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解何在?
當然是那一枚枚炮彈裡的無線電近炸引信了。
由於主管後勤運輸,是以金彬對與其協同的高炮部隊瞭解頗深,很清楚無線電近炸引信對防空火炮革命性的意義。
可以說,美軍能夠在太平洋戰爭中打得日軍戰機狼奔豸突,哭爹喊娘一半功勞是強大的航空兵,而另一半則是那炮彈內部的無線電近炸引信。
正因爲如此,裝備此類引信的高炮部隊那作戰能力最起碼也要翻幾番,所以當年的蘇聯可謂不遺餘力想得到此類引信,以便增強自身國土防空軍的實力,只可惜美國將其保護的十分嚴密,其程度直比核武器稍遜一籌。
數年下來,蘇聯最多也就獲得些許皮毛,真正的核心卻是怎麼也觸碰不到,然而當金彬見識到剛纔那激烈的防空戰時,不禁猛然頓悟:原來蘇聯老大哥已經突破技術瓶頸不說,還研製出更加靈巧的小口徑無線電近炸引信出來。
因而他的問題儘管沒人回答,但金彬的心裡卻是早已有了答案,從剛纔的震撼逐漸冷靜下來後,他的確不再小看這支志願軍後勤部隊的作戰能力,但卻對這支部隊的運氣更加羨慕,連無線電近炸引信都能獲得,而且看上去數量還不少,這得是走多大的運才能獲得如此強大的重器?
如果他們朝鮮人民軍的防空部隊也能獲得這類引信,那戰鬥力……
“不行,這一次回去說什麼也要跟朝鮮高層建議,務必從蘇聯老大哥哪裡拿到無線電近炸引信!”
金彬很是下了一番決心,腦袋更是飛快的轉動着,斟酌着如果面對那位朝鮮最高領袖該如何措辭,便在這時,高空中的美軍再次投下一顆照明彈,緊接着逐漸昏暗的夜空再次被照得如同白晝。
與此同時,宋天明的猛然大喝瞬間在衆人的耳中炸裂開來:“注意,敵機來襲!”
說時遲,那時快,宋天明這邊話音剛落,照明彈所形成的光亮罩外延的暗夜裡忽然閃過數道紅光,緊接着時於枚航空火箭彈帶着尖銳的呼嘯,劈頭蓋臉的砸了過來。
眼見於此,金彬頓時將腦中的措辭拋到九霄雲外,留下的只有發自靈魂深處的恐懼,因爲他和讓你發現,有幾發正是朝着他這裡打過來,他本能的想要跑,可他的雙腿又如何快得了火箭彈。
還沒等他轉身,火箭彈已然飛至……
“轟轟~~~”
車廂周圍連珠炮似的響起一片炸響,儘管沒有直接命中車廂,但因爆炸所產生的衝擊波也將偌大的車廂吹得像風暴裡的小舟,猛烈晃動不已,飛揚的殺傷破片更是對車廂外壁進行無情的切割,只是眨眼的功夫,整個車廂便顯得傷痕累累。
金彬並沒有被破片擊中,但衝擊波的巨大作用力卻令他好似重重捱了一拳,倒退好幾步,最後重重摔在一個車廂壁上,臉疼痛的扭曲了一下,便直直的暈了過去。
“把受傷的人擡下去!”
宋天明根本顧不上金彬的究竟如何,只是吩咐一聲,便開始調試眼前的綜合控制儀表盤,之前的戰鬥他也使用了雷達,但卻沒有將其作爲炮位攻擊引導和核心應用到作戰行動當中,而是作爲一種預警設備,監視整片空域的動向。
因爲他很篤定,還不到這款壓箱底法寶上場的時候,而事實上美軍的首輪打擊也正是按照宋天明的預想進行的,照明彈解決能見度,緊隨而至的A—1攻擊機實施精準的俯衝投彈攻擊……
這種攻擊戰術,是掌握制空權的美軍航空兵最喜歡使用的,不但簡單直接,而且精確高效,而且那刺耳的俯衝尖鳴,還能給予被空襲者心理上的恐懼,宋天明不管怎麼說也在高炮部隊擔任了近一年的指揮職務。
對於美軍航空兵慣用的手段還是很清楚的,是以他認爲對於那些貿貿然就衝下來的美軍俯衝攻擊機,用雷達這把閃亮的牛刀實在是太浪費了,靠着柏毅動手改裝過的機械式射擊指揮儀和充足的靜電近炸引信,就足以對付來襲的美軍!
當然,在懂行的人看來,僅靠這兩點還不夠,最起碼還需要防空探照燈才能完成夜間防空作戰!
的確,對當下這個年代來說,遂行夜間防空作戰時,防空探照燈這種裝備的確不是必不可少的,甚至在某些高炮部隊中還得編成獨立的作戰單位,稱作防空探照燈部隊。
最初組建列車防空高炮系統時,也的確是現將這樣一個戰鬥編成融入其中,結果將幾盞防空探照燈往車皮上一放,方纔發現這大傢伙所佔的空間太大不說,耗電量也極爲驚人,以至於三盞全部開啓時,集成在車上的雷達、指揮儀、通信設備以及高炮自動射擊系統都會出現電量不足的現象。
可如果要增加供電設備,勢必又會擠佔本就不多的列車空間,要知道列車防空高炮系統最多最多隻能佔據一列18節車廂的三分之一,其餘的則需要用於後勤物資的運輸。
然而探照燈一上車,林林總總算下來,所佔據的車皮超過10節,這就大大擠佔了本就急需的後勤物資運輸空間,是以只能忍痛將防空探照燈砍下去。
不過砍歸砍,夜間防空問題終歸解決吧?儘管美軍的空襲力度並不大,但誰又能保證美軍不會在夜間發動空中攻擊呢?所以本着有備無患的原則,列車防空高炮系統決不可出現夜間防空上的短板!
對此柏毅給出的解決方案簡潔而又新奇,即用雷達解決遠程目標探測,再用紅外夜視系統完成高炮射界內的目標瞄準。
雷達的問題好解決,由軍備首長親自討要的兩部鬆—9A雷達,在經過柏毅的一番改造後,足以應對多項功能。
可紅外夜視系統這東西別說是宋天明和軍備首長這些中國幹部,就算盧科採夫這樣見多識廣的蘇聯軍官也是知之甚少,至於裝備更是無從談起,就更別說尋求解決了。
然而柏毅卻面對如此無米下鍋的情況卻連半點兒眉頭都沒皺一下,直接去了志願軍後勤部通信科往國內的白雲廠發了份電報,結果半個月之後,就在列車防空高炮系統即將組建完成時,國內就給他們送來一批製作精良的紅外夜視光學觀察系統。
別說那個時候的宋天明瞭,就算此時此刻的他都還很震驚,心說國內的光學生產技術什麼時候達到了如此令人歎爲觀止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