隊的人心穩固與邊防穩定

所有人都聽出來了,劉齊賢話裡的兩個關鍵詞暫時檢校

這意思已經擺得相當的明顯,要薛紹不要再去夏州坐鎮,更不要再統率什麼朔方軍了。就留在DìDū長安,做一個吃薪不幹活有地位沒實權的名譽高官檢校兵部尚書得了

滿朝文武都嗅出了劉齊賢這一提案當中的陰謀味道,薛紹與武則天豈能不知

現在事情已經相當明瞭,一個魏玄同一個劉齊賢,這兩人都是裴炎的死黨。裴炎不出現卻讓他二人來提出議案,他這個oss還躲在暗處蓄力,不知何時將要發出致命一擊

薛紹很有一股衝動要跳上前去當衆給劉齊賢一個過肩摔,再將裴炎一把拍飛直接嵌進牆裡面,扣都扣不出來則是最佳

但是薛紹忍住了。

這種時候,必須沉住氣

一但自己亂了陣角,躲在暗處的裴炎就會有機可趁,對我發起致命的突襲

此刻薛紹感覺,朝堂上的戰爭比沙場上的戰爭還要更加恐怖和兇險。因爲,沙場上的那些敵軍都是可以看得見的,精銳的斥侯可以向自己彙報他們的一舉一動,從而再行制定有效的戰略和戰術去對付他們。

可是朝堂上的戰爭沒有硝煙沒有箭矢更不見刀光劍影,但卻有步步驚魂殺人於無形致命陷阱

劉齊賢一段話說完,很多人把眼神悄悄的遞向了薛紹。

薛紹眼觀鼻鼻觀心,面無表情不動聲色,淡定得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第1083章 軍令狀第187章 女盜風範第856章 薛紹的祝福第85章 不與爭吠第722章 虎落平陽第668章 袍澤弟兄第1002章 我們是死神第712章 意料之外第23章 捕風捉影第280章 脣槍舌劍第362章 後果嚴重第394章 最美笑容第1135章 好快的刀第321章 歡喜冤家第 577章 不要走第712章 意料之外第394章 最美笑容第814章 天下無雙第382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143章 曲線救國第1098章 兵不厭詐第739章 打出鼻血第967章 冥冥之中第308章 借力打力第874章 陰山之南第1077章 王者寂寞第1069章 打草驚蛇第202章 燒尾大宴第779章 白色恐怖第22章 貴族風範第194章 自找苦吃第902章 債多不急第981章 國家需要第479章 如意算盤第279章 驚濤駭浪第1135章 好快的刀第75章 達成同盟第318章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第422章 百廢待興第578章 福星貴人第408章 君臣密語第136章 九指薛侯第210章 苦中作樂第1048章 公道自在人心第470章 大雪滿弓刀第72章 一番赤誠第564章 妖童兒第912章 女皇的新衣第747章 誤打誤撞第678章 蓄勢待發第1122章 黑沙大手第49章 二輪政審第294章 難得糊塗第721章 猛虎生死第1006章 了斷第1125章 聚散一杯酒第405章 推手第783章 一尊大佛第1059章 撒豆成兵第446章 新官上任第566章 怒髮衝冠第407章 來生花第728章 狼之陽謀第1018章 先下手爲強第961章 大尾巴情聖第569章 別開生面第536章 少帥迴歸第452章 兵來將擋第994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425章 放虎歸山第502章 醫心第598章 散財童子第54章 傳家之寶第380章 平凡與溫情第118章 自有應對第1089章 階下之囚第623章 烽火英魂第608章 以勢殺人第17章 我要買房第129章 上官駕臨第1067章 獸性難馴第574章 當霸氣時且霸氣第142章 娶你爲妻第350章 飛馬回京第764章 傾國傾城第118章 自有應對第427章 人微言輕第673章 壯哉,薛郎!第1014章 歸宿第74章 美人如玉第878章 臺階第788章 武則天的憤怒第656章 月下美人第726章 獨一無二第164章 折柳約釣第830章 桃之夭夭第477章 打草驚蛇第632章 少帥與老帥第209章 冰山一角第847章 頓戟一怒,伏屍百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