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丹陽

第484章 丹陽

劉景又道:“我走之後,襄陽由桓君、賴君、伯苗秉事。”

右長史桓階、正議校尉賴恭、襄陽太守鄧芝齊齊出列道諾。

劉景選他們三人守襄陽,除了能力之外,桓階是弟弟劉和的妻兄,賴恭是嫂子賴慈的兄長,鄧芝是妻子鄧瑗的族兄,三人全都和劉景有姻親關係。只有此三人替他看守家門,他才能放心的領軍出征,而不以後方爲念。

接着劉景視線投向劉宗,囑託道:“從兄,韓公輔、文仲業皆會率軍南下,從徵豫章,北方之事,就全部託付給你了。”

“……!”

劉宗一時怔在當場,久久無言,他過去一直都是劉景麾下水軍第一主帥,直到劉景入主襄陽,以他爲章陵太守,鎮衛北方,防備曹操,他才交還水軍兵權。

此次攻打豫章,水軍無疑將是主力,他本以爲自己會是水軍主帥的不二之選,結果劉景着實有些出乎他的意料,韓廣、文聘都帶上了,卻惟獨沒有帶上他。

劉景見劉宗神情不豫,似有不快,未免他心生芥蒂,柔聲解釋道:“從兄精於水戰,若爲軍之前部,必可擊敗江東舟師。”

劉宗聞言臉色稍霽,劉景話鋒一轉道:“然今徵豫章,大軍盡出,後方空虛,若曹孟德此時派軍潛出宛城,進窺沔南,荊楚縱有山川之險,金城之固,亦不足恃也,基業或有傾覆之危。必須要有一位上將,總統內外,以備不測,此人非從兄莫屬。”

劉宗手撫短髭,終於展顏,劉景的顧慮倒也不是沒有道理,曹操性譎詭狡詐,說不準真能幹出偷襲荊州這樣的事情來。而他素有威名、將略,又是劉景的宗親,誰能比他更適合留鎮荊州?

想到這裡,劉宗心中有了決斷,頷首道:“好,仲達只管安心東行,我必緊守門戶,曹孟德若親來,我當爲仲達拒之,曹孟德若遣將來,我必爲仲達破之。”

“善。”劉景拊掌笑道,“有從兄守家,我可無憂矣。”

說到曹操,桓階提出心中的顧慮,“此番出兵,到底是征討他國,是否遣使詣許?如事先不通知朝廷,似有僭越之嫌,如通知朝廷,又恐爲曹公所拒,屆時失大義之名,憑何討罪?”

“《兵法》雲:‘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春秋》之義:‘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國家,專之可也。’”龐統從容言道:“將軍被國家授予安南將軍之職,委以安定南疆之任,尊獎王室,討伐無道,本就是職責所在,不必稟報許都,只需在出兵前,派人前往九江合肥,通知揚州刺史劉馥即可。”

龐統的建議,令衆人眼前一亮,劉馥乃曹操所屬揚州刺史,據淮南九江、廬江二郡,正是豫章太守孫賁名義上的頂頭上司。

劉景出兵討伐孫賁,不管於情於理,都應該知會劉馥一聲。

而且,不同於曹操,劉馥既沒資格,也沒能力干涉劉景,必須上報許都,由朝廷定奪,這一來一回,至少也要十天半月時間,到那時劉景怕早就打進豫章了。

劉景心裡暗暗盤算着有沒有可能以豫章太守之位作爲誘餌,拖劉馥下水,若他肯公開反對孫權,當可起到分化江東之效。

不過此事多半沒戲,因爲決定權不在他,而在曹操手中。

曹操斷然不會坐視他吞併江東,在河北袁氏尚未平定之時,多半會指使劉馥聲援,乃至聯合孫權,共同抵禦他的侵襲。

雖註定爲敵,但使者還是要派的,劉景目光掃過堂下衆人,問道:“誰願爲我出使合肥?”

“將軍,儀願往。”楊儀起身離席,自告奮勇的請命道。

他之前參加科考,僅列第十,自覺名位低於預期,事後又不見重用,是以急於立功自效。

劉景對他早有安排,搖頭拒絕道:“威公有軍戎才略,此次將隨軍師出征,不能爲使。”

“諾。”楊儀知趣的退下。

“將軍,禎願使合肥。”習禎繼楊儀之後,毛遂自薦道。

習禎有風流,善談論,的確是出使的上佳人選,劉景頷首道:“好,就由文祥出使合肥。”

接下來劉景又逐一詢問役夫、軍資、糧秣諸事……

會議持續了一個多時辰,正當劉景準備結束會議時,突然接到武關阿僕來報,馬騰第二批馬騾到來了,和之前大體相當,總計約兩千匹,軍馬、馱馬各半。

這可真是意外之喜,劉景本都不抱希望了,沒想到馬騰竟趕在出兵前,送來了急需的軍馬。

要說馬騰也確實是一個守信之人,說半年後會再送來至少兩千匹馬騾,就真的說到做到。

《孫子兵法》上說:“軍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當前大戰在即,糧乃兵家之性命,此時肯定不能再拿出做交易,鐵器也要有所限制,空出的缺口,就以金、銀、南海珍玩彌補。

馬騰雖不好南海珍玩,可關中大姓、軍將、羌長則喜者多矣,可謂寶貝萬分,根本不愁銷路。

…………

荊州今年以來,一直在全力備戰,尤其最近一段時間,更是已經連掩飾都懶得做了,江東方面又不是瞎子,豈能沒有察覺。

去年的江夏大敗、國內動盪,令江東元氣大傷,如今遠未恢復元氣,心裡並不願與劉景開戰,然而這卻由不得他們決定,只能空竭民力,修繕舟船,增作器械,廣積軍資,以備攻守之用。

八月末的一天晚上,孫權剛剛忙碌完政事,正打算解衣就寢,忽聞外弟吳祺在門外大哭求見,孫權心裡頓時“咯噔”一下。

吳祺乃舅父吳景次子,一直隨吳景居於丹陽,今奔數百里,大哭求見,必是壞消息無疑。

“舅父近來抱病,莫非……!”念及於此,孫權心急如焚的奔出寢室,趕往大堂去見吳祺。

孫權一出來,吳祺立刻撲到他面前,伏地大哭道:“外兄,大人、大人……他去了!”

孫權內心不好的預感果然成真了,一時間悲痛萬分,一邊扶起吳祺,一邊澀聲問道:“舅父正當壯年,何以棄我等而去?”

吳祺垂淚道:“大人前奔姑母之喪,便哀痛毀身,近來又染上惡疾,由此一病不起……”

吳景少失父母,是由吳夫人一手帶大,姐弟倆有着極深的感情,對於亦姐亦母的吳夫人的離世,吳景悲傷至極,以致身形瘦損,染疾亦未嘗沒有此原因。

孫權聽罷更添悲慟,心中嘆道:“今有大敵在側,對江東虎視眈眈,直欲吞之而後快,尚未交鋒,先失臂助,如之奈何?”

孫權知道現在不是悲傷的時候,稍稍安慰了吳祺兩句,便立刻派人召文武前來商議對策。

門下值守者四散而出,沒過多久,張昭、周瑜、朱治、徐琨、呂範、魯肅等人相繼到來。

江東衆臣聞吳景病卒,皆爲之色變,孫權嘆道:“丹陽地勢險阻,與吳郡、會稽、豫章三郡鄰接,周旋數千裡,乃必守之地,萬萬不容有失。今舅父遭遇不幸,而二子未冠,難承大任,諸君認爲,誰可爲丹陽太守?”

丹陽不但地理位置極其重要,且民風彪悍,好武習戰,高尚氣力,乃天下精兵之所在,孫權絕不會將它交到外人之手。

衆臣也都知道這點,所以首先考慮的就是孫氏宗人、親戚。

“昭義如何?”張昭沉吟片刻,提名昭義中郎將孫靜,他乃是孫權的叔父,爲人寬厚有智謀,足以擔當丹陽太守的重任。

“大人志不在此,我亦不能屈也。”孫權搖頭否決道。雖然其長子孫暠在他嗣立之初,曾覬覦其位,但孫權對叔父孫靜還是非常信任與尊敬的,問題在於孫靜一心隱居,不願出來做官。

周瑜則提名徐琨,後者當年隨孫策征戰江東,丹陽就是他打下來的,也曾擔任丹陽太守,後吳景自廣陵歸吳,才取而代之。由他繼任丹陽,再合適不過。

徐琨也認爲非自己莫屬,結果孫權再度否決道:“外兄,吾之腹心也,當居中持重,議計軍國大事,不可授以遠任。”

徐琨麾下部曲衆多,皆丹陽精銳,孫策在世時,便對他頗有忌憚之意,不欲其在外獨任,而招回身邊聽用。孫策尚且如此,孫權自然也不敢放徐琨外任,更何況還是丹陽這等至重之地。

孫權連拒二人,衆人一時默然,朱治開口道:“古人云:‘舉賢不避親仇。’我推薦叔弼。丹陽多宿惡之民,放逸山險,則爲勁寇,將置平土,則爲健兵。叔弼驍悍果烈,有父、兄之風,由其擔任丹陽太守,必可除勁寇之害,而增健兵之銳……”

叔弼指的是孫權三弟孫翊,其表字叔弼。朱治作爲吳郡太守,曾舉孫權、孫翊二人爲孝廉,是二人的舉主,所以在推薦孫翊時,纔有舉賢不避親仇之言。

孫權心中亦屬意孫翊,詢問堂下衆人意見,皆曰可,當即決定以孫翊爲丹陽太守。

(本章完)

第410章 中箭第410章 中箭第309章 終抵第521章 傾出第99章 王彊第178章 來接第53章 道歉第36章 劉瑍第534章 歸心第94章 族宴(感謝盟主七月流風帝)第330章 封拜第104章 軍法第489章 太史慈第83章 預言第269章 地突第150章 開戰第369章 出使第352章 尊卑第166章 崩潰第265章 再勝第367章 跛馬第377章 再孕第447章 高義第527章 有君第263章 水戰(下)第536章 邀請第481章 團圓第262章 水戰(上)第194章 羌笛第117章 清茶第443章 韓暨391.第391章 大敗第513章 斬當第147章 衡山第145章 離開第115章 納彩第48章 取字第332章 徐庶第257章 爭執第176章 親耕第56章 謝良 (三千字)第138章 徵辟第528章 惡氣第288章 義士第383章 李嚴第544章 葛周第346章 青綬第99章 王彊第146章 劇縣 (感謝長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513章 斬當第134章 流淚第18章 劉蟠第431章 獻計第320章 來投第200章 兵臨第437章 薨第266章 兵臨第57章 示好第511章 開戰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第307章 談判第10章 劉伯嗣第413章 潘濬第42章 點評第361章 巨樓第30章 陶觀第95章 別部司馬第11章 帶經耕鋤第394章 夜襲第431章 獻計第494章 戰臨第438章 勸降第439章 文聘第265章 再勝第275章 交趾第278章 射中第193章 耒陽第301章 城破第34章 志向第459章 焚橋第210章第34章 志向第207章 合兵第538章 董和第158章 上架感言!第57章 示好第438章 勸降第487章 盛匡第508章 南昌第3章 後母第201章 北上 (感謝盟主浮沉一年間)第141章 酃縣第342章 陷陣第346章 青綬第26章 市樓第527章 有君第8章 腫足第123章 赴宴第233章 圊溷第347章 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