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出使

第465章 出使

劉景除了爲麾下衆將邀功求賞外,亦大量表舉太守、郡丞、縣令、長、丞等,名單上密密麻麻,沒有一百,也有七八十人。

劉景自然有底氣這麼做,他不但爲國家除掉了劉表這個心腹大患,還派兵西入漢中,使房陵、上庸、西城等早已淪陷於米賊之手的地方,重歸國家所有。

如此大功,劉景絲毫沒有居功,僅僅只是爲手下討些封賞,儘管人數有些多,卻也無可指摘。畢竟眼下朝廷窮困,拿不出錢帛下賜有功之臣,若再吝嗇官爵之賞,誰還願爲國家效命?

同時名單上亦附錄了劉景之前任命的交州刺史、鬱林太守等。

劉景在信中寫到,交州牧張津自前年兵犯荊南,大敗而歸,始終懷恨在心,數月前趁他北伐劉表之際,再度興兵,欲圖不軌,最終爲麾下撫南中郎將王彊擊敗,於逃跑途中被左右殺死。

劉景稱張津死後,交州羣龍無首,一時間賊、夷蜂起,寇略郡縣,州中大亂。

因劉表在北,阻塞道路,難達上聽,劉景不忍見交州動盪,百姓遭殃,萬不得已下,只好暫時越權,以安遠將軍左司馬潘濬,暫代交州刺史。

潘濬到任後恩威並施,旬月之間,平定紛亂,漢夷賓服,實乃社稷之楨幹、國家之良輔。

劉景對潘濬極盡誇讚,無外乎是逼着朝廷承認其交州刺史之位。

劉景寫寫停停,停停寫寫,耗時一個多時辰,洋洋灑灑寫滿數篇紙才停下筆,而後密封好,交給等候在側的鄧芝。

鄧芝,正是劉景選定的出使許昌之人。

要說出使許昌的最佳人選,首推劉瑍,兩年前他奉劉景之命出使許都,以風儀才具名動京師,自天子、公卿以下莫不讚嘆。

不過劉瑍如今遠在長沙,又居太守重任,不可輕離,劉景環顧左右,最後選定鄧芝爲使。

鄧芝雖性情剛簡,不善修飾情緒,但貴在真誠,亦有口才,歷史上就曾數度擔任蜀漢使者,出使東吳,深受孫權的敬重。

“聽聞曹孟德不久前親率兵馬,北渡黃河,進攻袁氏兄弟。曹孟德威上凌下,專制朝權,威福由己,極不得人心,今離京北上,肯定憂心後方生亂,許都必定戒備森嚴。”

劉景叮囑鄧芝道:“伯苗,你到達許都後,需謹慎言行,除尚書令荀彧外,儘量少與朝中公卿接觸,以免遭到曹孟德黨羽猜忌,從而爲自己惹來大禍。”

若是換做劉瑍,劉景不會多說什麼,鄧芝年輕氣盛,性格過於率直,終究讓他有些不放心。

另外鄧芝出身南陽鄧氏,南陽鄧氏乃貴戚之族,世受漢恩,與漢室可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天然親近天子,敵視曹操,劉景擔心鄧芝受到蠱惑,做出不智行徑,因此不得不出言告誡。

鄧芝聞言一怔,本來他聽說曹操出兵河北,目前不在許都,此番北上,不免存着探聽許都虛實,看看有無可乘之機。可聽劉景話中意思,似乎並無此心。

其實鄧芝也知道自己的想法不切實際,曹操深有謀略,善用兵,十餘年間滅袁術、擒呂布、克袁紹、逐劉備,橫掃羣雄,稱霸中原,誠非一州之力所能敵。

況且荊州經過多年的內戰,財物空竭,人力殫盡,就算有可乘之機,亦心有餘而力不足。

鄧芝並非無謀之人,當年他從蜀中不遠千里投奔劉景,剛一見面便向劉景提出:“進伐劉表,西取益州,北聯韓遂、馬騰,東和袁紹、孫權,勤王許都,討伐曹操”的宏大戰略。

或許是劉景半年內連滅張津、劉表,勝利來得太過容易,才讓鄧芝生出不切實際的想法。

想通後,鄧芝平復略顯急躁的心情,頷首道:“將軍且放心,我知道該怎麼做了。”

劉景又道:“當然,也不是完全不能與朝中公卿接觸,只是這裡面的分寸伯苗你要把握好,總之不要讓自己陷入危險。”

“諾。”

“其餘的話我就不多說了,只盼伯苗早去早回。”劉景笑道,“當初文朗出使許都,被拜爲長沙太守,此番伯苗前往許都,想來天子也不會吝嗇官爵。”

鄧芝道:“劉長沙風度、才量稱絕一時,我是拍馬難及。”

劉景笑着搖了搖頭,道:“伯苗不必妄自菲薄,以你的才幹,擔任兩千石郡守綽綽有餘。”

之前在選擇誰爲南郡太守時,劉景首先想到的就是鄧芝,他出身、才能俱佳,又是妻子鄧瑗的族兄,在古代,戚族親近程度僅次於宗族,沒道理不重用。

不過劉景出於收買人心的考慮,最終選擇了寒門出身、曾旅居襄陽多年的徐庶爲南郡太守。

經過一天的籌備,次日,鄧芝整裝待發,劉景親自送行。

上次因要躲避劉表的耳目,劉瑍出使許昌時身邊僅帶數名隨從,亦無貢品,職貢有名無實。

這回則截然不同,劉景特意爲天子準備了大量的貢品,其中既有竹紙、酃酒等荊州特產,亦不乏珊瑚、珍珠等交州珍寶,隨從人員更是多達數十人。

另外劉宗將率一萬水步軍,前往章陵赴任,正好與鄧芝同行,劉宗將一路護送鄧芝使團至章陵與曹操南陽轄區交界處。

韓廣已先劉宗一步離開襄陽,他昨日便率五千步騎護送南陽太守趙戩北上,他首要任務是幫助趙戩穩定南陽局勢,最終的目的地則是秦楚咽喉——武關。

甘寧、蔡升也即將離開,前者將率五千水步隨同江夏太守黃祖,前往江夏,後者同樣率領五千人,南下駐守江陵。

劉景剛剛向朝廷表舉劉宗、韓廣、甘寧、蔡升、黃忠五人爲將軍,轉眼便有四人外駐,只有黃忠被劉景留在了身邊。

經過十餘日的整編,劉景從俘虜、受降的三萬荊州軍士卒中精選兩萬人,編入麾下,加上他自己的本部兵馬,聚集在襄陽的兵力一度超過五萬。劉宗、韓廣、甘寧、蔡升儘管帶走兩萬五千人,劉景身邊猶有兩萬餘人。

(本章完)

第346章 青綬第115章 納彩第299章 兵臨第69章 胸襟(三千字)第241章 蔣琬第229章 鳴金第358章 戰略第352章 尊卑第70章 攤牌第137章 洞房第107章 轟動第163章 解土第438章 勸降第220章 拍擊第334章 洗兵第88章 臘月第10章 劉伯嗣第371章 慰問第539章 所求第506章 桃李第303章 復仇第51章 區雄第405章 防疫第462章 郊迎第32章 求字第468章 射策(下)第428章 突圍第269章 地突第138章 徵辟第348章 南下第56章 謝良 (三千字)第94章 族宴(感謝盟主七月流風帝)第411章 不義第485章 誓師第381章 江陵第487章 盛匡第173章 南下第341章 衝鋒第215章 南下第439章 文聘第473章 迴歸第471章 官爵第490章 盡出第85章 囚徒第445章 薦才第227章 火攻第10章 劉伯嗣第285章 敗逃第502章 選將第96章 建安第9章 躬耕養客第486章 主力第1章 重生第33章 示衆第176章 親耕第135章 歸來第163章 解土第499章 縊殺第112章 擔憂第135章 歸來第213章 女誡第310章 親近第366章 歎服第17章 杜襲第468章 射策(下)第502章 選將第151章 全殲第531章 放歸第398章 攻城(2)第313章 隆中第274章 攻城(下)第187章 袍鎧第330章 封拜第389章 戰死第299章 兵臨第120章 茂才第207章 合兵第467章 射策(中)第148章 警鼓第424章 入陣第154章 縣舍第75章 百石第236章 看清第336章 區景第101章 招撫第395章 悲涼第291章 召見第148章 警鼓第355章 立春第2章 劉亮第278章 射中第220章 拍擊第137章 洞房第454章 委蛇第528章 惡氣第318章 放歸第264章 突襲第401章 城塌第296章 捷報第442章 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