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風流之譽

對着這個李自成名字琢磨了一會兒,明天子也只能暫時將其略過。

看其情況,他不覺得這李自成是洪武年間的官員,考慮了也多半無用。

當下關於這光幕的諸多想法,還是最宜等見了那羅貫中以及徐達兄弟之後再說。

這其中涉及到的不僅僅是光幕真僞,還有大明接下來國策的問題。

短期內重中之重是對北地殘元的剿滅。

百年來的長度當中則是海疆鞏固,其中有西夷艦隊的應對,還有對倭國的布略。

而最終關係到大明生死存亡的似乎又是對遼東的經略問題……

腦袋裡塞了一堆問題,也使得朱元璋一時間也忘了最初打算的在屏風上用此時對桓侯的謠傳與其對說。

……

甘露殿的李世民打了個哈欠。

眼看着的房杜魏三臣在依着義利二分來推測理學,並捎帶討論後世所說的政治重心與文化重心的分離、民間議政的邊界、以及對張載行事的慨嘆。

再瞧瞧光幕,那署名張飛的兩行字飄過之後也還是光禿禿一片,那洪武帝一言不發,使他覺得好生無趣。

“那洪武帝不會真不願去打倭寇吧?”

窮極無聊之下李世民如此猜測。

“定不會。”

唐帝身邊,長孫皇后給剝了個果子,笑道:

“二郎當初與我說時,我也殊爲不信,直至那日匆匆召我……”

說到此長孫皇后也是嘆了口氣,若是按後世之記載,她餘壽也僅五載,之後身邊這良人又需孤零零在帝位放眼天下十幾年,中間還需面對承幹、侯君集、突厥刺殺、徵高句麗等諸多事,殊爲不易。

小心抑制住了心內頓生的憐意,長孫皇后調整心情道:

“洪武帝或便是初見此物故而猶疑,二郎初見便不曾猶疑過?”

搔了搔下巴,李世民想起來那《搜神記》驟然出現光幕的情景,搖搖頭:

“猶疑什麼?那時還以爲是仙人贊功,打算給朕派上一二神將呢。”

“後來嘛,又覺得可能是仙人小氣,所以打算給朕看看俳優戲,誰成想……”

繼續搖搖頭,李世民反倒還有點神氣:

“反倒是輔機、克明、玄齡三卿,還以爲朕當時沾了邪祟。”

聽陛下說起此等舊事,甘露殿內衆臣大笑,長孫、房杜三人無奈苦笑。

“當時那筆就在手邊,故而朕手書不少,但不常得答話,說不得那諸葛武侯還是被朕提點方知以光幕交流文字呢。”

“那二郎倒有功於武侯了。”

灑然點點頭,完了李世民反倒有點可惜:

“算算時間,想來那昭烈帝也差不多該興漢功成了,只嘆不能令武侯伴朕身邊,再造盛唐基業。”

長孫皇后無奈:

“那也難怪昭烈帝對二郎如此不客氣。”

挑挑眉毛,李世民倒是有些訝然: “就因此等小事?”

那邊在忙於跟魏徵爭論的杜如晦還有空擡頭:

“陛下這小事,對昭烈帝而言不啻於動搖國本之大事”

甘露殿內再度大笑,李世民無奈一嘆。

此前以爲科舉乃無上利器,以爲參考宋朝的便可畢功而攬才。

結果如今觀察宋之諸事,這科舉反而還需再改。

欲圖全功還是重在治學,那又不知要多少年月了。

【另外,咱們前面已經說過好多次,兩宋是古代科技成果迸發的一個時代。

開明的學術氛圍,以及人口的大爆發帶來的經濟增長,帶動了北宋對唐朝科技成果的一個全盤融合接收並再創新。

只不過兩宋的科技發展缺憾點也是顯而易見的:

士人和士大夫們對科技的研究上,過分依賴感性知識、直觀感覺以及主觀經驗,缺乏定量研究的科研手段,以及與其相匹配的思維傳統。

而且受限於當時的社會結構,科技的研究也不可能獨立於經學之外。

一方面,這些非常粗獷的原生科技思想從傳統經學裡汲取了營養。

但另一方面,不容侵犯的經典觀點和思想又束縛了科技思想的創新,使得當時的科學只能淪爲經學的附庸。

不過即便如此,兩宋值得肯定的科技進步依然還是有非常多的。

比如在織造上,兩宋既將傳承自唐朝的提花機和織造法總結推廣併發揚光大,又在此基礎上研究出了新的軸架整經法。

同樣的,陶瓷上發明坯體多次素燒多次上釉的創新技術,造紙上根據祭祀、官令、刻書等不同用途,另外在上廁所這件事上古人似乎總是羞於記載,目前最早已知的是元帝有用過紙,合理推測應該同樣始於宋朝。

除此之外雕版印刷、釀酒、漆技、榨油、製糖、製茶等作坊也都蓬勃發展。

這裡額外插一句,宋朝雖然開始普及鐵鍋,但炒茶法的發明要到洪武大帝朱八八時候了,兩宋的茶餅依然還是用的蒸汽殺青,飲茶的方法也還是煮茶湯,咱們現代人多半不太好適應。

不過,宋朝因爲茶法傳承於唐,故而將抹茶推向了封建時代的巔峰,最終藉由宋倭貿易將其再度傳入倭國,結果因爲倭國缺鐵故而一直沒能再迭代至炒茶法,反而被現在部分人讚歎抹茶纔是茶藝精髓,就又是另一樁事了。

除去手工業之外,農具上宋朝推廣了三國時期改進發明的踏犁和龍骨水車,尤其是踏犁這東西不需要牛,人踏五日抵得上牛拉犁一日,在宋朝不缺人的情況下比較迅速的推進了對南方的開發,稱得上是兩宋富庶之根。

除此之外,用石板磚塊加固路基並輔以排水渠成爲官道指定樣式,建設封建時代比較完善的消防部門,以及成立太平惠民局集賣藥治病防疫於一體等,都是兩宋值得肯定的點。

而在數學上最爲突出的就是北宋沈括南宋楊輝,相較於天縱奇才的沈括,楊輝在當時的意義要更大。

在高深方面,楊輝繼沈括之後繼續研究高階等差級數處於當時世界頂尖水平。

而在對教育方面,他敢於突破沿用千年的《九章算術》傳統分類格局,重新編寫算法並將九歸口訣編入教材,成功降低了數學教學的門檻。

並且楊輝在自己的著作中自始至終都在強調數學的實際應用以及普及,相當值得肯定。

而在以上的基礎上,當時南宋的文學家朱淑真、張炎等,思想家張九郊、鄧牧等,以及畫師名家劉松年等人共同在臨安構成了當時世界上最早也是規模最大的信息流通交換地。

這些發明、制度以及學術上的成果雖然沒能在當時左右歷史的進程,但它們本身就是一羣默默無聞如你我一樣的普通人盡己所學所能,傾盡全力在歷史上爲人類進程所留下的痕跡。

據此,亦擔得起風流之讚譽。】

249.第249章 大唐軍神第57章 建安二十三年第439章 齊齊整整一家人311.第311章 貞觀第一大噴子271.第271章 新的時代第522章 義務教育348.第348章 益州盡平第669章 鄴城茶話會228.第228章 食盡鳥投林379.第378章 推動歷史的隱形巨手第553章 渡河,北伐152.第152章 升級咯第560章 就是大送129.第129章 魔法晉書目錄346.第346章 蛟龍入海189.第189章 玄奘第475章 多些兄友弟恭130.第130章 獨眼龍李二鳳240.第240章 十軍而圍第67章 江陵倒貼三百金第566章 制詔第634章 唯死戰第645章 風流之譽353.第352章 請屈身忍辱148.第148章 萬里徵人盡漢歌289.第289章 假途滅虢裴行儉325.第325章 海權時代第54章 甘露殿看客347.第347章 荊南起勾連第602章 西逃的帝國第694章 孰勝孰負第88章 關羽勸學第463章 身在曹營298.第298章 薛仁貴進京第535章 狄青與大宋夢359.第358章 突入江東第488章 單選題多選題第545章 莫大焉304.第304章 君子劉阿斗第57章 建安二十三年224.第224章 兩死之道第97章 協同作戰326.第326章 新手村羣島第64章 武聖身後事第503章 千燈作天河第67章 江陵倒貼三百金第499章 煤炭抗寒227.第227章 香積寺第94章 財貨政策第467章 平地好作歸魂鄉187.第187章 魏晉風流363.第362章 荊南變第403章 百萬曹公193.第193章 科舉第630章 南北之爭第104章 國寶與國史第408章 元卓穿珠算盤330.第330章 玄學型中醫第409章 我們之間有可喜的厚障壁了第420章 正主322.第322章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第687章 舊謎復提第502章 新長安第106章 故鄉314.第314章 皇極女皇第549章 搜山檢海求和第84章 士元第411章 何故騙我?第509章 版本迭代第411章 何故騙我?第442章 衆愛卿爲何發綠?第655章 Judy自是讀朱標第77章 子孫多少事第624章 優勢絕對在我271.第271章 新的時代第64章 武聖身後事381.第380章 醃入味兒的漢長安第107章 立學之約第58章 侯音之憾第68章 蒼梧之謀139.第139章 諸葛村夫167.第167章 太陽之子孫仲謀377.第376章 算學治國第51章 朝菌與蟪蛄(端午節快樂)第587章 五七對開第103章 白羆通好302.第302章 割大姓以補百姓193.第193章 科舉第437章 又是玄武門第555章 父愛如山第689章 恢弘雅量387.第386章 太平道203.第203章 天外之敵117.第117章 輕重緩急第442章 衆愛卿爲何發綠?第561章 野蠻其體魄第663章 欲圖東進當北上第549章 搜山檢海求和123.第123章 出祁山(35K)第93章 燕然未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