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說和

第240章 說和

“明廷……”身材消瘦,面容古拙的嚴肅走進便坐,拜道。

劉景起身笑道:“伯穆,我聽說今日從兄劉伯嗣找你索要犯法的部曲,卻吃了一記閉門羹。”

嚴肅對劉景這麼快就知道此事一點也不意外,沉聲回道:“《韓非子》曰:‘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辭,勇者弗敢爭。’在下受明廷之命,鎮守軍市,監督不法,自當一心奉公,劉司馬雖是明廷肺腑兄弟,亦不敢徇私枉法。”

劉景不由失笑,嚴肅明顯是怕他爲劉宗求情,因此一開口就直接把“路”堵死了。

嚴肅乃是被劉景拔於微末,知遇之恩,如同再造,所以嚴肅素以臣下自居,視劉景爲君主,可他雖然對劉景忠心耿耿,卻並不盲目,他有着自己的堅持。

這也是劉景當初特別看重他的地方。

嚴肅鐵面無私,執法如山,劉景派他前往軍市,對今天這樣的情況,自然是一點也不覺得意外。甚至這就是他最初的目的。

劉景軍剛剛打了一個大勝仗,將士難免志得意滿,心生驕矜。此時如果放縱不管,日後再想整肅難度會變得非常大,是以必須一開始就將這股氣焰打壓下去。而嚴肅,則是最適合的人選。

“伯穆的做法,並無不妥。”劉景對嚴肅的做法予以了肯定,頓了一下,又道:“只是……伯穆手段或許可再委婉一些,劉伯嗣畢竟是豪傑之士,如此對待他,他必會深以爲恥。

當年賈複習《尚書》、明經義,有將相之器,部將犯罪爲寇恂所殺,猶嘆息不忿,幾欲置國家於不顧、斬寇恂以雪恥。何況是任氣剛猛的劉伯嗣呢?你們二人若相鬥,絕非我之願也。”

“明廷心意,在下已盡知。”嚴肅躬身說道,“在下絕不會讓明廷左右爲難,日後見到劉司馬,必當退讓,以示恭敬。”

劉景搖了搖頭道:“你並沒有過錯,又何須如此?我找你來的目的,是想要從中說和,使你們能夠解開心結,重歸於好。”

嚴肅毫不猶豫道:“這亦是在下的願望。”

劉景點點頭,拉着嚴肅落座,聊了沒多久,劉宗便走了進來,他看到座中的嚴肅,不禁一愣,臉色隨即沉了下來,對劉景道:“仲達,你既然和嚴伯穆有事商量,那我就先告辭了。”

劉景不由大感頭疼,他現在僅僅是一縣之長,兩人並非從屬關係,名分未定,劉宗又是他的族兄,當然有資格甩他臉色看。

劉景不敢遲疑,急忙起身拉住劉宗,說道:“從兄,我聽說你今天在軍市和伯穆發生了不愉快,所以特意找你們來,希望可以化解你們之間的誤會。”

“劉司馬……”嚴肅起身向劉宗行禮,而且行的是揖禮之中最重,僅次於跪拜的長揖之禮。

劉宗臉色稍霽,對嚴肅拱了拱手。

劉景在旁又道:“從兄,我等雖然剛剛大破蔡瑁的水軍,但北軍實力仍非我等所能敵也,此時我等正當齊心協力,共御強敵,萬萬不可鬩牆於內,做出親者痛仇者快的事來。”

劉宗面有不豫道:“仲達這是什麼話?我豈會以私廢公?”

劉景從容地道:“從兄自然不是這種人,然而嚴伯穆乃是我的心腹,從兄則是我的肺腑,你們二人不睦,叫我何以安心呢?所以今日我欲爲你們說和。”

劉宗心裡縱然不願,也不好當面反對,劉景當即將他拉到嚴肅面前,令二人握手言和。

看着劉宗面無表情的樣子,劉景也是暗暗搖頭。

當年,藺相如不畏秦王之威,而畏廉頗,乃爲國也。而廉頗知其心意後,負荊請罪,雙方遂成刎頸之交。這就是“將相和”的故事,此事之所以會成爲千古美談,正因爲它十分少見。

劉景本就沒指望兩人能夠像藺相如、廉頗一般,只要不因私廢公,他就心滿意足了。

劉宗藉着有軍務在身,只待了片刻,就告辭了。

劉景、嚴肅一直送出便坐,目送劉宗走遠,兩人返回室中,劉景開口問道:“伯穆,市中對子儀爲市掾是什麼反應?”

“非議甚多。”嚴肅回道。他和陶觀也認識不少年了,當初劉景卸任市掾,離開時特別叮囑過他,要他幫忙照看陶觀。

說實話,劉景居然會任用陶觀擔任軍市市掾,別說市中軍民無法接受,他也是大感費解,甚至還曾勸說劉景打消這個念頭。最後當然是失敗了,劉景在這件事上,態度出奇的堅決。

這倒也在他的意料中,劉景又問道:“有人爲此鬧事嗎?”

“沒有。”嚴肅搖頭道。有他坐鎮軍市,沒人敢故意找事。

“那就好。”劉景頷首道,“子儀身體矮小,沒有威儀,因此開始階段必然極爲艱難,伯穆,你有機會就多多幫襯他一下。”

“諾。”嚴肅應道。隨後臉上神情猶豫了一下,開口問道:“明廷,吳巨舊部已歸降多日,不知心裡可有領軍的心儀人選?”

劉景聞言忍不住瞥了下首的嚴肅一眼,他這話問的有些突兀,莫非他有意領兵不成?

劉景現在麾下並沒有合適的人選,習珍雖然能力足夠,只是一來他乃新降,寸功未立,不宜授兵,二是他本人態度不甚熱衷,他當初歸降的原因,並非是真心實意投靠,而是逼不得已下的選擇,除非有一天荊州軍撤回江北,否則他很難徹底倒向劉景。

不過劉景已經決定將吳巨舊部暫時交由從兄劉修統領。

劉修不僅善於練兵,而且相比於志氣甚高的劉宗,劉修無疑更加安分,劉景對他甚是放心。

得知劉景的決定,嚴肅心裡稍稍有些失望,卻也沒有爲此太過糾結,現階段酃縣政務已經佔據了他大半的精力,若是投身軍旅,肯定會讓他分心兩面,難以兼顧。

劉景提議道:“伯穆若有志軍旅,可先在縣中招募幾百縣兵,未來有變,自可擴爲一營。”

(本章完)

第99章 王彊第180章 回鄉第156章 邀請第284章 澤國第408章 試探第66章 徙邊第355章 立春第415章 龐統第146章 劇縣 (感謝長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7章 劍術書法第44章 單程第427章 身當第463章 三郡第95章 別部司馬第309章 終抵第19章 桓階第307章 談判第363章 攬才第517章 古樟第185章 許願第138章 徵辟第302章 富貴還鄉第340章 部督第27章 皓月第544章 葛周第170章 斬首第334章 洗兵第480章 買馬第418章 預備第397章 攻城(1)第141章 酃縣第459章 焚橋第523章 南下第42章 點評第64章 擒獲第453章 攔路第292章 救治第281章 面見第47章 衝突 (三千字)第298章 歸來第178章 來接第507章 占卜第479章 蒼梧第80章 蹲守(感謝堂主卿塵)第216章 取名第243章 學官第157章 仁和第16章 決定第9章 躬耕養客第430章 落幕第485章 誓師第228章 斬首第472章 失策第429章 逆轉第252章 週歲第106章 調離第52章 歸家第394章 夜襲第213章 女誡第409章 詐降第196章 招攬第197章 喜事第183章 吏治第236章 看清第38章 諸葛玄第6章 葛生第443章 韓暨第344章 中箭第295章 召見第444章 東曹掾第122章 贈文第502章 選將第237章 監九縣第152章 改名第227章 火攻第239章 嚴法第22章 交談第380章 津鄉第278章 射中第285章 敗逃第32章 求字第275章 交趾第299章 兵臨第105章 八陣第279章 連雨第386章 面曹第408章 試探第283章 洪水第130章 親迎第502章 選將第346章 青綬第470章 策論第394章 夜襲第62章 拔刃第275章 交趾第530章 仁義第235章 軍市第346章 青綬第105章 八陣第4章 賴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