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羅斯福之所以突然發難般的對日本實行物資禁運,還有一個外在的契機,那就是,中國政府在德國顧問的多次建議下,終於下定決定,對日宣戰了。
沒錯,畢竟德國沒有強制召回顧問,所以當初前往中國的德國軍事顧問團,其實一直都有留在中國,期間只不過換了不少成員,但組織仍在。
雖然和原本歷史上的宣戰時間幾乎差不多,而且對中國抗戰的歷史進程也沒有什麼影響,但畢竟還是正是發表了宣戰佈告。
而這一次,中國對日宣戰的消息,無疑爲羅斯福提供了一個好的藉口,好封鎖對日的石油等戰略物資出口。
畢竟,中日戰爭爆發後,美國一直採取不干涉避免捲入的政策。但由於中日兩國並未宣戰,所以美國就沒有對中日兩國進行不加區別地禁運,只是禁止美國商船運送軍火等軍用品去這兩個國家,對其餘貨物則未加限制。
可是,美國這個政策明顯對日本有利對中國不利,因爲日本有能力封鎖住中國的海岸線,而中國沒有能力封鎖日本的海岸線。
實際上,日本在佔領中國東北及朝鮮等地區後,卻非常無奈的發現,他們居然找不到足夠用來刺激本國工業經濟的資源。
除了在東三省油日本急需的鋼鐵還有煤礦外,剩下的橡膠還有石油資源,實際上日本依舊得求美帝出口給他們。
而且,美國方不方便日本進口這些物資,依舊嚴重的關係到了日本的命脈。
日本當時的國力已無法繼續支撐大規模的進攻戰所帶來的消耗,而其號稱世界第三海軍(實際上本來該排第四,德國把英國海軍打趴下後才真的成第三),也根本支援不了陸軍的戰鬥。
當然,日本海軍也不大願意爲了陸軍的功績費心。
很多人都以爲,中國之所以能打贏日本,基本全是託美帝與日本開戰的福。這樣的說法,其實是不公平的。
原本歷史上的美日狗咬狗,確實讓中國減輕了不少壓力,但實際上,中國軍隊只要繼續努力下去,單單因爲補給問題,日本人也會越來越無以爲繼,放緩在華夏大地的攻勢。這種情況與甲午戰爭的情形非常相似,那時的滿清政府如果挺過威海衛北洋水師的覆滅和朝鮮戰場的失利,憑當時日本的國力,也是沒辦法再打下去的。
慶幸的是,在二戰中,中國人有夠爭氣,即便首都淪陷,也繼續和日軍繼續戰鬥下去,直到最後一刻!
而現在,中國方面驚訝的發現,自己好像越來越能打了,也可能是日軍越來越走下坡路了。總之,中國就這麼氣勢洶洶的,在1941年到來後,對日本政府宣戰了。
“茲特正式對日宣戰,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條約、協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間之關係者,一律廢止,特此佈告!”
一份宣戰佈告下,中國方面以最強硬的姿態,對日軍的侵略做出了直接回應。
那麼,有人可能會疑惑不解,爲什麼中日交戰這麼多年後,中國纔對日宣戰呢?
實際上,這裡面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中國方面擔心眼看就要到手的德械師裝備可能泡湯。
抗戰爆發前,中國在德國軍事顧問團的幫助下,已經整訓裝備了四個標準編制的德械師,但是到中日開打時,還有大量預定的裝備沒有到貨。因爲在原定計劃中,中國要擴編的德械師,可不僅僅是四個。
由於擔心日軍實行海上封鎖,導致德國那邊的物資運不進來,所以中國遲遲沒有宣戰。
有趣的是,中國認爲對日宣戰弊大於利,可日本也認爲對中宣戰弊大於利。
畢竟日本扶植起了一個汪僞南京政府,那它就更不能對重慶國民政府宣戰了。因爲那樣一來,就等於承認日本扶植的汪僞南京政府不是中國真正的政府。
於是,戰爭史上的奇景出現了:直到中國對日宣戰前,中日一直處於戰爭狀態。可與此同時,外交官們照談,軍人們照打。談是真談,打也是真打,兩不耽誤。
而中日戰爭之所以能持續打到現在都沒結束,還能給中國宣戰的時間,很大原因在於,華夏戰場上,基本沒有標準意義上的機械化作戰。
對於中日兩軍來說,機械化作戰的概念實在是太過遙遠。日軍雖然擁有不少坦克、裝甲車等,但在技術理論上都不過關,再加上石油也被美國卡的很緊,儲備也不多,所以沒有發動機械化作戰的充足本錢。
中國在這方面的表現就更慘了,開戰初只有一個團的裝甲部隊,其主要裝備還是由意大利前任領袖墨索里尼提供的“菲亞特”型輕坦克,這些東西在東非和北非與英聯邦的軍隊作戰時已被證明是廢物——在之前的淞滬會戰中也被中國軍隊使用了兩個連,結果基本損失殆盡,作用不大。
重重原因,日軍在華夏戰場即便玩的就是純步兵攻堅戰,加各種與游擊戰,地道戰的鬥智鬥勇,進展慢不說,進來還頗有些疲態。
於是乎,發現自己手裡戰略儲備本就不多,如今還被美國卡住脖子的日軍大本營終於下定決心,要換一個方向開刀了。
北面就不必說了,之前那次北上諾門坎讓日軍吃盡了苦頭,陸軍方面如今還真不太好叫囂再北上一次。
雖然少數北上派仍舊幻想與德軍會師蘇聯,但別人德國人的態度一直很冷淡,搞得這些人熱臉貼上冷屁股,很是尷尬。
如今海軍爲主的南下派突然提出,要趁着英國被德軍按在地上摩擦的歷史機會,外加美國還沒參與戰爭的鬆懈狀態,趕緊動手,一口氣拿下本來是英美實力範圍的東南亞地區。
此言論一出,加上英國人最近表現出的那副垃圾廢柴死樣子,很是讓不少人心動。
另一方面,日本在猖狂,也沒有動過登陸美國本土的念頭。他們從一開始就僅僅是擬定了一套先進攻,打出優勢後再防守的戰略防禦體系。
至於日本需要的資源,他們也不必去美國本土搶。向菲律賓緬甸這些東南亞地區,既有石油資源可以開採,又有豐富的橡膠資源可以利用,拿下來就恰好可以彌補日本的短板了。
恰恰在這個時候,一份有關珍珠港戰備鬆懈的情報,被送到了日軍大本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