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大宮廷學派(4K二合一)

“你們現在可以睜開眼睛了。”

範寧緩緩揭開自己的眼簾:“我們應該已經過了那條充斥着污染視覺存在的通道。在正常狀態的星界或移涌裡,睜不睜眼沒有實質上的區別。”

Wωω Tтka n co

兩人跟着他的步伐稍稍挪動了幾步,並開始進一步打量四周的環境。

除綠色的夜晚和漆黑如墨的平臺外,還有一些起初第一眼沒發現的模糊事物。

平臺後方是虛無的深淵,前方遠處則可看到綿延不絕的廢墟輪廓。

坍塌的鐘樓、扭曲的城牆、上下顛倒的雕塑與樹木、倒伏橫置的塔形房子…

“這裡應該纔是第3史圖倫加利亞王朝‘大宮廷學派’的遺蹟,纔是深井中真正的第三層所在。”

範寧眺望着遠方荒蕪怪誕的廢墟,它們形態支離破碎,不合物理規律地在黑綠色霧幔深處晃盪,就像一堆漂浮在水面上的破爛玩具。

希蘭試着確認道:“…所以,‘大宮廷學派’的確建造了一座象徵意義上的塔形建築,並在洞窟底端畫上了‘穹頂之門’,在上面兩層隱喻了見證之主的起源,並把核心區域的入口設置在了塔的第三層…然後,第三層我們進去時看到的畫廊與放着各種古怪事物的房間,也的的確確是‘大陸煉金術士協會’所建?一個上千年,一個兩三百年,兩者糅合到了一起?”

範寧微微頷首:“對。包括深井,應該也是煉金術士們修建的,這樣可便於他們探索這座第3史塔形建築…”

“抱歉,我忘了…”說到這範寧鬆開兩位少女的手,有些尷尬地摸了摸鼻尖。

他繼續解釋道:“世界表象和意志的混合,應該從我們下到深井時就開始了,當然,那裡只是一個初始的過渡態,‘表象’或‘醒時世界’的成分佔了絕大多數,在秘史糾纏律的作用下,僅有幾盞燭臺溢出邊界,生長到了不同歷史時期建造的深井上。”

“越往裡,‘意志’或‘夢境世界’的成分越大,所以不合常理的事物就越來越多了,比如前兩層大廳影響神智的字符,變化無常的甬道旋梯,比如第三層畫廊和地下建築中的種種可怖事物…而到了最後我們閉眼走的那條通道,佔比徹底反了過來——絕大部分都是星界層或移涌層的事物,醒時世界僅餘微弱的比例…”

“當然這並不意味着它們是虛幻的,每一個研習隱知的人都知曉,表象和意志共同構成真實的世界,它們的污染和危險真實地存在着。”

但範寧不解的是,自己從沒在耳邊直接聽到她們描述的那種密響,似乎自己存在哪方面的特質可以抵抗這種污染。

難道是自己一直習慣於隨身攜帶的東西?總不可能是指揮棒,美術館鑰匙倒是有可能?

“那畫呢?畫是什麼情況?”瓊仰頭看天。

她的眼神中仍然帶着濃濃的不可思議之感:“之前一系列反常事物的緣由我算是弄明白了,可是,爲什麼我們的頭上是‘綠色的夜晚’?庫米耶先生的油畫爲什麼跑到這裡來了?本傑明說的‘欣賞衆多,銘記深刻’到底是什麼意思?”

“這個現象…”範寧也擡頭看向了夜空中怪異的綠色水霧和蒼白亮光,“我之前做過很多次思想實驗,因爲一個困惑了我多年的問題——”

他對着低沉的天際發問:“藝術作品的存在,一定要以欣賞者的存在作爲前提嗎?”

“不一定吧?”希蘭嘗試回答道,“藝術作品有歷史侷限性,欣賞者也有歷史侷限性…一幅油畫在當下受到諸多詆譭與非議,卻或許能成爲百年後的不朽之作,成爲人類文明史上一顆無價的珍珠…當然不能因爲它暫時不受欣賞,就否認它的存在和其藝術價值。”

“不。”範寧搖頭,“你可能誤解了我的命題,我這裡說的‘欣賞’和你理解的不一樣,它是個中性動詞,是‘知曉’‘觀測’‘留下印象’‘進行審美活動’等意思…至於審美判斷的結果,是‘傑出作品’?還是‘蹩腳作品’?那是後話…”

“如果某詩人寫下一首長詩後,將其丟在一個無人識字的國度,這首長詩算不算文學作品?”

“如果你畫了一幅油畫,在作品誕生後用黑幕覆蓋,永遠不讓第二個人看見,自己也隨之停止自我欣賞,它是一件現實物品沒錯,但它算不算藝術作品?”

“如果我窮極畢生心血和靈感,在臨死前創作了一部恢弘的交響曲,它的手稿卻遺失了,從來沒有人上演過,聆聽過,這算不算藝術作品?”

“再做一點延伸變化:這部交響曲進行過成功的首演,但之後卻因爲某種變故中止了流傳,一百年後,記得它如何演奏的樂手和聆聽過它的樂迷都逝世了,後人只從史料中知道存在過這麼一首曲子…這部交響曲是歷史事物沒錯,但它不會再有欣賞者,它還算不算藝術作品?是一直都算,還是以前算,現在不算?”

“卡洛恩…你剛剛舉的例子中有個黑幕覆蓋。”瓊說道,“這讓我想起了本傑明偷來的五幅畫,我們在後備箱看到時它們也是覆着黑幕。再包括他無意中提到的《痛苦的房間》,特巡廳用了同樣的處理方式將它置於封印室。”

“我接下來正是想討論這件事情。”範寧點頭,“蘭蓋夫尼濟貧院的顏料有問題,甚至和畫廊中的顏料存在某種同源性…庫米耶用特殊的顏料繪製了《綠色的夜晚》,這幅作品起初不具備非凡屬性,充其量只是存在少量相位隱知,但在經過一定時間的展覽後,它在欣賞者們心中留下的審美印象突破了某一程度——”

“於是,它變成了移涌物質,自行從世界的表象昇華了。”

“原來如此,難怪在拍賣行的火災現場,有一幅畫只剩畫布而找不到顏料燒渣。”瓊聽得目瞪口呆,“沒想到本傑明對於‘它跑了’的原因,概括得如此精確又簡明扼要…他們‘調和學派’的人果然瘋得與衆不同…”

範寧目光悠遠:“這或許說明,藝術作品的存在需以欣賞者的存在作爲前提,就和移涌生物對於‘活着’的定義一樣藝術家藝術人格的昇華,同樣依賴歷史的評判與銘記至少在這個世界如此”說到最後,他的語氣近於喃喃低語。

“現在有更現實的問題。”希蘭提醒兩人道,“我們怎麼出去?”

從普通夢境或稱之星界層的地段出去是不難的,將注意力分散,思緒放鬆,遏制靈感的燃燒,同時想象靈體的下墜,就能控制自己醒來,這是熟練掌握控夢法的有知者的基本能力。

但在移涌中必須折返自己來時的路徑,才能用這種方法控制靈體墜出,否則一旦靈感枯竭,就是迷失的結局。

三人的靈感消耗已經很大了…

瓊撇嘴說道:“問題是,如果整個地下建築都是表象與意志的混合地帶,我們到底是怎麼過來的?到底從什麼時候開始算進入了移涌?…而且我覺得這個地方不似常規的荒原、環山或盆地,很有可能是處移涌秘境。”

“這個問題我也不懂,移涌與醒時世界的映射關係本就難以理解。”範寧凝視着遠處飄蕩的黑色廢墟,“譬如我把移涌物質帶進聯夢,再交予另一處的你帶出,這就很難理解爲什麼該物質在世界表象憑空發生了移動…而且據一些文獻記載,在某些罕見情況下,有知者自己也會發現醒來後並不在曾經入夢之處…”

說着說着,突然一陣冷風颳過,低矮綠色夜晚中的霧幔開始滾動了起來。

範寧突然覺得自己手肘,脖子及腳踝幾處被點上了絲絲涼意。

…下雨了?

他正如此想着,順帶看了一眼希蘭,結果看到少女白皙的額頭及臉頰上,突然沾上了幾處紅色和綠色的污點!

幾人下意識擡起手臂,當看到上面幾處小如針尖般的顏料污漬時,紛紛臉色起了變化。

“去前方廢墟里看看。”範寧當機立斷,“這地方還是有問題,在這空曠平臺繼續討論下去是等死。”

三人輕飄飄地向前奔跑,儘管那些漂浮的殘垣斷壁似乎遠在地平線,但距離頃刻間拉近。

外面的顏料雨逐漸呈淅淅瀝瀝之態,雨聲清晰可聞,帶着一種粘稠的質感。幾人彼此對望,身上各處已經沾上了細密的彩色。

數百個呼吸後,他們身形鑽入黑色的霧氣,掠過上下顛倒的枯樹和石碑羣,從一座倒伏的塔形建築頂層窗口垮了進去。

這廢墟里面的建築結構十分反常,與當今年代人類的審美完全相悖,各種灰色的廊柱、石像、浮雕全部在暗示人臉的五官結構,偏偏石材又高大平滑,從整體性上來說完全不像這個世界上能找出的材料,盯得過久能聽到似風聲又似耳語的空洞持續音,讓人產生強烈的眩暈感和厭惡感。而且站在其中就像飄於水面,就和此前從遠方眺望過來時看到的一樣,人在跟着整個建築微微晃盪。

他們逐漸體會到了一種莫名的恐怖,那是人類對於陌生又古老的歷史事物的本能戰慄。範寧強壓着心神,帶領兩人在綿延不絕的廢墟羣穿行,小心避開灑下顏料雨的窟窿,以及很多看起來十分怪異的片區——這些地方和周邊環境突兀地割裂開來:要麼是一片莫名的虛空,要麼是完全不相干又難以窺清的場景,或是雖與相鄰事物一致,卻呈現出如密密麻麻的耳蝸一般的潰爛狀態。

顏料雨下落的態勢越來越大,並從殘破建築的各處滲透進來,被沾染的地方就像盛開的劇毒斑斕菌羣,範寧內心也越來越焦躁,雖然幾人穿行速度在加快,但沒有發現任何實質性的東西,那些視野所見之處,不是破敗荒蕪就是混亂不潔。

“卡洛恩,我有一個推測…”希蘭這時開口說道,“剛剛瓊說這裡是一處‘大宮廷學派’的移涌秘境,我覺得只對了一半,這裡應該只是某種不完全的秘境形態…”

“不完全?你的意思是,因爲變爲移涌物質後昇華的畫作只有一幅?”範寧眼神一亮,“很有可能…此處秘境的天空明顯符合《綠色的夜晚》的標題特徵,我懷疑當其他畫作也昇華後,這裡會有更多的事物發生變化,那時這裡很有可能會展現出和‘七光之門’的某種聯繫…”

是個合理的猜測,但說着說着範寧的臉色仍舊重歸焦慮。

他對這個和“畫中之泉”有關的移涌秘境沒有興趣,他只想出去。

廢墟中的穿行未停,又過了數百呼吸後,三人闖入了一座怪模怪樣的殘破塔樓,它或許曾經很高,但此刻坍塌得只剩一層半的空殼,顏料雨在其上潑灑出五顏六色的污跡。

環境中散發着如潰爛膿水般的不潔氣息,三人卻被眼前的巨大石碑給吸引了,它豎懸在一片景象混亂的怪異半空中,碑身時而被內部浸透,時而又浮現而出,就像在不斷掙扎的溺水者。

範寧顧不得自己滿頭彩色漿液滴落,仔細觀察着石碑上的怪異浮雕,其似乎受到了嚴重的風化,浮雕的痕跡已經極淺,但大概可以看出其樣式。

一個頭戴冠冕,身着繁星披風的人類跨在牛背上,左手將牛頭高高掰起,右手持刀刺進了它的身體,傷口處掛着一串葡萄,牛尾則被繪成了稻穗的模樣。在牛的側方有獵犬和蛇蠍將其咬住,另外還能在浮雕周圍隱約看到烏鴉、瓶子、獅子、持火炬者等事物。

範寧對解讀這幅浮雕沒有絲毫頭緒,正當他和希蘭百思不解之際,浮雕和虛空的背後傳來了瓊的聲音:“你們來看,這一面也有東西。”

兩人踩着一地的粘稠漿液繞行至此,看到了一字排開的七個符號。

“這是‘畫中之泉’?”衆人最先把目光投到了貫穿方框內外的噴泉圖案上,“看來祂真是一位見證之主,難道說,這塊石碑上的符號羣,正是代表着‘大宮廷學派’所追隨的那一類見證之主,足足有七個?”

符號個別過於簡潔抽象,難以辨明,如最右邊的符號只是一根斜劃的線段,但其它的都依稀可看出事物的特徵:火花齒輪、弧刀、燈、泉水、液體中伸出的手、扭曲鏡子。

“哎,再看這裡這裡還有似乎是石碑雕刻者的署名。”希蘭伸手指向這排符號的左下角。

“我看看。”範寧小心翼翼地貼近石碑邊緣的混亂景象。

兩人一起拼讀着潦草的圖倫加利亞語,隨着一個一個音節從口中緩慢蹦出,兩人的語氣越發驚疑不定了起來。

“圭多達萊佐?”

瓊好奇問道:“卡洛恩,希蘭聽這語氣,你們知道他是什麼人?”

“當然知道。”範寧深吸一口氣。

“他是指引學派的初代領袖。”

第二十八章 消失的助手第九十六章 已讀不回第一百零五章 確認身份第一百六十六章 討論組圓桌會議第346章 第一樂章 喚醒之詩(23):殺心第六樂章 愛告訴我(12):由我解答!(二合一)第四十九章 波格萊裡奇其人(4K二合一)第一樂章 喚醒之詩(49):你是邃曉者!?(二合一)第二十九章 “燭”的饋贈第一樂章 喚醒之詩(47):考慮考慮?(二合一)第一百零九章 醒來第一百三十一章 後半句話(4K二合一)第二十九章 熟人第一百零七章 細思甚恐(4K二合一)第264章 柴一,拉二,普三(4K二合一)第六十三章 2號牌(4K二合一)第九章 門扉,密鑰(4K二合一)第五十章 神秘學教程:隱知傳遞律第八十四章 深層次動機第一百一十三章 一個決定第三樂章 森林的動物告訴我(5):醫院(二合一)第三樂章 森林的動物告訴我(5):醫院(二合一)第一百一十九章 安東老師的話第一百七十九章 鑰匙第三十二章 秘史糾纏律(4K二合一)第二樂章 原野的花朵告訴我(3):故居(二合一)第一樂章 喚醒之詩(50):不是我針對誰(二合一)第五十八章 “你遲早會下來”(4K二合一)第278章 污染千奇百怪(4K二合一)第一百零一章 特巡廳封印室(4K二合一)第317章 待會去聽(4K二合一)第二十七章 夢醒之後第十二章 古怪的反應第一樂章 喚醒之詩(53):狐百合原野(二合一)第十七章 見證之主第317章 待會去聽(4K二合一)第一章 畢業典禮(4.6K二合一)第一百零七章 細思甚恐(4K二合一)第277章 看不懂,但大受震撼(4K二合一)第四樂章 人類告訴我(7):無法挽救(二合一)第一百章 “順利的談話”(4K二合一)第八十七章 荒謬的結論(4K二合一)第四十九章 波格萊裡奇其人(4K二合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下一站第四十二章 場面一度混亂第七十六章 特巡廳聯夢會議(4K二合一)第303章 “午”的含義(4K二合一)第六十三章 “歡樂的詩歌”第335章 第一樂章 喚醒之詩(12):試琴第294章 生而愛樂(4800)第三十九章 瓊的調查結果第一百三十三章 “星軌”第一百零六章 線索彙總第四樂章 人類告訴我(8):於第三態(二合一)第346章 第一樂章 喚醒之詩(23):殺心第四十六章 三位一體(4K二合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夜晚27點第一百八十一章 旋火之箭第四樂章 人類告訴我(12):終於愛情(二合一)第七十三章 發光的屍體第八十五章 沙龍之夜第一百二十五章 未曾設想的形式第307章 長生密教(4K二合一)第271章 第三種解法(4K二合一)第一百零八章 同一件事第一百七十一章 成交第253章 燭光晚餐(4K二合一)第七十二章 南碼頭區第一百一十八章 想什麼呢?(4K二合一)第二十一章 假裝的失敗第六十八章 令人崩潰的文獻第五十四章 暗中觀察第一百三十四章 過於急躁第316章 依然是你(4K二合一)第六樂章 愛告訴我(4):大吉之時(二合一)第298章 失常區很美(4K二合一)第一百零二章 初識之光的本質第二樂章 原野的花朵告訴我(5):樂譜(二合一)第八十九章 《天啓秘境》第一百零二章 初識之光的本質第五十八章 “你遲早會下來”(4K二合一)第四十七章 密特拉《屠牛圖》(4K二合一)第五樂章 天使告訴我(10):“歡宴獸”(二合一)第二十六章 心悅誠服(4K二合一)第三十三章 分開問詢第一百一十七章 少女第一百零三章 拿回手機(4K二合一)第九十四章 範寧的返場三連(4K二合一)第334章 第一樂章 喚醒之詩(11):獵奇第一百八十六章 主視角第三十二章 日期的巧合第十七章 騰點地方(4K二合一)第315章 就像“復活”一般(4K二合一)第三樂章 森林的動物告訴我(4):根源(二合一)第一百零二章 “交響備忘錄”第一百零一章 舊日第一百九十二章 與特巡廳的見面第一章 音樂會第一百六十六章 討論組圓桌會議第一百二十三章 論三重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