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健一嘆,他跟蘇廷夏本來就不是一個立場上。蘇廷夏一門心思要報仇雪恨,所用手段很偏激,卻也險些將朝廷鬧個覆雨翻雲,之後朝廷大事化小,纔將舞弊案的影響化解到最低。
舞弊案,是朝廷跟北王一黨正面衝突的第一戰。但雙方都沒有必勝的把握,因而雙方都有意把事態彈壓下去,朝廷抓捕了一些犯人,而北王黨適當的棄車保帥,在這第一戰中,朝廷其實隱隱還佔着上風,卻也將自己的底牌暴露出來,那就是朝廷現下準備不足。
但也不排除朝廷有示弱之意,沒必勝把握,就先以示弱,麻痹對手,令北王黨以爲朝廷不過如此。不論如何,舞弊案會加速北王黨篡權的步伐。
本來是話不投機半句多,但韓健卻也知道蘇廷夏並非是個一無是處一心只想着報仇的人,若真是如此,在舞弊案發之後,他大可一走了之,而不用去官府自首。蘇廷夏有他自己處事原則,至少很負責任,他自己鬧出來的風雨,他會親自出來畫上句點。
韓健沒多言,也沒問是哪方勢力在暗中幫助蘇廷夏復仇。兩人共飲幾杯,蘇廷夏情緒慢慢緩和下來,目光卻總有意無意看着不遠處正在對林小云囑託不止的林小夙。
韓健從林小夙和林詹處獲悉,這蘇廷夏大隱隱於市,每天以幫人寫信爲生,把自己當成一個普通人。就算是他心中有仇恨,有大抱負,說到底也是個普通人,有七情六慾,在他爲人代考賺得家財萬貫之後,家裡也曾爲他娶下妻房,但在他中狀元后,以爲要功成名就之時,人生卻突然跌落谷底,不但父母親人保全不住,連他自己都朝不保夕。在這樣的境形下,他更應該渴望一份平靜的生活。
“蘇先生將去,可還有話說?”韓健看蘇廷夏臉上滿是倦意,就好像對人生也失去了動力,不由問道。
韓健覺得他可能已經對人生看淡,路上要麼選擇自盡,要麼爲仇家所殺,總之此時的蘇廷夏給他一種人到黃昏的感覺。
韓健以爲蘇廷夏有什麼話會說出來,但蘇廷夏明顯是準備把秘密帶進棺材。
“罪民聽聞,陛下有意要立太子了。”蘇廷夏突然收回神色,看着韓健道。
韓健微微一愣,女皇要立太子,他也是兩天前才知曉。一個身在牢房中的重犯也會這麼快知曉?
“蘇先生從何聽聞?”韓健問道。
蘇廷夏道:“這一兩日,連牢房裡的老頭也在談論此事,想不爲人知實在太難。難道卻是市井以訛傳訛,子虛烏有之事?”
韓健心說這怎麼會是子虛烏有。女皇要立太子,的確是事實。從齊朝使節提出那立太子換和談的苛刻條件,再到幾十名大臣聯名上奏請立太子,再到如今鬧的人盡皆知。韓健感覺到,這幕後應該有推手,把事情撒播開,令天下人都知道朝廷要立太子。
щщщ ¸т tκa n ¸¢O
誰會來做這個推手?
韓健想了想,似乎誰都有這個可能。立太子,會令朝局發生變化,一方面可以更加安定人心,一方面卻令局勢朝不確定的方向發展。誰都知道立太子並非立的當今女皇子嗣,而是女皇的兄弟,這就會令太子之位不穩固,令北王和西王有可趁之機。
看似立太子對北王和西王篡權不利,但北王和西王似乎也更願意先立太子,只有如此,他們才能確定主攻方向,才更容易拉攏朝中一些黨派來爲他們所用。
“確有其事。”韓健直言不諱,既然事情已經到人盡皆知的地步,韓健自然也沒必要對蘇廷夏隱瞞。
“聽聞王爺跟六王子走的很近,此次可是會支持六王子爲儲君,將來登臨大寶執掌天下?”蘇廷夏問道。
韓健一笑,道:“蘇先生說遠了,立儲君乃是天家之事,在下一介外姓之臣。陛下立誰,在下支持誰便是。斷不至到左右朝局的地步。”
韓健這回答,跟在與女皇照對時的回答基本一樣。這基本就是“官方說辭”,雖然看似套話,但在這大是大非的問題上,他必須要保持一種絕對中立的立場,才能令他獨善其身。
蘇廷夏微微一頓,笑道:“立太子一事上,罪民倒是覺得,六王子更加適合。”
言罷,蘇廷夏起身,此時已經快臨近午時。按照押解犯人的規矩,押解犯人必須要在午時前上路,衙差也必須在日落黃昏前將犯人押解到第一站去,走晚了肯定會耽擱時辰。
韓健聽聞蘇廷夏所言,微微一笑,其實這跟他的想法基本不謀而合。並非六皇子楊曦更適合來當太子,而是形勢所迫之下,必須是楊曦來當這個太子。
女皇立太子,說到底是以滿足南齊和談條件,來換取一個相對穩定的外部條件,以解決西王和北王兩個一直存在的內部大患。所謂攘外先必安內,現在魏朝尚未到對南齊發起一戰的時候。
而立太子之後,按照與南齊的商議,太子將出使南齊以達成和談。這一去,可就好像是送了個質子過去,這個太子何時能回來,日後能否回來還不好說。南齊之所以讓北魏立太子,就是看到了北魏內部的矛盾逐漸激化,提立太子,且讓太子出使,其實就是想在太子滯留南齊之時,隔岸觀火看北魏內部亂鬥。
鬥爭的結果,若是朝廷勝,那南齊可能會以太子爲條件,跟北魏換取一些城池和戰略上的好處,再行放人。若是北王或者是西王在這場亂鬥中取勝,南齊有北魏太子在手,趁亂出兵北魏一統天下也可師出有名。
在如此的境況下,一個老成持重的三王子,和一個初出茅廬的六王子,誰更適合來當太子出使南齊?答案已經不言自明。
女皇爲了換取穩定的外部環境,不得不把一個弟弟送過去當人質,而若是不出意外,這個人質將會由楊曦來擔當。因爲若是北魏權力鬥爭發生一些意外,楊餘年長一些,或許能穩定住局勢,而楊曦恰恰缺少在亂世中穩定朝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