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渴望創新(3)

消極的一面是,來自加州的電動車狂熱分子道格拉斯·考瑟夫總是喋喋不休,他脾氣暴躁、自以爲是。無論是通用汽車、沃藍達、鋰離子技術還是我自己,都逃不過他的羞辱。考瑟夫先生髮起了一次尖酸刻薄的攻擊,對於整個西海岸的電動車粉絲社區而言,這都是一件令人尷尬的事情。在對考瑟夫那可以預料的謾罵習以爲常之後,我們開始有點變態地期盼這些惡罵,就像郵遞員一樣,習慣了骯髒的小狗對自己吠叫的日常儀式,雖然有些擾人,但沒有了它就會令人心生懷念。

公衆和媒體對沃藍達的熱烈反應令董事會大喜過望,他們中很多人是“技術展示”項目的強烈擁護者。對於“嗜油並污染地球的通用汽車”這一既定形象,他們與高層管理者一樣敏感。然而,“他們會生產這款車嗎?”之類的質疑聲總是會蓋過褒獎的浪潮。通用汽車董事會吸取了普銳斯混合動力車的經驗教訓,研究了這款原來在賠本邊緣掙扎的車是如何一下子令所有其他豐田車價格水漲船高的,與此同時,他們並非堅持要求沃藍達項目實現贏利。但他們當然希望這款車能夠投產!

喬恩·勞克納很快召集了一羣不願墨守成規的思想家,打造一款普通大衆買得起的量產車型,實現40英里全電動里程,並且更重要的是,符合全球所有安全標準的承諾。從零打造全新底盤毫無意義:其中的工程設計和資金成本會令大衆對此款產品望而卻步,即使對於一家願意以環保技術爲名做出部分財務犧牲的公司來說也是如此。

通覽未來的通用汽車架構,我們會發現,即將推出的雪佛蘭科魯茲的長、寬及軸距對於沃藍達來說都很理想。唯一的問題是發動機位置:沃藍達概念車將發動機遠離電動機或發電機,以期打造一款優美修長的發動機罩。但未來科魯茲的平臺需要的是傳統的、將發動機置於更前方的橫向裝配。這樣前輪會向車尾移動,而此種款型從來得不到設計師的青睞,他們喜歡發動機罩修長,前軸儘量前移。

我們絞盡腦汁,力圖徹底改變設計比例:量產的沃藍達絕不會與外觀和技術都獲得了熱烈好評的展示車一模一樣。財務決定一切:我們不可能量產展示車。我們將不得不竭盡全力做好擅長的工作。幸運的是,原始概念設計的風洞試驗證明,我們無論如何都無法實現:儘管有着柔和的線條和流暢的外表,沃藍達概念車的空氣動力學特性就像一塊粗糙的磚頭。

在爭取燃油經濟性方面,空氣動力學是重要的因素:在時速超過30英里時,風阻對前行阻力的作用要遠大於滾動阻力。這一因素對傳統車輛來說非常重要,對於電動車來說更是不可或缺,電動車在滿電情況下只相當於擁有1.5加侖汽油。當我們把沃藍達概念車放到風洞中的時候,其外觀對於空氣動力學的影響再清楚不過了。看到結果時,有人還以爲我們把它放反了呢。

高風阻設計雖然可令其更具吸引力,卻會把電力續航里程從承諾的40英里減少到32英里左右。我們都感受到了美,但美得有些華而不實。我們很快依據科魯茲,設計出了量產沃藍達的黏土模型,並儘可能多地體現出展示車的設計元素。我覺得沒有任何一款通用汽車的量產車像沃藍達那樣,在風洞中待了那麼久—它壓根兒就是在那裡設計出來的。爲了在消耗16千瓦每小時電池一半電量的情況下,能夠靠電力行駛平均每小時40英里,我們需要實現0.27的牽引係數。這不容易實現,因爲涉及許多微小的表面調整,有的只有幾毫米,但最終我們找到了一款車身設計,能夠乘坐4人、裝下電池和所有的機械部件,並在撞車時保護駕乘者、燃料和高壓零部件,實現空氣動力學牽引指標—與此同時,外觀也相當誘人。但在揭幕當天,公衆的反應令我們不滿:“這就是最終投產的沃藍達。我們知道它改變了不少,但……”

最初的沃藍達小團隊很快被大型、正式的團隊所取代,團隊中擁有集團公司所能召集的最佳人才。有些人是現已解散的EV1團隊的老成員。他們在此類項目上的豐富經驗爲沃藍達團隊帶來了巨大的價值。其他人是新進員工:我們製造汽油(還有柴油)驅動的汽車已將近一個世紀,因此,當涉及電化學或數百伏的電力管理時,公司內部幾乎沒有任何對口的專業技術。我是從這時纔開始欣賞通用汽車所有的燃料電池工作的(我經常將它貶低爲“可有可無”):“電力電子技術”或高能管理系統,在燃料電池車(實際上就是一款自動發電的電動車)和在電池中存儲能量的汽車中的表現相差無幾。有了這些原EV1團隊的老員工和燃料電池團隊,我們在比競爭對手更短的時間內組織起了更強大的電力車專家技術團隊。但我們仍需僱用許多年輕(以及年長)的工程師,在我們此前並未涉獵的領域開展工作。

沃藍達團隊現有數百人,由從歐寶輪調到底特律、身6英尺5英寸的德國素食主義者,也是通用汽車最優秀的工程師和領導者之一的弗蘭克·韋伯率領。他集獨特的活力、嚴肅的領導風格以及敏銳的技術觸角於一身,令沃藍達項目如虎添翼。

弗蘭克除了精力充沛、富有樂觀精神之外,他還(正確地)認識到,沃藍達“走向量產”應是一個歷時多年的項目,在2012年後期才能投產。出於各種各樣的理由,這一點令人無法接受。不顧他的極度抗議,我們強加給弗蘭克及其團隊一個目標日期:2010年11月。弗蘭克只表示,“我們會試試看。”

“不,”我回答說,“你會成功的。”

“是的,我們當然會努力實現。”

“不,你一定會實現的。”

這種交流持續了數週乃至數月,直到弗蘭克和團隊驚訝地發現,早期電池和原型軟硬件沒有任何重大問題,他們纔開始接受這一時間期限。

電池顯然是一個高風險的未知數,這是業內首次設計專用於汽車的鋰離子電池。我們對全球鋰離子電池生產商進行了非常仔細的篩選,在對工程能力、品質、產能、安全性以及化學技術的能量存儲能力等指標進行比較之後,我們選擇了LG化學公司。他們極爲豐富的經驗和資金雄厚的研究項目(來自韓國政府的大量財政援助),以及打算在美國投資建廠生產電池的明確表態,都使其看起來是恰當的合作伙伴。他們沒有讓我們失望。LG化學從一開始拼湊起來的原型電池,在爲了改善電池儲能並延長壽命而對化學技術進行一系列重新設計之後,其成果總能達到甚至超越期望,我們對於LG化學電池技術非常有信心。事實上,通用汽車史無前例地在2010年7月宣佈,沃藍達電池組將擁有爲期8年、10萬英里級別的保修標準。

2008年9月16日,通用汽車百歲誕辰之際,裡克·瓦格納、韓德勝還有我,發佈了打算用於投產的、基於科魯茲架構的、逼真的雪佛蘭沃藍達全尺寸實物模型。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對此都給予了大量報道,其中大多都是負面的(可想而知):沃藍達的狂熱愛好者和詆譭者都被我們對原有設計大膽但毫不現實的大幅改動感到震驚。

但是對空間和能效的討論佔了上風,隨着時間推移,公衆越來越能接受沃藍達新的4門轎車外觀。總之,外觀設計上的可怕變化迅速變得無關緊要了。

沃藍達的機械和電氣部分只遇到了小障礙。我們在續航里程、電池壽命、可靠性和成本之間進行權衡,改動了電池化學設計。在通用汽車的底特律-哈姆特拉米克工廠,生產設施一到位,便很快開始試產優質車輛。

⊕тт kΛn⊕℃O 2010年夏,通用汽車宣佈了沃藍達基本款的價格:41000美元,購買者可以先預付2500美元,每月再支付350美元的租賃價格。

(對於一款小型車而言,這一標價誠然過高,但隨着電池生產技術的日趨成熟以及越發普及的汽車行業的規模經濟,如今昂貴、產量小的專用電氣零部件註定會令第一代技術的成本日趨合理。聯邦政府對早期電動車用戶7500美元的信貸補貼會令沃藍達的價格更加平易近人。而350美元的租金也格外誘人,這反映了首批車的產量雖小,但能帶來對於租約期滿的二手沃藍達的強勁需求,人們有信心以接近原價的價格出售這些車。)

那麼,有了與期望值相吻合的價格,連同出人意料的可以承受的租金價格,你也許會期望來自媒體的正面報道。畢竟,通用汽車長久以來都因其未能設計出技術先進的環保汽車從而給外國競爭者可乘之機這一點備受批評。邏輯顯示,所有好消息都將備受讚賞。

悲哀的是,邏輯錯了。在寫作本書時,雪佛蘭沃藍達已成爲政治足球,被神經兮兮的左派和喧嚷的右派所痛斥。通用汽車根深蒂固的仇視者將其與全電動、續航里程達數百英里的日產聆風(Leaf)相比較,忽視了沃藍達總里程超出對手的事實。

《紐約時報》有個叫埃德華·尼德梅耶的人執筆的專欄—“汽車真相”但是這個專欄的網站往往不包含任何真相。他稱沃藍達是“有缺陷的產品”,甚至攻擊每月350美元的租金額,陰險地暗示這是半欺詐的廣告,因爲它限制承租人每年只能行駛12000英里。但他偏偏忘了指出,對於汽車租約而言,這是慣常的里程數。

與此同時,包括拉什·林博和格蘭·貝克在內的右翼人士也參與進來,將沃藍達稱作典型政府領導下的失敗案例,一款售價41000美元的轎車只能跑40英里。而實際上在汽油發電機向電池供電時,沃藍達的總續航里程超出了300英里。

可以得出幾個結論:許多媒體人士持有這樣一個論調,絕不應當讓事實影響到具有聳動效應的好故事。其次,右翼脫口秀主持人對於奧巴馬政府懷有強烈的敵意,無論多麼牽強的弱點,都必須加以攻擊,並批評其“社會主義影響”,他們從不尊重事實,不去考慮魯莽的言論會給通用汽車—這家美國公司、盡職盡責並勤奮工作的沃藍達團隊成員以及現在被誤導、可能會因此拋棄能完全滿足其需求的交通解決方案的公衆—所帶來的損失。

這一切會摧毀沃藍達嗎?我認爲“完全不會”。這款革命性的轎車的理念是顛撲不破的。它象徵着理想的解決方案:安靜、清潔的電動之旅,可完成大約40英里的日常出行,並可無縫切換到由汽油發電機實現的、與普通轎車相當的完整續航里程。

隨着對不斷提高的燃油經濟性標準的普遍追求(或像在歐洲發佈的那樣,二氧化碳排放量越來越低,以每英里的克數計算),沃藍達是未來最引人入勝的車型,因爲它獨樹一幟,在提供理想的日常電動車性能的同時,還實現了目前只有化石燃料才能提供的多樣性能。

我們完全可以期待,在下一個10年或20年當中,無論是優化的內燃發動機還是全電動車,都無法滿足“里程”與“無碳排放”之間的矛盾需求,全球更多的汽車製造商將轉而採用類似沃藍達的解決方案。懷疑論者、評論家、憎恨通用汽車的人以及那些厭惡鋰離子化學技術的人,無論多麼不情願,都將得出同一個結論:沃藍達是第一款擁有更長續航里程的電動概念車型,沃藍達展現了通用汽車的意志力和技術能力。

沃藍達超越了通用汽車近年來其他所有大獲成功的車型,有力地證實了通用汽車的願景以及承擔高風險的意願。這標誌着通用汽車的新態度。對於所有的質疑者、對手、批評者以及包括道格·科特霍夫和格蘭·貝克在內的懷疑論者,我想說:“傷心去吧,沃藍達纔是未來。”

第25章 崩潰與重生(2)第25章 崩潰與重生(2)第8章 失效的“傑出文化”(2)第7章 失效的“傑出文化”(1)第29章 領導力第23章 渴望創新(3)第16章 扳倒一頭800磅的大猩猩(1)第25章 崩潰與重生(2)第22章 渴望創新(2)第3章 勢不可當第17章 扳倒一頭800磅的大猩猩(2)第20章 學習全球擴張(2)第4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1)第3章 勢不可當第16章 扳倒一頭800磅的大猩猩(1)第25章 崩潰與重生(2)第10章 失效的“傑出文化”(4)第11章 重新開始第30章 如果我是首席執行官(1)第4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1)第9章 失效的“傑出文化”(3)第12章 “這是我們的頭等大事”(1)第16章 扳倒一頭800磅的大猩猩(1)第22章 渴望創新(2)第13章 “這是我們的頭等大事”(2)第11章 重新開始第21章 渴望創新(1)第26章 崩潰與重生(3)第25章 崩潰與重生(2)第6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3)第3章 勢不可當第23章 渴望創新(3)第5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2)第15章 “這是我們的頭等大事”(4)第9章 失效的“傑出文化”(3)第2章 開端第22章 渴望創新(2)第31章 如果我是首席執行官(2)第17章 扳倒一頭800磅的大猩猩(2)第6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3)第7章 失效的“傑出文化”(1)第5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2)第24章 崩潰與重生(1)第7章 失效的“傑出文化”(1)第9章 失效的“傑出文化”(3)第24章 崩潰與重生(1)第19章 學習全球擴張(1)第27章 崩潰與重生(4)第12章 “這是我們的頭等大事”(1)第10章 失效的“傑出文化”(4)第22章 渴望創新(2)第17章 扳倒一頭800磅的大猩猩(2)第4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1)第17章 扳倒一頭800磅的大猩猩(2)第20章 學習全球擴張(2)第2章 開端第24章 崩潰與重生(1)第16章 扳倒一頭800磅的大猩猩(1)第16章 扳倒一頭800磅的大猩猩(1)第9章 失效的“傑出文化”(3)第14章 “這是我們的頭等大事”(3)第23章 渴望創新(3)第14章 “這是我們的頭等大事”(3)第28章 美國企業怎麼回事?第2章 開端第26章 崩潰與重生(3)第15章 “這是我們的頭等大事”(4)第10章 失效的“傑出文化”(4)第6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3)第7章 失效的“傑出文化”(1)第11章 重新開始第20章 學習全球擴張(2)第18章 扳倒一頭800磅的大猩猩(3)第14章 “這是我們的頭等大事”(3)第5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2)第6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3)第15章 “這是我們的頭等大事”(4)第23章 渴望創新(3)第30章 如果我是首席執行官(1)第15章 “這是我們的頭等大事”(4)第24章 崩潰與重生(1)第12章 “這是我們的頭等大事”(1)第14章 “這是我們的頭等大事”(3)第10章 失效的“傑出文化”(4)第24章 崩潰與重生(1)第22章 渴望創新(2)第7章 失效的“傑出文化”(1)第25章 崩潰與重生(2)第28章 美國企業怎麼回事?第6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3)第1章 前言第4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1)第31章 如果我是首席執行官(2)第18章 扳倒一頭800磅的大猩猩(3)第15章 “這是我們的頭等大事”(4)第25章 崩潰與重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