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海軍精神

在“果敢”號的爆炸火光中,剛剛浮現的笑容僵在了衆多軍官的臉上。

直到此時,這些第一次參加實戰考驗的帝國海軍軍官才意識到,戰場上,運氣對雙方都是公平的,沒有任何一方能夠一直得到運氣之神的垂青。

“快脫離編隊,釋放煙霧!”閔瑞生大聲喊叫了起來。

可是,他的聲音太渺小了,根本不可能傳到“果敢”號上去。

按照交戰規則,戰艦受創之後,艦長可以根據損傷情況,以及當時的戰況,決定繼續伴隨作戰,還是先行撤出戰鬥。只是一般情況下,在沒有得到艦隊(或者編隊)司令官的許可下,只要戰艦還能繼續航行,並且跟上艦隊(或者編隊)的速度,任何一名艦長都不會下令撤出戰鬥。

原因很簡單:艦隊炮戰是集體作戰,而非個人戰鬥。

與火槍時代的步兵作戰很相似,艦隊炮戰中,除了戰艦的性能,炮手的能力之外,陣容的整齊性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馬羅基海戰”中,“大巴山”號戰列艦一次錯誤的轉向,不但葬送了三艘戰列艦與上千名官兵,還導致帝國遠征艦隊失去主動權,最終在極有可能取勝的情況下,不得不吞下失敗的苦果。

這一戰例,足以證明編隊一致行動在炮戰中的重要性。

如果編隊中某艘戰艦擅自脫離戰位,不但會削弱編隊的火力,還會破壞編隊的交戰順序,更惡劣的,甚至有可能導致戰艦相撞!

因此,不管是帝國海軍,還是其他國家的海軍的主力艦艦長都知道,如果沒有非常情況,絕不能輕易脫離戰鬥。很多時候,爲了保持編隊的整容,很多主力艦艦長都會做出自我犧牲的決定。畢竟,比起最終的勝利,自我損失與自我犧牲根本算不不了什麼。

當初,在安排各艦在編隊中的位置時,祖壽清就考慮到“果敢”號防禦薄弱,很容易成爲敵人重點打擊的對象。因此,纔將“果敢”號放到了末位。這樣,“果敢”號不但最後與敵人交火,在受創之後,也能自行脫離編隊,退出戰鬥,不至於對編隊陣容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現在四號目標艦,即“比睿”號戰列艦已經被幹掉了,日本快速戰列艦羣只剩下了三艘戰列艦,即便“果敢”號退出戰鬥,剩下的三艘“皇帝”級也能與三艘日本戰列艦進行一對一的決鬥,不會使艦隊處於劣勢。

可是,“果敢”號並沒有退出編隊,也沒有釋放煙霧。

熊熊火光之中,“果敢”號前部的甲炮塔仍然在向敵艦傾瀉着炮彈!同樣的,“果敢”號仍然扮演着“炮彈磁鐵”的角色,吸引着三艘日本戰列艦的炮火。

據後來“果敢”號二副提交的戰鬥報告,當時“果敢”號的艦長考慮到“仁宗”號的雷達沒有修復,難以在炮戰中發揮作用。另外,三艘“皇帝”級都是剛剛服役,官兵素質不足以應付激烈的戰鬥。所以才決定繼續伴隨艦隊作戰,並且吸引敵人的炮火,爲“太祖”號與“太宗”號創造機會。

這份報告沒有一點“矯情”的意思。

不管是“果敢”號的艦長,還是其他任何一名帝國海軍的優秀艦長,此時此刻都會做出同樣的決定。在帝國海軍數百年的歷史中,在一代又一代的帝國海軍軍人中,絕不缺乏這樣的“英雄”。

當然,對於艦隊司令官祖壽清來說,他可不想看到“果敢”號戰沉。

他不是不想獲得勝利,而是想獲得一場幾乎完美的勝利!

“上尉!”白佑彬呵住了神色萬分激動的閔瑞生。“現在不是爲‘果敢’號悲痛的時候,如果我們想做點什麼爲‘果敢’號上的弟兄報仇的話,就用我們的火炮去說話,用我們的炮彈去打擊敵人!”

火力指揮中心內頓時安靜了下來。

白佑彬的那番話不是僅僅說給閔瑞生聽的,也是說給在場的十多名第一次參加戰鬥的軍官聽的。同時,通過連接到各個炮組的艦內通信頻道,這番話也傳入了各個槍炮軍官,各個炮手的耳朵裡。

“長官,新的炮擊參數!”

“傳達下去,不分主炮副炮,能開火的,全都朝三號目標艦開火!”

閔瑞生一把拿起了話筒,說道:“方位角165度37分20秒,距離16700,高低角28度17分22秒,全裝藥,發射——”

帶着復仇的怒吼聲,“太祖”號上的九門主炮向“霧島”號戰列艦打出了第一輪齊射。

緊接着,戰艦右舷方向上的兩座三聯裝一百五十毫米副炮,三座雙聯裝一百毫米速射炮也射出了復仇的炮彈。

因爲“仁宗”號的雷達仍然沒有修復,而且一直伴隨“太祖”號作戰,所以只能依靠“太祖”號提供炮擊參數向同一目標開火。半分鐘後,“仁宗”號的主炮也向“霧島”號戰列艦打出了第一輪齊射。

此時,“太祖”號、“仁宗”號、以及只剩下了兩座炮塔的“果敢”號都將炮口對準了“霧島”號戰列艦。毫無疑問,如果能夠迅速幹掉三號目標艦,日本艦隊就只剩下了兩艘戰列艦,到時候“果敢”號即便離開戰場,也不會對戰鬥產生多大的影響。

也就在這個時候,位於編隊最前面的“太宗”號卻掉轉了炮口,瞄準了二號目標艦。

也許,祖壽清認爲三艘主力艦對付“霧島”號足夠了。或者,祖壽清覺得首要目的不是打沉敵艦,而是讓敵人的主力艦失去還手能力。

炮戰中,如無特別指示,在能夠目測敵艦的情況下,炮手都會優先瞄準敵艦的主炮塔。

也就是說,任何一名炮手都會優先考慮打掉敵人的主炮,使敵人失去主要的火力。這樣一來,就能夠任意的宰割敵人。

當然,某些時候,也會將敵艦的司令塔當作首選炮擊對象。

祖壽清的決策沒有錯,卻稍微晚了一點。

沒等“太祖”號向“霧島”號打出第二輪齊射,“果敢”號就被十四英寸穿甲彈第二次砸中了。

這枚穿甲彈正是從“榛名”號戰列艦上打來的,而且正中“果敢”號的艦橋!

毫無疑問,日本戰列艦上的炮手肯定是瞄準“果敢”號的着火點,即乙炮塔開火的,不然很難靠運氣打中艦橋。

白佑彬沒有去看“果敢”號,他知道,現在最重要的是對付敵人。

營救“果敢”號的任務,不會由“太祖”號承擔,那是護航巡洋艦與驅逐艦的事。

“長官,快看!是‘金沙江’號,是‘金沙江’號巡洋艦!”

白佑彬心頭暗暗一驚,立即扭頭朝“果敢”號所在的方向看去。

海面上,在“果敢”號面前顯得異常“嬌小”的“金沙江”號巡洋艦以最快的速度衝到了“果敢”號的右前方,並且來了個極爲漂亮的全速轉向,用其脆弱的身軀擋住了“果敢”號,並且用其九門一百五十毫米艦炮,以及右舷上的四門一百毫米速射炮向三號目標艦瘋狂的傾灑着炮彈!

此時此刻,“金沙江”號輕巡洋艦就像是一頭盡職盡責的牧羊犬一樣,用它那並不鋒利的尖爪利齒向兇惡的野狼發動了進攻。

“金沙江”號要幹什麼?

以輕巡洋艦的防護,別說承受不住十四英寸穿甲彈的打擊,就連六英寸炮彈都能輕易的在其身上留下致命傷!

爲“果敢”號擋炮彈,這不是在自尋死路嗎?

“快看,日本艦隊轉向了!”

白佑彬猛的回過神來。“調整高低角,繼續開火,別停下!”

迅速調整之後,“太祖”號的主炮再次發出了怒吼。

南面,排頭的一號目標艦首先向南轉向,後面兩艘戰列艦也沿着一號目標艦的航道,跟着向南轉向。

毫無疑問,日本人膽怯了。

也許,“金沙江”號英勇無畏的舉動讓日本海軍官兵意識到,在他們面前,是一支不可能戰勝的艦隊。

當然,實際上並非如此。

就在日本艦隊轉向的時候,一直在戰場外徘徊的驅逐艦編入從“太宗”號前面殺了出來,以三十七節的最快速度朝着三艘日本戰列艦撲了過去。

幾乎同時,位於主力艦編隊末尾的“果敢”號開始減速,並且向北面轉向。

顯然,祖壽清及時調整了戰術安排。

在不想損失一艘主力艦的情況下,“果敢”號必須立即撤出戰鬥,避免遭到更慘重的打擊,因此纔出現“金沙江”號勇敢的爲“果敢”號擋炮彈,驅逐艦編隊投入戰鬥,以及日本艦隊轉向的事情。

在此情況下,小澤治三郎幾乎沒有選擇的餘地。

如果繼續保持航向,三艘戰列艦寬大的側面都將暴露在驅逐艦的魚雷攻擊範圍之內。要是轉移炮口,去對付突擊的驅逐艦,就會給對手的戰列艦留下足夠多的機會。

如果向北轉向,無疑等於自投羅網。

只能向南轉向,規避魚雷攻擊,同時儘量拉開距離,然後集中火力對付突擊的驅逐艦。

只是,在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之下,祖壽清會給小澤治三郎單獨收拾驅逐艦編隊的機會嗎?

第19章 冒險收益第66章 夾尾而逃第32章 危險機會第25章 無路可退第28章 特種部隊第44章 內心矛盾第15章 超級難題第36章 走穴作秀第59章 迎頭痛擊第4章 將官培訓第6章 出奇制勝第12章 奮起直追第4章 積極戰術第39章 鬼使神差第50章 智者千慮第28章 最後機會第23章 無理要挾第6章 先海後陸第43章 無果而終第4章 戰局分析第32章 絕地反擊第51章 疑雲重重第16章 有勇有謀第56章 螞蟻噬象第6章 一錘定音第3章 重大項目第36章 走穴作秀第40章 搶佔先機第55章 主角上場第21章 見死不救第17章 過度冒險第15章 野心膨脹第五捲回 天夢滅第五捲回天夢滅第11章 網開一面第42章 炮轟東京第56章 螞蟻噬象第9章 戰局突變第26章 世事難料第52章 等待機會第17章 以攻代守第21章 最新敵情第18章 一炮斬首第45章 戰艦代溝第6章 談婚論嫁第15章 刺刀見血第37章 臨機應斷第12章 質的飛躍第7章 決戰在即第32章 危險機會第32章 小打小鬧第58章 出奇制勝第12章 毀滅序幕第3章 不知進取第10章 代參謀長第2章 陸戰雙雄第33章 突擊部隊第10章 重新編排第68章 海軍之夢第36章 靜觀其變第20章 窮途末路第24章 關鍵情報第54章 最後衝刺第35章 忙中出錯第1章 喜憂並存第4章 戰局分析第3章 血與烈火第5章 戰爭預言第30章 爭先搶前第33章 草草收兵第17章 各懷鬼胎第37章 天羅地網第29章 火速回國第34章 咎由自取第46章 進退兩難第37章 提前謝幕第16章 未戰先敗第12章 增援到位第26章 背水一戰第39章 明確目的第15章 各爲其主第57章 凱旋而歸第15章 野心膨脹第39章 得意忘形第32章 海軍形象第8章 固若金湯第3章 持續推進第12章 繞來繞去第13章 敗將言勇第17章 兵力調整第28章 石頭落地第15章 制信息權第43章 默契無間第26章 意料之中第36章 烏合艦隊第65章 戰鬥收尾第2章 戰略調整第36章 烏合艦隊第12章 友誼鉅艦第58章 拼光拼盡第61章 以多打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