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董和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正旦,劉景於州部正堂舉行正旦朝會,朝會者除了安南將軍府文武,及荊、交刺史部屬吏外,荊州襄陽、南郡、章陵、南鄉、江夏、長沙、零陵、武陵、桂陽,房陵、上庸、西城,交州蒼梧、鬱林,揚州豫章、廬陵,總計十六郡,皆遣上計吏詣襄陽朝賀。

另外交趾士燮、關中馬騰亦派使者前來襄陽,入朝慶賀,士燮畏懼劉景征討,急於示好,馬騰自貿易中獲益,實力大增,他倆派人前來襄陽,倒也正常。讓劉景感到意外的是,益州劉璋、漢中張魯的使者竟然也來了。

這事還要從一年多前劉備亡奔益州說起。

是時,劉璋遣大將龐羲、李思等數攻漢中,連年不克,最終竟然被張魯反攻入巴郡。

▲ Tтkan▲ c○

巴郡賨夷首領杜濩、樸胡、袁約等羣起響應,一時間巴土糜爛,局勢岌岌可危,劉璋不得不將巴郡一分爲三,層層佈防,又以大將楊懷、高沛率兵進駐白水關,從西面威脅張魯側翼,才堪堪將張魯兵鋒擋在巴西之地。

因此當劉璋聽說劉備亡入巴蜀,勢窮來投,不由喜出望外,親率麾下文武,出城十里相迎。

劉備自起兵以來,雖多敗少成,數喪基業,顛沛四方,但也要看他的對手是誰。

袁術、呂布、曹操、劉景……皆當世雄傑,能夠與他們一較長短,恰恰證明了劉備的能力,至少比他手下那羣連漢中“米賊”都打不過的廢物強多了。

劉備和關羽名爲君臣,實爲兄弟,關羽被劉景殺死,劉備心中恨劉景入骨,夜不能寐。

和劉璋見面後,劉備極盡誇大劉景的威脅,稱其狼子野心,來日必窺巴蜀,他願爲劉璋鎮守東境,以備劉景。

劉璋卻不爲所動,他性格闇弱,卻不傻,如今他的首要大敵是漢中張魯,與劉景則素無恩怨,收留劉備,或許還勉強說得過去,若再驅使劉備針對荊州,豈不是故意尋釁,自取其禍嗎?

見劉璋無動於衷,劉備大失所望,內心連嘆:“豎子不足與謀!”只得暫時壓下對劉景的復仇之念,與劉璋虛與委蛇。

益州之地,士民殷富,風氣奢侈,劉璋與劉備連宴十餘日,期間遍邀成都名流,大醉方休。最後還是劉備受不了,主動提出,劉璋纔不甚情願的中止宴飲。

恰好此時張魯又有異動,劉璋請劉備前往白水關,與守將楊懷、高沛等共拒張魯,爲“說服”劉備北上,劉璋出手十分闊綽,贈其漢叟兵五千,軍資以巨億。

劉備眼下兵不過百人,將不過十餘,軍資什物,一無所餘,堪稱舉事以來,最窮困潦倒之時,自然不會拒絕劉璋的請託。

劉備也確實沒有辜負劉璋的期望,及北上之日,張魯聽聞消息,當即偃旗息鼓,退守漢中。

劉備自此留在白水關,一邊演武治兵,一邊結交四方英俊,東州、蜀地不得志者,多往依附之,數月之間,衆至萬人。

去年秋,眼見劉備在白水關廣樹恩德,收買人心,聲勢日隆,巴蜀有識之士深以爲憂,紛紛提醒劉璋警惕其人。

劉璋此時如夢方醒,立刻傳令劉備,命其督楊懷、高沛諸將,即日發兵攻打漢中,以期劉備與張魯虎狼相鬥,兩敗俱傷。

歷史上劉備入蜀,挾破曹大勢,將精卒數萬,背後又有荊州作爲後盾,自可不聽劉璋命令,自行其是,乃至反戈一擊。

而今劉備雖有部曲萬人,然軍資補給,皆仰賴於劉璋,對於劉璋的命令不敢不聽,只能儘量拖延,直至入冬才姍姍出兵。

不同於一心坐保江、漢,無他遠略的劉表,劉景深有大志,欲陵天下,未入襄陽,即派兵攻佔東三郡,溯江而上,可直抵漢中,越嶺南下,可深入三巴。

益州、漢中大戰再起,劉景的態度就變得至關重要了,雙方不約而同派出使者,遊說劉景。

朝會結束後,劉景首先接見了劉璋的使臣,江原長董和。

董和年約三十餘歲,身量中等,容貌清癯,頭著葛巾,身上穿着粗製的縕袍,其清約如此。

劉景自然知道董和,其乃蜀漢前期重臣,深得劉備、諸葛亮信重,其子董允更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成爲蜀漢即諸葛亮、蔣琬、費禕後,第四位良相。

劉景沒有急於起身相迎,而是高坐上位,問道:“我聽說益州富實,號稱天府,貨殖豪姓,侯服玉食,足下身爲益州使者,出使鄰國,何以儉樸至此?難道足下就不怕爲外人所笑嗎?”

董和從容回道:“昔晏子輔齊,鹿裘不完,季文子相魯,妾不衣帛,二賢可曾爲人所笑?”

劉景道:“孔子有云:‘大儉極下。’遵循聖人中庸之道,奢不僭上,儉不逼下即可。”

董和搖頭道:“蜀土素以奢侈爲榮,以儉約爲恥,婚姻葬送,不惜傾家竭產。欲正蜀地風氣,惟有躬率以儉,惡衣蔬食,才能起到移風變善之效。”

劉景聽罷嘆道:“足下清約謹嚴,大有古賢之風。”

劉景隨即起身來到董和麪前,握住其手道:“之前鄧(芝)伯苗曾避居蜀地,我問他同在蜀地的荊楚大才有誰,他便向我推薦了足下與王(連)文儀。”

劉景頓了頓,又繼續說道:“去年王文儀接到鄧伯苗書信,舉家返回荊州,我以爲足下不久也會應邀歸來,誰知空等至今。我常常想,難道是因爲我才智短淺,不堪輔佐嗎,以至於遺落在外的賢才不肯回歸。”

董和沒想到劉景一下子變得如此熱情,稍稍有些不適應,口中回道:“在下和王文儀不同,祖上本是巴郡江州人,前些年舉宗西遷,乃是迴歸故土。今宗人在蜀安家立業,在下亦受劉牧厚遇,因此纔回絕將軍之請。”

劉景不以爲然,直言道:“足下仕蜀已經有不少年了吧?卻位止小縣,何來厚遇?使足下宰百里,真可謂大材小用,若我爲劉益州,必引足下入州部,授予別駕之任,託以機衡之要。”

董和身爲臣下,忍不住爲劉璋開脫,可說着說着,卻見堂中荊州衆臣皆面帶不屑之色,董和尷尬不已,一時間再難啓齒。

也不怪荊州衆臣瞧不上劉璋,劉璋雖非無道之主,但說他是庸碌之君卻不爲過,和知人善任的劉景相比,直若天壤之別。

第5章 虎頭第393章 破城第77章 赤驥第180章 回鄉第303章 復仇第208章 斬殺第223章 習珍第34章 志向第269章 地突第80章 蹲守(感謝堂主卿塵)第490章 盡出第225章 勇悍第201章 北上 (感謝盟主浮沉一年間)第341章 衝鋒第534章 歸心第170章 斬首第472章 失策第270章 醫所第226章 死第429章 逆轉第361章 巨樓第416章 暢談第425章 中箭第501章 彭虎第150章 開戰第321章 瀏陽第283章 洪水第253章 戰死第367章 跛馬第318章 放歸第199章 撤離第523章 南下第114章 襄陽第194章 羌笛第255章 後續第419章 猛將第161章 良法第283章 洪水第384章 招攬第363章 攬才第184章 七夕第63章 突襲第260章第113章 啓程第322章 馬鞍第265章 再勝第286章 軍令第418章 預備第292章 救治第224章 潰敗第134章 流淚第363章 攬才第206章 逃亡第265章 再勝第250章 說服第513章 斬當第29章 承諾第193章 耒陽第397章 攻城(1)第181章 棄嬰第127章 襦鎧第28章 暢談第455章 投降第482章 預言第211章 計劃第413章 潘濬第403章 破城第288章 義士第364章 使者第459章 焚橋第486章 主力第437章 薨第302章 富貴還鄉第544章 葛周第106章 調離第243章 學官第431章 獻計第180章 回鄉第449章 隱戶第377章 再孕第235章 軍市第16章 決定第523章 南下第6章 葛生第359章 八月第115章 納彩第228章 斬首第382章 西進第81章 必須死第172章 出兵第192章 開戰第127章 襦鎧第339章 出戰第164章 動手第150章 開戰第461章 守節第235章 軍市第198章 招降第148章 警鼓第156章 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