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六章 最可愛的人

最可愛的人

作家魏巍在《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中這樣寫道:“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呢?我們的部隊、我們的戰士,我感到他們是最可愛的人。”用“最可愛的人”來形容中國人民志願軍,是最合適不過了。他們只是普通一兵,卻擁有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和一份值得用生命去捍衛的信仰。

毛岸英的犧牲

2009年10月5日,溫家寶來到位於朝鮮的志願軍總部陵園內,他走到毛岸英烈士的墓前獻上花束,對着毛岸英的塑像說:“岸英同志,我代表祖國人民來看望你。祖國現在強大了,人民幸福了。你安息吧!”

毛岸英,是毛澤東和楊開慧的長子。身爲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領袖毛澤東的兒子,毛岸英並沒有享受到任何特權。相反,他時時刻刻與普通人保持一致,甚至比普通人承受得更多。所以,在抗美援朝戰爭打響之際,毛岸英成爲了“志願軍的第一個志願兵”。不幸的是,他入朝後僅僅只待了34天,就將鮮血和生命留在了異國的土地上。他的犧牲,既表現出了個人崇高的獻身精神,也體現了領袖與人民共進退的一致性。

與同齡人相比,毛岸英的曲折經歷十分少見。8歲時,他便和母親楊開慧一併入獄,在親眼目睹了母親與敵人鬥智鬥勇之後,又嚐到了年少喪母的錐心之痛。母親犧牲後,毛岸英被黨的地下工作者轉移到了上海。後來,由於黨的地下組織遭到破壞,毛岸英失去了生活來源,從此流落街頭,當學徒、賣苦力,還撿過破爛、拉過人力車。1936年,地下黨組織關係恢復後,毛岸英被送往蘇聯學習。

在蘇聯學習期間,毛岸英參加了蘇聯衛國戰爭,並在戰爭中表現優異,獲得中尉軍銜。不久,他轉入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參加過進軍白俄羅斯、波蘭和捷克的進攻。1946年年初,毛岸英回國。臨行前,斯大林還特意接見了他,並送給他一把手槍,以作紀念。

回國後,毛岸英只和毛澤東吃了兩天的小竈飯,就跑到機關食堂和大家一塊吃大鍋飯了。另外,他還遵照毛澤東的指令,住到當地著名的勞模家裡學種地。吃慣了洋麪包的毛岸英,住在農民家裡,幹起活來有模有樣。他從不曾因爲自己是毛主席的兒子而搞特殊化,反而時常嚴格要求自己,和羣衆打成一片。

新中國成立後,毛岸英當過李克農的翻譯,又下過基層,後來在北京機器總廠任黨支部副書記,並決心在這個廠連續工作十年。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當時,彭德懷經常出入毛澤東的家中商討事情。毛岸英也因此知道了一些來龍去脈。爲此,他要求和彭德懷一塊上前線,到朝鮮作戰。他的要求得到了毛澤東的支持。

據說,毛岸英入朝作戰的消息在中南海傳開後,一時之間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那幾天,許多人都聚集到毛澤東的住處,勸說毛岸英不要去朝鮮。然而,毛澤東卻說“誰讓他是毛澤東的兒子?他不去誰去?”。毛澤東並不是無情,也不是不關懷自己的兒子,既然是組建志願軍,毛澤東的兒子也應該和廣大人民羣衆的兒子一樣,積極參軍入伍,到前線去殺敵。主席的兒子和人民的兒子是一樣的。

毛岸英隨彭德懷入朝後,擔任志願軍司令部俄語翻譯兼機要秘書。在部隊,除了彭德懷等幾個高級將領知道毛岸英的身份外,其餘人都只知道這是一個活潑、聰明、肯幹事的年輕人。

由於毛岸英日常的工作比較清閒,他便主動在作戰室擔當起秘書的工作。1950年11月25日,在第二次戰役發起的前夜,毛岸英突然犧牲了。他的犧牲,令彭德懷多年以後回想起來都痛心不已。

那天夜裡,彭德懷忙了幾個通宵後,好不容易睡了兩個小時,突然又醒了,醒來就朝牆上的地圖望去。結果,地圖不知道被誰取走了。他的心裡着急,忙喊道:“警衛員,我的地圖呢?”警衛員沒來,志願軍後勤部部長洪學智應聲跑進來,說:“我讓警衛員拿到上面的防空洞裡去了,大家都等着你來做下一步的指示呢。”

事實上,洪學智是故意讓警衛員拿走地圖的,好騙彭德懷進防空洞。因爲前幾天,哨兵已經發現幾架敵機在志願軍司令部的上空盤旋。大概,美軍已經發現了這個地方是重要場所。所以,疏散防空是必需的。

就在洪學智叫來幾個警衛員,推推攘攘地將彭德懷弄到防空洞時,尖銳的防空警報響了。幾架敵機從南邊直飛過來,同時落下幾枚燃燒彈。突然,一名參謀大聲地向作戰室喊道:“裡面還有人,快救人!”

朱德一聽,忙問:“誰還在裡面?”

“毛岸英。”

朱德急紅了眼,欲往作戰室的木板房裡衝,可幾名警衛死死地拉住他不放。這麼危急的時刻,怎麼能讓彭德懷去冒險?幾乎同時,幾枚燃燒彈落在了作戰室的木板房上。燃燒彈落下的瞬間,形成了上千度的高溫。除了靠近門邊的兩個人逃了出來,並受了重傷外,毛岸英和另外一個叫高瑞欣的年青參謀未能逃過此劫。

看着頃刻間變爲廢墟的作戰室,彭德懷、洪學智等人臉上的表情凝固了。防空警報解除後,大家走進作戰室的廢墟中,尋找着毛岸英的遺體,通過找到的一塊蘇聯手錶的殘骸,辨別出了毛岸英的遺體。

毛岸英犧牲的消息於當天就傳回了國內。周恩來得知後,擔心毛澤東的身體,讓瞭解情況的人全都三緘其口。一個星期後,他才讓楊尚昆告訴給毛澤東。據楊尚昆後來回憶說,毛澤東在聽到兒子岸英犧牲的消息後,說:“打仗總是要死人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已經獻出了那麼多指戰員的生命,他們的犧牲是光榮的。岸英是一個普通戰士,不要因爲是我的兒子,就當成一件大事。”

毛岸英犧牲後,原本是要將他的遺體運回國內安葬的。可是,後來毛澤東發來指示,就地安葬毛岸英。所以,毛岸英和千千萬萬個志願軍戰士一樣,被安葬在了位於朝鮮的志願軍總部陵園內,碑文上簡單地寫着:毛岸英同志之墓。

毛岸英入朝參戰雖然只有短短的34天,他沒有作出像邱少雲、羅盛教、黃繼光、楊根思那樣的英雄壯舉,更沒有獲得任何榮譽稱號和紀念獎章。但是,他作爲“志願軍的第一人”,其中值得挖掘和品味的東西,以及他和毛澤東在這場戰爭中,在硝煙散去,在今天中國迎來了和平與發展的環境時留給人民的思考,更顯出了他的彌足珍貴。

“空中英雄”張積慧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的一名年輕的飛行員駕駛着飛機,先後擊落4架、擊傷3架敵機。其中,他在1952年2月10日這一天,擊斃了美國的王牌駕駛員喬治·阿·戴維斯。這一消息傳到美國方面,令美國遠東軍區司令威蘭悲哀地說:“這是一個悲慘的失敗,是對遠東空軍的一個沉重打擊。”

戴維斯死亡的消息傳到美國國內,同樣引起了極大的震動。他的妻子對美國空軍當局提出了抗議。她引述了丈夫最近寫給她的信,說:“事情並不像他們想的那麼容易。我們損失了這麼多飛機、這麼多的人。”這一事件在美國國會引起一陣激烈的爭吵,有人藉機對朝鮮戰爭進行言語攻擊,說發動朝鮮戰爭是“美國曆史上最沒有希望的衝突”。與此同時,25位戰俘的妻子在美國國會門前集合請願,要求國會把她們丈夫還回來。

爲何戴維斯的死,會在美國引起這麼大的反應?原來,戴維斯是美國空軍的資深飛行員,擔任美軍空軍第334中隊中隊長,少校軍銜,有着3000小時以上的安全飛行經歷。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曾參加戰鬥飛行266次,被譽爲美國的“空中英雄”。1951年11月入朝作戰後,戴維斯在空中屢屢得手,成爲朝鮮戰場上“美軍戰績最高的王牌飛行員”。就連美國遠東空軍司令威蘭也稱他爲“百戰不倦的戴維斯”。就是這樣一個響噹噹的人物,卻被中國年輕的飛行員所擊斃,難免會引來人們的唏噓不已。

這名年輕的飛行員,名叫張積慧。他於1927年出生在山東榮成,1945年參加八路軍併成爲中共黨員。抗美援朝戰爭打響之際,張積慧加入中國人民志願軍,擔任志願軍空軍第四師十二團三大隊的飛行隊長。

那麼,當年張積慧到底是如何擊斃戴維斯的呢?

1952年2月10日凌晨,張積慧和戰友們一塊來到浪頭機場,仔細檢查飛機各項指標後,駕駛飛機飛向戰區。當志願軍的機羣抵達戰區後,張積慧和戰友們發現空中佈滿了薄霧,水平能見度只有1.5公里左右。很顯然,這樣的氣象環境不利於空中作戰。鑑於這種情況,地面指揮員發出指示:加強警戒,注意搜索!於是,張積慧和戰友們凝神屏氣,一雙雙眼睛嚴密地注意着周圍的情況。

突然,張積慧發現前方不遠處隱約有一道道白煙。雖然前方視線不是很好,但張積慧憑藉着自己的經驗,斷定前方肯定有敵機。他一邊將情況報告給帶隊指揮員,一邊繼續目不轉睛地盯着前方的動靜。這時,指揮員發出命令:準備戰鬥!

張積慧收到命令後,在第一時間向僚機發出了搶佔高度的命令,同時駕駛飛機向高空飛去。可是,當他們的飛機抵達萬里高空時,發現敵機不見了蹤影。張積慧和僚機戰友一邊仔細地搜尋敵機的蹤影,一邊向大編隊趕去。

空中戰場的形勢瞬息萬變,令張積慧覺得,今天遇到的對手可能是經驗豐富的美國空軍。他告誡自己,一定要多加小心,很有可能要與敵人打場惡仗了。

張積慧的猜測沒錯。他遇到的對手是被譽爲“美國空軍英雄”的334中隊,其中隊長戴維斯更是被稱爲美國的王牌飛行員。美國334中隊駕駛的飛機是當時美國最先進的F-86E飛機,正掩護着B-29轟炸機轟炸志願軍的鐵路運輸線。他們的武器裝備精良,軍事力量雄厚,所以在空中飛起來也囂張無比。

就在張積慧發現美國334中隊的同時,戴維斯也發現了志願軍空軍的飛機。所以,趁志願軍飛機爬高上升時,他們快速地向西飛去,企圖藉着雲層做隱蔽,繞到志願軍機羣后面進行襲擊。

當志願軍機羣飛至秦川、納清亭之間的上空時,張積慧突然發現右前方處飛來一批敵機。當即,張積慧和僚機快速地爬高。待敵機接近時,張積慧看清是8架敵機正從他們的尾部襲來。就在即將被敵機“咬尾”的危急時刻,張積慧沉着冷靜,通過話筒告訴僚機戰友:保持雙機,將主動權奪回來。

敵機離張積慧他們越來越近了。戴維斯以爲張積慧他們難以擺脫,竟然離開大編隊,帶着僚機,直接奔張積慧他們而來。就在快要接近開炮距離時,張積慧和僚機一塊猛然向右上升,令戴維斯撲了一個空。隨後,張積慧又猛然來了個向左急速前進的反扣動作,緊緊地“咬”住了戴維斯的飛機。頃刻間,張積慧變被動爲主動,在情勢上佔了上風。

不過,戴維斯畢竟是一員老將,見自己的飛機被“咬”,趕緊上下猛烈翻騰,企圖擺脫張積慧的窮追不捨。想跑?沒那麼容易!張積慧和僚機相互配合,仍然“咬”住戴維斯的飛機不放。爲了震懾敵人,張積慧發出了一連串的威脅性炮彈。戴維斯見張積慧發射了炮彈,一下子慌了神。待他回過神來時,

已經進了張積慧瞄準的光圈裡。說時遲那時快,張積慧在距離600米的地方向戴維斯駕駛的飛機猛發炮彈。頓時,敵機拖着長長的黑煙,往地面墜去,隨後撞在距離博川不遠處的一個山坡上,機毀人亡。

此時,戴維斯的僚機失魂落魄,在空中掙扎着企圖逃跑。張積慧哪能放他走,接着又是一串猛烈的射擊。敵僚機在空中被炮彈擊得粉碎。張積慧在僚機的配合下,時而上升,時而驟降,將戴維斯及其僚機打得機毀人亡,創造了空中戰鬥的一項奇蹟。

當天早上7點48分,志願軍戰地巡邏隊在離博川不遠處的山坡上發現敵機殘骸時,從一具燒焦的屍體上找到了一塊“生死牌”,上面刻着“第四聯隊三三四中隊中隊長喬治·阿·戴維斯少校”。這時,張積慧才知道,剛剛與自己較量的是美國鼎鼎有名的飛行員戴維斯。

戴維斯的犧牲,令美國軍方士氣一度低迷,可中國空軍卻士氣大振、聲威大振。作爲直接的攻擊者,張積慧被授予“一級戰鬥英雄”的稱號。

頭號狙擊手——張桃芳

在朝鮮戰場上,他被譽爲志願軍的“狙神”;回到國內後,他成爲第24軍唯一一個入選的殲擊戰鬥機飛行員。他,就是張桃芳。

張桃芳,出生在江蘇興化。他的童年正好處於抗日戰爭期間,小小年紀的他疾惡如仇,敢於同惡勢力作鬥爭。1951年,張桃芳正好20歲,他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參軍入伍成了一名志願軍戰士。1952年9月,他便隨部隊踏上了征戰朝鮮的道路。

一開始,張桃芳只是一名普通的戰士,後來當過一段時間的通訊員,之後又回到戰士的崗位。那時,張桃芳所在的部隊據守的陣地是上甘嶺戰役中著名的597.9高地。這裡是英雄黃繼光犧牲的地方。大概是這個原因,張桃芳在心裡爲自己樹立了一個目標:哪怕當不了英雄,也一定要立功。

爲了打擊敵人,志願軍總部決定開展冷槍冷炮運動,要求每個班成立一個射擊組。不過,能進射擊組的人員必須是每次打靶成績在良好以上的。張桃芳也想參加射擊組,可是他平時的打靶成績並不好。爲此,他暗地裡苦練打靶技術,終於得到了上級領導的同意。

起初,張桃芳的技術並不精湛,命中率也低,所以他苦惱了好一陣子。經過班長和戰友的鼓勵與指導,張桃芳利用休息時間一邊苦練瞄準,一邊細細地揣摩打靶的要領。就這樣,張桃芳的技術一天天在長進,殺敵人數也一天天的增加。這讓張桃芳感到越來越有自信,全身心地都投入到射擊戰中。

冷槍冷炮運動開展得如火如荼。張桃芳和其他狙擊手們潛伏在山谷中、石頭縫裡、雜草叢中,神不知鬼不覺地獵殺着露出頭的敵人。狙擊手們每天打死打傷敵人的數量均在500人左右。就這樣,敵人被志願軍的冷槍冷炮運動打得不敢輕易出地堡,連大小便都不敢輕易地出來解決了。

在這段實戰經歷中,張桃芳的射擊技術猛增,殺敵數目上漲最快,曾創下消耗240發子彈命中71個敵人的記錄。張桃芳的射擊天分顯現出來了,射擊潛力也被髮掘了。他利用休息間隙,與戰友們交流經驗,提升自身技能的同時也幫助戰友們提高技術。

隨着時間的推移,張桃芳的射擊技術越發地爐火純青。他從殺敵71個升到殺敵113個,後來又突破了200個的記錄。他在志願軍的狙擊手中嶄露頭角,事蹟上了戰地報紙,並在戰友中間廣爲流傳。

很快,張桃芳的事情被他所在的第24軍軍長皮定均知道了。皮定均有些不大相信,這個名不見經傳的新兵蛋子能有這麼大的本事。所以,他打算派人去檢查一下張桃芳的射擊本領。出發前,皮定均從牀下拿出一雙皮暖靴,那是志願軍總部發給高級幹部禦寒的。他對參謀說:“把這雙靴子帶上,去八連看看張桃芳,如果他能一連消滅3個敵人,這靴子就送給他;要是他沒這本事,就把靴子拿回來,並處分他的連長、營長、團長。”

參謀領命後,來到八連找到張桃芳,沒說是軍長命令來檢查的,只說想看他如何斃敵。第二天拂曉,張桃芳把參謀安排到一個隱蔽的位置,既能看見自己射擊,又不會暴露目標被敵人打。一切安排妥當後,張桃芳提着一杆蘇式“水連珠”自動步槍,上了一個狙擊臺。然後,就是靜靜地等待。

東方剛剛露出魚肚白,對面300米處出現了一個人影,張桃芳一槍把那個人擊斃了。一刻鐘後,對面大概180米處出現了敵人的一個哨兵。張桃芳氣定若閒地射出一顆子彈,不偏不倚地擊中那哨兵的胸部。這時,天已經大亮了,張桃芳決定冒一下險。他巧妙地使對方的一個狙擊手先開火暴露位置,然後乾淨利落地將敵人的狙擊手解決了。

躲在暗處觀看的參謀看得是心服口服,他將皮暖靴送給了張桃芳,並將自己所見所聞告訴給了軍長皮定均。皮定均心中充滿了好奇,他派人找來了張桃芳。

張桃芳揹着那雙暖和的靴子來了,一路上叮叮噹噹,響個不停。

“你怎麼把靴子背來了?”皮定均問道。

“軍長,我用不着。”張桃芳回答道,其實是他捨不得穿。

“你裡面放的什麼東西?”

“彈殼,打死一個敵人,我就保留一個彈殼。”

“多少個了?”

“211個。”

“你打得不錯,不過還沒打出名堂來。”

軍長的話,令張桃芳有些不明就裡。只聽皮定均接着問道:“你們團的番號是什麼?”

“214團。”

“好,你去再打3個,一個不多一個不少,總共214個敵人。”

張桃芳二話沒說,轉身就去打敵人了。不一會兒,他揹着正好裝有214個彈殼的靴子回來了。皮定均喜笑顏開,趕緊招呼他把靴子換上,還留他在軍部吃了飯。

張桃芳之所以能取得這麼大的成就,自然是跟他的勤奮和努力是分不開的。要成爲一名優秀的狙擊手,需要勤奮加才華;而要成爲一名狙擊英雄,在很大程度上就要靠天分了。張桃芳稱得上是天生的狙擊手,天分加勤奮,使他成爲了一名狙擊英雄。

從1953年1月29日正式成爲狙擊手,到5月25日爲止,張桃芳在3個月零26天的時間裡,除去集訓、開會、上級召見等活動外,實際射擊天數爲32天,共消耗442發子彈,命中214名敵人。故而,志願軍總部給張桃芳記了一個特等功,並授予二級狙擊英雄稱號。這是對張桃芳的肯定,也是對他的褒獎。

尋找志願軍英雄柴雲振

他令金日成苦苦找尋數十年,他令鄧小平親自做指示尋找下落。他是朝鮮人民心中的英雄和“烈士”,待他真正現身時卻只是中國西南山區的一名普通農民。他是誰?他是在朝鮮樸達峰上創造軍事奇蹟的志願軍英雄——柴雲振。

柴雲振,1925年出生在四川省嶽池縣,1948年入伍並於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美援朝時期,他在志願軍第15軍45師134團8連任7班班長。

1951年5月30日,柴雲振所在部隊接到上級命令,在朝鮮藝浦裡地區構築工事,阻擊敵人10天,以掩護大部隊北撤。很快,朝鮮樸達峰戰鬥便打響了。敵人集中所有飛機、大炮、坦克一次次地狂轟志願軍陣地,給志願軍造成了很大傷亡。6月4日中午,敵人攻佔了志願軍前沿的兩個山頭,並迫近志願軍134團3營指揮所。情況非常緊急,營長命令8連7班班長柴雲振,帶領全班反擊敵人。

柴雲振領命後,把全班僅有的五個戰士分成兩個戰鬥小組,趁敵人正忙着構築工事,從右側無名高地的兩邊向敵人發起突襲。敵人毫無防備,還沒來得及調轉槍口便被消滅幾個,其餘敵人嚇得紛紛往後跑。後面山頭上的敵人見自己人跑來,又不好射擊。柴雲振見狀,趕緊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命令全班邊打邊追,又衝上第二個山頭。

就在這時,柴雲振發現對面山頭的地勢較高,如果不能儘快拿下山頭,敵人火力不僅會威脅到他們,而且隨時可能向他們進行反撲。柴雲振當機立斷,趁敵人還在混亂之際,迅速帶領三名戰士,向對面的山頭衝去。

待柴雲振他們衝上山頭,才發現那是敵人的營指揮所。此時的敵人亂作一團,大家驚慌失措想繼續潰逃,而舉着手槍的敵頭目卻在拼命阻止。見此情況,柴雲振舉起槍,對準敵指揮官,將敵指揮官擊斃,又對着殘敵打出一梭子子彈。羣龍無首的敵人一時摸不清情況,便紛紛往山下逃去。這時,柴雲振大聲命令戰士們:“使勁打,不要可惜子彈!”隨後,他自己匍匐到離敵人只有幾十米的地方,用衝鋒槍一個勁地猛掃,槍都被他打壞了,他又撿起敵人的槍繼續射擊。

雙方混戰中,三名志願軍戰士受了傷。柴雲振幾乎是在孤身作戰。不巧的是,有四個美國兵壯着膽子端着槍向柴雲振猛撲過來。柴雲振端槍就掃,擊斃其中三人,剩下的一個美國兵則衝到了柴雲振面前。柴雲振手中的子彈已打完,便同敵人展開了肉搏戰。身單力薄的柴雲振與高大威猛的美國兵扭作一團,身上多處負傷。後來,柴雲振一下昏迷過去,後面的事情就不知道了。在這緊要關頭,志願軍的後續部隊趕到了……

柴雲振在戰鬥中昏死後不久,打掃戰場的友鄰部隊發現柴雲振還活着,便把他送到了戰地醫院。幾天後,當柴雲振甦醒過來時,才發現自己已躺在內蒙古包頭的一所部隊醫院裡。柴雲振在醫院裡治療了一年多才恢復了健康,之後他帶着復員費和三等乙級殘廢證明,不聲不響地回到了家鄉嶽池縣。

回到家鄉的柴雲振成了一名普普通通的農民。他很少提及自己的朝鮮戰場上的事情,過上了隱姓埋名的生活。就這樣,他和部隊失去了聯繫。可他不知道,在當年那場殊死搏鬥中,自己帶領全班戰士連奪三個山頭,殲敵200多人,僅他自己就殲敵100多人。鑑於他的卓越軍功,志願軍總部授予柴雲振一級戰鬥英雄榮譽稱號,並記特等功一次。可是,在慶功會上,柴雲振卻沒有出現。沒有人知道他的下落,也沒有人發現他的遺體。可是,柴雲振的事蹟在北朝鮮傳開了,就連北朝鮮的小學課本中,也記載着有關柴雲振事蹟的課文。在平壤衛國戰爭博物館裡,還曾高高地懸掛過這位英雄的“遺像”。

1980年,朝鮮領導人金日成到北京參加抗美援朝30週年紀念活動。期間,金日成向鄧小平表達了朝鮮國家和人民感謝中國的幫助和支持,還順便打聽原志願軍第十五軍的戰鬥英雄柴雲振。三十多年過去了,金日成對當年的那位戰鬥英雄一直念念不忘,苦苦找尋。這件事情引起了鄧小平的重視,他對身邊的人說:“只要柴雲振還在這個世界上,哪怕是大海里撈針,我們也要把他撈起來!”

爲了儘快找到柴雲振,有關人員首先找到柴雲振先前所在的部隊,向他的老戰友、老上級打聽具體的事情。據柴雲振當年的一位老戰友回憶,柴雲振滿口西南地區的口音,有南方人的生活習慣。

這一消息上報上去了,引起了鄧小平的重視,他親自做指示:開動所有宣傳機器宣傳,並在雲、貴、川三地的各大小報上刊登

尋人啓事,一定要儘快找到柴雲振的下落。

不久的一天,柴雲振的兒子翻看《四川日報》時,發現了上面的尋人啓事。當他讀完啓事後,他又驚又喜,因爲上面描述的人太像自己的爸爸了。他高興地拿着報紙回家,對柴雲振說:“爸爸,這是不是找你的?”

柴雲振接過報紙一看,說:“人家找的是‘柴雲振’,而我是‘柴雲正’。字都不一樣,哪會是我?”

兒子聽後,不服氣地說:“肯定是你,按我們西南方言的發音,‘振’和‘正’是一樣的,況且上面說的事情和你講給我聽的不都一樣嘛。”

在兒子和家人的堅持下,柴雲振打算回部隊去看一看,順便也探聽一下報上要找的人是不是自己。

此時,原志願軍第十五軍已改爲空降兵部隊,軍部駐湖北。當柴雲振趕到部隊,自報了家門後,受到了首長的熱情接待和深切關懷。柴雲振找到的消息傳到中央後,鄧小平欣慰地說:“找到了柴雲振,我也就放心了。”

很快,消息又傳到了朝鮮。1985年,金日成向柴雲振發出邀請,希望他儘快赴朝訪問。柴雲振到朝鮮後,金日成先後兩次接見了他,並授予柴雲振“一級戰士”榮譽勳章,還贈送給他兩匹朝鮮產的名貴錦緞和兩斤高麗蔘。

昔日的英雄總算被找到了,也完成了金日成一樁心事。英雄雖不再神勇,但英雄的事蹟將代代相傳。

朝鮮戰場上的女兵

歷來,中國女性就有上戰場殺敵的先例。古有花木蘭替父從軍,今有志願軍女兵上朝鮮前線。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除了能看見那些浴血奮戰、英勇殺敵的志願軍男兵外,還能看見一些在火線中來回穿梭、果敢堅毅的志願軍女兵。

看過電影《上甘嶺》的人,都會被劇中擁有勇敢堅定的品格和悅耳動聽的歌聲的衛生員王蘭所深深吸引。王蘭的原型是抗美援朝戰爭中的衛生員王清珍。

關於王清珍,原國防部長秦基偉將軍曾回憶說:“有一個女戰士使我印象至深,她叫王清珍,只有十七歲,她在五聖山後面的坑道病房護理二十多個重傷員。這個姑娘爲了解除戰友的痛苦,幫助傷員排尿,情操之高尚,令人肅然起敬……”

1951年3月,王清珍作爲一名衛生員,隨着第三批入朝部隊踏入朝鮮境內。過了鴨綠江大橋,王清珍的眼前出現了一個廢墟般的世界:到處都是燃燒的房屋和彈痕累累的殘垣斷壁,還有在痛苦中呻吟的朝鮮老百姓。眼前的情景,令王清珍心中對美帝國主義的暴行產生了憎惡和惱怒之情。她在心裡暗暗發誓:一定要打敗美帝國主義!

戰鬥打響後,王清珍每次都要求上前線。儘管前線危險重重,但王清珍只要一想到那些爲正義而戰的志願軍戰士,她就渾身充滿了幹勁。那時候,前線的條件艱苦,物資極其缺乏,醫療用品也嚴重不足。爲了保證戰地醫治的可持續性,王清珍和戰友們一塊從烈士和敵屍上搜尋藥品,從敵人投照明彈的降落傘上撕布條當作繃帶,從自己的棉衣裡掏出棉絮煮沸後當作消毒棉。

令王清珍印象深刻的要數上甘嶺戰役。這是一場生死戰,不光是戰場上的志願軍戰士要付出生命的代價,就連作爲後勤工作者的衛生員也時常與死神撞在一起。王清珍沒有退縮,依舊和前線戰士們在一起,時時刻刻搶救從前線送下來的傷員。

戰鬥進行得很激烈,越激烈傷員就越多。爲了保證所有傷員的安全,傷員全部被移進了坑道。當時,王清珍一個人要負責3個坑道的20多個重傷員,晝夜值班,連軸工作。每天,她給傷員打水、打針、換藥、餵飯、洗繃帶、查脈搏,還要幫助傷員大小便。工作雖然辛苦,但性格開朗的王清珍臉上總是掛着微笑。也許是被王清珍的笑容所感染,戰士們在受了傷之後,沒有一個自暴自棄。

戰士曹中林被敵人的燃燒彈燒傷,渾身上下纏滿了繃帶,連嘴巴都受了傷。所以,一到吃飯時,曹中林就犯難,不吃吧,餓肚子;吃吧,嘴巴沒法咀嚼。爲此,王清珍就把飯先放在自己嘴裡嚼爛,再把飯喂到曹中林的嘴裡。曹中林的眼睛看不見,但她能感受到王清珍的善良,用微弱的聲音說:“你可真是個好妹妹。”

坑道的生活異常艱苦,不僅缺水缺藥,還長時間見不到天日。爲了給傷員們解悶,王清珍不顧勞累,唱起了一首又一首的歌曲。比如“花籃的花兒香,南泥灣好地方……”又比如“解放區的天是晴朗的天,解放區的人民好喜歡……”每當這時,傷員們聽着王清珍的歌聲,暫時忘卻了疼痛,沉浸在片刻的幸福當中。

王清珍在醫護工作方面的出色表現,贏得了全體志願軍傷員的一致好評。上級領導爲她記了一次二等功,並授予她二級戰士的榮譽勳章,並在國旗前照了相。關於這段回憶,王清珍說:“上甘嶺,無比殘酷的大搏鬥,造就了無比頑強的風流人物,不僅涌現了許多像黃繼光、邱少雲、孫佔元、胡修道、牛保才、陳治國這樣頂天立地的戰鬥英雄,而且也出現了許多默默奉獻,同樣驚天動地的模範醫務工作者。在抗美援朝戰場,在上甘嶺陣地,有許多同我一樣的女衛生員,她們都是王蘭的原型。”

阮乃珍是志願軍中的一個女雷達兵。1950年8月,她隨部隊抵達朝鮮戰場,被分在了二連當4式雷達操縱員。雷達兵是戰場上的“千里眼”,他們要及時地發現空情,準確報告情報,配合空軍作戰,有力地打擊來犯的敵機。阮乃珍作爲一個女兵,做的就是這樣精確度極高的工作。

阮乃珍入朝後不久,冬天就來臨了。戰場上的條件艱苦不說,還要忍受零下三十多度的低溫天氣。每天,阮乃珍和許多男同志一樣,在冰天雪地裡工作,沒有熱水洗臉洗腳,吃的全是粗糧。可她沒有抱怨一句,硬是挺過來了,並且在雷達監測過程中取得了不少嘉績。

一次,阮乃珍在負責防守鴨綠江大橋時,操縱4式雷達準確上報了幾批情報,受到了司令部的來電嘉獎,隨軍記者還爲她拍了一張照片陳列在司令部通告欄裡。後來,在美軍飛機狂轟濫炸的時期,阮乃珍面對着雷達上黑壓壓一片的敵機羣,仍舊沉着冷靜地分析出敵情,報出方位、距離、架次和高度。準確無誤的情報,讓志願軍空軍如虎添翼,一次就打下兩架敵機。

阮乃珍使用的4式雷達,探測距離爲400公里左右。可它笨重無比,結構龐大,光天線就高達十幾米。如果遇到大風天氣,阮乃珍每次都親自爬上天線頂端,固定好天線,爲全軍的戰鬥給予了有力的支持,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像阮乃珍這樣的女雷達兵還有許許多多,她們和戰友們一起,爲保衛祖國的領空貢獻了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

朝鮮戰場上的志願軍女兵,不愛紅妝,獨愛軍裝,堪稱巾幗英雄!

小小志願軍

在中國人民志願軍部隊裡,活躍着一批充滿朝氣的小小志願軍。這些小戰士只有十五六歲,分別有小文藝兵、小衛生兵、小通信兵、小觀測兵……按照年齡來算,他們僅僅是一羣稚氣未脫的孩子。可他們,卻遠離家鄉、遠離父母、遠離祖國,在陌生的朝鮮大地,爲抗美援朝戰爭貢獻着自己的一分光和熱。

由於年齡小,小志願軍們當時還不能完全明白政治理論,對全局、大局的事情也知之甚少,可是他們懂得保衛祖國、服從命令,在各自的崗位上,無私無畏地付出汗水、鮮血乃至生命。

與同齡人相比,小志願軍們過早地離開了父母的庇護,離開了迴盪琅琅書聲的學校,在充滿血與火的較量中頑強拼搏、奮勇殺敵。他們做這一切的原因是什麼?難道他們不害怕死亡嗎?

其實,說他們只是年紀小,但他們的軍齡並不小。許多小志願軍已是參軍兩三年的“老兵”了。他們在“將革命進行到底”的號召下,在百萬雄師過大江的形勢下,捲進了這場巨大的革命洪流中。他們脫掉學生裝,換上軍裝,熱情參軍、參戰,鬥志昂揚。在這場積極參軍入伍的潮流中,有不少人是兄弟姐妹一起投身革命,成爲光榮的人民解放軍戰士。

全國解放後不久,這些小戰士還未從歡樂的氛圍中抽離出身,北方邊疆便告急了。南朝鮮的李承晚在美帝國主義的支持下,將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威脅着東北地區人民的生命安全。爲此,黨中央和毛主席正日夜籌劃着如何出兵援助,保衛祖國的東北。

很快,這羣無憂無慮地小志願軍們便接到了上級的命令:立即北上,準備戰鬥!他們隨部隊大轉移,從四面八方趕往東北。他們並不知道未來將面臨什麼,只知道服從命令,黨指揮到哪裡就打到哪裡。

火車是當時最先進的運輸工具,可是數量有限。小志願軍們坐在運貨的“悶罐車”裡,晃晃悠悠地朝東北趕去。一路上,火車走走停停,非常緩慢。只有在停車時,小志願軍們才能從車廂裡出來透透氣、吃飯、上廁所。此刻的他們,並不知道行軍的目的地,也不知道將要接受怎樣的戰鬥任務。可每個人都情緒飽滿,鬥志昂揚,還在行軍途中唱起了一首接一首的軍歌。

儘管只是一羣孩子,可他們心中有個不變的信念:跟着共產黨,跟着毛主席,一定將革命進行到底。他們對這種長途跋涉的生活早已習以爲常,認爲打仗就是應該這樣到處轉移且充滿鬥志。

漫長的一週後,小志願軍們到達冰天雪地的東北。許多生活在南方的小戰士不太適應,好在部隊及時地換上了新的禦寒衣物。他們看着銀裝素裹的世界,倒有幾分新奇。部隊全都換成了蘇式武器,戰爭的火藥味也越來越濃了。臨近開戰,小志願兵們第一次聽到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口號,心中頓時激起了萬丈豪情。動員會結束後,小志願軍們紛紛寫請戰書、決心書,甚是還有人咬破手指寫了血書。他們向上級首長表達了要出國作戰的決心,一個個不甘落後。

爲了保護小志願軍的生命安全,部隊決定將一部分年紀偏小的小戰士留下國內,只允許年紀稍大一點的小戰士出國參戰。留守名單公佈後,那些“留守”的小戰士傷心得嚎啕大哭,無論怎麼勸說都不管用。而那些被允許參戰的小志願軍覺得光榮無比,興奮得晚上睡不着覺。

1950年10月19日,一個普普通通的日子,志願軍部隊開始雄赳赳、氣昂昂的跨過鴨綠江。在長長的隊伍裡面,夾雜着一些稚氣未脫的小志願軍戰士。他們雖然只是“無名小卒”,可心中那團保家衛國的“火”燒得正旺盛。他們爲自己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的一員而感到無比的驕傲自豪。

戰爭是無情的,子彈和炮火沒有長眼睛。在朝鮮戰場上,小志願軍們不畏死亡,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爲“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貢獻着自己的力量。有些人負傷了,有些人殘廢了,還有些人失去了生命,更多人的在戰爭結束後返回國內,繼續爲新中國的建設貢獻着自己的力量。

距離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已經過去半個多世紀了。當年的那些小志願軍,現如今已是白髮蒼蒼的老人了,人至暮年,總會回憶起年輕時候的一些往事。當他們回憶起抗美援朝那段過往時,仍舊感到光榮與驕傲,仍舊無怨無悔於當初的決定。經歷過那場血與火的洗禮,是當年的小志願軍們終生難忘的一件事。

(本章完)

章三章 戰鬥在“三八線”上章四章 聲勢浩大的支前運動章三章 戰鬥在“三八線”上章一章 朝鮮戰爭的爆發章二章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章五章 凱旋與反思章一章 朝鮮戰爭的爆發章六章 最可愛的人章五章 凱旋與反思章五章 凱旋與反思章五章 凱旋與反思章五章 凱旋與反思章二章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章二章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章五章 凱旋與反思章六章 最可愛的人章五章 凱旋與反思章五章 凱旋與反思章四章 聲勢浩大的支前運動章三章 戰鬥在“三八線”上章一章 朝鮮戰爭的爆發章五章 凱旋與反思章一章 朝鮮戰爭的爆發章一章 朝鮮戰爭的爆發章三章 戰鬥在“三八線”上章三章 戰鬥在“三八線”上章三章 戰鬥在“三八線”上章二章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章一章 朝鮮戰爭的爆發章二章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章三章 戰鬥在“三八線”上章四章 聲勢浩大的支前運動章四章 聲勢浩大的支前運動章二章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章五章 凱旋與反思章三章 戰鬥在“三八線”上章二章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章二章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章二章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章四章 聲勢浩大的支前運動章四章 聲勢浩大的支前運動章六章 最可愛的人章五章 凱旋與反思章一章 朝鮮戰爭的爆發章二章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章五章 凱旋與反思章五章 凱旋與反思章六章 最可愛的人章五章 凱旋與反思章一章 朝鮮戰爭的爆發章五章 凱旋與反思章二章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章四章 聲勢浩大的支前運動章四章 聲勢浩大的支前運動章四章 聲勢浩大的支前運動章三章 戰鬥在“三八線”上章五章 凱旋與反思章三章 戰鬥在“三八線”上章五章 凱旋與反思章二章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章一章 朝鮮戰爭的爆發章六章 最可愛的人章一章 朝鮮戰爭的爆發章二章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章三章 戰鬥在“三八線”上章一章 朝鮮戰爭的爆發章三章 戰鬥在“三八線”上章一章 朝鮮戰爭的爆發章四章 聲勢浩大的支前運動章三章 戰鬥在“三八線”上章四章 聲勢浩大的支前運動章四章 聲勢浩大的支前運動章二章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章六章 最可愛的人章二章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章三章 戰鬥在“三八線”上章四章 聲勢浩大的支前運動章一章 朝鮮戰爭的爆發章二章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章四章 聲勢浩大的支前運動章一章 朝鮮戰爭的爆發章五章 凱旋與反思章二章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章二章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章一章 朝鮮戰爭的爆發章四章 聲勢浩大的支前運動章五章 凱旋與反思章一章 朝鮮戰爭的爆發章六章 最可愛的人章三章 戰鬥在“三八線”上章五章 凱旋與反思章一章 朝鮮戰爭的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