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一個字——幹!

老蔣很清楚,現在的中國急需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仗來掃卻籠罩在民衆頭頂頹廢沮喪的陰霾,不然照此情形下去,日軍很可能朔江而上,直下宜昌、重慶等地,後果不堪設想啊。

然而老蔣在地圖上分析了良久,卻沒有看到任何一處有價值的目標,從華北到華中再到華南,國民政府幾大戰區幾乎都處於被日軍進攻的糟糕狀態,實在是無力發動大規模的進攻。

突然地圖上的一個點引起了老蔣的注意,大同,晉北重鎮。在日軍攻佔武漢的時候,共黨的那個悍將卻趁機拿下這座古城,其先頭部隊甚至於在朔縣和代縣之間的渾河邊重創日軍第20師團,打出了中國人的威風和士氣。

晉北戰役以日軍徹底失敗而結束,即便是日軍攻佔武漢之後大批部隊回援華北,但是依然沒有奪回晉北的舉動。

而距離晉北戰役已經過去整整幾個月的時間了,以馬錚所部的恢復能力,此時恐怕已經恢復了元氣。如果這個時候由所部在華北地區發動一場大規模的戰役的話,應該可以將國內外的視線都吸引過去。如果能取得一場大勝的話,或許可以平息武漢失守造成的震動。

更何況這段時間小鬼子和老毛子在外蒙地區的衝突越來越激烈,一旦綏察地區爆發大規模的戰鬥的話,日軍必然不敢在這個時候發動對武漢以西地區的進攻。

越想老蔣越覺得這個計劃成功的可能性越大,現在唯一擔心的是延安方面會不會同意,畢竟要上戰場和小鬼子對決的是八路軍。以延安方面向來保存實力的做法,他們未必會願意打這一仗。

不過事在人爲嘛,延安方面抗日的決心還是有的,實在不行政府出讓一些利益總是可以打動他們的。思之再三,老蔣決定和延安方面常駐重慶的代表周副主席談談。

8月15日,延安方面致電綏察軍區總部,將重慶方面的意思傳達到馬錚的手上,並詢問他的意見。

事實上主席等人也察覺此時國內的情況很不妙,武漢淪陷對於中國的抗戰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好不容易被壓制的抗戰必亡的論調再一次佔了上風,要是事態照這樣發展下去後果十分嚴重。

誠如老蔣考慮的那樣,延安方面的大佬們也認爲現在的中國需要一場大勝仗來挽回民心和軍心,中國必須從武漢淪陷的不利局面中走出來。

但現在的問題是,中國各大戰區有能力發動一場大規模戰役的地方不多,思來想去也只有馬錚所部可以。然而主席等人卻知道綏察軍區現在也是問題多多,最主要的馬錚這個靈魂人物並不在歸綏。

就綏察軍區現如今的態勢,最好是安安靜靜的不要有啥大動作,以穩定爲主。一來是因爲馬錚不在,羣龍無首,另一方面則是綏察軍區歸綏、包頭、東勝等多個工業區正在快速發展,最好是不要打破這種寧靜的局面。

想打但是不敢打,這是主席等人的心思。一邊是國家大局,一邊則是實際面臨的困難,思來想去主席等人決定將這件事情的決定權交給馬錚,畢竟綏察軍區的情況沒有人比馬錚更清楚了。他要說綏察軍區能承受得起這一仗,那麼就打,反之亦然。

看完延安方面發來的電報之後,馬錚樂了,他原本就打算狠狠教訓一下小鬼子,期望將華北日軍的注意力都吸引過去。沒想到不等自己將作戰計劃上報到延安,那邊就有了同樣的心思,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心有靈犀一點通嗎?

看來天意要自己打這一仗,那自己又何必猶豫,一個字幹!

當即馬錚便給綏察軍區發報,命令綏察軍區的部隊開始大規模向東向南運動,爲了徹底將中國北方的所有日軍都調動起來,馬錚特意命令楊成武、黃思成、劉鳳池等人分別組建前敵作戰指揮部指揮這次戰鬥。

爲了打好這一仗,馬錚還特意讓王漢森給黃楊兩人特批了一百二十噸彈藥,作爲此次戰鬥的作戰之需。同時,馬錚還讓裝甲旅全軍由歸綏出發,經大同、懷仁等地南下,直接攻擊駐山西第一軍重兵駐守的忻口,並且還派遣了大批的精銳步兵隨軍行動。

而在熱南地區,馬錚命令整編三師相機出動,對盤踞在通遼赤峰一線的日僞軍發動進攻,尤其是對於逃到這一帶的德王和李守信部的打擊,以防其死灰復燃。這次馬錚準備對東部草原動手,將這一塊出產良馬的地方也劃歸綏察軍區的管轄範圍。

同時,綏察軍區出動一切可以出動的兵力,兵分多路向河北全省發動大規模進攻,目標是打擊平津地區的日僞軍,將華北方面主力吸引到張家口、宣化一線。

根據馬錚的作戰計劃,綏察軍區這一次要出動整整12萬大軍,分三個方向對華北日軍發動全線進攻。這是綏察軍區成軍以來發動的規模最大的一次軍事行動,除了留守軍區的部隊之外,綏察軍區的主力幾乎全部被調動了起來。

此外,爲了配合馬錚所部的戰鬥,國民政府特意讓二戰區在晉西南地區也發動牽制性作戰,同時命令中條山地區的十萬國民黨軍隊也主動出擊,對日軍駐山西第一軍發動大規模進攻。

而延安方面則是致電八路軍總部,要求八路軍各部隊在各自的防區進行襲擾性作戰,配合馬錚所部的行動。

如此一來,在國共雙方的密切配合下,一場由綏察軍區爲主力的大規模戰役即將打響。

綏察軍區的異動自然也沒有瞞得過日軍的偵查,在馬錚所部開始集結的時候,日軍特高科就得到了消息。佐藤愛子不敢怠慢,當即將情況上報到杉山元手上。

得知馬錚所部似乎又有大動作,杉山元大將鬱悶之餘又是萬分的糾結。作爲前陸軍大臣以及現任華北方面軍司令官,杉山元大將在軍中頗有威望,因此很多戰略性的計劃和策略國內的那些人會經常徵求他的意見,所以杉山元知道許多別人不知道的東西。

就目前的局勢而言,實在是不宜和支那人發生更大規模的衝突。原因主要有有這麼幾方面,首先是隨着中國政府和軍民的頑強抗擊,使得日本在經濟上不堪重負,根據國內傳來的消息,儘管有大批的物資從中國大陸運回日本,但是國內民衆的生活水平依然不可避免的大幅度下降,由此引發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和矛盾日益突出。

其次是原在華有權益之歐美各國,對日本之態度亦逐漸改變。對日本來說,它一怕長期在華作戰二怕第三國干涉,更重視對蘇聯的作戰準備。

基予以上原因,大本營在武漢、廣州的戰略進攻結束後,爲適應長期在華作戰,必須作好對第三國干涉的準備。因此日軍參謀本部提出了重點加強平漢路及長江沿岸之兵力配備,確保交通運輸,防止國民黨軍從該地區以西、以南各地之進攻等一系列戰略調整。

日軍參謀本部以上之設想,主要是爲了避免長期曝師於外而陷入戰爭之泥潭和節省國力。作好對付第三國干涉之戰爭準備,以達其不斷的進行內充、外延之侵略目的。

但是此計劃還未實施,關東軍就在諾門坎地區和蘇聯爆發了大規模的軍事衝突,這讓日本上下始料未及,因此不久前大本營致電華北方面軍,要求他們這段時間儘量的不要和綏察軍區等部發生大規模軍事衝突,以免影響到諾門坎地區的戰鬥。。..

第962章 風起雲涌第790章 崗村的決心第644章 繳獲多多第15章 建設閻王山第827章 陳兵逐鹿第199章 達成協議第908章 要塞化的張家口第546章 打邯鄲第685章 謀劃棗莊第795章 受刺激了第223章 老蔣的心思第264章 物資分配第32章 分兵第982章 大展宏圖第788章 整飭軍紀第1131章 戰略目標與戰術目標第863章 進城第1042章 刺第566章 大義孫蔚如第956章 雙遼大捷第434章 大陸第38號令第3章 兵和槍第1197章 大團圓第699章 魚兒上鉤第65章 軍裝的問題第1064章 轟炸青島港第901章 準備反擊第996章 大本營的應對之策第759章 致命的威脅第1130章 阿爾都戰鬥第738章 暗算馬錚第858章 大戰爆發的前奏第315章 交換方案第606章 返回冀南第308章 崩潰的阿部規秀第481章 道門危機第369章 筱冢義男第813章 龍刺戰隊第711章 平原榮一的判斷第280章 馬錚眼中的閻老西第580章 疑點第858章 大戰爆發的前奏第1123章 “第9號作戰計劃”第766章 會議與總結第879章 殘暴的日軍第321章 後方總院成立第346章 察北第59章 糖衣吃下第221章 絕望的松下第797章 “春雨”計劃第143章 特戰隊之間的對決第722章 懸殊的差距第782章 誘人的條件第911章 化家嶺阻擊戰(下)第635章 再戰宣化第786章 岡村寧次第571章 日軍撤兵第122章 馬賀會師第981章 崛起的機會第691章 送上門的小菜第825章 烽煙四起第509章 罪惡第143章 特戰隊之間的對決第850章 賭徒第84章 示敵以弱第1071章 時機成熟第462章 媳婦兒走了第101章 時來運轉的閻老西第114章 天大的誤會第309章 來自察北的情報第84章 示敵以弱第1001章 唐山大作戰第625章 第五師團與伏筆第995章 閻老西的精明小算盤第266章 你猜!第1194章 德國投降第393章 開槍了!第1127章 硝煙滾滾第477章 鐵桿漢奸馬銘第1013章 大戰落幕第226章 督戰第九戰區第1076章 冒着炮火前進第27章 收穫頗豐第335章 劃分防區第619章 馬錚的奇思妙想第1134章 殺手鐗捅刀子第938章 延安的命令第746章 第一道考驗第663章 關東軍入關第78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214章 福田英夫第93章 駐蒙軍的小動作第804章 蠢蠢欲動的泰國第248章 中國有我——不亡!第87章 馬錚的期待第448章 服部藏臣第954章 蘇聯來客第32章 分兵第996章 大本營的應對之策第405章 強大的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