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碗 全國一心 支援前線

張浚接到趙構杭州告急的軍令後星夜兼程回師救援卻被埋伏於長江北岸的楊志兄弟半路截殺時值汛期江水暴漲張浚所部死傷慘重本欲退回江南西大營奈何與此同時韓世忠率西北軍打向了柴桂的老巢廣西。柴桂聞訊後再也顧不得岌岌可危的西大營調回兵馬趕回廣西。

韓臣忠本就沒有殺往廣西而是半路以逸待勞與趕來的柴桂所部戰於湘江。兩軍廝殺三天兩夜江水盡赤屍橫遍野廣西兵馬的勇悍出韓世忠預料之外。按原定計劃廣西軍撤退後鄭成風所部應該迅從西大營出兵前後夾擊柴桂。

可事情並沒如韓世忠想像中那樣展西大營遭到張浚柴桂兩軍強攻所部士兵傷亡過半建制被打殘。鄭成風雖然抱定必死決心在柴桂撤退後及時率軍追趕。奈何張浚此人熟諳兵法一見長江北岸有伏兵就料定杭州已經沒有希望。他果斷決定全軍撤回與柴桂合兵一處。

當張浚數萬大軍撤至潭州時正撞上準備出城追趕柴桂的鄭成風所部兩軍大戰鄭成風不敵退入潭州。張浚圍困西大營使韓臣忠兩面夾擊的戰術難以實現。

本來。這是一個掃清內患的絕佳機會。張浚和柴桂若兵敗則大宋國內從此再無反對勢力。即使態勢沒有按照韓臣忠的設想展只要楊志兄弟及時增援局面仍舊可以安定下來。

可惜的是楊志對眼下的態勢作出了錯誤地判斷在張浚所部撤退後他並沒有西進之意而是將兵馬帶向了杭州。此舉意圖非常明顯。要與關勝爭功。只因當初一同歸順王鈺的梁山舊部林沖呼延灼都成爲一方面的統帥秦明索也是攝政王的愛將關勝董平更是屢屢得到重用。惟獨他兄弟二人高不成低不就。

楊志的一念之私對於整個戰局的影響是極其嚴重的。鄭成風被困於潭州韓世忠所部與柴桂大戰於湘江。進退兩難。八月二十一柴桂撕破韓世忠佈下的防線。退入老巢廣西韓臣忠親自領軍追趕張浚聞訊後布疑兵於潭州城前牽制鄭成風而自己則秘密率三萬精兵追趕韓世忠以圖形成夾擊之勢。

韓臣忠的設想自己沒有實現。倒讓張浚撿了一個現成。戰火燒遍南方几十萬大軍在東起杭州西到廣西的廣闊土地上戰成一團說是江南大戰一點也不爲過。

有道是當局者迷可旁觀者更迷。雪片般地軍報飛送到汴京城王鈺於樞密院內召集衆官。探討戰情。可遠隔千里就連多謀如吳用。也很難從這些軍報裡面弄清楚前線到底生了什麼事情。

“奇了真是奇了韓臣忠告急鄭成風也告急誰能告訴本王這仗怎麼打的?”王鈺望着案上攤了整整一桌面的軍報向衆官問道。

堂下吳用及樞密院各屬官都啞口無言。這八月的大宋可真是熱鬧北邊女真人猛攻歸化南方几十萬大軍戰成一團整個天下就像是一鍋沸騰的粥讓人看不清真相。

王鈺見衆人不說話也不追問背起雙手轉過身去望向身後的地圖。一一尋找着各部兵馬現在所處的位置。

關勝所部在杭州善後鄭成風部被困於潭州西大營韓世忠部被困於廣西邊境嗯?楊志楊效祖兩兄弟地部隊去哪兒了?

韓臣忠報上來的計劃裡面關勝所部負責圍點這楊家兄弟的部隊在負責打援。現在張浚的援兵已經退了回去圍困潭州他兩兄弟跑哪兒去了?

“楊志楊效祖兄弟的部隊去哪兒?”王鈺側過頭向吳用問道。

吳用起身上前盯着地圖看了半晌疑惑的說道:“按韓臣忠地戰術楊家兄弟的部隊是負責打援可張浚已經退回潭州城下楊家兄弟按說應該追趕纔是。可至今沒有接到楊部地上報不知所蹤。”

“楊部有多少兵馬?”王鈺不悅的問道。

“回攝政王楊家兄弟馬步軍共計四萬六千餘衆都是南府嫡系。”吳用一思索馬上回答道。

“查!馬上查出來楊部現在在什麼位置搞什麼名堂四萬多兵馬居然不知所蹤!”王鈺把衣袖一拂沉聲喝道。

就在此時一名軍士飛奔入內跪地稟報道:“攝政王杭州方面傳來關勝軍報!”

王鈺一聽快步下堂從那軍士手中接過軍報打開一看。吳用站在他旁邊只見王鈺臉色越來越陰沉看到最後竟然牙關緊咬怒不可遏。

“看看。”王鈺將軍報往吳用面前一遞背過身去。

見攝政王不悅吳用慌忙展開軍報這一看可不得了

關勝上報楊家兄弟的部隊在打完援後居然強渡長往杭州的途中。荊湖地區打成了一團他們居然往杭州跑?虧得楊志還是將門出身楊家將的後裔自負飽讀兵書竟然如此不曉事。前有黃信今有二楊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吳用把前後連起來一想恍然大悟。二楊一撤張浚沒有了威脅柴桂又衝出了韓臣忠佈下的天羅地網撤往廣西。韓世忠再領軍追趕張浚何等人物豈能抓不住這個機會?肯定是秘密調兵前後夾擊怪不得韓臣忠會告急。二楊這一撤對整個戰局的影響。可謂極其嚴重。

“王爺二楊這是有私心!意圖搶功!臨陣脫逃軍法難容應該……”吳用也感到十分惱火他二人是跟隨攝政王多年的老部下了竟然幹出這等糊塗事來。

沒等他把話說完王鈺已經搖了搖頭:“現在不是處罰將領的時候。就算把他兩兄弟殺了也是無濟於事。當務之急是趕快補上空缺解救韓世忠。不過。張浚不是在圍困潭州麼那韓臣忠所部又何以受到兩面夾擊?”

“王爺這是張浚故佈疑陣牽制鄭成風他肯定已經不在軍中現在地潭州城前。擺的不過是疑兵。”吳用到底沒有辱沒他智多星的綽號。

王鈺聞言倒也沒有輕信走到地圖前仔細一看不錯這是唯一地解釋。好個張浚沒想到趙構手下。還有這等人才。

“吳大人這個張浚的底細。你瞭解嗎?”王鈺突然問道。

“這……”吳用作難他並不知道。

“王爺張浚是漢州綿竹人政和八年進士及第。按重新規劃的行政區域屬今四川綿竹人歷任州縣主官後任劍南西川判官宣和年間調入西北前線。趙構南逃。他也在隨軍之列。”樞密院都承旨大人起身說道。

四川人?還是自己的同鄉。王鈺聞言點頭道:“有如此人才落於趙構之手不爲朝廷所用這是本王的過失。戰局展到如此地步雖說二楊難逃干係實乃張浚所爲。我當上奏自貶一級以謝天下。”

“戰機瞬間萬變王爺遠在京城不必自責。”吳用勸道。

“唉。本來不想讓將軍們束手束腳好讓他們放開了指揮。沒想到有些人就是扶不起的阿斗。黃信至今沒有回京請罪楊家兄弟又擅作主張都說真金不怕火煉什麼是火戰爭就是火一煉有人就現原形了。”近來連續生的事情讓王鈺感覺到了一個弊端雖然自己大權在握可自己畢竟不是聖人也會犯錯可因爲自己權柄太重爵位太高犯了錯也沒有人敢說。

自己一再強調可對地方官員加以監督不讓他們有機會腐化墮落可誰來監督自己?

“吳用。”王鈺痛定思痛下定決心要宣佈一條驚世駭俗地規矩。

“下官在。”吳用趕緊回答道。

“從今天開始要對本王加以限制。朝廷挑選官員除了本王的命令外還必須有吏部尚書李綱地印章委任狀才能生效。用錢要戶部尚書許柱國同意用兵要你同意。朝廷地政令法規如果要施行除了本王之外還要尚孟二位副相同意。如果你們不同意本王的意見可以拒絕加蓋印章。這不是權宜之計以後要形成固定的制度不斷完善。本王也會犯錯犯了錯就需要有人來指出否則將失一令而軍破身死。”

吳用不敢相信這歷朝歷代哪有執政者限制自己的權力?攝政王自得勢以來一直是乾綱獨斷不可否認他有過人的遠見卓識但也漸漸萌生出了一些驕縱的情緒影響了他正確的判斷。這本是人之常情可放在他身上影響可就太大了。自己最近還在想是不是該明哲保身可攝政王就已經懸崖勒馬。

“不要懷疑本王地誠意我的確犯了錯黃信二楊的事件看似跟我沒有關係其實根源還是在我身上這沒有什麼好推脫的。本王剛纔的話即刻生效。”王鈺說完又朝地圖上看了過去。

吳用望着他的背影以手加額暗自慶幸生逢其時得遇明主國家有他何愁不能振興吶。

“楊志不能再指揮了讓他趕到杭州跟關勝一起善後吧。所屬部隊應該交給一個有勇有謀地將領來統率救援韓臣忠。”吳用還沒有回過神來王鈺已經想到了對策。

吳用馬上行使了自己的權力旗幟鮮明地表示了反對:“王爺萬萬不可臨陣換將這是兵家大忌。”

“哈哈剛說完你就施行了。你聽本王說完我只說楊志不能再指揮了沒有包括楊效祖。本王的意思把岳飛調到二楊的部隊中去。任個副職也好時時提醒楊效祖。這個人有勇有謀本王想好好歷練一下他將來或許能挑大樑。”王鈺雖然說對打仗不算內行可臨陣換將的弊端還是知道的所以留下楊效祖。況且事情沒有查明不能一棒子把人打死了。

吳用細細一想這倒是

當務之急就是解韓臣忠之圍。於是表示了同意。當名簽了軍令。

忙完了公事出樞密院衙門一看天色已暗頭頂上烏雲密佈山雨欲來風滿樓。

“王爺。回府麼?”新任的靖王府大總管王盡欣見攝政王出來正要迎上去可天上一聲炸雷那豆大的雨點噼裡啪啦就砸了下來。慌得他趕緊撐開傘上前接過王鈺。

“先不急。去戶部看看聽說國庫快被掏空了。今年地糧餉賦稅還有幾個月才能收上來。想必許柱國這個戶部尚書也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王鈺擡頭看了看滿在的烏雲自顧自地念道。

到戶部去了一趟許柱國這個大宋財神爺正相不阿也不會拐彎抹角將各項用度如數報上。王鈺才知道無論怎麼刮財政上只有不到六百萬的銀子。這筆錢。還得照顧北方的軍費。

回到靖王府王鈺悶悶不樂從前自己還沒穿越回來的時候看古代那些帝王將相縱橫天下指揮千軍萬馬只道這有多麼的風光。現在才知道給一個國家當家不是那麼容易的征戰沙場。固然威風可這不需要錢麼?打仗拼的不僅僅是軍事力量。更重要的還是國家地經濟。

晚飯時間已到王鈺來到飯廳童素顏和耶律南仙已經坐在桌前等他。可他還沒有坐下來就看到那滿滿一桌的山珍海味。這桌菜起碼值幾十兩銀子夠平常百姓吃一個月。

“把菜撤下去只留四菜一湯從今天起都這樣辦。”王鈺吩咐完這才坐了下去。

童素顏叫過奴僕按王鈺說地辦耶律南仙看了官人一眼知道他肯定是在財政上遇到困難了遂笑道:“你堂堂攝政王這麼節約可能頂什麼事?咱們家裡少吃幾個菜對省下多少?”

“話不是這麼說本王這是要表明一種態度與前線將士同甘共苦。不能前方吃緊後方緊吃。記住態度決定一切。”王鈺說罷捧起飯碗使勁扒了幾口白飯。

“官人莫非財力上出了問題?”童素顏向來不過問朝政可不過問不等於不瞭解。

“嗯國庫裡只剩六百萬兩南北兩邊的軍費河工地工程款還有上上下下官員的俸祿去***蔡太后還要修園子張口問我要兩百萬貫修他娘地墳包**。”王鈺很久沒有爆粗口了若不是着急也不會這樣不顧身份。

童素顏聽後好一陣沒有說話突然叫過紅秀耳語幾句。紅秀點了點頭向後院走去不多時提着兩個箱子回來了。

“官人這是爲妻一些飾珠寶反正也用不着都拿去當了有幾兩算幾兩算是支援前線吧。”童素顏到底是童素顏關鍵時刻只有他能讓王鈺寬心。

耶律南仙一見也放下了碗筷:“王妃這不是打我的臉麼?得把我的也拿來吧反正也是擺設都拿去當了也算我爲國家出一份力。”

“我也有王爺送了我一對鐲子聽說值八百兩呢。”紅秀也跟着嚷了起來。這句話可聽得王鈺變了臉色這丫頭怎麼當着兩位主母說呢?這不是給我出難題麼?

一妻一妾外加一個侍妾如此深明大義王鈺感覺很欣慰自己這兩個老婆關鍵時候總是跟自己並肩作戰。

攝政王節衣縮食支援前線的消息不脛而走傳遍京中文武大臣見攝政王都四菜一湯了連王妃的飾都拿去當了銀子紛紛行動起來不管是出自真心還是作作樣子反正奢侈的風氣得到了壓制凡是在京地官員多多少少都捐出了一些銀子用作軍費。

商人們聽到這個消息也起了“獻金救國”運動以京城十三家商號領頭五天之內籌集銀兩一百六十萬貫暫時缺錢的也拿出幾百上千石地食糧作爲捐款以解朝廷燃眉之急。

而最讓王鈺感到意外的是他的岳父童貫散盡家財將錢全部捐了出來支持他雖然數目因爲王鈺的嚴令對外保密可知道內幕的官員私下傳言僅童相一人捐款就足夠江南所有軍隊用上一個月。

事情還遠遠沒有停止在地方任職的官員們聽到京城的獻金運動也開始有了動作。王鈺親自任命的鄂州通判也就是當初那個趕牛車的縣尉上奏朝廷自願減少俸祿地一半支援前線。這件事情經過有心人的渲染傳遍四方其他地方官紛紛效法。這件事情在王鈺反對下才作罷因爲“高薪養廉”這是國策。

總而言之一場自上而下支援前線的獻金運動在全國範圍內轟轟烈烈的開展起來新法推行這麼些年對官員監察比較嚴格卻沒有使地方官和中央朝廷離心離德這是讓王鈺很欣慰的。

錢的問題解決了剩下的可就是前線的將士們用不用心解決這場近年來罕見的軍事危機。

第兩百六十一碗 蒙古兩路攻宋第135碗 賜封武州郡王第一百七十七碗 蒙古騎兵第三百一十八碗 王戰的另外一面第兩百五十六碗 捷報飛傳 舉國歡騰第兩百五十一碗 狂風呼嘯 黃沙漫天 宋金兩軍 決戰大漠第五十碗 聖旨傳到監獄第一百零三碗 遼國滅亡第兩百九十五碗 疾風知勁草 板蕩識忠臣第八十九碗 第一次親密接觸岳飛:漢旗指處 望風逃遁 北滅女真 西平党項第八十五碗 虎軀一震 王八之氣四射第五碗 初見趙大嫖客第四十一碗 俘獲佳人芳心第一百六十八碗 相逢一笑泯恩仇第一百零七碗 造反?回京?第兩百八十八碗 韓毅洞悉蒙古戰略意第九十八碗 伴君如伴虎第136碗 醒掌天下權第兩百七十五碗 輿論大戰 利劍出鞘第兩百四十六碗 林沖屠殺十萬降卒第三十九碗 被逼立軍令狀第七十三碗 殿帥府急調兵第二十碗 取消資格危機第二十三碗 王老爺高中了第138碗 秀才遇到兵第兩百六十碗 大宋第一位省級行政長官第兩百四十三碗 神機軍師朱武第八十七碗 王鈺潛龍入海第九碗 淫蕩的高衙內第兩百一十三碗 灤河大捷第兩百二十四碗 天降奇兵第一百九十碗 王鈺的秘密第134碗 岳飛槍桃宗澤第三十三碗 朱夫子的見教第一百七十九碗 南仙出雲大打出手第兩百二十八碗 捷報飛傳第兩百一十二碗 兀朮識破第兩百三十三-四碗 幽雲動亂第114碗 皇帝賜婚第六十一碗 刀光劍影照亮前程第三十一碗 奉詔組建國隊第二十七碗 鼓動如簧之舌第一百四十五碗 欲殺王鈺 必先除耶律南仙第二十五碗 有佳人名素顏第兩百二十六碗 王鈺回京第七十三碗 殿帥府急調兵第一百九十碗 王鈺的秘密第兩百五十八碗 兩位王者的對決第137碗 十萬火急第兩百六十九碗 大宋西遼國王第七十八碗 一笑傾城第兩百一十八碗 國殤—古來征戰幾人還第四十八碗 王鈺出使遼國第兩百二十七碗 汴京城皇陵崩塌第四碗 最剽悍的轉機第四碗 最剽悍的轉機第二十九碗 誓要揚我國威第七十三碗 殿帥府急調兵第兩百七十七碗 政治風暴 席捲朝廷第114碗 皇帝賜婚第十八碗 刁蠻的小娘皮第兩百八十八碗 韓毅洞悉蒙古戰略意第十三碗 小寶痛下殺手第四十一碗 俘獲佳人芳心第一百五十二碗 人面不如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出雲郡主第一百四十一碗 我本將心向明月第兩百三十九碗 誘敵深入 董平起疑第三十七碗 吃五十殺威棒第三百零四碗 王鈺病危 羣魔亂舞第兩百四十五碗 明爭暗鬥 金軍提出“胡六條”第七碗 驚現天賦異秉第三百一十八碗 王戰的另外一面第兩百零四碗 向平川關進軍!第兩百六十五碗 北方激戰正酣 南方軍隊抗災第一百七十九碗 南仙出雲大打出手第兩百五十八碗 兩位王者的對決第七十九碗 梁山牌蒙汗藥第一百六十六碗 苦等十二年 盼回“負心郎”第兩百五十七碗 十面埋伏 趙頡鋌而走險第兩百五十七碗 十面埋伏 趙頡鋌而走險第五十八碗 一代梟雄耶律大石第十六碗 詭異的小童童第五十一碗 暗潮涌動之下第兩百七十七碗 政治風暴 席捲朝廷第兩百一十七碗 全軍出擊!目標上京!第兩百五十九碗 契丹人翻臉搶城第兩百四十三碗 神機軍師朱武第兩百零五碗 保護攝政王第130碗 尋找岳飛第九十七碗 太尉王鈺第兩百七十一碗 王鈺佈局 激辯遷都第兩百八十三碗 蒙古人給大燕帝國的禮第三十五碗 童素顏的身份第七十七碗 招安梁山泊第114碗 皇帝賜婚第136碗 醒掌天下權第一百五十碗 稱臣 納貢 裁軍 遣太子爲質第兩百四十七碗 以退爲進 集權一身第三百一十三碗 舉薦王軾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