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華夏
在“龍晟”級戰列艦全部完工之後,面對西方列強瘋狂的造艦競賽,中國朝野上下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華夏共和國海軍造艦局局長史司提出了“近期造艦計劃”和“遠期造艦計劃”,其中近期造艦計劃當中的戰列艦計劃爲建造排水量爲35000噸,裝備9門400毫米主炮的大型突擊戰列艦4艘(即“龍嵐”級戰列艦),遠期的規劃爲建造排水量40000噸到50000噸以上,擁有9門450毫米主炮的戰列艦4艘(即“龍罡”級戰列艦)。其中近期計劃一經公佈之後,得到了包括海軍部長劉冠雄、武備部長黃興在內的高層人士和執政孫綱的大力支持。由於“太平洋危機”給中國軍方的巨大刺激,在軍方和民衆的雙重壓力下,目前在中國代行國會職能的諮政院和議政院通過了海軍包括建造新的大型戰列艦在內的撥款。於是“龍嵐”級戰列艦的建造計劃得以順利上馬。
由於是直接上馬400毫米口徑艦炮的大型戰列艦,整艦噸位的迅速飆升和艦體數據的變大,對中國的造船業水平以及工人的製造工藝來說是一個極大的考驗。因爲工藝上的不完善會導致實際性能比紙面性能有很大的縮減,而且相關設計人員的經驗不足和設計上的考慮不足,都會造成不良影響,因而“龍嵐”級戰列艦的前期準備工作時間較長。隨後在1916年5月31日爆發的日德蘭大海戰給了中國的艦船設計師們以很大的啓迪,同時也堅定了史司建造裝備更大口徑的主炮的戰列艦的信心,根據日德蘭海戰的結果,在對設計方案進行了進一步的補充和完善之後,“龍嵐”級戰列艦於1916年8月1日動工建造,這4艘新式戰列艦分別被命名爲“龍嵐”號、“龍泰”號、“龍鯤”號和“龍鵬”號,其中“龍嵐”號和“龍泰”號由大連造船廠負責建造,“龍鯤”號由上海造船廠負責建造,“龍鵬”號由福州造船廠負責建造。
1921年3月18日,“龍嵐”號突擊戰列艦正式完工,建成後的“龍嵐”號戰列艦的正常排水量爲37000噸,滿載排水量39500噸,機械採用4軸4套齒輪減速渦輪機和油煤混燒鍋爐,額定功率時速爲25節,過載功率時速爲26·5節(對外公佈的最高航速爲24節),在10節的航速時航程可以達到8000海里。
“龍嵐”號的裝甲仍然採用克虜伯裝甲,根據日德蘭海戰的經驗教訓,採用重點防護,其水線主裝甲帶爲厚度達330毫米的向內傾斜20度的傾斜裝甲,這種傾斜裝甲的重量和“龍晟”級戰列艦的350毫米垂直裝甲相當,在中遠程交戰距離的防護效力超過了“龍晟”級戰列艦;“龍嵐”級戰列艦的主炮塔裝甲正面厚420毫米,側面及後面裝甲厚250毫米,頂部裝甲厚180毫米,炮座裝甲厚400毫米;副炮塔正面、側面、後面裝甲厚度均爲100毫米,副炮塔炮座裝甲厚100毫米;司令塔裝甲厚350毫米;防魚雷縱艙壁裝甲厚50毫米;鍋爐艙處主水平裝甲厚80毫米,機艙和彈藥庫主水平裝甲厚100毫米。主水平裝甲下的穹甲水平部分厚30毫米,穹甲兩側傾斜部分厚50毫米;艦尾舵機水平裝甲100毫米。可以說盔堅甲厚。
“龍嵐”級戰列艦的主要武器爲3座1916年式400毫米45倍徑三聯裝主炮,火炮佈局同“龍晟”級戰列艦一樣,採用“前一後二”的揹負式炮塔。副炮爲4座1912年式152毫米50倍徑炮,採用雙聯裝炮塔,另有12門88毫米45倍徑防空單裝炮,以及15毫米高射機槍。
“龍嵐”級戰列艦採用的新式1916年式400毫米45倍徑艦炮,炮身重量爲100噸,彈頭重1050公斤,初速爲每秒770米,炮口間距爲2·75米,射速爲約每分鐘1·7發,可以說是當時威力最大的艦炮。
總的來說,“龍嵐”級戰列艦是“龍晟”級戰列艦的改良放大版,是中國的艦船設計人員吸取了日德蘭海戰的經驗教訓後綜合了自己已經取得的成熟設計經驗後建造的一級“後日德蘭型”戰列艦。由於是東方第一種擁有無與倫比的400毫米口徑巨炮的戰列艦,“龍嵐”級戰列艦在下水之後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由於後來的“龍罡”級戰列艦因種種原因,最終變成了艦隊航空母艦,因此“龍嵐”級戰列艦成爲了中國海軍最後一級的戰列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龍嵐”級戰列艦先後參加了第一次太平洋會戰、中途島-珍珠港戰役和第二次太平洋會戰,由於此時海戰的方式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飛機和航空母艦成爲了海戰戰場的主角,擁有堅甲巨炮和高航速的“龍嵐”級戰列艦主要作爲艦隊旗艦和航空母艦艦隊的直衛艦艇,炮轟珍珠港的美軍岸防炮臺的戰鬥可以說是“龍嵐”級戰列艦和她的姊妹們的絕唱。
作爲中國最後一級戰列艦,“龍嵐”級戰列艦見證了諸多歷史性的重要時刻,在美國遭到中國大規模氫彈攻擊宣佈無條件投降後,“龍嵐”號戰列艦駛入唯一沒有遭到中國核攻擊的美國大型工業城市舊金山,在“龍嵐”號的甲板上,舉行了美國向中國無條件投降的簽字儀式。其在悉尼的姊妹艦“龍泰”號的甲板上,也舉行了英國和澳大利亞的無條件投降儀式。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不久,“龍嵐”級戰列艦退役封存,後改建爲紀念艦和博物館,作爲歷史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