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繡花枕頭

歐洲聯合艦隊裡面,最先遭殃的(按照戰沉時間計算)是排在第四位的“西班牙”號戰列艦。當時,“西班牙”號同時面對兩個敵人,一是北面的“仁宗”號戰列艦,二是南面的“英宗”號戰列艦。

可以說,即便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戰列艦,也難以與兩個敵人,特別是位於兩舷方向上的兩個敵人同時交戰。首先是戰列艦一般只有一套主要火力控制與指揮系統,因此在戰鬥中往往只能同時打擊一個目標,如果需要打擊另外一個目標,就得利用備用火力指揮系統,其炮擊精度將大大降低。其次是戰列艦的防禦設置,特別是主炮炮塔的防禦設置都是正面強,側面弱,背面最弱。如果敵人來自炮塔的後方,任何一艘戰列艦的主炮背面裝甲都不可能擋住敵艦主炮的轟擊。

可以說,戰列艦在設計的時候,工程師就不會考慮同時對付兩側的敵人。

戰鬥中,任何一名艦隊指揮官都會盡全力避免出現被敵人兩面夾擊的情況。只是,在一些偶然性的戰鬥中,艦隊是無法避免出現這種情況的。比如,現在歐洲聯合艦隊就遭到了第一艦隊的兩面夾擊。

九點四十七分到五十六分之間的十分鐘裡,“西班牙”號就遭到了第一輪痛揍。

這輪“暴擊”都是由“仁宗”號施加的。

此時的“仁宗”號,已經不是“大東海戰”時的“仁宗”號了。雖然還是那批官兵,但是在戰場上磨練了一年多。參加了大大小小十多場海戰之後,“仁宗”號地官兵已經成爲了帝國海軍最優秀的艦隊官兵。

四十七分,第一枚穿甲彈就異常準確的打中了“西班牙”號的後桅杆。

當時,“西班牙”號採用地還是美國海軍戰列艦在上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標準籠式桅杆。而不是更輕巧堅固的三腳桅!

雖然這枚炮彈沒有讓“西班牙”號失去戰鬥力,但是後桅杆上地幾名瞭望員,還有桅杆頂部的備用火力指揮中心內地十多名官兵死得不明不白。

這一切。都得“歸功”於美國的船舶設計工程師。

上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西班牙海軍就提出了建造新式戰列艦的要求。只是苦於沒有自己的工程師隊伍,以及西班牙的造船廠難以承建大型戰艦,幾個主要盟國又都忙着在爲自己地戰艦更新換代,所以西班牙海軍建造新式戰列艦的想法只能是想法,根本不可能立即付諸實施。

直到《華盛頓海軍軍備條約》條約簽署之後。西班牙與法國獲得了建造一批戰列艦地“特權”,西班牙海軍才重啓了新式戰列艦的設計與建造計劃。當然。這個時候,西班牙仍然沒有足夠的工程師可以完成新式戰列艦的設計。

在此情況下,美國伸出了援手。

當時英國在忙着開發“納爾遜”級戰列艦,法國則在設計“敦刻爾克”級戰列巡洋艦,意大利海軍也在忙着弄自己的“維內託”級戰列艦,西班牙又不太喜歡英國與法國戰艦的前衛設計思想,意大利的“維內託”級在防護上存在嚴重問題。結果,只有美國能夠幫助西班牙設計新式戰列艦。

按照當時雙方達成的協議,美國不但要幫助西班牙設計戰列艦,還幫助西班牙完成前兩艘戰列艦的基礎建造工作。只是在完成了大部分舾裝之後。才返回西班牙的造船廠,進行最後地建造與調試工作。

進行基礎設計地時候。美國工程師大量借鑑了“標準戰列艦”的設計思想。

而所謂地“標準戰列艦”是美國海軍提出的,在基本上相同的艦體上安裝不同的設備,形成不同級別的戰列艦,以此來簡化設計工作,並且提高戰艦的建造效率。其第二代“標準戰列艦”的第一級爲“賓夕法尼亞”級,隨後又有“新墨西哥”級、“田納西”級與“科羅拉多”級。由此可見,美國工程師採用的基礎設計思想是比較舊的,根本沒有用上當時美國的最新技術。

當然,爲了滿足西班牙海軍的戰術要求,美國工程師還是動了很多腦筋。

比如,重新設計了艦體的水下線條,減小了航行阻力;採用原本爲快速戰列艦研製的動力設備,使輸出功率達到了十萬軸馬力,最終使其航速達到了三十節;爲了提速,戰列艦的防禦能力比“科羅拉多”級有所降低,另外放棄了很多用來提高生存能力的設計方案,主要就是減重;採用與“科羅拉多”級一樣的主炮配製,只是換用了由法國開發的十五英寸主炮,而不是美國海軍的十六英寸主炮。

如此一來,“西班牙”級成了一種“四不像”戰列艦。

其基本設計來源於“科羅拉多”級戰列艦,採用了爲“北卡羅來納”級研製的,而且還不算太成熟的動力設備,主炮卻是法國活,生存能力向意大利戰列艦看齊(當時意大利海軍的戰列艦被公認爲生存能力最差的戰列艦)。

由此可見,就算西班牙海軍宣稱“西班牙”級戰列艦是標準的快速戰列艦,也最多隻是空有其表,除了速度之外,火力、防護與生存力都達不到快速戰列艦的標準,戰鬥力更是比美國與帝國海軍的快速戰列艦差多了。

對付這種“繡花枕頭”,帝國海軍的四百毫米穿甲彈遊刃有餘。四十九分,兩枚穿甲彈幾乎同時打中了“西班牙”號的C炮塔與D炮塔。雖然兩枚穿甲彈都在穿透了炮塔頂部裝甲之後,在炮塔內發生爆炸,沒有能夠進入到下方的彈藥庫內,但是這兩枚穿甲彈一下就打掉了“西班牙”號一半的主炮火力。

五十分,第四枚穿甲彈命中了“西班牙”號的航海艦橋。

據戰後調查,正是這枚炮彈產生的一枚彈片在穿過了航海艦橋與羅經艦橋兩層甲板之後,將司令艦橋內的卡洛斯上將切成了兩截。當時,司令艦橋內的二十多名軍官,除了卡洛斯之外,竟然沒有一個人受傷!

顯然,卡洛斯的太“命薄”了。同樣可以看出,“西班牙”級的防護設計有多麼糟糕!

五十三分,連續三枚穿甲彈打中了“西班牙”號。

命中點分別位於前煙囪左側的主裝甲帶上方,C炮塔的炮座與兩具煙囪之間的左側四號副炮炮位。三枚穿甲彈都撕開了“西班牙”號的裝甲,進入艦體爆炸。其中第一枚穿甲彈讓“西班牙”號的一號與三號鍋爐艙同時報廢;第二枚穿甲彈進入了C炮塔的彈藥庫;第三枚穿甲彈則直接炸飛了附近的三個副炮炮位,並且引爆了數十枚六英寸副炮炮彈。

對“西班牙”號上的官兵來說,不幸中的萬幸是,當時C炮塔已經報廢,爲了防止彈藥庫被引爆,槍炮長已經下令向彈藥庫注水。不然的話,第二枚穿甲彈肯定會引爆彈藥庫內的炮彈與發射藥,將正艘戰艦,以及戰艦上的上千名官兵送上西天。

五十六分,第八枚穿甲彈擊中了“西班牙”號。

命中點在B炮塔的正面裝甲上。因爲入射角太大,加上炮塔正面裝甲有一定的坡度,所以這枚穿甲彈沒有能夠進入炮塔,而是順勢砸中了戰艦左舷的水平裝甲,並且在砸穿了水平裝甲之後,還砸穿了兩層甲板,最終在B炮塔左側的主裝甲帶後方爆炸,硬是在艦體上撕開了一條五米長的裂縫,並且導致該部位附近十多個艙室進水。

打到這個時候,“西班牙”號實際上已經失去了繼續戰鬥下去的能力。

即便其A炮塔還在繼續開火,卻沒能打中“仁宗”號一枚炮彈。可以說,“西班牙”號與“仁宗”號之間的戰鬥,是當時戰場上打得最爲懸殊的一次決鬥。

“仁宗”號用七輪齊射打中了八枚穿甲彈,命中率超過了百分之一十二!

十點不到,“英宗”號也加入了對付“西班牙”號的戰鬥。

在兩艘戰列艦的夾擊之下,“西班牙”號不但迅速失去了反擊能力,最終還失去了生還的希望。十點過十分之前,“英宗”號與“仁宗”號的兩輪齊射就打掉了“西班牙”號最後的兩座炮塔,使其徹底失去了還手能力。

隨即,兩艘戰列艦將炮口對準了“西班牙”號艦體水線部位。

到十點二十五分的時候,“西班牙”號至少又捱了近二十枚穿甲彈,其中至少有十四枚是“仁宗”好“貢獻”的,“英宗”號的戰績確實比“老練”的“仁宗”號差得多。

隨着“西班牙”號開始下沉,“仁宗”號掉轉了炮口,開始支援後面的“宣宗”號。

白佑彬沒有讓“英宗”號轉移目標,而是繼續炮擊露天甲板幾乎快要被海水淹沒的“西班牙”號。也許,當時白佑彬想讓“英宗”號上的炮手儘快找到感覺,儘快熟悉戰鬥,纔會讓“英宗”號繼續炮擊與靶艦無異的“西班牙”號吧。

炮擊持續到了十點四十五分。

最終,“西班牙”號在向左傾覆之後,迅速與空氣“訣別”。

幸虧“西班牙”號的代理艦長在十點過五分的時候就下達了棄艦令,大部分沒有受傷的官兵都逃了出來。不然,肯定有更多的西班牙海軍官兵跟隨以他們國家的名字命名的戰艦一同沉入大海。

第61章 全面圍攻第11章 嚴格保密第19章 毫釐不差第64章 繼續前進第24章 決不放棄第29章 繡花枕頭第9章 戰局突變第34章 單刀赴會第8章 心情可好第30章 嶄新任務第7章 彈如雨下第23章 惡意中傷第24章 司令職責第4章 開赴那霸第29章 半途而廢第8章 心情可好第52章 擴大戰果第47章 僥倖歸來第34章 單刀赴會第59章 謝幕演出第48章 困難重重第24章 東洋南洋第31章 意外驚喜第19章 趁勝追擊第64章 堅守戰位第11章 節外生枝第11章 實戰考驗第9章 破交戰果第10章 痛失親人第42章 庸人自擾第35章 信心崩潰第58章 出奇制勝第2章 兩手準備第10章 大難不死第6章 前期準備第27章 主動迎戰第3章 不知進取第9章 關鍵失誤第25章 噩運戰艦第54章 民主日本第67章 全殲死敵第23章 主將分歧第10章 簡單決定第1章 翹首以待第24章 關鍵情報第17章 重拳出擊第31章 艱難返航第20章 偷天換日第18章 炫耀實力第23章 門戶之見第40章 全面突擊第58章 拼光拼盡第9章 爭取主動第37章 戰雲密佈第45章 寶貴經驗第32章 喪鐘齊鳴第29章 半途而廢第4章 後生待遇第44章 軍人歸宿第5章 爲何自信第14章 決死膽量第2章 悼念戰友第11章 節外生枝第6章 前期準備第11章 透視真相第26章 當局者迷第20章 窮途末路第29章 半途而廢第12章 第二戰場第8章 鉅艦逞威第20章 窮途末路第26章 各就各位第43章 新貌舊顏第15章 各爲其主第28章 超難考卷第19章 自找麻煩第31章 破交艦隊第11章 最後考覈第11章 偷襲專家第15章 炮彈長眼第1章 欲蓋彌彰第5章 精兵雲集第16章 重量對手第35章 引蛇出洞第25章 整軍再戰第47章 僥倖歸來第12章 質的飛躍第50章 傷痕累累第52章 高手對決第38章 預謀巧合第38章 適得其反第55章 鳴金收兵第40章 獵與被獵第41章 寶貴教訓第61章 全面圍攻第12章 勝利之門第48章 速度紀錄第33章 積極配合第3章 致命絕殺第51章 鬥勇鬥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