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預言

第83章 預言

接到族弟吳先死亡的消息,吳巨先是一陣茫然,繼而色變,吳先被市中百姓圍攻致死?此事絕對跟劉景脫不了干係,至少也是他故意縱容的結果。

“劉仲達……!”吳巨面部猙獰,一腔怒火幾乎遏制不住,長沙吳氏何時受過這樣的屈辱?

他卻是從來不去想,吳先在劉景接任監市掾之際殺人潛逃,何嘗不是對劉景的一種羞辱?

張羨只覺得頭更疼了,這個劉仲達,才幹自不用多說,桓階斷其有宰相之才,他亦深以爲然,就是性格過於強硬。

即使面對區氏、吳氏這等橫行長沙上百年的豪姓彊族,亦分毫不讓,全都被他踩在腳下。

不過張羨轉念一想,這種人恰恰是他需要的,他待下寬和,以至於區氏、吳氏等大族日漸驕橫,長沙士民心中多有怨言,正好借劉景之手稍稍打壓之。

張羨瞥了一眼神情憤怒的吳巨,責問成績道:“你等賊曹吏爲何連一個人也保護不好?”

成績解釋道:“下吏與屬吏押解吳先返回時,市中百姓羣情激奮,人人喊殺,四面八方涌來之人成百上千,下吏與屬吏竭力阻攔,終究還是力有不及。”

吳巨怒而諷道:“沒想到區區幾個亂民就將成掾嚇住了。”

成績暗叫一聲“苦也”,他就知道自己會受到吳巨的遷怒。口中辯道:“其等皆爲府君之民,難道在下還能拔刀殺之不成?”

吳巨瞪着成績,一時間不知該說什麼是好。不管劉景是有意也好,是無意也罷,總之族弟吳先爲百姓圍攻致死,令他憤怒滿腔,卻又發作不得。他難道還能把所有參與圍攻的百姓都抓起來嗎?首先張羨那一關就過不去。

這個虧,他和家族只能打碎牙齒和血吞下。

…………

吳先以自己的生命爲代價告誡所有人,劉景威嚴不可冒犯,市井隨後又恢復了原本的平靜。

相比於安寧祥和的荊南,關中則是一片混亂,幾乎就在劉景借百姓之手除掉吳先的同時,關中發生了一件足以影響未來天下走勢的大事——天子東歸。

七月底,天子車駕出長安宣平門,夜宿灞陵,以張濟爲驃騎將軍、以郭汜爲車騎將軍、以楊定爲後將軍、以楊奉爲興義將軍、以董承爲安集將軍,以弘農近祭祀、宗廟爲名,啓程東歸。

八月,君臣車駕抵達新豐,不久,郭汜心生悔意,欲脅迫天子回返,事敗後棄軍而逃。

之後,君臣車駕離開三輔,進駐弘農華陰,寧輯將軍段煨準備服飾資儲迎接大駕,楊定素與段煨不睦,聯合楊奉、董承擊之,十數日不下,天子詔使侍中、尚書爲說客,令雙方和解。

由於關中紛亂,道路阻絕,有關天子東歸的消息雖然早已傳得沸沸揚揚,卻難辨真僞,鄧攸直到十月底,纔得到確切消息。

褒衣危冠的鄧攸跽於坐榻之上,他手中所持,正是五個多月前劉景寫給他的那封信。

這封信上,不僅着重談到荊州和南陽的局勢,更有一個大膽的預言:天子一年內必將東歸。

鄧攸一開始並不以爲意,可是僅僅五個多月,預言就成真了。不對,不是五個多月,天子七月底就起駕東歸了,滿打滿算,也不過才兩月有餘。

這一刻,鄧攸心中充滿了難以言喻的震撼,世間竟有人對天下走勢洞若觀火,如果這個人是呂尚那樣的長者倒罷了,偏偏此人年僅十七歲,簡直難以置信!

“此子、此子……”鄧攸撫着二尺鬍鬚,神情微微恍惚,憋了半天,憋出一句“真非常之人也!”

鄭當候在下面,心道:“得悉如此大事,主人多半又要給劉郎君去信了。”這段時間以來,鄧攸已給劉景寫過三封信,所幸後面兩次都是派家中奴僕前往,並沒有折騰他這把“老骨頭”。

“阿父……”身量高挑,姿容姝麗的鄧瑗走進門,輕聲呼道。

鄧攸回過神來,面露慈愛之色,招手道:“少君,來。”

鄧瑗來到鄧攸近前落座,見他手中拿着劉景書信,問道:“阿父又要給劉君去信?”

“對。”鄧攸頷首道。

鄧瑗一臉不解道:“阿父上一封信送出還不滿十日,尚未送達劉君之手,爲何又要去信?”

鄧攸將信遞給鄧瑗,說道:“不知少君還記不記得,仲達曾在信中斷言至尊東歸……”

這封信鄧瑗看過不止一遍,自然記得劉景這個預言,驚訝道:“難道傳言被證實了?”

鄧攸點頭道:“至尊車駕已至弘農華陰。”

鄧瑗心中既驕傲又崇拜,讚歎道:“劉君真是料事如神!”

鄧攸又何嘗不是如此心情,劉景信上成真的預言不止這一事,他在分析南陽局勢時提到,隨着關中的日益荒廢,未來涼州諸將必會不斷南下劫掠南陽。

前不久,後將軍楊定率軍殺入南陽大肆劫掠,惹得劉表大怒,遣軍追之於析、商之間。

析縣位於南陽西北,商縣則處於京兆尹境內,劉表軍爲殺楊定,一路追至武關前,楊定走投無路,被殺身亡,餘衆皆降。

事實證明了劉景對天下局勢有着異常精準的判斷,而他對南陽未來態度頗爲悲觀,這怎能不讓鄧攸心裡感到憂慮呢?

…………

最近一段時間,據說有一位名叫劉仲達者,其字帖引得襄陽南北士人爭相追捧。

最開始其字帖出於治中鄧羲之手,受到邯鄲淳、樑鵠的極力推崇。

邯鄲淳字子叔,潁川陽翟人,今年已有六十餘歲,他早年拜扶風曹喜學習書法,經過刻苦磨鍊,終於名揚四海,他志行清潔,才學通敏,書則八體悉工,學尤善古文大篆。

樑鵠字孟皇,大漢高門安定梁氏子弟,少好書,受法於師官宜,以善八分書知名天下,曾入鴻都門學,也擔任過涼州刺史。

兩人都是天下首屈一指的書法大家,襄陽幾乎沒有能與他們相比的,兩人一經開口,劉仲達立刻名聲大噪,爲人所知。

(本章完)

第128章 甘寧第500章 敗慈第176章 親耕第149章 要求第114章 襄陽第412章 刺史第441章 大罵第337章 同符第503章 餓虎第271章 火攻第197章 喜事第217章 牀弩第281章 面見第320章 來投第281章 面見第497章 來投第166章 崩潰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第86章 醉鄉居第2章 劉亮第109章 難題第535章 人望第496章 鐵壁第522章 變故第465章 出使第465章 出使第396章 怒吼第143章 縣丞第446章 入城第157章 仁和第533章 勸止第78章 曬書第148章 警鼓第455章 投降第385章 夷陵第41章 吟詩第210章第154章 縣舍第238章 求援第52章 歸家第253章 戰死第96章 建安第406章 打擊第136章 婚宴第392章 落幕第281章 面見第153章 龔氏第356章 請婚第21章 未婚妻第345章 騎兵第206章 逃亡第354章 屯田第90章 朝會第10章 劉伯嗣第241章 蔣琬第16章 決定第433章 堅韌第209章 攻城第393章 破城第224章 潰敗第178章 來接第327章 西鄂第344章 中箭第308章 遺願第290章 可惜第199章 撤離第216章 取名第376章 出征第449章 隱戶第368章 江東第16章 決定第297章 除孝第209章 攻城第132章 同席第148章 警鼓第135章 歸來第196章 招攬第355章 立春第540章 國士第45章 弩第88章 臘月第313章 隆中第166章 崩潰第126章 六禮第511章 開戰第265章 再勝第331章 倚仗第341章 衝鋒第265章 再勝第104章 軍法第253章 戰死第456章 房陵第146章 劇縣 (感謝長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81章 必須死第525章 劉曄第454章 委蛇第408章 試探第255章 後續第463章 三郡第383章 李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