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1章 近水樓臺先得月

對趙宋管家來說,回望百年之事,犯上者不知凡幾,起亂者如過江之鯽。

故而開宋之後,相較於最善的武事,他反倒是與趙普一起察鑑過往,最終定下了文武相制的法子。

按後世說王朝更替乃是繼往開來的說法,這大明朝本該能看到他趙匡胤以文武相制之法平亂世復一統纔對,如何竟對勳貴如此不加節制?這是從哪兒繼的“往”?

還是說因爲宋未能復一統,使得洪武帝並不覺得宋制是“成功經驗”?

一念至此,趙匡胤也不由得長吁短嘆:

燭影斧聲這事兒豈是他所能預料到的?

兵精糧足,財多將廣,最終卻搞出來高粱河車神之名,這是人能預料到的?

雍熙北伐,遙隔千里而欲控軍不放權,最終使帥不能馭將而大敗,這更是他想破頭都不能理解的敗北之法。

一念至此,趙宋官家也不由得拍了拍弟弟的肩膀:

“後世笑言大明亡於洪武帝,可說不定大明實亡於汝也。”

這話當然還是玩笑成分居多,但任憑趙光義在光滑的腦袋上搓出來火星子,也沒想明白其中的因果關係。

趙匡胤搖搖頭,心下卻也一嘆,他何曾不知亂世難堵悠悠衆口,後世觀史也必然會將他列入那些爲亂者當中,就如此前說宋事時後世稱他“欺孤兒寡母”一般。

但宋以唐爲鑑,唐太宗亦有玄武門之事,但依舊不損其文治武功。

本以爲自己能如和趙普所議一般使得天下復歸一統,從而使功業勝非議,結果遇上這麼個弟弟……

趙匡胤心下搖搖頭,心下更是打定主意:接下來一年他必如太醫所說,戒口腹之慾而多養神養體,如今既承光幕,一定要撥命亂反其正也!

……

華蓋殿裡,朱元璋聽着後世述說,同樣也擲地有聲:

“遍數前朝,如咱一般優容故舊的能有幾人?”

“鐵券、莊田、僕役、食祿,咱是缺了哪樣?”

“可這般衣食無憂的,如何要去與百姓搶奪一口活命的飯食?”

這話李善長自然是不敢回答的,而隨着這後世晚輩一樣樣清點勳貴之特權,朱元璋的怒氣也幾乎是肉眼可見的在高漲。

朱標是多少能體會到一些老爹的怒氣的。

畢竟洪武三年發鐵券的父親可稱是意氣風發,而洪武五年再發鐵榜的父親就已有了不少失望之意。

朱標更是聽母親說過,發鐵榜的前一晚,父親在東閣批了一晚的奏疏,閣中燈火直至魚肚白時才熄。

從這一點上來說,後世所說的也確實不錯,父親是真的曾對平天下的故舊們有很高期望,欲與其世世同富貴的。

不過即便是能體會,現在朱標也有點不太敢勸,好在接下來也並不需要他安撫了。

事實上光幕此時說的,華蓋殿的諸人幾乎都不陌生,也是因此,話語當中那些許的不明白之言就顯得格外惹眼。

比如說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的吸血蟲,比如說“還不等藩王們發力呢”諸言。

這話幾乎頓時令朱樉和朱棡的臉色白了兩分,畢竟如今大明諸王當中正式就藩的就他們兩個。

而且自家人知自家事,朱樉知道自己在西安大興土木惹得當地官民皆有怨言,甚至使得爹爹都給他寫信責罵過,不過有鑑於西安宮殿即將完工以及大哥的幫襯,這些事也沒被他放在心上。

朱棡就更不用多說,因爲鞭打廚師之事招來父親責罵故而對這廚師好生寬養不假,但反倒還有因此遷怒其他下人,也就是父親現在還不知道…

朱標也同樣下意識看了二弟三弟一眼,畢竟兩個弟弟此前因事觸怒父親時他都有幫言,如此看來他的顧及兄弟之情反倒是錯的?

不過這件事兒也就在朱標心裡停留了一瞬,因爲他知道現在的父親多半是沒空理會二弟三弟的。

“果真是咱天家生了荒唐事!優縱出了個行似乎禽獸之子!”

明天子果然沒空理會膽戰心驚的兩王,反倒是第一時間咬牙切齒的覺得他此前的猜想果真沒錯。

後世的俏皮話他看不懂,但畢竟都是漢字,再經人說之後其中意思還是能輕易理解的。

所謂的發力意思也再明白不過,便是如勳貴一般起亂事動搖大明統治,而若說藩王如何動搖……

明天子環視一週,目光在兒子們臉上掃了一遍,最終也只是淡淡下令:

“既逢光幕,離京之事便不急於眼下,不妨於京師修德再聞後世禮以修身。”

而這一次馬皇后也是沉默以對,沒有出言阻攔。

朱標也同樣猜得出來,如今胡惟庸之事方歇,若眼下父親猜測爲真的話那不查個清楚恐怕是不會罷休。

只是……朱標心下也一嘆,大明何以如此多事?

【既然明初時朱元璋對功臣集團是無限優待的,那麼順理成章的,明初的勳貴集團不可避免的帶上了鮮明的地域屬性,即後來俗稱的淮西黨。

這就跟東漢時雲臺二十八將裡南陽潁川據其十九是一個道理,從龍之臣這東西就講究一個近水樓臺先得月。

從鐵券上不難發現,大明朝開國時朱元璋所理解的政治極其簡單,那就是既然跟兄弟們一起打天下了,那就和兄弟們一起坐天下。

至於兄弟以外嘛……別call了,真不熟。

洪武年間有個國子監助教名爲貝瓊,洪武二年出仕十一年致仕,剛好趕在胡惟庸案之前,所以這位絕對可稱得上是洪武初年政治生態親歷者。

在作品中,這位國子監相當直白的記錄他所見的明初中樞樣貌——“馬上短衣多楚客,城中高髻半淮人”。

明初時京師位於應天府,從地理位置上來說這裡毫無疑問屬於浙東,但城池中能挽高髻的人卻大多都是淮人。

按明初的地理劃分法,浙東和淮西甚至都不毗鄰——中間還隔了個浙西呢。

因此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朱元璋在洪武三年的跟老兄弟分大鍋飯在實質上開啓了明代黨爭的第一階段:

即淮西勳貴,對陣浙東文人。】

284.第284章 將軍三箭定天山第797章 司馬懿全責第570章 江寧堅城第579章 三軍始動265.第265章 荊州北上244.第244章 淮陰侯舊事第786章 版本回滾359.第358章 突入江東第617章 三祭三逃第505章 餘壽十七第88章 關羽勸學第546章 報國第401章 古帝國榮光293.第293章 烽火臺與信號塔174.第174章 身經百戰第473章 慶勝小宴269.第269章 吐蕃之祖第814章 盛唐標準第703章 宋亡於賈似道第471章 那就謀反336.第336章 孔明師傅第621章 於漢何嘉焉332.第332章 慷慨的逾制201.第201章 入海問天156.第156章 忠誠的成都120.第120章 曹劉第431章 最“好”的時代318.第318章 滅倭第36章 驅儺365.第364章 一路向北361.第360章 蘿蔔開會第588章 屏風說書第769章 參議來遲第433章 改換門庭 依法治唐第647章 刀伊入寇第773章 賞樂博弈第508章 燭影,斧聲第644章 大明按察使李自成第599章 沒頭腦和不高興第427章 勉爲其難武則天(感謝焱炎耀世大佬第27章 帶兵愈多 實力愈弱?第425章 與魯子敬同觀第813章 秦漢七璽267.第267章 閻行第413章 橫江起濤波364.第363章 兩州四地皆死戰224.第224章 兩死之道第550章 奪淮第763章 兄弟相會第737章 俺也姓趙第629章 天下必有知我者第559章 天日昭昭第88章 關羽勸學第399章 先察使第659章 咱大明國祚幾何第436章 不給的你不許爭299.第299章 天策上將不發威?第57章 建安二十三年第683章 宛城舊夢第452章 苦一苦兄弟291.第291章 得道之軍177.第177章 舊人第773章 賞樂博弈355.第354章 準備砲擊第529章 西市更有性價比第673章 計將安出第35章 正旦(續)第601章 損天下肥私己110.第110章 千古一相296.第296章 金開元301.第301章 傳訊望樓第44章 湘水之盟191.第191章 萬王之王387.第386章 太平道337.第337章 奔赴求戰373.第372章 公開的秘密第729章 延祐復科第720章 相似三君第36章 驅儺第92章 立馬勒銘362.第361章 乘風而起第678章 亂臣賊子349.第349章 兩三人垂淚,十里孤墳149.第149章 敦煌古往出神將130.第130章 獨眼龍李二鳳351.第350章 街亭大舞臺230.第230章 《祭侄文稿》308.第308章 徐庶你咋不結婚195.第195章 居長安213.第213章 打鳥皇帝320.第320章 公理之城第46章 虎卒禁衛第755章 大漢萬年第783章 創業黃金期第505章 餘壽十七178.第178章 誰爲名將第597章 地方割據政權303.第303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755章 大漢萬年第791章 病死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