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付完了大隊書記,王俊纔回到四隊,把小紅葉和她倆哥叫到車上直奔養老院。小紅葉還挺懂事的,她給兩個傻哥哥洗了澡換了乾淨衣服,又把大門鑰匙留到鄰居家裡,纔跟着王俊才走了。王俊才走時,整個四隊轟動了,凡是在家的都出來看熱鬧,大隊人馬一直跟着麪包車走到馬路上,直到車子走遠了才散去。村東頭王家小俊在村裡做慈善的事,一下子傳遍了全村,一時間,村民對王俊才褒貶不一,有叫好的,也有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什麼人都有。
這些王俊才都不知道了,他先送倆傻哥哥到了養老院,交上暫住三個月的錢,萬一不適應還得接回去,到時候養老院不給退錢也說不定。從養老院離開,王俊才直接到了精神病醫院,找到精神科專家,辦理了住院手續,小紅葉開始了爲期三個月的治療。
咱們按下小紅葉治療的事不表,又到了禮拜天,王俊才帶着定好的四合院設計方案回了父母家。今天老爸把四兄弟召集回來,自然是商議王俊才翻蓋老家房子的事。到了中午吃飯時,大家都齊了。老爸把王俊才的想法說了一遍,原本王俊纔打算還要費一番口舌,沒想到老爸一說完,三位哥哥馬上就同意了。想想也是,一個不值錢的老院的四分之一能換取二十萬的現金,傻子纔不願意呢。再說了,現在不同意也不行了,那二十萬都被他們買了房子,根本就拿不出來了。
王俊才的問題完美解決,他趁着熱鬧,拿出了建造圖紙,給老爸和哥哥們講解他要建造的四合院的樣式,三位哥哥羨慕的不得了,可惜自己沒有錢,也只能想想了。王俊才最後說道:“我建這個四合院,主要是爲了咱們家過年過節過生日的時候大團圓着想。到那時,咱們家所有人都聚在一塊,住在一起,那是多麼幸福美妙的事情啊。”
王俊纔想起那個情景來,就一副如醉如癡的樣子。哥嫂們聽完當然高興了,原以爲建得再好也沒有自己的份,沒想到自己還能住到裡面,簡直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這一切都是四弟帶來的,雖然年齡最小,但是他在家庭中的地位,已經上升到和老大平起平坐的地步了。
一個家庭,弟兄們多了是好事也不是好事。好的地方是人多力量大,外人不敢隨便欺負,一旦有事,大家齊上陣;再就是父母萬一生個病伺候時,不至於人手倒不過來。不好的地方就是,弟兄多了難免有不同的想法,一旦父母仙逝,爲了遺產打官司反目成仇的大有人在。這個時候,弟兄們裡面必須要有個鎮得住他人的,最好是有個有錢的弟兄,這樣處理起事來顯得遊刃有餘一些。就怕弟兄們條件實力都差不多,最後弄個誰也不服誰,互不相讓,矛盾就不可調和了。如果有個條件特別好的,他能夠帶頭主動放棄,或者自己拿出錢來擺平其他兄弟,就不會導致兄弟成仇人的悲劇發生了。
本來遺產之爭只是富人的專利,窮人家哪來什麼遺產,但隨着房地產的發展,房屋價格越來越高。而隨着城市化的進展加快,原來屬於農村的地段被規劃到城市裡面,誕生了很多因拆遷而暴富的人羣,使得農村的房屋也變得搶手起來。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房地產價格的快速上漲,也間接導致了遺產之爭平民化的結果。原先只能在電視裡的才能看到的爭鬥大戲,也悄悄地飛入了尋常百姓家裡。發展房地產給人們帶來的是進步,還是退步,沒有人能說的清楚。
吃完了午飯,王俊纔開車拉着三個哥哥一起回了老家,大哥看着破敗的老屋,也心生感慨,本來翻蓋老屋,保住家族的根脈是他老大的責任,可誰讓他手裡沒錢呢,也只能讓位於老四了。弟兄四個一起到左鄰右舍家拜訪了一圈,最後來到柱子哥家,柱子哥忙前忙後的給幾個兄弟遞煙倒水,還準備請大家在家裡吃晚飯,被王俊才攔住了。他說道:“我們弟兄們這次回來,主要就是爲了確定四合院建設方案,這個老房子是我們弟兄四個的,我們共同出資翻建老屋,是爲了保留我們的根脈。我們共同聘請你作爲工程的監理,這是給你的聘金,你收好了。”
說完王俊纔拿出一整方錢來遞給柱子哥,柱子哥看到錢眼睛都比以前睜得大了,象徵性地推讓了幾下,就收起來放到了一邊。柱子哥收了錢,拍着胸脯給四兄弟保證,自己絕對會把建築質量掌控起來,不會讓一點不合格的材料用到建築中,也不會放任任何的工程缺陷存在。老大代表四兄弟表態,絕對信任柱子哥,自己四兄弟因爲都上班沒有那麼多時間,所以只有辛苦柱子哥了。
王俊才關於弟兄四個共同出資翻建老屋的說法,是來之前四兄弟商量好的,因爲按照他的想法,整套四合院建下來再裝修好,得需要三十萬以上。這個錢不是小數目,如果由一個人出資,就會不小心露了富,說不定會招來不必要的麻煩。而四兄弟共同出資就顯得非常合理了,既符合國情民意,又不會露富,所以王俊才這麼說。
眼看就要天黑了,四兄弟婉拒了柱子哥挽留他們吃飯的想法,坐車回了二中宿舍。哥哥們陪着王俊纔回老家走了一圈,完成了老爸交給的任務,大家吃完晚飯,就各自回家了。
第二天,王俊才就讓確定好的建築公司入場,開始測量放線的工作。王俊才把建築公司項目經理帶到柱子哥面前,介紹他們相互認識,告訴項目經理柱子哥是自己聘請的監理,以後二位要相互多多支持。王俊才翻建老房子的事情,引來了很多街坊鄰居,因爲平常誰家建房,街坊們都會去幫忙的。這次王俊才和別人不一樣,整個工程都包給了建築公司,自己連飯也不用管的。但是熱心的街坊來了,王俊才也不好意思馬上勸他們走,他趕緊讓柱子哥的兒子,去村裡商店買來了幾條,價格在村裡就算是比較上檔次的香菸,凡是來準備幫忙的他每人發了一盒,告訴了他們工程的具體情況,告訴他們有需要幫忙時,會讓人去請他們的。街坊們拿着煙高興地走了,只是往邊上湊了一下,就得了一盒香菸,人們直誇王俊纔會做人。
工地有柱子哥盯着,王俊才放心得很,自己奉行請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的原則,使得他從俗務中解脫出來,專心解決大事和自己不得不出面解決的事。他從家出來,到了大隊部,想讓人領着去了解一下柱子哥說的那幾家困難家庭的情況。結果大隊書記趙曰峰自告奮勇,親自帶着王俊纔去。路上趙書記給王俊才介紹了村裡的基本情況,希望王俊纔多多支持村裡的工作,王俊才哼哈地答應了下來。
兩人首先來到位於村南的第一家,這一家主要的問題就是家裡有個臥牀的病人,而且這個臥牀的病人還是家裡唯一的勞動力,剩下女人和還未成年的孩子,生活非常艱難。王俊才當即決定以後每月資助他們家五百元現金,直到男病人死亡或者小兒子十八歲成年爲止。王俊才辦完相關手續後,當場給了他們今年的補助四千元。一家人當然千恩萬謝,這比村裡每年給的兩千塊多太多了。旁邊的趙書記看在眼裡,記在心上,這個年輕人給了他與衆不同的印象。
第二家的情況有些類似,不過這家不是病人臥牀不起,而是剛剛病人去世,花了他家全部的積蓄不說,還借遍了親戚朋友和街坊,這在左鄰右舍的證詞中得到了有效的證明。對於這樣的家庭,就不能採取第一家的辦法,一次性的給他家一些現金資助就可以了。王俊才同樣辦理了必要的手續,拿出一萬塊現金給了這一家,希望他們振作起來,努力打工改變家裡的經濟狀況。
第三家位於村北,王俊才和趙書記從村南邊往村北趕,中間路過大隊部時,趙書記邀請王俊才進去喝杯茶歇一歇再去。忙活了半天,王俊才確實渴了,剛纔兩家條件都不好,王俊纔沒有讓他們倒水。王俊才走到門前,看到門口掛着兩個牌子,前面來的匆忙沒有仔細看,只見一塊寫着蘇新村黨支部,一塊寫着蘇新村村民委員會。王俊才就問道:“趙書記,我離開村的時候還小,對村管理機構的叫法不是太瞭解,我記得那時都叫大隊,這是什麼時候變成村委會的?”
趙書記說道:“我記得是八四年改的,不過大家都叫大隊習慣了,現在還有很多老年人管我叫大隊書記呢。”王俊纔是八五年暑假搬走的,原來那時候就改了名稱了,只不過自己小不關注這個,所以才一直延續小時候的印象,管村委會叫做大隊了,看來自己還是得加強學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