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馬鞍

第322章 馬鞍

一艘舸船溯江而西,張懌站在舸船的甲板上,縱目眺望江南,隨着離“家”越來越近,他的心情激動中亦不免有些忐忑。

他雖是南陽人,但由於張羨在荊南爲官超過二十載,他作爲長子,從小跟在張羨身邊,人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荊南度過。相比於南陽,荊南纔是他的家。

今年春末之際,臨湘城破,張懌因及時率衆請降,總算是保住了一條性命。

然而死罪可免,活罪難逃,這半年來,張懌大部分時間都被關在囚籠,對於從小錦衣玉食的他來說,可謂是吃足了苦頭。心裡最大的期盼,就是向以寬厚長者形象示人的劉表,有一日能夠饒恕他,放他回南陽家鄉。

不過世事有時候就是這麼離奇,最終救他脫離苦牢的,竟然是劉景這個他素來厭惡的人。

劉景得天相助,一戰盡滅荊州十萬大軍,並乘勢席捲荊南三郡。劉表爲了遏制劉景的崛起之勢,不得不將他從牢中放出,待以上賓之禮,放歸長沙。

張懌知道自己成爲了劉表制衡劉景的棋子,可他不在乎,再差也不會差過暗無天日的地牢。

何況重返長沙,是他以前連想都不敢想的,他父親對荊南百姓素有恩德,又是劉景的故主和舉主,而他則是長沙人共同推舉的長沙太守,即使劉景對他心有成見,也不能把他怎麼樣。

當然,張懌並不是白癡,如今劉景虎踞荊南,勢頭正盛,不但不能與他發生衝突,還要恭順有加,以坐穩長沙太守之位。

正思量間,張懌忽見遠處江面駛來三艘艨艟戰艦……

…………

王彊這幾日一直在忙碌巴丘置縣一事,軍事方面幾乎全部交由劉祝負責,當他接到來報,得知張懌歸來,立刻放下手邊的事,火急火燎趕回巴丘營塢。

王彊大步流星走入營地,臉色陰沉得快要滴出水來,一見到劉祝,便問道:“張懌人呢?”

劉祝苦笑道:“在舍中休息。”

王彊眼中閃過一道厲色,右手忍不住按在了腰間的刀環上。

劉祝鳳眼一凝,低聲道:“子健,你可別亂來。”

王彊眉頭深鎖,責備道:“文繡,你爲何要將他迎入營中?你應該在外面直接殺了他。”

劉祝苦笑道:“張懌是被劉表兵船送來的,要殺張懌,就要將劉表那幾十上百人也一併殺了,你覺得有成功的可能嗎?”

王彊默然,若是在陸上,或可憑藉人數上的優勢,將這幾十上百人全部殺死。但在江上,卻絕無可能,必有漏網之魚。事情一旦泄露出去,後果不堪設想。

王彊皺眉道:“難道真要將他送回臨湘,給劉君添亂?劉表的人不是已經走了嗎。不如護送他南下時,在路上將他毒死。”

劉祝搖頭道:“這意圖就太明顯了,不可取。”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王彊慍怒道:“總不能什麼也不做吧?!”

劉祝嘆道:“這已經不是你我能夠干預的事情了。強行插手,只會陷劉君於不利境地。”

王彊目光陰鷙地瞥了張懌所在的營舍一眼,說道:“既然如此,那我就不去見他了,免得看到他後壓不住心頭之火,一刀將他砍死。”說罷,拂袖而去。

留下劉祝一個頭兩個大。

…………

臨湘,平鄉。

“咯噠咯噠咯噠……”

伴隨着一陣富有節奏的馬蹄聲,劉景綸巾戎服,英姿勃勃,騎乘赤冀,沿着瀏水河畔縱情馳騁,劉亮、甘寧、韓廣、於徵幾人,亦各乘良馬,尾隨其後。

“希律律……”

一路馳騁不知多久,劉景興致稍退,急勒繮繩,赤冀不由鳴叫,前蹄一翻,幾乎人立而起。

換做以前,劉景自然不敢如此莽撞,現在他不僅這麼做了,而且人馬合一,穩如泰山,就像是一名從小長在馬背上的老手。

這自然不是他的騎術短時間內突飛猛進,原因是他胯下的高橋馬鞍,提供了足夠的穩定。

劉亮、韓廣、於徵幾人見劉景停了下來,紛紛勒馬而止。

劉亮同樣來了一個人馬合一,動作比劉景還要舒展瀟灑,他猿臂一拉繮繩,調轉馬頭,對劉景道:“從兄,這高橋馬鞍真乃馬上利器,在我看來其在馬上的作用,不下於拍竿之於水上。”

“沒錯……”韓廣深以爲然地頷首附和,他是涼州隴西人,馬匹在其家鄉,就像舟船在荊南一般普通,因此也感觸更深。

邊地的漢軍,向來喜歡招募羌、胡義從作爲騎兵,原因很簡單,從小精於騎術的漢人數量有限,而從無到有,培養一名合格的漢人騎兵,成本高得驚人,至少要以年爲單位,招募羌、胡義從就簡單多了,給足獎賞即可。

而有了高橋馬鞍,訓練成本大幅降低,日後培養合格的騎兵將更加容易。

事實上北方已經出現了高橋馬鞍的雛形,當然,也僅僅只是雛形,比起劉景設計的成熟高橋馬鞍,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韓廣身手敏捷地從馬背上跳下,一邊擡起愛馬後蹄,露出烏黑的U型蹄鐵,一邊說道:“不止高橋馬鞍,馬蹄鐵亦爲馬中利器,劉君巧思,直如神人!”

馬蹄的蹄甲就像人的指甲一樣,時間久了容易出現磨損,必須加以護理,早在數百年前,漢人就開始爲馬蹄削蹄、刻蹄等。不過這終究是治標不治本,劉景別出心裁,爲馬穿上鐵履,一舉解決了困擾人們千百年的難題。

韓廣這一刻對劉景佩服得五體投地,就像拍竿徹底改變了水戰一樣,高橋馬鞍和馬蹄鐵,也必將對騎兵產生深遠的影響。

聽着幾人極盡讚美之詞,劉景笑着搖了搖頭,這還只是高橋馬鞍和馬蹄鐵,若是再發明出馬鐙,他們怕是更要馬屁如潮了。

荊州歷來缺少良馬,劉表花了整整十年時間,收刮關中流民,剿滅涼州諸將,才搜刮來的一千三百匹戰馬,而今全部落入了劉景的手中。加上他原本就有百餘匹戰馬,共計一千四百餘匹,劉景分作左右二營,使族弟劉亮和韓廣各領一營。

雖然託劉表的福,讓劉景不費吹灰之力,就擁有了成建制的騎兵,但荊南地處偏遠,周圍並沒有盛產良馬之地,戰馬死一匹就少一匹,根本無處補充。

因此,爲了儘可能減少戰馬的損耗,劉景發明出了馬蹄鐵。同時爲了增強己方騎兵的戰力,他又發明出了高橋馬鞍。

馬鐙則不能急於一時,至少也要掌握了戰馬產地,騎兵也有了一定規模,才能發明出來,不然就徒爲他人做嫁衣了。

劉景昨日收到了酃縣劉宗、嚴肅的報告,目前張津已率衆直逼泉陵而來,據褚方、蔡升的估計,對方兵力當不超過兩萬人。

劉景一聽張津兵力不過萬把人,心徹底放回了肚裡。眼下褚方、蔡升、習珍率領三千人進駐泉陵,連同零陵郡兵兩千餘人,總兵力達到五千餘人,以張津的實力,短期內絕難攻下泉陵。

劉景決定繼續晾着他,等到時機成熟之際,親自率精銳南下,給予張津致命一擊,到時候騎兵將會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一定會給張津一個天大的驚喜。

(本章完)

第493章 猝遇第332章 徐庶第40章 悲歌第53章 道歉第433章 堅韌第211章 計劃第317章 祭祖第426章 拔箭第211章 計劃第501章 彭虎第336章 區景第370章 同州第246章 名字第421章 三英第275章 交趾第77章 赤驥第114章 襄陽第200章 兵臨第251章 入主第135章 歸來第390章 責備第324章 膝席第521章 傾出第170章 斬首第263章 水戰(下)第83章 預言第181章 棄嬰第80章 蹲守(感謝堂主卿塵)第72章 偷長第313章 隆中第163章 解土第133章 鄧芝第288章 義士第282章 建言第103章 營壘第201章 北上 (感謝盟主浮沉一年間)第483章 定議第347章 鬱林第514章 後事第112章 擔憂第91章 壁畫第263章 水戰(下)第385章 夷陵第352章 尊卑第110章 主簿第269章 地突第294章 輕鬆第156章 邀請第493章 猝遇第118章 劉表第136章 婚宴第277章 急報第33章 示衆第39章 自負第387章 夏口第82章 圍攻第445章 薦才第7章 劍術書法第394章 夜襲第501章 彭虎第388章 突破第75章 百石第466章 射策(上)第330章 封拜第475章 妹夫第277章 急報第43章 荊蠻第450章 官學第398章 攻城(2)第538章 董和第169章 奔襲第317章 祭祖第487章 盛匡第12章 質書救鄰第450章 官學第518章 海昏第308章 遺願第459章 焚橋第342章 陷陣第412章 刺史第25章 吏舍第81章 必須死第142章 計劃第356章 請婚第289章 倒戈第205章 失望第192章 開戰第529章 詔書第476章 冬至第117章 清茶第73章 送別第15章 救命恩人第54章 鄧攸第543章 刺孫第73章 送別第281章 面見第441章 大罵第297章 除孝第484章 丹陽第350章 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