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新政協的召開_國旗的設計與確立

國旗的設計與確立

今天,無論是北京人還是外地來京參觀旅遊的人,都要到天安門廣場觀看升旗、降旗儀式。伴隨着清晨的最初一絲朝暉和黃昏的最後一縷夕陽,伴隨着耳熟能詳的國歌,人們看着鮮豔的紅星紅旗上升抑或是降落,內心涌起陣陣波瀾。要知道,那正是作爲一名炎黃子孫的驕傲之處。

也許人們會猜想:莊嚴肅穆、鮮豔無比的紅星紅旗肯定是出自某位美術大師之手。

其實,不然。

五星紅旗的設計者,僅僅是一位來自上海的從事財務工作的普通職工。他的名字叫曾聯鬆。曾聯鬆設計的五星紅旗從衆多的國旗圖案中脫穎而出,估計就連他自己也沒有想到,幸運會降臨到他的身上。

讓我們將視線拉回到1949年7月15日那一天。

7月15日,經郭沫若等三人起草的《徵求國旗國徽圖案及國歌歌譜啓事(草案)》並在周恩來的親自修改後,被刊登在《人民日報》、《新華時報》、《解放日報》、《大衆日報》、《光明日報》、《進步日報》、《天津日報》7家報紙的顯眼處。這份啓事將一直刊登至8月15日結束,期間被全國各地及香港、南洋的華僑報紙紛紛予以轉載。

在上海工作的曾聯鬆從《解放日報》上看到徵集國旗的啓事後,內心深處彷彿被什麼東西觸碰了一下,變得興奮而激動。他雖是一名普通的財務工作者,但寫寫畫畫卻是他最大的業餘愛好。當晚,他輾轉反側,一直難以入眠,最終決定投身到設計國旗的創作中去,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愛國之情。正如他自己後來所說:“我不是藝術家,也不是從事美術設計的,當時之所以不量力度德,也不計工拙,想到去設計國旗圖案,實在是一種歡呼新中國誕生的喜悅,一種熱切愛國的激情使然。”

正是這份“激情使然”,讓曾聯鬆在8月的暑天裡開始一幅幅地設計,又一幅幅地否定。雖然已經有了多幅設計草圖,但沒有一個能盡如意。眼看着截稿日期快到了,曾聯鬆心急如焚。一天晚上,他偶然間擡頭望天,發現天上星光熠熠、羣星閃爍。突然,他腦子裡靈感乍現,心想:人們不是老說“盼星星,盼月亮”嗎?共產黨人不就是人民的大救星!緊接着,他又聯想到紅軍軍帽上的紅五星、紅軍軍旗、解放軍軍旗等,決定以五角星爲素材,再配以代表工農階級的鐮刀斧頭,周圍環繞幾顆小五角星來設計。

打定主意後,曾聯鬆立即行動起來。他遵從啓事中“紅色”的要求,將整個紅旗的底色定爲紅色,然後遵從“莊嚴簡潔”的原則,將五角星定爲黃色。這樣的選擇,不僅僅是因爲黃色和紅色從視覺上相稱,更重要的是黃色象徵了中國黃土和黃色人種的特徵。

接下來,曾聯鬆找來黃色和紅色的蠟光紙,先按照三與二之比裁剪出紅色旗面的大小,再精心剪裁出大小五顆五角星。在五顆星星的放置位置上,曾聯鬆試驗了好幾次,最終決定放在左上角。一來視覺開闊,二來目標明顯不易被遮擋。完成好這一切後,曾聯鬆細緻地附上自己的設計構思和理念。他說:“四顆小星位於右邊,環繞大星,每顆小星均有一角正對大星中心,表達廣大人民羣衆一心向黨之意。”

8月上旬,曾聯鬆將自己設計的國旗圖案鄭重地寄給新政協會議籌備委員會。

當時,負責擬定國旗、國徽、國歌及紀年等方案的是第六小組,組長爲中國民主促進會負責人馬敘倫,副組長是北平市長葉劍英。由於兩人工作太忙,有時顧不上來,便增派了文學家沈雁冰(茅盾)爲副組長,主持日常工作。

自7月15日,徵集國旗圖案的啓事發出後,立刻引起了國內外人民羣衆的高度關注。他們紛紛將心中的愛國之情,化作一幅幅圖稿寄向了北平。僅一個月零五天,籌備委員會就收到了國內外寄來的應徵國旗圖案的稿件1920件,且每日劇增。在衆多的投稿人中,有社會知名人士、藝術家,也有普通的職工,甚至是小學生。連朱德、郭沫若、艾青等人都參與其中,呈上了自己的設計稿件。不得不說,這是一項全民參與的活動。

如雪花般飛來的應徵稿件,截止最後一天,共達2992件作品。這樣的數字是可觀的,說明大家的參與度和積極性都相當之高。不過,要從這近三千件稿件中評選出一件作品作爲國旗,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8月5日,第六小組召開第二次會議,聘請徐悲鴻、樑思成、艾青作爲國旗圖案的評選委員。

爲了便於選閱應徵來稿,第六小組將北京飯店的413號會客室設爲選閱室,將所有稿件分類陳列。自8月16日起到20日,第六小組的組員和評選委員會差不多每天都在埋頭選閱稿件。他們一邊選閱,一邊評論,氣氛雖緊張但不失活潑。有時候,他們爲應徵人的嚴肅、認真的態度所感動;有時候,他們又爲應徵稿件的優劣展開激烈討論……最終,他們將所有應徵稿件按照構思設計分成了四類:

第一類是鐮刀斧頭加五角星,此類最多,有模仿蘇聯國旗的感覺;第二類是嘉禾齒輪,有的帶上了五角星,這類圖不符合美觀簡潔的構圖要求;第三類是以兩色或三色的橫條或豎條組成的旗面,並在左上角或中間放上鐮刀斧頭或五角星或嘉禾齒輪等圖案,此類圖一半模仿美國國旗,一半模仿蘇聯國旗,皆不可取;第四類是旗面三分之二爲紅色,三分之一爲白、藍、黃三色,並綴有紅色或黃色的五角星。這一類圖案簡潔大方,是可供挑選的一類。

爲了廣泛徵求意見,第六小組組員和評委會從中挑選了比較好的幾十幅圖案,向籌備委員會作了報告。周恩來聽了彙報後,指示第六小組將這幾十幅圖案編印成冊,附上編號和解釋詞,隱藏設計者的姓名,分別送給各小組組員和評委會審閱複選。

9月22日,第六小組秘書彭光涵將大家選出來的38幅國旗圖案編爲一冊,連夜趕印出來,送給每位政協會議代表。第二天,政協大會分爲11個小組熱烈討論國旗圖案。當時的結果是,僅有少數人贊同五星紅旗。但對於多數人選擇的橫槓圖案也產生了尖銳的反對聲。

政協會議即將閉幕,所剩的時間不多了。爲了多瞭解一些羣衆意見,第六小組的組員甚至拿着圖案到火車站徵求來自全國各地的旅客的意見。可是,他們徵求回來的意見仍舊繁多複雜,毫無頭緒。鑑於此,彭光涵就爭論情況給周恩來寫了份請示報告。

9月23日晚,彭光涵和政協會議副秘書長齊燕銘正在辦公室討論,周恩來走了進來。周恩來問彭光涵:“你接觸了那麼多國旗圖案,到底哪個圖案的意見比較一致?”

彭光涵站起身來,回答說:“大家比較欣賞復字32號圖案,這個圖案比較好,容易通過。”

“那好,你把這幅圖案製作成一面國旗,明天下午交給我。”周恩來交代道,轉身走了出去。

同一天晚上,毛澤東和朱德宴請國民黨起義部隊將領。席間,他們談到了國旗圖案定奪的問題。毛澤東說:“我比較傾向於一顆星一條黃河的圖案。”然而,張治中卻堅決反對在國旗上加橫槓,他不加掩飾地說:“我反對這個圖案。在國旗上加一橫槓,不就變成了分裂國家了嗎?再說了,一條橫槓代表黃河也不科學,老百姓很有可能聯想到一根棍子之類的。”毛澤東聽罷,頗爲驚訝,說:“你的意見很中肯,我看有必要再約個時間討論一下!”

9月25日晚,毛澤東在中南海的豐澤園召集第六小組座談會。會上,第六小組組員就國旗圖案問題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在大家發表完言論後,毛澤東總結說:“過去,我們腦子裡總想在國旗上標出中國的特徵,因此畫一條橫槓代表黃河。事實上,很多國家的國旗都沒有特別標明本國的特徵。蘇聯國旗上是鐮刀斧頭,但那不是蘇聯獨有的特徵,哪一國都可以有斧頭鐮刀;英國和美國國旗上也沒有他們國家的特徵。因此可見,這種特徵並不是強制性要求的。如果非要體現,可以在國徽上表現出來。我知道,大多數人還是比較滿意橫槓紅星的圖案,但不是全部。我希望能選出一幅大家全體通過的圖案作爲我們的國旗,你們看怎麼樣?”

接着,毛澤東指向一幅由復字23號圖案設計的國旗,問道:“這個怎麼樣?大多數民意認爲,這個圖案比較好。中國革命的勝利是在共產黨領導下以工農爲基礎,團結了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共同鬥爭取得的,這是中國革命的歷史事實。我看,這個圖案反映了中國革命的實際,表現了我國革命人民大團結,還是挺好的。”

毛澤東的話講完後,與會人員用熱烈的掌聲表示了同意。就這樣,曾聯鬆設計的五星紅旗圖案最終得到大家的一致認可,被定爲新中國的國旗。

國旗圖案公佈後,曾聯鬆感到又驚又喜。喜的是,新中國從此有了代表自己尊嚴和主權的國旗;驚的是,國旗圖案與自己的投稿幾乎一模一樣,唯獨少了大五角星中的鐮刀斧頭圖案。原來,他並不知道這幅圖案經過了國旗評委會的修改。

不久,曾聯鬆收到了中央人民政府辦公廳的一封信,上面寫着:“曾鬆聯先生,你所設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業已採用,茲贈送人民政府紀念刊一冊,人民幣五百萬元(舊幣,合現在的五百元)作爲酬謝你對國家的貢獻……”

1950年的國慶節,曾聯鬆被邀請到北京參加國慶活動,登上天安門城樓觀禮。當然,這一殊榮並沒有給他的生活帶來多大的變化。他始終過着一個普通財務工作者的生活。更爲重要的是,他從不居功自傲,到處炫耀自己的功績。正如他當年所說,那是一種愛國之情,一種激情使然。

(本章完)

第三章 新政協的召開_國歌的誕生與選定第六章 背後的故事_28響禮炮的秘密第三章 新政協的召開_新政協會議的召開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楊成武:開國大典閱兵式第四章 喜迎開國盛典_大典前的9小時第三章 新政協的召開_國歌的誕生與選定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民主人士秘密北上第六章 背後的故事_劉少奇秘密訪問蘇聯第六章 背後的故事_28響禮炮的秘密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華僑領袖受邀回國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國民黨愛國將領的遺志第六章 背後的故事_兩套開國閱兵方案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楊成武:開國大典閱兵式第一章 埋葬蔣家王朝_搬進中南海第四章 喜迎開國盛典_天安門廣場的新生第三章 新政協的召開_國歌的誕生與選定第三章 新政協的召開_新政協會議的召開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雷潔瓊:我參加一屆政協會議的回憶第一章 埋葬蔣家王朝_和談陰謀的破敗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錢之光的特殊使命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黃克誠:參加開國大典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國民黨愛國將領的遺志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李銀橋:有關開國大典的回憶第四章 喜迎開國盛典_天安門廣場的新生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黃克誠:參加開國大典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華僑領袖受邀回國第一章 埋葬蔣家王朝_中共中央進駐北平城第六章 背後的故事_劉少奇秘密訪問蘇聯第六章 背後的故事_毛澤東胸前的紅綢條第四章 喜迎開國盛典_30萬羣衆大遊行第六章 背後的故事_毛澤東胸前的紅綢條第三章 新政協的召開_新政協會議的召開第四章 喜迎開國盛典_30萬羣衆大遊行第六章 背後的故事_劉少奇秘密訪問蘇聯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李銀橋:有關開國大典的回憶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國民黨愛國將領的遺志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華僑領袖受邀回國第三章 新政協的召開_國名之爭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黃克誠:參加開國大典第三章 新政協的召開_國都的確立第六章 背後的故事_兩套開國閱兵方案第四章 喜迎開國盛典_天安門廣場的新生第一章 埋葬蔣家王朝_渡過長江追窮寇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錢之光的特殊使命第三章 新政協的召開_新政協會議的召開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少數民族代表團抵達北京第六章 背後的故事_毛澤東胸前的紅綢條第六章 背後的故事_毛澤東胸前的紅綢條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華僑領袖受邀回國第六章 背後的故事_28響禮炮的秘密第三章 新政協的召開_羣英匯聚勤政殿第六章 背後的故事_毛澤東胸前的紅綢條第四章 喜迎開國盛典_天安門廣場的新生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宋慶齡應邀北上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宋慶齡應邀北上第四章 喜迎開國盛典_天安門廣場的新生第六章 背後的故事_兩套開國閱兵方案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民主人士秘密北上第六章 背後的故事_八盞大紅宮燈的秘密第三章 新政協的召開_新政協會議的召開第六章 背後的故事_劉少奇秘密訪問蘇聯第三章 新政協的召開_國名之爭第三章 新政協的召開_國徽的制定與遺憾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楊兆麟:回憶“開國大典”實況廣播第一章 埋葬蔣家王朝_“五一”口號:拉開中共建國的序幕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楊成武:開國大典閱兵式第三章 新政協的召開_國旗的設計與確立第四章 喜迎開國盛典_大典前的9小時第三章 新政協的召開_國旗的設計與確立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楊兆麟:回憶“開國大典”實況廣播第三章 新政協的召開_國歌的誕生與選定第四章 喜迎開國盛典_天安門廣場的新生第三章 新政協的召開_國旗的設計與確立第一章 埋葬蔣家王朝_搬進中南海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民主人士秘密北上第六章 背後的故事_毛澤東胸前的紅綢條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侯波:我爲共和國拍照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雷潔瓊:我參加一屆政協會議的回憶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田申:《義勇軍進行曲》的誕生第三章 新政協的召開_國歌的誕生與選定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楊兆麟:回憶“開國大典”實況廣播第六章 背後的故事_28響禮炮的秘密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錢之光的特殊使命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丁一嵐:終生難忘的開國大典轉播工作第三章 新政協的召開_國名之爭第一章 埋葬蔣家王朝_搬進中南海第一章 埋葬蔣家王朝_搬進中南海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丁一嵐:終生難忘的開國大典轉播工作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宋慶齡應邀北上第三章 新政協的召開_羣英匯聚勤政殿第四章 喜迎開國盛典_開國大典第六章 背後的故事_劉少奇秘密訪問蘇聯第三章 新政協的召開_國徽的制定與遺憾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羅浪:我與禮樂之神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楊兆麟:回憶“開國大典”實況廣播第四章 喜迎開國盛典_天安門廣場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