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3章 秦漢七璽

華蓋殿中朱元璋難免就有點介懷:

“咱那天子佩劍居然做不得首?”

朱標對老爹這種莫名的勝負欲輕車熟路,當下也是分析道:

“多半對後世來說,傳國玉璽難見其行跡。”

似是呼應朱標所說,同一時間光幕也娓娓道來:

【檄文這個東西一提起來,大夥首先想到的是什麼?

陳琳的討曹操檄?駱賓王的討武則天檄?

一說起來就感覺這東西很像是兩方開打之前的照會,不過在古代時,檄文是屬於封建政府的文書或者文告的一種,常規的性質就是徵召或者曉諭,以及聲討或者揭發罪行等。

陳琳和駱賓王寫的嚴格來說不算正規的檄文,歷史上最知名的檄文應該還是朱元璋北伐之前發佈的、相傳是由宋濂起草的《諭中原檄》,大夥熟悉的“驅逐胡虜,恢復中華”這八個字就是出自這篇檄文當中。

這裡扯得就遠了,不過參考老朱的《諭中原檄》,咱們也能對檄文作用有個大致概括,簡單說就是政府出臺的最高規格曉諭。

眼前這個《興漢檄》也是差不多,從開頭的“檄諭大漢十三州之人曰”就能知道是要佈告天下的,中間則是從“自董賊以來……曹賊降矣”簡述了動亂過程,最後再緊扣文眼“漢室興復,舊都既還”,嗯……怎麼感覺像是大佬對着《出師表》寫的檄文?】

鄴城中孔明莞爾,這檄文由他執筆,書寫時感慨叢生,也難免默誦出師表,爲那個星落五丈原的諸葛丞相寄託一份哀思,因而這份檄文也難免與出師表相扣,也算是遙遙相對。

後輩能看出來,倒是令孔明有幾分欣喜。

不過此時光幕上畫面直接略過文字,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文末的七個印章上。

【不過該說不說,大佬給三國開的這個if線還可以。

但要文盲說,這個檄文最用心的還是要屬文末的七個印章,即“秦漢七璽”。

古代自始皇帝起,皇帝的“乘輿六璽”就屬於皇帝默認的佩印製度。

簡單來說就是古代屬於皇帝的印章有六個,分兩套,分別是皇帝三璽和天子三璽。

這才六璽,那爲啥說秦漢七璽呢?當然是因爲還有個最重要的傳國璽。

傳國璽在秦漢的傳說大夥都知道,咱們直接長話短說,三國時袁術這個大傻子敗亡後,荊州刺史徐璆攜傳國璽將其給了漢獻帝劉協。

老曹掛了曹丕篡漢,從劉協那兒拿到傳國璽後爲了彰顯天命,就在璽肩上刻了“魏受漢傳國璽”,至少就史料裡來說到這兒都是有跡可循的。

但隨後從永嘉之亂開始到隋朝統一,這段歷史上出現了至少三枚傳國璽,最終隋朝拿到的傳國璽本身就已經真假難辨。

隋末動亂以後,唐朝開國拿到了兩枚傳國璽,一枚據說是宇文化及殺了楊廣搶的,最終落到竇建德手裡,而竇建德是被李世民砍了;另一枚則是蕭皇后歸唐攜帶的,自述當初宇文化及殺楊廣後沒拿到玉璽,是被她藏了。

但隨着唐末帝一把火把自己和傳國璽一起自焚,傳國璽不管真假都湮沒在了歷史當中,只餘下史冊中的一個個傳說。

因爲乘輿六璽制度的存在,所以秦漢時皇帝蓋章絕大多數時候都是用不到傳國璽的,因爲這東西幾乎屬於最高規格的禮器,這也就導致傳國璽下落不明後,咱們至今都找不到一個傳國璽的真實印章。

大佬手作的這個秦漢七璽印章,只能說是考古人一個遙不可及的夢,不過假如能興漢成功,蓋個七璽應該也不爲過吧?】

〖肯定不爲過,季漢三興屬於是涅槃重生,幾乎等於重新開國了。

●тt kǎn ●C ○

不過漢朝時還沒大規模用紙張吧,就算傳國璽真的有用過,竹簡怎麼蓋章啊?

秦漢的制式是竹簡捲起來,外面用函套裝上再用繩綁好,這個函套會有個專門的凹陷處用來安放繩結,綁好後再用膠泥蓋上並在膠泥上蓋印,不要小瞧古代人的保密意識啊老哥,另外這也是漢印都很小的原因之一。

參考目前西安博物館的“陽陵令印”封泥,秦漢官印用途實際上挺多的。

曹丕可真會毀東西,好好一個傳國璽非得刻字,他不是還說王朝沒有永恆的嘛?心口不一?

你就慶幸這東西沒落乾隆手裡吧。

沒事兒,乾隆會認爲這東西成色不好,是假的。〗

朱元璋咂咂嘴,此前的些微不服也已消失不見,畢竟後世對這傳國璽掛念的模樣他還是挺有共同語言的。

雖然拿到傳國璽的話並不能改變什麼,但無疑會讓大明的應天之說更有說服力,一些本來還對胡元有所掛懷的人或許也能更容易倒戈……吧?

朱元璋臉上的點點失落被朱標看在眼裡:

“爹爹若是掛懷,兒便請學士考古籍讀傳聞,或能尋得真品蛛絲馬跡。”

明天子有所意動,但最終還是搖搖頭:

“此物得之爲幸,勞民傷財尋之反倒本末倒置,畢竟……”

“即便是那頡利得了此物,其區區賊獠當真能侵吞巨唐不成?”

甘露殿,李世民臉上掛着顯而易見的哂笑也正在與兒子說,言語間也多是滿不在乎:

“真又如何?假又如何?民心所向方乃天命所歸,若是一方玉石便可定天命歸屬,那當初代漢的便該是袁術而非曹丕。”

“秦制此璽亦不過二世而亡,我唐終末之人也不過只能抱璽自焚,有何天命可言?”

李世民哂笑之餘,語氣中也難得的帶了點唏噓,李承乾似有所悟。

鄴城的劉協因爲事先已經被劉備告知了身後大概事,因此觸動並不算太大,但就算如此也是搖頭道:

“曹丕篡漢……”

他是見過這個曹子桓的,當時只見得其文采風流,從未想過竟能成乎亡國仇讎。

也更未想過那每日都能見到的傳國璽竟還能一分爲三有此跌宕之事。

反倒是身邊的伏壽對此頗有些不以爲然:

“後人嘆袁術多愚,但依璽事看來,似袁術者何其多矣。”

第570章 江寧堅城第736章 皇權不下省第520章 北宋三興學286.第286章 崽賣爺田不心疼第488章 單選題多選題第498章 千秋畫卷247.第247章 晉龍游淺水296.第296章 金開元第685章 最後悔的事313.第313章 破百濟者好皇孫也147.第147章 歸義軍第55章 後漢亡矣第31章 科技進步點第710章 越果決則越宜第761章 操之過急第586章 北定中原第741章 赤腳前行241.第241章 攜民渡江第607章 不盡長江滾滾流第704章 得罪完了第748章 暗香浮動第783章 創業黃金期第73章 國亡而身死286.第286章 崽賣爺田不心疼205.第205章 不羨,當昌289.第289章 假途滅虢裴行儉270.第270章 侯君集沒有休息日第812章 實非帝才373.第372章 公開的秘密第434章 十日動天下第533章 我要當館長372.第371章 士別一日,魂斷江陵371.第370章 陌刀立功第576章 大志若病344.第344章 武陵郡有武陵軍第718章 可憐哉第97章 協同作戰216.第216章 鬱標川神將281.第281章 千里奔襲第527章 兄妹第659章 咱大明國祚幾何221.第221章 忠良飼狼第770章 畫眉第535章 狄青與大宋夢第566章 制詔第552章 和歸和戰歸戰第461章 教育興社稷第569章 天地當爭380.第379章 是歲大疫244.第244章 淮陰侯舊事123.第123章 出祁山(35K)338.第338章 人蔘攻擊324.第324章 強叩國門115.第115章 二鳳288.第288章 同一個劇本135.第135章 來信去信165.第165章 成爲曹丕第83章 抄了!第622章 人君仁君第565章 飲酒而亡205.第205章 不羨,當昌270.第270章 侯君集沒有休息日第467章 平地好作歸魂鄉第653章 最終解釋權歸大萌所有291.第291章 得道之軍第450章 玄宗青春限定版第664章 不差錢的辛憲英220.第220章 御駕親征第730章 一頓大酒第527章 兄妹第82章 玄武負洲遨於洋第679章 秋風漫卷征塵路第412章 遂君平生願第745章 最像太宗382.第381章 勝天半子張仲景314.第314章 皇極女皇第560章 就是大送第588章 屏風說書第451章 交子割韭菜第575章 異國故江169.第169章 六位帝皇完第498章 千秋畫卷218.第218章 怛羅斯之戰373.第372章 公開的秘密334.第334章 排隊槍斃第662章 他說的好有道理305.第305章 我四弟天下無敵第81章 病從口入第569章 天地當爭第412章 遂君平生願第703章 宋亡於賈似道第500章 察微方能顯物277.第277章 王玄策第554章 郾城大捷第780章 從鐵券到鐵榜第701章 蒙古的民主第514章 雍熙北伐273.第273章 釘馬掌151.第151章 戶口本寫誰名?第759章 創作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