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那紀非錄若真寫了,何不給兒等看看,好勤勉改之?”
朱標的這話一出,諸皇子也紛紛擡頭,眼中多少都有點期冀之色。
就連馬皇后都轉過頭來,略有好笑的看着。
她選的這個夫君,好學之態乃生平僅見,但同樣的,好爲人師的態度也是生平僅見,但與那些酸腐的老學究不同,他還真有這權力,你說氣人不氣人?
於諸子來說重八是父,於天下萬民來說洪武帝是君。
因此聽聞後世說大明還有個《大誥》,馬皇后絲毫不奇怪,這可太似重八的風格了。
至於說如何應對《紀非錄》這個說法嘛……
“汝等若是本本分分,咱如何的會寫這書?”
果然,朱元璋滿臉寫着不屑嗎,直接就是一個先聲奪人的反問,目光從諸子身上掃過:
“若是你們以及子孫都能如太子一般,那《紀非錄》上定然是白紙一張,又有啥好寫有啥好紀的?”
“真要能如此,咱說不得還要寫一寫《紀賢錄》誇誇汝等呢!”
隨着明天子的眼神掃視,朱樉稍有忐忑,朱棡頓時略有心虛的垂下腦袋,他覺得老爹若真寫這類書的話,那他絕對是被排在最前的一個,豈不是丟人都丟到後世去了?
朱棣也頓時心虛的撇向一旁,不知是不是錯覺,總覺得老爹說“本本分分”四字時好像着重看了他一眼。
這使得燕王頓時有點焦慮,甚至都想將那方孝孺提到跟前問問所謂的奉天靖難是個什麼情況。
但他也知道這多半隻能是妄想,甚至現在還不如預先爲方孝孺祈個福。
畢竟其人之名如今既入了老爹之耳,斷是再難安分了。
不過心虛的朱棣扭過頭時沒看到老爹瞧着光幕的眼光也有不少心虛。
諸子雖沒說,但朱元璋騙不過自己——葉伯巨之名他如何不記得?
洪武九年時諸子尚未就藩皆在京城,當時的星象變化的本就有君王失德之解讀,在胡惟庸事實上獨相的情況下,葉伯巨的奏章能直抵他手中,也由不得朱元璋多想,於是最終借題發揮降雷霆之怒,最終也使得胡惟庸婉言說和。
帝相的一拉一扯,最終使得葉伯巨死於獄中,只是想不到有其同鄉方孝孺給立傳流傳後世,最終又被後世借光幕傳之,以文作刺,紮在了他的心頭。
這刺算不得什麼傷害,但動臥之間也難免回望介懷,提醒着他與仁君之稱並無干係。
至於葉伯巨奏稱當中議分封之言,他即便是再不信,如今心裡也難免有嘀咕,畢竟老四……
【如果說明朝十三次北伐真真正正做到宣民文告所說的“驅逐胡虜,恢復中華”,能稱得上大明羣星閃耀之時。
那作爲當時大明唯一掌舵人的朱元璋,對其子溺愛放縱造成的後果,就堪稱是類人羣星閃耀之時。
不過這些內容也是留着下期再說比較合適,畢竟明成祖朱棣能成功上位,或正或負跟這羣兄弟也是有關係的。
但事實上梳理着來看的話,明初的勳貴和藩王問題,本質內核實際上是有點類似的。
明初時,勳貴們但凡犯錯,則必然會有其他勳貴站出來說情,這個在史冊中屢見不鮮,當然在當時勳貴們看來,大家都是淮西兄弟,殺兩個平民大哥你就大動肝火,是不是小題大做?
這點上來說藩王也是類似,皇太子朱標給兄弟求情的記載也不止一次兩次了,比如朱樉不幹人事太多被老朱叫回來訓斥,是朱標在其中調解;朱棡在封地用駿馬拖着人玩,甚至還玩車裂只爲尋求刺激,老朱喊着要廢其王爵,又是朱標在其中調理庇護使得弟弟脫罪。
當然也有人認爲朱標只是個幌子,事實上《紀非錄》當中記載的諸王殺民娛樂的案件數量可以說相當驚人,但老朱所謂最嚴厲的處罰也就是喊回來罵個狗血淋頭,但除此之外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處罰。
朱元璋不滿淮西兄弟與勳貴子嗣之間互相庇護,但落在自己身上他實際上也逃不開這個窠臼。
不過在封建時代,大權獨攬的皇帝是有不講理的資格的,最終在朱元璋死前,礙眼的勳貴被一勺燴了,虐民取樂的藩王則個個不動如山。】
朱元璋感覺自己心境剛安穩下來一點,結果看了一點之後又開始怒氣翻涌,甚至挺着身子想要夠着去打兒子腦袋:
“你也敢稱祖?你是個什麼祖!”
朱棣自是不敢逃的,硬撐着捱了一巴掌之後沒等到第二個,一擡眼就看到大哥擋在中間正在勸阻:
“爹爹,勿論廟或諡,哪有人還在時議的?這所謂的成祖多半乃是後人所爲,又有四弟有何關係?”
結果這個勸阻反倒是火上澆油一般,讓朱元璋頓時罵罵咧咧:
“滾蛋!就算廟諡不是老四定的,難道就不是他後人?怎麼就沒幹系?”
“他欺負的是標兒你的兒子,即便藉着叔叔的名分那也是犯上作亂!你倒開始做好人了!”
“那老二勞民傷財你說說和也就罷了,車裂生民取樂是能說好話的嗎?”
不過這般激烈言語也惹得馬皇后不滿,乾脆的拍着桌子道:
“那後世不都說了,大權獨攬的是你,標兒顧着兄弟之情說兩句好話也算錯了?最後如何判不還在你?怎麼就成了標兒的問題?”
其間還夾雜着朱樉的冥思苦想,努力回憶有哪些算得上罪責的行爲。
結果一回頭,三弟倒是乾脆直接跪下了,一頓的哭天搶地:
“爹爹明鑑,可派那錦衣衛儘管去查,兒就藩尚不滿三年,即便是有鞭笞廚師,如今也都好吃好喝奉養了,那廚子都兩年沒下廚了。”
“什麼奔馬縛人車裂取樂,絕無此事!”
朱橚還在捧着書琢磨,眼見於此一時間也看不進去什麼文字,便聽得身側朱楨略有忐忑的嘀咕:
“俺應是不能犯此錯吧?”
嘆口氣,朱橚眼看着四哥還在努力低眉順眼以示乖巧,便應道:
“你自學你的兵法,爲爹爹滅賊分憂,如何會有此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