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那田豐一動手,就是一記漂亮的空手道“劈掌”,擊向林逸的脖頸。衣服帶風,出啪啪的聲音。
林逸以前也讀過關於空手道方面的書,知道這種功夫着重於手掌的力道,很多空手道大師,可以做到徒手砍斷樹木,擊碎木板,削斷酒瓶等壯舉。
林逸看《李小龍傳記》的時候,還清楚地知道李小龍對空手道的評價,認爲空手道重上盤,不重視下盤,以至於很多空手道高手都是個子比較矮,下盤比較粗壯的人物,比如說空手道大師大山倍達,就是如此。
不過林逸更加清楚的是,這種空手道實際上也來源於中國,俗稱“唐手”。
可是日本人聰明啊,拿來主義運用嫺熟,什麼好東西到了他們手裡稍微一改造,就成了他們的,比如說茶道。
另外空手道也分好幾個流派,其中最厲害的就是大山倍達創立的極真流,以實戰爲主,田豐顯然就是這個流派,劈掌袖子帶風響,那是手部力量到了一定的境界。厲害的極真流高手,可以空手劈死公牛,這不是虛構的,而是事實。
林逸也不躲閃,沉腰扎馬,小腹一收一股,一口氣從嘴裡飆出,同時出拳。一下和田豐的劈掌碰了個正着。
林逸修煉的六合拳,屬於內外兼備的拳種,不同於田豐的極真流空手道,主修外門橫練,再加上林逸的內力都是從靈氣轉換來的,因此力道就更加精純和深厚。
拳掌相交,林逸手臂拳頭肌膚鼓起,毛孔似鐵疙瘩,打得田豐眉頭一皺,急忙收手,背在後面揉了揉,顯然是有些痛。
林逸並不放手,欺身近進上來,腳步擦地而行,地毯上隨着他的步子,出現了兩條長長的印子。
《六合拳秘笈》有云,六合拳分爲內三合和外三合。其中“內三合”指“心、意、氣”三者相合,即六合拳“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
“外三合”指“手腳、肘膝、肩胯”三者相合,即“手與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內外合一,即爲六合。六合拳法之基本理論,講陰、陽、起、落、動、靜協調配合;心、意、氣、力、膽、智協調配合;手、足、肘、膝、肩、胯協調配合。發於腳、撐於腿、衝於胯、擰於腰、送於肩,開於手稱爲六合勁,故其拳法取名六合。
所以在打鬥中,林逸完全做到了內外兼合,隨風打落葉,每個動作都是連貫的,不拖泥帶水,趁勢追擊,絕不氣餒。
實際上這種打法也是中華傳統武術中的貫口---“打人如親嘴”,兩個人親嘴,一個人要閃開,另一方立刻就追上去。這種窮追不捨的意境,就是打法中的意境。
只是可惜,老祖宗留下來的功夫雖然奇妙,卻被淹沒在時代滾滾浪潮中,大多數人都覺得外來的就是最好的,認爲泰拳,空手道,和跆拳道纔是最好的技擊術,卻忘記了我們中華民族纔是武術聖地,有好東西不去繼承,卻去學習舶來貨。
田豐剛剛收回劈掌,就感覺到地毯震動,好像輕微的地震,隨後眼睛一花,林逸已經鬼魅地貼近了面前。
“好機會!”雖然沒有料到林逸這麼快,但是事先有楊斌的指點,知道對付林逸要用摔法。田豐連忙張來雙臂,一扭一絞一纏,身體前撞,已經抱住了林逸的身體,腳下隨後一拐一袢,踢住林逸的小腿關節,向下就摔。
早期的空手道是有非常多的摔法和反摔法的,畢竟空手道的前身唐手是沖繩人用來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武術。17世紀的武士帶甲一般拳打腳踢是沒用的,所以日本的空手搏擊術是以柔術爲主,而古代的唐手當然也是有許多的摔法和關節技。
另外,過去的許多空手道家也都是柔道,比如說剛柔流裡的宮裡榮一還是柔道冠軍。不過在空手道中,這種摔法統稱作“倒技”。
林逸一衝上來,本意是按照六合拳決“回馬一槍神通顯,乘勝再使沖天炮”,用一記炮拳把田豐打飛,但是卻沒有料到田豐稍微一躲閃,腳步前側肩膀聳動,讓過了一拳,還順勢抱住了自己。
被田豐一抱住,腳底被袢,林逸頓時重心不穩。就見他即將被摔倒在地的時候,忽地林逸一伸手,手掌在地上面上一撐,整個人竟然借力騰飛起來,順勢一記旋風腿,直接就踢在了田豐的胸口上。
這一腿力道奇大,竟然直接把田豐踢飛出去,飛了老遠這才噗通一聲,摔倒在地上,掙扎了幾下,卻沒起來,看起來受傷不輕。
衆人都被這奇妙的一幕看呆了。
手掌撐地,倒飛起來,貌似只有在李連杰拍攝的《精武英雄》中看到過,沒想到現實中竟然也有。
……
周圍人一臉的驚愕,就連那楊斌也變了臉色。林逸驚人的實力,算是徹底震撼了他們。
原本以爲田豐要翻盤的時候,卻被人家一腳踢飛,還被踢的這麼漂亮。就連楊斌剛纔也差點鼓起掌來。
不過對於四海幫來說,丟人啊,實在太丟人了。
堂堂的護法,空手道高手,卻被人家秒敗,說出去還不把四海幫的臉丟光。
不行,必須要找回場子。
下一個誰上場呢?
楊斌看了看那位泰拳護法,和跆拳道護法,正在思忖着的時候,就見站立在場中的林逸忽然說話了。
林逸擺出一個傳統武術中的起手式,說:“拜託,不要再耽誤時間,我下午五點的飛機---你們,一起上吧!”
轟地一下,周圍這些四海幫衆全都被林逸的狂妄給驚呆了。
什麼意思?
他一個人要單挑全部?
他以爲自己是誰呀?
《詠春》中的甄子丹,可以一個打十個?
擅長泰拳的李飛虎李護法,擅長跆拳道的趙東天趙護法,全都怒氣衝衝地站了出來。
楊斌正在猶豫要不要真的兩人羣毆林逸一個時,就見林逸朝他招招手,然後說了一句,“你也上吧!”
楊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