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雍熙北伐

第514章 雍熙北伐

甘露殿中。

對這趙二苦心孤詣攻取太原,最終又因急功近利輸了個精光,李世民不置可否。

只能說即使都是“二”字輩,但太宗與太宗之間亦有差距。

以及這高粱河之戰也完全算不上意外,畢竟後世曾經那隨隨口的諢詩他可還記得清楚。

西直門外殺聲急……奈何驢車有漂移。

唯獨讓李世民在意的是這宋史曲筆之處是不是太多了點。

兄長因何而死不能寫,何以顧命繼位不能記,就連這敗績都需簡言相護。

再想想上個月時候還交代褚遂良,稱玄武門之事不可曲筆需詳實而記,李世民便想忍不住的搖頭:

“文風盛矣,秉筆者少矣。”

“紙價賤矣,能書者反寡矣。”

這倒也不是單單對這北宋有意見,更多的或還是唐之國主的身份,對這承唐之王朝的一種惋惜。

這番感嘆也讓廳內多默然,杜如晦上前一步道:

“太叔季死三兄,仍面不改色直書‘崔杅弒其君’。”

“秉筆直書之名能見史冊,固有太史氏之氣節,亦有執簡以往而不計死之史官。”

“宋無二者,或因被盡殺之。”

李世民當然明白杜如晦的意思。

這宋未必就缺了鐵骨錚錚的史官,而那趙二未必就如崔杅一般好相與。

往好處想,說不定宋朝能秉筆直書的史官都被殺完了呢?

再次搖搖頭,李世民也感覺糾結這個實在是令人頭疼,於是最終也暫時將其放下,轉而嘆道:

“這郭進,可惜了,若其能活,或這攻幽州城能少死一些好兒郎。”

房玄齡都不用擡頭就清楚,陛下這是一見到名將就起愛才之心,就疾犯矣。

能文能武,以少勝多,含冤而死,可以說每個點都戳到了陛下的心坎兒上。

“這郭進若是在幽州城下,宋軍或潰更快也。”

房玄齡搖着頭出言反對:

“後世稱宋軍內患便有‘謀立德昭’之事,從那宋後欲立趙德芳來看,這趙德昭多半乃是宋太祖親子。”

“由此猜測,或是趙光義不行賞賜而令宋軍強攻幽州,士卒本有怨意又久攻不下,便近譁變。”

“若這郭進在軍中,則必捲入此事,最終或會使宋軍內亂……”

說着說着房玄齡便已連連搖頭住口,這北宋的水實在太深,他也有點把握不住了。

李世民點點頭,將目光重新移回光幕上,但那王小波起義之事卻在他的心頭隱隱翻騰不休。

久歷戰陣早已經讓他的嗅覺無比敏銳,這短短三字便已讓他有渾身戰慄之感。

後輩已不止一次稱“古代”不平等,那便是認爲後世得平等。

而這均貧富,似乎便合了平等之意。

那若是王小波這等均貧富成了的話,下一步該當如何?

幾乎不需要思考,李世民心裡便蹦出來三個字:等貴賤。

一股微微的冷意順着背脊直竄腦門,李世民覺得自己或明白了後世因何無帝王了。

不過光幕並沒有留給李世民太多時間深想,因爲光幕上看得清楚,那趙二又要出擊了!

【從歷史角度來看,高粱河之戰是終宋一朝離收復燕雲十六州最近的一次,此戰大敗是確確實實關係到了北宋的國運和國本的。

但對當時北宋內部來說,雖然幽州大敗,但趙二好歹也有滅了北漢的功勞能糊弄一下影響並沒有那麼大。

而真正讓北宋患上“恐遼症”的,還得論雍熙北伐。

高粱河之戰三年後,遼景宗病死,十歲的遼聖宗繼位。

其生母蕭綽被尊皇太后,臨朝稱制。

韓德讓與耶律斜軫成爲顧命大臣,輔佐朝政。

在這種情況下,北宋的雄州知州賀令圖上表,說契丹現在主少國疑,國母更是和那韓德讓有不正當男女關係,契丹罵聲一片正待王師呢!

這一封奏摺可以說撓到了趙二的癢處,大傻子樂壞了,當即就開始籌劃北伐。

事實上在雍熙北伐的時機選擇上,北宋上下都犯了經驗主義錯誤。

賀令圖覺得太后親政,必是以色娛人和那顧命大臣有着不正當的權色交易。

但實際上蕭太后真就是古代相當少有的女性政治家。

遼景宗死後不到兩年蕭太后就基本擺平了國內的隱患,兩個顧命大臣任其驅策,就連高粱河攆不上驢車的耶律休哥也公開表達了對蕭太后的支持,此時遼國上下可稱君臣一心。

而且即便是再退一步來講,蕭太后即便真和韓德讓有着不正當關係,以契丹風俗來看壓根不算事兒,更別說罵聲一片了。

反觀北宋這邊呢,飆完驢車之後趙光義絕口不提御駕親征之事,而是改行指揮了,在出徵之前就制定了三路大軍北伐的構想,並事無鉅細將每一路大軍要做的事情規劃的明明白白。

簡單來說就是兵分三路,以南北走向的太行山爲界,東路大軍在河北平原吸引遼軍主力,中路軍攻佔太行山隘,然後跟西路軍合力先蕩平太行山西面,然後再支援東路大軍。

事實上以如今的眼光來看,這個戰略有着很大的拍腦袋成分,因爲北宋北伐的根本目的永遠只能是東面的幽州。

太行山裡面不管是輸還是贏,都不影響河北平原上遼軍仗着騎兵優勢追着宋軍打。

結果就是西路和中路大軍一路贏贏贏,東路大軍一路輸輸輸,遼軍把河北平原的宋軍掃蕩完畢,西中兩路缺乏戰略支撐點拿下來也守不住,最終只能潰敗。

而東路大軍的潰敗也不僅僅是騎兵差距的問題,還有趙光義的騷操作。

東路領軍的曹彬是趙大的舊將,在趙二時期備受猜忌。

雍熙北伐前,鎮州的都監誣陷曹彬收買人心,趙二乾脆且直接的罷去了曹彬樞密使之職。

一個月後鎮州都監獲罪,曹彬冤情得解,但趙二也依然沒有給曹彬恢復樞密使之職。

結果就是東路大軍眼看中西路頻頻得手,沒有樞密使職位的曹彬職低位高無法彈壓手下被迫出兵,結果被遼軍徹底打爛掉。

事實上根據《太宗實錄》的前後記載來看,東路軍無論是出兵還是撤退都是出自趙光義命令,曹彬事實上已經被趙二親手架空。

結果等到兵敗之後,趙二將責任直接扣到了曹彬頭上,稱此戰敗由是“奈何將帥不尊成算”。

這手操作不得不說讓UP主想起了一個曾空投手令指揮戰場的運輸大隊長。

另外,根據如今學者的歸納總結,雍熙北伐失利後宋太宗採取了全面收縮的戰略,不僅停止了北伐的謀劃,對西南方向的經略也一起收手。

外繼無力的情況下弭兵論被逐漸採用,武將徹底失去話語權,重文輕武的格局由此徹底形成,也是北宋積弱之始。

宋仁宗時,文臣尹洙用一段話概述了當時以文輕武的狀況:

“狀元登第,雖將兵數千萬,恢復幽、薊,逐強虜於窮漠,凱歌勞還,獻捷太廟,其榮亦不可及也”

武將即便是領兵復漢唐舊土太廟獻捷,榮耀依舊不如東華門外唱名的狀元郎,這便是弱宋。】

弱宋!前面的種種事情都只是讓趙匡胤或憤或哀,但這簡單兩字便讓他身體晃了一下。

這一刻他簡直想要衝進光幕去大吼一番:

開疆方能立國,疆土不開則國不存,狀元登第又有何用?

但可惜這隻能是一番空想,事實便是從他的角度亦也明白,武將衰弱至此,那想要爲國闢土者必難上加難。

要麼變法以圖自救,要麼便是等那金兵一到,看着天街踏盡狀元骨。

“你本蝦鱔,心無勇武,平白喪了吾兵將糧財也。”

聽着兄長的一聲哀嘆,趙光義張了張嘴想要解釋一下但又覺得無從說起。

他不想承認那一戰破膽二戰無擔當的宋太宗是自己。

但心裡有個聲音告訴他,他趙匡義能做出來這些事簡直再正常不過。

不然他大可在後周時便入軍伍去兄長身邊作幫襯,但最終還是選擇了待在安全的汴梁城。

上戰場這件事,非不能實不願也。

但即便如此,嘴上還是不願認輸:

“既如此,兄長能使臣弟的不遂願,當高興纔是。”

趙匡胤擡了擡眼角,盯着自己弟弟若有所思道:

“我若是在此將你一拳打死,你說那光幕裡的後輩是否會知曉?彼端史書是否有變?”

趙光義大駭,眼見兄長捏着拳頭的架勢幾乎是連滾帶爬的逃開,所有的急智幾乎在此時立馬用上:

“兄長看那唐太宗亦同觀光幕,而唐末之亂世並無有變化。”

“兄長更是與我說過,那劉備得光幕之利已得關中矣,然三國志之記載豈有變邪?”

“由此鑑之,殺弟於事無補也。”

這番話有理有據,趙匡胤也被說服了,於是最終也放下拳頭展顏笑道:

“俺只是戲言,好弟弟何必當真?”

官家既如此說,趙光義也只能小心翼翼踱了回來。

眼見兄長真的不再計較,便也努力找話道:

“也是弟未曾想,這契丹皇后竟這般不俗也。”

“且以我華夏習俗度其蠻夷之俗,最終竟不豫也。”

趙匡胤搖搖頭淡淡道:

“我此前有聽此後輩隨後所說,遼史金史亦位列後世二十四史之一,皆奉爲華夏正朔。”

趙光義頓時只能尷尬笑笑,心下反倒是有點遺憾:

既亦遵遼爲正朔,這光幕怎不去尋那契丹人?結果反倒使自己落如此境地。

明明只需再過兩年便可去晉王號而登……

這般想法在心裡跳了一瞬,便被趙光義牢牢摁死。

今後若想好活,那便不能再對兄長生一點窺伺之心,除非兄長真的沒法解兩年後的死劫。

而他,則需要無論如何也要撐過這兩年看個結果才行!

……

漢長安將軍府中,張飛直來直往直接發牢騷:

“若依這宋臣所言,即便冠軍侯復生,亦不如這狀元及第?”

龐統向來不怕事,聞言笑嘻嘻道:

“翼德莫說冠軍侯復生,即便是衛霍之功皆歸一人,那在宋朝也須聽狀元爺的,也要聽宋帝遙控打仗。”

“勝則宋帝英明,敗則便是你不尊成算。”

“成算成算,即便是淮陰侯亦不敢言戰前必有成算也!”

張飛恨恨:

“這一戰被嚇尿褲子的弒兄之君還想有所成算,難怪這宋亡國矣。”

“狀元及第能抵千餘精兵否?”

孔明笑吟吟看着張飛在那裡大發牢騷,倒也不奇怪。

畢竟無論是今漢還是那光幕中的後世,亦或是那初唐,皆尊武功以開疆拓土爲榮耀。

翼德更是如此,欲立開邊之功,以入武廟享祭祀,更想名垂後世將來好讓後人將其名字刻到星辰月亮上去。

結果心心念唸的功勞竟如此爲人所不齒,自然不忿。

龐統還供貨不怕事兒大道:

“只恨此時無一個宋時狀元郎來與翼德對壘一番也。”

此時張飛反倒是遲疑着搖了搖頭道:

“也都是俺的子孫俺也明白,非狀元之禍。”

“實乃是那趙二是個無膽不爭氣的。”

廳內衆人聞言大笑,劉備搖頭出言總結道:

“武勳盛極,則有唐藩鎮之禍,然若以文抑武,則有將不知兵每戰必殆,亦有亡國之憂也。”

“當引以爲鑑,不致後禍。”

孔明龐統等人皆一起點頭,如今他們倒是以這後車之覆,而作如今前車之師了。

張飛大聲拆臺道:

“兄長勿要想如此遠事,等滅了曹賊,再讓俺老張通了西域開了交州佔了朝鮮半島再去那倭國看看。”

“俺老張到時肯定解甲歸田,不讓大哥難做。”

劉備哭笑不得,馬超則是同樣雙目憧憬:

此等能垂範千秋之武勳,誰能拒絕?

……

“這宋帝好不曉事,如此臨陣焉能不敗?”

“若是朕如此制約藥師,勿說這吐谷渾,頡利此時恐還耀武揚威也。”

李世民也同樣大聲發着牢騷,引得李靖暗暗點頭。

或是登基如今方纔五年的關係,相較於屁股下的皇位,騎馬衝鋒的武將也是他難以忘懷的一段生涯,因此直接出言抱怨。

長孫皇后笑問道:“若陛下易地而處爲這宋帝之將……”

李世民的回答毫不猶豫:

“那便效那趙大,奪其位,蕩天下敵而令四海歸一。”

長孫皇后搖搖頭道:

“這或便是那趙二難以放心武將之因由。”

 

第672章 稚童耍大刀335.第335章 賊軍技窮,優勢在我第27章 帶兵愈多 實力愈弱?272.第272章 以德服人232.第232章 二鳳和丈育第796章 你每自做第555章 父愛如山第617章 三祭三逃第45章 八百敢從第626章 唐風圖冊210.第210章 終相見353.第352章 請屈身忍辱327.第327章 某不具名的完顏氏第44章 湘水之盟第778章 上行下效第456章 債多不愁魯子敬109.第109章 上架感謝第106章 故鄉第607章 不盡長江滾滾流第483章 撐船打鐵磨豆腐第698章 不如煉丹308.第308章 徐庶你咋不結婚第600章 合算不合算第776章 當唐高祖第457章 八百不同十萬同第434章 十日動天下第29章 科技樹第815章 永樂劍第710章 越果決則越宜第563章 歌未竟169.第169章 六位帝皇完136.第136章 斷頭將軍第104章 國寶與國史第653章 最終解釋權歸大萌所有第53章 100010000巨賈糜子仲第427章 勉爲其難武則天(感謝焱炎耀世大佬第767章 滅元格戲第756章 諸多交代第679章 秋風漫卷征塵路第67章 江陵倒貼三百金第816章 賞雪飲酒真定梨354.第353章 拔營五丈原第593章 貢獻罄竹難書第589章 去病棄疾第723章 兒也一樣388.第387章 經學枷鎖347.第347章 荊南起勾連第711章 國祚第二第789章 誌異與克己第738章 可惜少個鳳352.第351章 還定三秦第398章 兩大一小同生死273.第273章 釘馬掌第734章 大元的棺材板第532章 破賊第81章 病從口入257.第257章 虯髯客李世民168.第168章 蒼天已死石第688章 恰逢好時144.第144章 大漢脊樑395.第394章 最豐富的家底第807章 名臣作傳第435章 荒唐一夢225.第225章 太上皇第6章 新禮物第13章 後輩會飛了?!第412章 遂君平生願第602章 西逃的帝國335.第335章 賊軍技窮,優勢在我317.第317章 鬼子拜壽第504章 鮮花着錦道173.第173章 妃子笑第581章 徐州故人347.第347章 荊南起勾連第85章 玄德念陸遜第95章 伐吳?伐魏?第432章 奇觀稱帝第801章 陛下轉階段了第479章 天子大蜡八第746章 嚯,廢紙161.第161章 以鬥爭求團結第675章 太平方是讀書時272.第272章 以德服人第699章 彌合南北第665章 兩難無所選357.第356章 還定三秦第675章 太平方是讀書時第73章 國亡而身死第613章 吾有百言成一願152.第152章 升級咯308.第308章 徐庶你咋不結婚第104章 國寶與國史349.第349章 兩三人垂淚,十里孤墳第731章 雙帝同輝第81章 病從口入278.第278章 仕途起飛未半而中道崩殂第696章 何故咒我第556章 十二金牌斷壯志第23章 馬老五315.第315章 女皇亦能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