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長安有二怪

第474章 長安有二怪

出兩儀殿徑直向北不遠便是玄武門,有禁軍把守。

褚遂良跟在李世民身側,兩眼看着玄武門,腦袋裡自動想起來五年前此處的刀光劍影。

雖然知道這些想法很危險,但褚遂良還是忍不住微微偏頭,用餘光去打量陛下的神情。

在褚遂良的設想中,陛下或許會有一些誇功的心思纔對。

畢竟不過短短五年,連敗兩強敵,平北患滅西寇,如今只待青海道行軍大總管李靖將賊酋押還京師,便可與那頡利一般獻於太廟,再合平天下之功,可謂開唐之所未有。

但出乎意料的是,褚遂良從李世民臉上看到的是寂寥以及一點茫然,這位君王就這麼注視着禁軍嚴格把守的玄武門,怔怔出神。

好在李世民並沒有沉浸於此太久。

“登善。”

李世民相當和善的叫着褚遂良的表字,問了個絲毫不和善的問題:

而且愈是深入禁苑,周圍影影綽綽的禁軍也愈多。

弒兄殺弟逼父自可稱不韙之事,故而貞觀初年他對此地也多有介懷。

但看過後世那不夜長安的貞觀上將之塑像後,這份介懷便已消失不見。

北出玄武門,越過玄武門後的西內苑,騎着駿馬一路向北直入禁苑中。

就在這幽深的禁苑深處,一片低矮的房屋已然拔地而起。

周圍巡邏的健卒第一時間圍過來,驗明身份後便開始依次盤查看衆人身上有無引火物,直至再三確認到褚遂良都有些不耐後,禁軍方纔對陛下行了叉手禮後退下。

李世民瞭然點點頭,隨即一言不發繼續前行。

褚遂良頓時有點爲難,沉吟了一下如實道:

但想想此前鄭老學士的性格,倒也正常。

從武氏女退位的神龍政變起,到李隆基先發制人的先天政變,短短不過八年間三次起事,朝堂勳貴文武圍着此門殺的血流成河,很難說其中沒有他這個始作俑者的關係。

但好在,如今尚有時間,既得後世襄助,那大唐便不僅僅要海陸並進,也需內外兼修了。

就在褚遂良心下愈發不安想要出口詢問時,眼前也驟然一亮。

“鄭左螭以微言記玄武門舊事。”

就比如,此次陛下的帶路方向,在上一位起居郎的記載中就完全沒有見到過。

“鄭左螭錄可曾有玄武門六月四日之事?”

按道理來說,天子至此多半是來射獵消遣,但褚遂良並沒有看到陛下有換獵裝或強弓,臉上也並無嬉笑之意。

至於剛纔多有怔然更多的是因爲沒想到後來的一連串政變。

褚遂良不清楚短短一會兒陛下心中轉圜了幾個心思,但也隱隱察覺出這陛下與鄭學士起居錄中所記載的陛下多有不同。

隱微而不顯,記言多曲婉,恐怕多有語焉不詳之述。

“這……”】

禁軍散開,褚遂良也清楚看到了正門上方牌匾的三字:五雷署。

以及旁邊樹立的一塊牌子,其上是陛下蒼虯有勁的手書:

擅帶引火入五雷觀者,斬!

“這五雷署便是五雷觀乎?”褚遂良此前供事於弘文館時見聞頗廣,畢竟這裡學生大多非富即貴,消息異常靈通。

去歲時他便聽人閒談時說過,這兩年來長安新增了兩個怪地。

其一是陰氣森森的義寧坊,周邊街坊多有傳言,稱大理寺的獄差月月都流囚徒至此,但從炊煙來看,這義寧坊內居住的人又並不多,有人稱此地有食人之鬼,孩童皆避讓。

其二是雷聲陣陣的永興坊,內有五雷觀,周圍街坊都聽得到此觀白日鳴雷,堪稱神蹟。

關於此觀的傳言就更多了,但唯一可確認的便是難入內參拜,褚遂良所知的也不過是說此觀有陛下手書爲鎮。

因爲父親的關係,他也知曉後來將作監又增設五雷署,當時也曾猜測過名相似的二者或有關聯,沒想到今日便遽然親眼見到了。

“登善可要入內,觀唐之秘辛乎?”

李世民饒有興趣的回頭發問,讓褚遂良猶豫了一下,但最終或心生好奇,或是身爲起居郎的自我要求,讓他決然道:

“臣之所見,即便是家父也定不吐露一字,其內所見僅錄陛下言行於起居錄,不記所見之一言。”

李世民一笑,道:

“希明乃文章之士,辭章邃雅可稱治世之華採,可稱興唐之賢。”

“既有此父,則登善之所言,朕皆信之。”

褚遂良的父親褚亮表字希明,雖然知曉父親厲害,但從未想過會從陛下口中聽到如此高規格的評價,一時間褚遂良心下還有點暖乎乎的。

在正門旁再次確認一番身上並無引火之物後,褚遂良也才終於進入了這個五雷署。

想象中的五雷觀應當是神像聳立,誦經之聲陣陣纔對,但入目所見的五雷署,來來往往者匠道摻雜,而且皆行色匆匆。

鼻尖聞到的也不是香火,而是一種更加難聞的味道,就好似生雞蛋久放之後的臭味,其間夾雜着一些隱隱約約的酸味。

“陛下遠來,臣有失遠迎。”隨着一聲告罪,褚遂良看到一個道士打扮的人直接滾了出來。

李世民打量了一下打趣道:“正陽道人,汝久居此處,不見修身養性,反倒見膳食愈發不錯了。”

褚遂良倒也不覺得太過失禮,畢竟這正陽道人體態確實肥碩,而且經歷過戰亂後百姓皆尚身寬,這般體態恐怕長安城內也有不少羨慕的。

“請陛下呼臣掌冶署令便是,且如今臣已改正陽之名,更名通玄。”

褚遂良頓時笑出聲來,於是被李世民瞟了一眼道:

“登善何故發笑?”

於是褚遂良規規矩矩通稟:

“據臣所知,正陽乃正南,屬火尚紅,通玄則有通北之意,屬水尚黑。”

“如此改名,恐怕乃是爲與陛下禁火相合。”

於是這通玄道人便露出來了一個感激的表情,李世民呆了一呆搖頭道:

“愛卿倒也不必如此。”

又是一番客套後,通玄道人小心翼翼問起:

“陛下至此,想必代國公處對五雷署之火器多有誇讚?”

李世民不置可否,而是努了努下巴道:

“既至此,愛卿便帶朕看看如今五雷署吧。”

 

第501章 科舉七科232.第232章 二鳳和丈育第567章 天策府寶125.第125章 天水麒麟兒336.第336章 孔明師傅221.第221章 忠良飼狼144.第144章 大漢脊樑222.第222章 顏杲卿第472章 擊鼓唱捷124.第124章 子午谷奇謀第546章 報國第424章 一握一帶一同一觀第400章 論敗家沒輸過254.第254章 味同嚼蠟的軍神146.第146章 臥龍張議潮217.第217章 李唐家事第34章 正旦342.第342章 風浪越大魚越貴237.第237章 北伐144.第144章 大漢脊樑第83章 抄了!第404章 爐渣的另一種用法182.第182章 小豬陛下363.第362章 荊南變第444章 照本宣科第663章 欲圖東進當北上第610章 好男兒不豁達第66章 兼職武聖377.第376章 算學治國第622章 人君仁君163.第163章 甘蔗劍聖第60章 威震華夏 炎漢當興269.第269章 吐蕃之祖第97章 協同作戰352.第351章 還定三秦337.第337章 奔赴求戰第477章 載歲祭年第11章 老曹家血脈有問題啊284.第284章 將軍三箭定天山第107章 立學之約第455章 平衡環246.第246章 誓殺汝260.第260章 妖道徐茂公第596章 你也算豪傑147.第147章 歸義軍286.第286章 崽賣爺田不心疼第599章 沒頭腦和不高興第671章 募糧徵丁351.第350章 街亭大舞臺374.第373章 簡雍上京記第676章 三川匯聚爭流369.第368章 喚我徵東將軍第45章 八百敢從234.第234章 五丈原營265.第265章 荊州北上358.第357章 江東弟子多才俊160.第160章 痛擊我的隊友331.第331章 先見之明昏德公第548章 三呼渡河遺恨第470章 北狩154.第154章 單刀邀約張翼德第681章 終入潁川276.第276章 滅國如喝水249.第249章 大唐軍神第38章 一斛涼州218.第218章 怛羅斯之戰第465章 唯一應對之法第589章 去病棄疾330.第330章 玄學型中醫第412章 遂君平生願314.第314章 皇極女皇205.第205章 不羨,當昌第108章 一年始動第544章 管不管第6章 新禮物149.第149章 敦煌古往出神將第499章 煤炭抗寒244.第244章 淮陰侯舊事第434章 十日動天下246.第246章 誓殺汝372.第371章 士別一日,魂斷江陵340.第340章 遙想公瑾當年第464章 送人頭第494章 千年大假史第578章 佳婿賢媳123.第123章 出祁山(35K)第440章 不及格好過交白卷第103章 白羆通好第659章 咱大明國祚幾何第410章 你一直在笑根本沒停過第401章 古帝國榮光第529章 西市更有性價比第656章 大豬蹄子錦衣衛391.第390章 殊途同歸第441章 秀下限的皇帝330.第330章 玄學型中醫273.第273章 釘馬掌368.第367章 鐵索連舟144.第144章 大漢脊樑第539章 俺大哥愛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