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熊是世界上第二大的熊科動物,也是第二大的陸地食肉動物,過去人們一直認爲北極熊是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直到在科迪亞克島發現了880千克的科迪亞克棕熊,北極熊才屈居第二(如果不計入亞種,北極熊仍是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雄性北極熊身長大約2.6米,體重一般爲400-600千克,甚至可達800千克。而雌性北極熊體形約比雄性小一半左右,體重約200-300千克。到了冬季睡眠時刻到來之前,由於脂肪將大量積累,它們的體重可達500千克。
北極狐體長50-60釐米,尾長20-25釐米,
體重4千克。體型較小而肥胖。嘴短,耳短小,略呈圓形。腿短
。冬季全身體毛爲白色,僅鼻尖爲黑色。夏季體毛爲灰黑色,腹面顏色較淺。有很密的絨毛和較少的針毛,尾長,尾毛特別蓬鬆,尾端白色。北極狐能在零下50c的冰原上生活。北極狐的腳底上長着長毛,所以可在冰地上行走,不打滑。野外分佈於俄羅斯極北部、格陵蘭、挪威、芬蘭、丹麥、冰島、美國阿拉斯加和加拿大極北部等地。結羣活動。在岸邊向陽的山坡下掘穴居住。每年2-5月發情交配。懷孕期爲51-52天。每胎產6-8仔。壽命爲8-10年。
北極狼又稱白狼,是犬科的哺乳動物,也是灰狼的亞種,分佈於歐亞大陸北部、加拿大北部和格陵蘭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生犬科家族成員。狼具有很好的耐力,適合長途遷移。它們的胸部狹窄,背部與腿強健有力。使它們具備很有效率的機動能力。它們能以約10千米的時速走十幾千米,追逐獵物時速度能提高到接近每小時65千米,衝刺時每一步的距離可以長達5米。這是一個冰河時期的倖存者,在晚更新世大約30萬年前起源。
北極狼是灰狼亞種中體型中等的狼,平均肩高64-80釐米;腳趾到頭大約高1米;身長89-189釐米(鼻子到尾巴),體重平均35-45千克。曾經有成年雄狼標本重達68千克的例子。在人工飼養,北極狼能活到超過17年。然而,在野外平均壽命不過是7年。這種狼的顏色有紅色、灰色、白色和黑色。北極狼會用林子裡的灰色、綠色和褐色作爲掩護,北極狼有着一層厚厚的毛,它們的牙齒非常尖利,這有助於它們捕殺獵物。
北極馴鹿,鹿科馴鹿屬的唯一種。又名角鹿。下分9 個亞種。
體型中等,體長1-1.25米,肩高1-1.2米;雌雄都具角;角幹向前彎曲。各枝有分杈,雄鹿3月脫角,雌鹿稍晚,約在4月中、下旬;馴鹿頭長而直,耳較短似馬耳,額凹;頸長,肩稍隆起,背腰平直;尾短;主蹄大而闊。中央裂線很深,懸蹄大,行走時能觸及地面,因此適於在雪地和崎嶇不平的道路上行走;體背毛色夏季爲灰棕、慄棕色。腹面和尾下部、四肢內側白色,冬毛稍淡、灰褐或灰棕,5月開始脫毛,9月長冬毛。分佈於歐亞大陸、北美、西伯利亞南部。中國亞種分佈在大興安嶺西北坡,僅在內蒙古自治區額爾古納左旗尚有少量飼養。
棲於寒帶、亞寒帶森林和凍土地帶。在中國主要生活在以針葉林、針闊混交林爲主的寒溫地帶。多羣棲,由於食物缺乏。常遠距離遷徙。以苔蘚、地衣等低等植物爲食,隨着季節變化也吃樹木的枝條和嫩芽、蘑菇、嫩青草、樹葉等。9月中旬至10月交配,妊娠期7-8個月,每胎產1仔,偶見2仔,哺乳期約5-6個月。雌性幼獸18個月性成熟。雄性稍晚,需30個月左右。
馴鹿爲珍貴動物,茸、肉、皮、乳均可利用。中國黑龍江省的鄂溫克族用它作交通運輸工具。
馴鹿的中文名字有點名不副實,因爲馴鹿實際上並不是人工馴養出來的。英文是指分佈於北美的野生馴鹿,而把分佈在北歐,經過拉普人管理和馴養的馴鹿。馴鹿的個頭比較大,雌鹿的體重可達 150多千克,雄性稍小,爲90千克左右。雄雌都生有一對樹枝狀的犄角,幅寬可達1.8米,且每年更換一次,舊的剛剛脫落,新的就開始生長。
就歷史而言,鹿類與人類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大約在 200多萬年以前,地質上稱之爲更新世後期,分佈在歐亞大陸上的馴鹿曾是人類主要的食物之一。那時的人類主要依靠捕食馴鹿吸取營養,維持了大約有幾千年。所以,我們的祖先總是把鹿視爲聖潔,賦予了許多美麗的神話和傳說。西方也是如此,他們讓鹿給聖誕老人拉車,給孩子們送禮物。
馴鹿最驚人的舉動,就是每年一次長達數百千米的大遷移。春天一到,它們便離開自己越冬的亞北極地區的森林和草原,沿着幾百年不變的路線往北進發。而且總是由雌鹿打頭,雄鹿緊隨其後,秩序井然,長驅直入,邊走邊吃,日夜兼程,沿途脫掉厚厚的冬裝,而生出新的薄薄的夏衣,脫下的絨毛掉在地上,正好成了路標。就這樣年復一年,不知道已經走了多少個世紀。它們總是勻速前進,只有遇到狼羣的驚擾或獵人的追趕,纔會來一陣猛跑,發出驚天動地的巨響,揚起滿天的塵土,打破草原的寧靜,在本來沉寂無聲的北極大地上展開一場生命的角逐。
幼小的馴鹿生長速度之快是任何動物也無法比擬的,母鹿在冬季受孕,在春季的遷移途中產仔。幼仔產下兩三天即可跟着母鹿一起趕路,一個星期之後,它們就能像父母一樣跑得飛快,時速可達48千米。
麝牛貌似家養的牛,然而奔跑起來不像牛而像羊。它
長着大鬍子,身上的毛長的可拖到地。動物學家研究表明,麝牛同山羊和綿羊更接近。麝牛的近親可以在熱帶地區找到,是四不像的扭角羚。麝牛不會分泌任何麝香。北極只有爲數不多的幾個麝牛羣,其總數約7000頭。
布拉多海岸,在那裡經過短暫的休養和飽餐,待身體儲存起足夠的脂肪之後,則縱越大西洋,直飛南美洲的蘇里南,中途不停歇,一口氣飛行4500多千米,最後來到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過冬。而在阿拉斯加西部的黃金鴴則可一口氣飛行48小時,行程4000多千米,直達夏威夷,然後再從那裡飛行3000多千米,到達南太平洋的馬克薩斯羣島甚至更南的地區。而且,在這樣長距離的飛行中,它們可以精確地選擇出最短路線,毫不偏離地一直到達目的地,可見它們的導航系統是非常精密的,至於它們如何做到這一點,卻仍然是一個謎。
最大的鯨是格陵蘭鯨,其身長20-22米,體重可達150噸。剛出生的小鯨一般有三四米長,重兩噸左右。母鯨對它的孩子十分撫愛,遇到危險時就用自己的身軀保護小鯨,併發狂地擋住捕鯨船的攻擊。北極有一種形體較小、長相奇特的鯨叫一角鯨,體長僅4-5米,重約900-1500千克。它的體形很奇特,頭上長着一個約1-2米的角。當地居民給它起了一個渾名,叫它獨角鯨。其實,獨角鯨的“角”不是角,而是大牙,也有人稱它一齒鯨。人們研究一齒鯨特別對奇長的牙齒生理作用的研究,已有上百年的歷史。
大西洋鱈和太平洋鱈,生活於淺水中,以蛤和其他底棲動物爲食。巴倫支海和挪威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漁場之一,捕獲量較大的鱈魚、黑線鱈、蝶魚和毛鱗魚。
北極鱈魚分佈於整個北極地區,是典型的冷水性魚類,當溫度超過5c時,即不見它們的蹤影。它是一種中小型魚類,最大體長可達36釐米,是北極地區重要的經濟魚類之一。
夏季,北極鱈魚主要生活於喀拉海區巴倫支海的結冰區邊緣。北極鱈幼魚以小型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爲食。隨着生長,它所攝食的浮游生物個體逐漸由小變大,並部分地捕食小型魚類。
北極鱈魚的生長速度在寒冷的北極可謂神速,3齡時,平均體長17釐米,4齡則可達19.5釐米,5齡爲21釐米,6齡爲22釐米。北極鱈魚的最高年齡可達7歲。北極鱈魚的性成熟年齡一般爲4歲,並且其中大部分個體一生中只產卵一次,產卵期間則停止攝食。產卵之後有的北極鱈魚遊入河口或河的下游,再遊入外海。
冬季,北極鱈魚的肝臟佔體重的10%,其中含有50%有價值的脂肪,所以北極鱈魚成了海豹、鯨和食魚的鳥類重要的攝食對象;許多陸地動物,例如北極熊、北極狐等則在秋季於海岸上尋找在洄游途中被暴風雪吹到岸上的北極鱈魚,以彌補食物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