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六十碗 大宋第一位省級行政長官

“王上。”在王鈺進入資政殿後文武大臣們依次向他

“好好。”他頻頻點頭回應着臣工們的問候。今天這次早朝他的心情不同以往或者用沉重以形容也不爲過。因爲今天早朝的議題很重要是討論如何管理原金國舊地。北伐是成功了地盤也打下來可到目前爲止北方還處在“軍管”狀態下。各部隊的將帥軍政一把抓這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如何儘快的司儀行政是當務之急。

“王歡王歡呢?”剛走到上與皇叔父攝政王趙一同坐下他就叫了起來。王歡小跑着上得殿來聽候他的指示。

“你去囑咐一下讓負責記錄的史官們今天特別仔細一些。不管是攝政王還是大臣們的意見一個字也不要漏議完之後本王要親自過目。”王鈺鄭重的說道。歷朝歷代各種朝會負責修史記錄的史官們都是要記錄在案的這本是常例他今天着重強調不難看出對此次朝議的重視。

王歡領命而去文武百官各按官銜大小排列站好手持笏板在行過大禮之後早朝開始。王鈺說出的第一句話就引起了滿堂震動:“列位臣工今日早朝咱們把別的事都先放一放着重商量一下如何管理金國舊地。爲了節約時間不偏離主題本王先定下一個基調。其實早在幾個月以前朝廷就已經放出了風聲我們現在實行的道府州縣制度已經不適合實際情況了。好本王就說到這兒。大家踊躍言吧。”

這可是目前的頭等大事許多大臣們早就有了準備一聽這話紛紛從袖口中掏出奏章。準備上奏。

“等等本王再羅嗦一句。今天咱們實行一個免責制度。不管是任何人。表任何意見都不用承擔任何責任福王。你的意見呢?”王鈺自己說得客氣但這句話絕對不是羅嗦。有了這個免責制度大臣們就可以放心大擔的提意見不用擔心觸怒誰得罪誰。

趙在朝廷上一向是個看客沒想到今日王鈺居然主動徵求他地意見。

“王上已經說得很明白了這也的確是當務之急。本王看就開始吧。”趙探過身子向王鈺說道。

“好列位臣工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王鈺這話一出來今天的早朝。算是正式開始了。

有趣的一幕在這個時候出現同時有四五位大臣站出班來想要上奏。後面地看到前面的同僚出來。趕緊退回去。前面的人回頭一看後面有人也跟着退回去這一來一往看得上面兩位攝政王啞然失笑。

“王上福王千歲臣有本要奏。”第一位出來上奏地是參知政事商仲揚他以前是三司使也就是國家最高財政長官管全國的經濟財政。後來三司被撤銷併入了戶部他被王鈺授了一個參知政事的頭銜這幾年來鮮有建樹。此番看來是有備而來了。

值事太監取過他地奏本呈交到王鈺手中他自己則在下面陳述起意見來了:“臣認爲北方的土地自唐朝以後經由外族統治數百年。當地百姓的風俗習慣國家認同早已不是中華正統。如果仍舊施行大宋現在的行政制度是不合時宜的。臣建議效仿唐朝的都護府制度設立北廷都護府安東都護府選派得力官員擔任都護使代表朝廷管理金國舊地。金國原來的行政劃分可以延用如此一來可以儘快的穩定局勢。”

王鈺仔細翻閱着他地奏章看罷之後不置可否轉遞給趙。

“王上福王千歲臣認爲商大人的意見不成熟。”此人一言滿堂皆驚。本來大人們同殿爲臣縱然是政見不合表面上也要保持一團和氣。可這位大人一出口直接把人家批爲“不成熟”火藥味相當的濃。看來是“免責制度”給了他信心。

王鈺一看不是別人就是老相孟昭。

“孟大人不知道你有什麼高見?還望不吝賜教。”商仲揚臉色不太好看大庭廣衆之下被人批評不成熟換成誰面子上也過不去。

“商大人你可知道北方我軍控制的領土有多大麼?有我國黃河以北兩個那麼大這麼遼闊的領土設立兩個都護府去管理?權柄不嫌太大了麼?自唐朝以來地方割據勢力一直是中央地心腹大患。而且北方地勢平坦直接衝擊我大宋中樞豈能等閒視之?王上臣認爲還是現行制度較好道府州縣劃分清楚一塊一塊分割下去不讓女真人有死灰復燃的機會。”孟昭性子剛烈直言敢諫這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可問題就是王鈺地開場白早就已經說明了現行制度不合時宜要求變。可他現在居然又提老制度這不是和王鈺對着幹麼?

王鈺倒也沒怎麼樣點頭道:“今天本來也是商議大家暢所欲言不必有任何顧忌。商大人孟大人的意見本王記下了還有麼?”

衆臣見王上並無責備

膽子也就大了起來。一時間羣臣紛紛上奏。不過大見多是些老調重彈都主張在現行體制下略作改動缺乏新意。

早朝剛開始時太陽還不見出來議了一陣不知不覺陽光已經照進宮殿大門仍舊沒有一個統一地意見。文武百官爭得不可開交有了免責制度連管刑罰的大理寺也出來摻一腳氣氛倒是相當熱烈可這麼吵下去什麼時候纔是個頭?

眼看着幾個時辰過去了轉眼就到晌午大臣們也爭得累了個個飢腸滾滾。王鈺倒也體恤大臣們。讓王歡傳令宮中膳房給大人們備餐午飯就在宮裡墊墊了。

下午的朝議就更有意思了。跟上午明顯是走兩個極端。上午言的大臣們多是老臣在中央任職多年。老成持重。他們畢竟資格老年輕人不好跟老人家爭。可下午一到少壯派大臣們就活躍起來了。

先是有籤書樞密院事拋出“藩國論”。建議把金國舊地改爲幾個小國由中央派人管理這些小國的一切事件軍政財權一把抓頗有些諸侯王分封的味道。

後又有尚書省地右丞提出不如效仿當年幽雲十六州剛收回來那樣弄個都管衙門總攬全局。

這些在老臣們看來“乳臭未乾”的小子們。個個語不驚人死不休聽得他們的前輩直搖頭幾次三番出來打斷他們的言若不是王鈺在上面壓着恐怕還真有人會在莊嚴地資政殿裡面動起手來。

氣氛越來越激烈。王鈺看着這樣下去不是辦法下令中途休息。讓衆臣冷靜冷靜。再繼續商議。

“吳大人今天怎麼沒到?”趁着中途休息時間王鈺叫過王歡問道。在大臣們爭論不休的時候他就現。吳用今天沒到。雖然這位功勞卓著的老臣已經“退居二線”不用每朝必到。可自己前天就已經讓人去打過招呼了今天地議題非常重要讓他無論如何也要列席。

“王上讓人去問過了吳大人近來身體欠安一直臥病在牀。”王歡回答道。

“唉加亮先生年紀大了又操勞這麼多年是該讓他歇歇。可他一不在本王就好像少了一支手啊。”王鈺看着滿殿的文武大臣由衷的感嘆道。吳用若在斷然不會有今天這樣地局面他那個人總是善於抓住問題的要害提綱領的提出應對辦法來。

“王上那要不要……”

“算了不要驚動他了等散了朝本王親自到他府上去看望。”王鈺搖頭道。

休息一過議題重開這一回有意見要提的大臣們也說得差不多了大傢伙一個個眼觀鼻鼻觀心默不作聲跟沒事兒人似的。

“這是怎麼了?剛纔吵得這房頂蓋子都快掀翻了這會兒怎麼一個個跟霜打似的?”王鈺笑道。

這時在文官行列最末的一位官員小心翼翼的探出半個頭來左看右看沒人要出班奏事了正猶豫着要不要言就被王鈺逮個正着。

“那個那是6遊吧?賊頭賊腦地望什麼?有話就堂堂正正的出來說!”王鈺一聲喝猶如平地一聲雷大臣們的頭不約而同的向後看去。哦這就是6遊啊?被王上調進中書省政事堂任判官的小子。

6遊一聽趕緊出班。可他一來官銜小二來資歷又淺在這麼多前輩上司面前多少有些緊張捧着笏板摸了半天愣是沒找到自己地奏章在哪兒。

“6遊你不會連奏章都沒寫吧?”一直沒怎麼說話的趙問道。

被攝政王一問6遊更急了可左右兩邊地袖子都摸遍了也沒找出摺子來最後只得硬着頭皮回答道:“臣臣或是忘記帶了……”

此話一出文武兩班中立即傳出竊笑聲來。今天這小子的臉可丟大了上朝連奏章也能忘記帶王上怪罪下來沒他的好果子吃。

“6遊你是藐視朝廷還是藐視攝政王?”趙一頂接一頂地帽子向6遊扣了過去。

被他這麼一說6遊更是急得不行連句整話也說不出來。王鈺見狀遂撫慰道:“你總該還記得你想奏些什麼吧?不要緊今天沒有任何束縛不承擔任何責任慢慢想想到了再說。”

或許是他的安慰起了作用又或是真的想起來了6遊略一停頓之後說道:“臣臣認爲目下的大宋今非昔比。若還延用幾十甚至幾百年前的制度是不合時宜的。現在我國領土擴大了近一倍管理這麼大一個國家必須要有所突破。”

“說重點。”王鈺適時的提醒道。

“是王上。自秦始皇以來郡縣制度一直被延用。中原地區分劃分爲若干個郡州縣。後世雖有所改變但大體上與秦代沒有本質上的不同。但到了魏晉時期中央爲了方便管理地方上的軍事大事有了一種臨時性的機構。叫作‘行臺’。它不常設但在有效期內行臺地長官往往可以管理十幾個甚至數十個郡縣內的

務。”

“這種制度。有利於中央朝廷直接控制地方。我朝立國以來也有過類似的制度也就是現在實行的‘道’。但我國地‘道’。往往應用於軍事方面而且界限不明確。臣認爲以大宋目前的領土範圍可以借鑑魏晉時期的‘行臺’制度。把全國劃分爲若干個大地行政區域把一些小的州縣合併節約成本便於管理。也有利於裁撤冗員爲國家節約開支……”

王鈺越聽越吃驚。他自己就曾經考慮過“行省制度”原以爲這是元朝蒙古人的創沒想到在中國魏晉時期就有過雛形了。

“有具體地施行措施麼?”聽得興起王鈺趕緊問道。

“回王上魏晉時期的行臺制度。只是臨時性的所以我們沒有先例可尋。只能自己一步步的摸索改革……”

6遊的言還沒有結束就已經有人站出來反對了。

“荒謬!一個什麼行臺。要管理幾十個州縣?還要常設?最高長官還要掌握轄區內的軍政大權?6大人我問你如果有人懷有異心掌握這麼大的權柄那唐朝以來的地方割據現象是否會重現?到時候地方對抗中央政令不通佔山爲王朝廷怎麼辦?”

“不錯堅持軍政分開是我朝地鐵律決不能開這個口子!6大人年輕人血氣方剛銳意進取這沒有錯。但你的建議將陷社稷於危難之中你是何居心?”

眼看着批判6遊的方向越來越背離初衷快演變成*人身攻擊了王鈺出來壓制。

“哎列位臣工休要動怒。本王早就說過今天一切免責任何人表任何意見都不予追究。6大人這個方案雖然不完善但也不是沒有道理。世上哪有十全十美而且自古就有的制度?一步步來嘛。”

此時德高望重的尚同良出班奏道:“王上臣對6大人地建議持保留態度。且不說他的建議是對是錯這麼大一個國家如此貿然改革萬一引動亂那就是牽一而動全身不得不防。”

他地話代表了朝中許多大臣的意見。一時間出班聲援他的大臣絡繹不絕。

“本王看可以這樣嘛不管好壞總要試上一試。怕麻煩就不改革了?怕噎着還不吃飯了?你們地擔心本王理解咱們可以拿出一塊地方試一試好咱們全國推廣不好咱們懸崖勒馬也不至於牽一動全身是吧?內地已經長治久安不好亂動金國舊地剛剛收復可以試試破而後立嘛。本王的意見就是這些列位臣工議議是否可行。”

王鈺的意見等於是定下了今後議論的基調羣臣中縱然有反對者但想到只是拿出一部分地區作實驗也就不好開口了。反正拿金國舊地開刀亂也就亂了本來現在也沒有穩定下來嘛。

當下大臣們議論之後形成了統一意見。原則上同意在原金國舊地設立這樣一個大的行政區域檢驗新制度。至於細則還要從長計議千萬急不得必須要拿出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案來。而且軍政必須分開行政長官和軍事長官決不能是同一個人軍政必須互不干涉。

在隨後長達一個多月的討論中大宋中央機構逐漸達成共識。在王鈺的授意下一批大臣提出了這樣一個方案。

因爲大宋管理內政的最高機構是中書省。那麼新的地方行政機構應該是代表中央機構管理地方的爲了突顯這個機構是中央直接委派直接對中央負責所以這個機構的全稱應該是“行中書省”行字是行使施行執行的意思。也就是說代表中央朝廷到地方上行使“中書省”的權力簡稱“行省”或“省”。

省的最高長官應爲文職因爲他是行使中書省的權力按理講應該是正一品大員。但爲了彰顯中央的權威降半級爲從一品稱爲“督察使”。行省長官以下設立一系列與六部相對應的行政部門協助督察使管理一省之內的各種事務。

省下只劃分府縣兩級特別重要的縣由省直接管轄。這樣就形成縣府省中央四級行政區域有了明確有從屬關係。督察使任期爲四年原則上不連任若有特殊情況至多連任一期。督察使必須要有在地方和中央任職的雙重履歷方可擔任。並且對年齡也有限制五十五歲以下三十歲以上者方可擔任省級行政長官。

這樣一規定下來朝廷裡夠資格擔任大宋第一任省級行政長官的人可就不多了。而且還要有雙重任職履歷並且要有很強的能力能獨擋一面。

挑來挑去最後王鈺現了一個人。這個人在地方上擔任過知府又在京城擔任過府尹還被流放過嶺南現任吏部尚書年齡也剛好在五十五歲這個坎以下就是李綱。

第兩百六十三碗 耶律大石病重 急召耶律南仙第二十三碗 王老爺高中了第一百四十八碗 千鈞一髮第十九碗 八賢王的後裔第八十一碗 梁山泊林沖再火拼第二十九碗 誓要揚我國威第三百一十一碗 阻裁軍力挽狂瀾 比武藝邂逅嬌娘第兩百八十二碗 先打越南?第六十二碗 流氓提砍刀 誰擋誰就翹第兩百八十六碗 蒙古軍隊羣體失蹤第三百二十一碗 鬥智鬥勇 薑還是老的辣第兩百四十九碗 西北大漠 遼軍忽現第一百六十八碗 相逢一笑泯恩仇第130碗 尋找岳飛第兩百六十一碗 蒙古兩路攻宋第一百一十碗 趙佶退位第兩百六十五碗 北方激戰正酣 南方軍隊抗災第兩百三十六碗 新春賀歲之北伐開始!第三十四碗 夜遇刀疤殺手第四十六碗 連升三級官職第兩百二十碗 百年國恥 一朝得雪 韓毅威武 攻破上京第一百八十四碗 飛鳥未盡,良弓已藏?第五十二碗 上皇帝萬言書第兩百一十八碗 國殤—古來征戰幾人還第五十八碗 一代梟雄耶律大石第兩百零四碗 向平川關進軍!第三十七碗 吃五十殺威棒第一碗 蟬聯倒數第一第兩百九十四碗 軍隊人事變動 大燕“軍校”創立第兩百七十六碗 王鈺表態 善待趙家第三十四碗 夜遇刀疤殺手第118碗 王鈺開始亮劍了第兩百二十一碗 岳飛追擊金帝第122碗 政治獻金第兩百四十八碗 西夏叛亂第兩百一十八碗 國殤—古來征戰幾人還第五十四碗 各朝都有貪官第一百八十六碗 犒賞三軍第兩百二十九碗 千桌盛宴犒賞三軍 汴京北門王趙暗戰第兩百二十九碗 千桌盛宴犒賞三軍 汴京北門王趙暗戰第九十二碗 進攻!進攻!進攻!第五十五碗 驚聞遼國遷都第兩百七十三碗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第兩百一十八碗 國殤—古來征戰幾人還第七十碗 所謂“皇恩浩蕩”第兩百六十六碗 鐵木真出世第三十碗 大宋國隊教頭第兩百五十八碗 兩位王者的對決第三百零九碗 王軾權知吏部事 朱武醉酒授機宜第四十二碗 遼人激起民憤第123碗(上) 趙佶駕崩 王鈺涉險第兩百八十九碗 林沖親作誘餌 引蛇出洞第130碗 尋找岳飛第一百八十八碗 蒙古第五十一碗 暗潮涌動之下第三百碗 王鈺向這個時代所有人告別第兩百零三碗 五千漢軍迴歸大宋第二十七碗 鼓動如簧之舌第140碗 大開殺戒第兩百九十五碗 疾風知勁草 板蕩識忠臣第九十九碗 世間奇女子第一百八十六碗 犒賞三軍第兩百七十三碗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第十碗 王氏歪理邪說第兩百二十五碗 “忠心耿耿”的大宋屬國——蒙古第三百碗 王鈺向這個時代所有人告別第一百八十七碗 蒙古向大宋稱第八十三碗 小王安石?第兩百五十七碗 十面埋伏 趙頡鋌而走險第四十一碗 俘獲佳人芳心第兩百四十二碗 名不虛傳南府軍第三百一十一碗 阻裁軍力挽狂瀾 比武藝邂逅嬌娘第121碗 攤牌第五十五碗 驚聞遼國遷都第一百七十四碗 中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對外用兵第三碗 李師師的澡盆第兩百九十七碗 恭王初登場 一手絕藝驚四座第十五碗 神秘的猥瑣男第一百八十四碗 飛鳥未盡,良弓已藏?第一百九十九碗 暗潮下的危機岳飛:漢旗指處 望風逃遁 北滅女真 西平党項第六十八碗 談判結束 大功告成第一百四十七碗 王鈺親衛第一百七十一碗 金國“王鈺”完顏亮第兩百五十二碗 完顏亮星夜逃亡第兩百七十七碗 政治風暴 席捲朝廷第兩百七十四碗 項莊舞劍 意在沛公第八十七碗 王鈺潛龍入海第四十五碗 大宋英雄王鈺第一百五十九碗 全國一心 支援前線第五十七碗 三分天下有其一第一百五十一碗 趙桓暴斃第一百九十九碗 暗潮下的危機第一百一十一碗 變法圖強第一百六十四碗 小樑王橫掃越南第三百一十九碗 大燕不能再出一個武則天第一百八十六碗 犒賞三軍第兩百六十九碗 大宋西遼國王第131碗 趙構分裂大宋第三十九碗 被逼立軍令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