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樹種植後,無法再施底肥了,但每年要不斷地施基肥。其目的是不斷增加茶園土壤有機質,保證茶園土壤有機質向積累方向發展,進一步改善茶園土壤理化性質和提高肥力水平,同時爲茶樹秋、冬季根系活動和吸收提供足夠的養分,保證茶樹對物質的逐步積累。據此,茶園施基肥時必須十分注意施用時間和肥料品種之間的搭配與選擇。
基肥施用時間,要按茶樹生長的物候期來確定。根據基肥的作用,一般選擇在地上部生長即將停止時進行。因爲茶樹地上部和根系具有交替生長的特點,這時根系生長正逐步趨向旺茂,新根多,吸收和同化能力強,正是施基肥的好時間。如果再晚,一當地溼明顯下降,根系生長和吸收能力降低,就會影響秋冬期間對物質的積累,從而影響翌年的產量和品質。在長江中下游廣大產茶區,一般在10月份施爲最妥,宜上不宜遲,最晚不過“立冬”。在江北茶區及長江中下游的一些高山產茶區,由於氣溫下降早,要提早施基肥,以8、9月份施爲妥。我國華南茶區,由於氣溫下降晚,可推遲到11月或12月施才行。
基肥要選擇養分含量高,容易分解的有機肥,可作基肥的肥料很多,最受廣大茶農歡迎的是各種餅肥,如菜子餅、豆子餅等。據研究,它們在分解過程中不僅能釋放出大量的氮、磷、鉀等礦質營養元素,而且不可產生類激素物質,刺激茶樹根系吸收和生長。其次是蠶蛹、蠶沙及各種廄肥、綠肥、海肥等。爲了提高基肥的改土效果和茶樹對養分的及時利用,最好採用以上各種有機肥和複合肥或者和單體化肥,如過磷酸鈣、鈣鎂磷肥、硫酸鉀、尿素等摻和後混合施用,這樣要可以發揮各種肥料的互補作用,有利肥料效果的發揮。
施基肥時,要注意施肥的深度和位置,一方面要考慮有利茶根根系的吸收和利用,另一方面要考慮改土的效果,因此,對於1-2年生茶苗,施肥位置要距根頸10-20釐米處開20釐米的深溝;3-4年生茶樹要距根頸35-40釐米處開溝,深20-25釐米,對於5年生以後的茶樹,這時樹冠已基本定型,可在樹冠邊緣垂直向下開溝,深25-30釐米,平地茶園可以在樹冠兩側開溝,或者在樹冠一側開溝,每年輪換一次;坡地茶園,施肥溝要開在坡的上方;梯地茶園施肥溝要開在裡側。總之,施肥方法,要因樹、因地、因肥制宜。
在茶樹生長過程中,由於對營養元素的需求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生長旺季需要量很大,只依靠秋冬基肥顯然是無法滿足需求的,因此在茶樹地上部生長季節,還要進行追肥。
追肥時期要因地、因樹,因肥制宜。據科學部門的研究和生產的實踐,認爲春茶追肥如果用硫酸銨、碳酸氫和氨水時,必須在茶芽萌發到鮮片開展期施,在杭州地區中芽種茶樹,一般於3月中下旬施,如果是用尿素時,應在3月上中旬施。如果是複合肥,還須更早一些,要提前到茶芽膨大期施。
茶國綠肥,尤其是豆料綠肥,對茶園土壤有良好的作用。首先,綠肥有機質豐富,並能固定空氣中的氮氣,將它轉爲有機態氮,從而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的含氮水平。例如,江西省劉家站綜合墾殖場的低丘紅壤,種植綠肥前,土壤貧瘦,有機質含量只有0.5-0.8%,全氮含量只有0.03-0.05%,肥力低下,茶樹生長不良,經過連續三年間作冬、夏綠肥後,有機質提高到1.1%,全氮含量增加到0.06%,肥力提高,茶樹生長明顯改觀,產量提高,品質也得到改善。其次,茶園間作綠肥,可以減少地表徑流,防止水土流失。據安徽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試驗,在坡度爲5-10度的幼齡茶園中,間作綠肥後的土壤沖刷量比不間種綠肥的要減少5.5倍。此外,茶園間作綠肥還有抑制雜草生長,穩定地溫變化等作用。對坎邊種植多年生綠肥,還有保坎,護梯等效果。因此,茶園合理種植綠肥,對促進茶樹生長,提高茶葉產量和品質,效果明顯。據陝西平利縣示範茶場試驗,2-4年生茶園間作茶園綠肥後,茶苗高幅度增加了6-60%。
適合茶園種植的綠肥種類很多,按綠肥作物播和生長期分法,有茶園夏季綠肥,如大葉豬屎豆、烏豇豆(圖),冬季綠肥和多年生綠肥如紫雲英、箭63豌豆、黃花苜蓿之分。
自然生長的茶樹,主幹明顯,側枝細弱,幼齡期樹型呈寶塔狀,成年後呈紡外外錘形。芽葉立體分佈,數量稀少,無法形成枝密集而寬廣的採摘面,既不能適應機械化採茶的需要,茶葉物單產也不高。因此在生產實踐中常常應用修剪技術對茶樹的生長與發育、樹體營養的分配和運轉,進行適當調控,使其樹勢生長旺盛,塑造成高產的樹型,修剪依據方法不同,有定型修剪,輕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臺刈等多種形式。這些修理剪技術在具體應用時,都必須與茶樹階段發育相一致,在一定的生物學年齡時期中,以一種修剪爲主,適當使用其他修剪技術,並與適應的農業措施相配合,才能充分發揮修剪的作用,達到預期的目的。
茶樹在不同的生長髮育階段中,具有不同的生長習性,對不同年齡時期的茶樹,由於修剪目的要求不同,因此修剪的方法也不一樣。
wωω •тт kǎn •℃O
茶樹在幼齡時期,有明顯的主幹,隨着樹齡增大,主幹生長勢逐漸減弱,側枝生長勢相應增強,樹型逐漸向灌木型方向發展,一般自然生長未經修剪的茶樹,分枝較稀,樹冠幅度也難以擴大。幼齡茶樹修剪的目的是促進側芽萌發,增加有效分枝層次和數量,培養骨幹,形成寬闊健壯的骨架,因此稱爲定型修剪。定型修剪一般要進行三次,每次的高度和方法也不一樣。
第一次定型修剪:第一次定型修剪在什麼時候進行,要看苗木生長的高度而定。當一年生茶苗有75-80%長到30釐米以上時,即可進行。如果高度不夠標準,可推遲到第二年春茶生長休止時期時行。第一次定型修剪的高度,對今後分枝的多少和生長強弱有密切關係。修剪較低的,分枝較少,但由於養分集中使用,形成的骨幹枝比較粗壯,修剪較高的,分枝較多,但由於養分分散使用,骨幹枝比較細弱。一般而言,第一次定剪高度過離地面15-20釐米爲宜。半喬木型品種如政和、雲南大葉種等分枝部位較高,應剪高一些,灌木型品種,分枝部位低,應剪低一些。高寒山區上,土壤瘠薄,茶苗生長較差的,應剪低一些。
第二次定型修剪:一般在上次修一年後進行。修剪的高度可在上次剪口上提高15-20釐米。如果茶苗生長旺盛,只要苗高已達修剪標準,即可提前時行第二次定型修剪。這次修剪可用籬剪按修剪高度標準剪平,然後用整枝剪修去過長的樁頭,同樣要注意留外側的腋芽,以利分枝向外伸展。
第三次定型修剪:在第二次定型修剪一年後進行。如果茶苗生長旺盛同樣也可提前。這次修剪的高度在上次剪口上提高10-15釐米,用籬剪將蓬面剪平即可。
成齡茶樹的修剪是在定型修剪的基礎上進行的。主要採取輕修和深剪相合的辦法,使茶樹保持旺盛的生長勢和整齊的樹冠採摘面,發芽多而壯,以利持續高產優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