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2.第381章 勝天半子張仲景

第381章 勝天半子張仲景

漢長安府衙中落針可聞。

“那什麼固態垃圾不就是糞……”

馬超大喇喇的話還沒說完就被張飛緊緊捂住了嘴。

以及面對滿堂的如要殺人一般的眼神。

畢竟即使脾氣溫和如張神醫,此刻也是面有不豫之色。

馬超知趣的噤聲,不過張飛心裡感覺還是難以過去這個坎兒,隨口嘟囔了一句:

“難怪俺老張覺得這長安井水不如漢中和成都甘甜。”

看着在張飛身旁猛點頭的馬超,劉備忽然就覺得很是心累。

這其中孔明受到的影響最小,他面色不變將後世所說的長安土地成分規規整整抄錄下來後輕嘆了一句道:

“這後世,事事皆學問,處處皆科學。”

這後世也不知道哪個朝代對這長安水質變化的總結還真是言簡意賅,但又給前人留了三分薄面,不至於太過難堪。

但這個消息一時間反倒是讓上首的劉備有點左右爲難之感了。

這長安不遷址吧,井水確實有味兒,而且心中總卡着一根刺兒。

遷址吧,以何種身份去規劃新長安又是一個問題,名不正言不順啊。

張仲景則是並沒有這麼多煩惱,這位老神醫也規規矩矩記下觀看光幕時的想法,此時也對後世隨口之言的“病從口入”有了新的理解。

若是日常飲用水都遭糞便壅底聚穢污染,那難怪從靈帝中平年間,明明無大戰亂,可反倒是小疫不絕。

而且看後世所言,此時一言以蔽之的“傷寒”還並非是真的傷寒,其中可能混雜了多種疫病,也需要細細研究。

張仲景是切切實實覺得大有裨益的,這後世的許多不經意之言反倒是讓他對醫學的研究方向愈來愈清楚,相對的也讓本來接近完本的《傷寒論》離修成更加的遙遙無期。

……

甘露殿中李世民若有所思,漢長安舊址爲何被廢棄對他來說並不是什麼新鮮事,而且相較來說也正是因爲前漢之鑑,前隋在龍首原修建新長安時纔會對這些污穢之物的處理更加重視。

唐沿隋例,並在此基礎上制定了更加嚴格的律例,如牆外扔垃圾直接杖六十,坊間污水若是流到了街上,則定監察官員瀆職之罪。

並在前隋的基礎上加修了明溝以排日常污水,都是爲了不遭前漢之舊禍。

這一點上來說李世民自認大唐做的也並不算差。

只不過一方面李世民驚歎於後世隔着千年之久還能探究此事,並且將積穢不泄之事研究的如此明白。

另一方面也開始擔心於未來,等到大唐逐漸強盛,那西方中亞以及東海夷人的商賈流連於長安城的時候,如今長安能否承載那麼多的人口?

畢竟房杜二人所上的奏摺當中描繪了太平盛世時人口的激增速度,李世民對此時長安城的信心並不是很足。

不過此事……李世民瞟了一眼旁邊兢兢業業的閻立德:

想來將作監應該是能拿出一個方法的。

【當然以上咱們說的是漢末早期時瘟疫不絕原因的一個猜想,等到黃巾起義之後就是咱們熟悉的災疫相伴。

水旱風蝗、戰亂缺糧,社會運轉和生產秩序被破壞,百姓生活變得極其困難。

死於天災人禍的屍體又會滋生大量病原體,成爲疫病最好的溫牀,最終只需要一個契機便會引發一場大規模的瘟疫,並最終釀成了漢末十室九空的慘劇。

同樣也正是因爲這些災禍的可怕,那些迎着災禍逆行的人也就顯得萬分難能可貴。

張機,字仲景,出身於南陽,宗族本有二百餘口,但是經過幾次大疫的衝擊之後,宗族死一百四十餘人,而其中百人皆死於傷寒。

宗族至親受疫病折磨而死對張仲景來說衝擊很大,至此這位自幼厭惡官場輕視仕途的年輕人,也立下了自己的人生宏願:他要爲百姓解傷寒之痛。 宗族子弟張仲景至此成了散盡家財遊歷四方的行醫,在漢末這個動盪的亂世,疫病往往跟在天災與兵災後面如影隨形,而在疫病的後面,往往也有張仲景緊緊跟隨的身影。

十年遊歷並廣採百家醫術之長後,晚年的張仲景客居嶺南,在此躲避亂世並潛心著寫醫術,劃時代的臨牀醫學名著《傷寒雜病論》就此問世。

咱們之前也說過,這部鉅著的原本很遺憾的佚失,但好在經過後人重新收集勘校編撰成了《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部,讓張仲景的絕大多數成果得以流傳至今。

張仲景逝世於嶺南,在天下三分歸晉之後,這位老醫生的墳塋也得以被重新遷回故鄉南陽,百姓們有感於其醫術醫德,爲其修醫聖祠奉饗香火以紀念,傳承至今,後世也多尊稱其爲醫聖。

那麼張仲景對抗疫病成功了嗎?

短期來看,毫無疑問還是失敗了,因爲在《傷寒雜病論》問世之後,疫病依然不絕。

223年,宛城許都大疫,死者數萬。

253年,新城大疫,死者大半。

273年,建業大疫,死十萬。

就如漢末一樣,這些大規模爆發的瘟疫背後,定然也有不計其數的小規模瘟疫。

但UP主認爲,放到整個歷史長河來看,張仲景毫無疑問是勝了。

這位醫聖是一個先行者,在幾乎所有人面對疫病束手無策背身逃離時,他選擇逆向而行對其宣戰。

千百年來,《傷寒雜病論》中數張經典藥方傳遍了神州大地,活人無數,使得華夏曆千病而不倒,受萬疫而愈挫愈強。

醫聖之名也激勵了無數的後來者,讓他們面對百姓的苦難時不再視而不見,而是選擇一胸懷神州,兩肩扛華夏,咱們整個民族也因此能昂揚前行。

而在張仲景逝世一千三百年後,由鼠疫引發的黑死病席捲歐洲大地,一百五十餘年間造成七千五百餘萬人死亡,偌大歐洲對此束手無策,只能躺平等待這種疾病宿主死亡後自然消失。

這種疾病同樣也傳到了大明,彼時的華夏醫生同樣以張仲景爲榜樣選擇逆行奮起,江蘇的吳醫吳有性不計生死探查瘟疫,著《瘟疫論》,總結傳播途徑探尋治疫方法,開現代瘟疫學說之先河,遏制了鼠疫在明朝的肆虐。

另外多說一句,黑死病在整個歐洲歷史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因爲人口大量死亡動搖了天主教會的統治,並使得當時朝不保夕的人們開始流行活在當下縱情享受。

這一點在心態上與漢末以曹丕爲代表的縱情享樂派不得不說還挺有異曲同工之妙。】

孔明側頭看去,只見張神醫這位老先生觀看光幕的眼神前所未有的專注。

他依然一言不發,但逐漸發紅的眼眶昭示着內心有着怎樣的波瀾。

“行醫治此時,著書醫萬世。”

“醫聖之名,名副其實也。”

孔明的讚歎真心實意。

眼眶發紅胸中激盪的張仲景此時只是一聲嗟嘆,對着孔明拱拱手。

畢竟後輩說的清楚,自他之後短期內依然大疫叢生,對他來說依然也算是一種遺憾。

畢竟他的初心便是想要治傷寒,使百姓不復他南陽宗族疫死多半的慘劇,而那建業死十萬,單單從數字上看着就令人毛骨悚然。

孔明洞察入微,換了個方向開解道:

“不知亮何時能一覽醫生治世之書?”

於是張仲景只能略有狼狽的擺擺手道:

“快了快了。”

剛纔複雜的心情也登時平復了下去。

(本章完)

150.第150章 漢兒盡作胡兒語第59章 仗義死節麋子方第643章 理學興衰第50章 水師與推演第661章 螳臂當車與脣亡齒寒第493章 迎送一宵中204.第204章 散花綾與獻俘圖第49章 農家少閒月第555章 父愛如山第46章 虎卒禁衛393.第392章 氣候週轉與紅丸第605章 十世明君第639章 幸災樂禍第643章 理學興衰199.第199章 科學之王第93章 燕然未勒293.第293章 烽火臺與信號塔第567章 天策府寶150.第150章 漢兒盡作胡兒語第587章 五七對開第28章 榮耀,屬於人民第651章 何以當歸213.第213章 打鳥皇帝第58章 侯音之憾127.第127章 真僞出師表第513章 驢車天子194.第194章 世代努力與十年苦讀第601章 損天下肥私己177.第177章 舊人130.第130章 獨眼龍李二鳳第641章 當日悔和戎385.第384章 逾時代之見第617章 三祭三逃第402章 君不見,漢終軍第674章 妙才何時歸210.第210章 終相見185.第185章 九品中正117.第117章 輕重緩急362.第361章 乘風而起第401章 古帝國榮光288.第288章 同一個劇本292.第292章 河北養寶馬164.第164章 消渴症第452章 苦一苦兄弟272.第272章 以德服人第456章 債多不愁魯子敬345.第345章 馬良247.第247章 晉龍游淺水371.第370章 陌刀立功第425章 與魯子敬同觀387.第386章 太平道第405章 真有人在風口摔死的啊?第14章 跨躡363.第362章 荊南變372.第371章 士別一日,魂斷江陵第9章 爺投漢辣第39章 襄樊戰略372.第371章 士別一日,魂斷江陵150.第150章 漢兒盡作胡兒語330.第330章 玄學型中醫167.第167章 太陽之子孫仲謀第537章 滿川龍虎舉第440章 不及格好過交白卷第472章 擊鼓唱捷第43章 單刀對噴187.第187章 魏晉風流207.第207章 南下356.第355章 擊砲第553章 渡河,北伐第5章 孫權曹豹381.第380章 醃入味兒的漢長安第32章 工巧部第552章 和歸和戰歸戰322.第322章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第690章 二鳳勿念154.第154章 單刀邀約張翼德第472章 擊鼓唱捷第417章 儀表堂堂第438章 同道中人第473章 慶勝小宴246.第246章 誓殺汝351.第350章 街亭大舞臺251.第251章 再滅一國第49章 農家少閒月第502章 新長安385.第384章 逾時代之見379.第378章 推動歷史的隱形巨手第77章 子孫多少事第433章 改換門庭 依法治唐第686章 就當我信了吧184.第184章 逆版本玩法第17章 娶媳婦二十三事363.第362章 荊南變291.第291章 得道之軍355.第354章 準備砲擊第600章 合算不合算第446章 復見玄武門389.第388章 佛道攻訐368.第367章 鐵索連舟第31章 科技進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