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無法說出的原因

話音落下,楊震卻是心中苦笑。他能說明年,也就是從一九四二年夏季開始,直到一九四三年春季。即將有一場異常規模巨大的旱災,加上四三年的蝗災,連續兩場自然災害將會席捲整個華北地區?

而在這場實際上從今年就已經顯露出端倪的旱災,再加上接肘而至的蝗災之中。作爲受災最重的河南一省,最保守的估計在這兩場連續兩年不斷的自然災害之中,最基本的非正常死亡人口就達到三百餘萬。

再加上逃難時候扒車摔死,各種疾病引起的死亡,以及其他各種非正常死亡。河南全省兩千多萬的人口,在這場天災之中死亡人口將近五百餘萬。還有幾百萬的人,流浪到外省。這些人都是好勞力,別說種莊稼沒有任何的問題,就是選拔其中的年輕人經過培訓之後進工廠工作,也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就算因爲國民政府連年徵兵,這些人中一半是中年以上的人口。但是編入生產建設兵團,足夠將眼下三江平原開墾面積以及糧食產量擴大幾倍了。一方面是北滿人少地多,根據地的發展急需人口補充。一方面是卻是華北大量人口因爲旱災而活活餓死,這不是一個天大的笑話嗎?

這批老百姓因爲淪陷區的日軍爲了摧毀中國人抵抗下去的決心,在中國內部製造混亂,封鎖災情最輕的豫東地區不讓進入。而敵後根據地本身不是地瘠民貧,就是處在自身生存也受到威脅,自己都吃不飽飯的地步也養不起。

想想,原來一個人以黑豆糊糊、麥麩、碾碎的玉米棒芯摻雜上野菜、嫩樹葉作爲主食都吃不飽,就這一天還是一干一稀。現在一下子又多出十個人來分,唯一的結果就是大家都餓死。自己都混成這個結果,還拿什麼去養活這麼幾百萬難民?

將這些老百姓轉移到東北,可以說是一個兩利的舉動。即讓東北得到了急需的人力補充,又可以避免大量的災民餓死。儘管從國統區轉移這麼多百姓有些困難,而且內地人對於闖關東總是有一種畏懼感。但只要有便利的交通,就是還有辦法的。

但是要想轉移這麼一大批老百姓,沒有一條穩固的交通線能行嗎?像敵後根據地部隊轉移時穿越日僞軍封鎖線那樣轉移可能嗎?那是幾百萬人,不是幾萬、幾十萬。別說在日僞軍重重封鎖之下轉移,就是坐火車轉移,都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組織。

一旦在轉移的時候,遭遇到日僞軍襲擊。對於這些沒有受過軍事訓練,而且老弱婦孺都有的災民來說,後果也不堪設想。所以在楊震看來要麼就不打通,要打通就構築一條堅固的交通線。以保證這幾百萬災民,可以順順當當的進入東北。同時也方便調運部分糧食,進入謀些地區分發給災民,以保證這些災民有體力走到晉西北。

而相對於國統區,淪陷區與敵後根據地雖說情況要好一些。但非正常死亡人口數量,也是一個相當龐大的數字。甚至一些老根據地的基本羣衆,都只能出去討飯。將討來的飯,給部隊上的傷病員吃。

頻繁的天災,加上日僞軍的頻繁掃蕩,使得華北各個根據地實際上現在就已經處於困境之中。雖然已經是兩世爲人,但楊震到現在都還記得那些來自己部隊做報告的老幹部,曾經說過那句話,那個時候很多的部隊,不是被掃蕩的日僞軍打垮的,是硬生生的餓垮了。

甚至出現基本羣衆將討來的飯,給在自己家傷病員養傷,而自己活活餓死的事情。而部隊因爲營養嚴重不良成批餓倒,就連高級幹部都出現餓倒,以及營養不良的現象。而就在部隊自身糧食都吃不飽的情況之下,還要戰鬥部隊每天每人節省出一兩,機關每天節省二兩糧食支援老百姓。

楊震後世入伍參軍的時候,經歷過那場殘酷戰爭的人已經不多了。但幾十年後,卻依舊讓這些老人記憶猶新說明了當時的情況嚴峻性。引起這種狀況的不僅僅是冀中平原地區的丟失,整個太行區、晉察冀區丟掉了近一多半的糧食來源。

但更爲嚴重的就是四二年,那場席捲了整個華北地區罕見的旱災。從四二年到四三年,整個華北地區,無論是河南、陝西的國統區,還是太行山區以及晉察冀、冀南的敵後根據地,還是日軍佔領的淪陷區,都處於哀鴻遍野的情況。

只不過淪陷區普遍都是各自地區最富裕的地區,以及各地的主要糧食產地。情況相對眼下已經退守山區,糧食產量普遍比較低。而原本就不高的糧食產量,又因爲日軍頻繁的掃蕩,損失很大的根據地和國統區要好一些。

實際上抗聯將要向關內轉運的不僅僅是裝備,還有維持各個根據地所需的糧食。尤其是在冀中平原丟掉之後,幾乎失去了大半糧食來源的太行、晉察冀兩大根據地。否則單靠地瘠民貧的山區,能夠養活得了那麼多的部隊和機關嗎?

兩位老帥都強調,如果選擇察南作爲主要的作戰目標,可以在就地解決相當一部分的糧食問題。避免補給線過長,給日僞軍以可趁之機。但按照現在的形勢,選擇察南作爲突破口,不從抗聯調集糧食補充給臨近的北嶽區部隊,就算相當的不錯了。

就算察南以及臨近的北嶽區能夠提供部分糧食,可黑豆那玩意就連牲口都不愛吃,是人能長期吃的嗎?就算能勉強填報肚子,可是那玩意有營養嗎?別說和大米、白麪、小米這些細糧,就是和玉米、高粱相比,營養都低的嚇人。

還小米、山藥管夠?自己部隊都吃不飽,那還有餘力提供給其餘的部隊?一個連因爲吃不飽飯,而身體嚴重營養不良、虛弱的連山都爬不了的戰士。遠不如一個班吃飽飯,營養充足的部隊有戰鬥力。

雖說關內部隊在最艱難的時候,比東北的抗聯最艱苦的時候情況要好一些,不管是什麼黑豆、麥麩總歸還是多少有些吃的。傷病員經過批准,還能喝點玉米和黃豆磨成的糊糊粥。特別重要的傷病員,多少還能吃到雞蛋一類的營養品。

再加上華北的冬季,與東北的冬天相比也相差很多。但是長期處於這種飢餓狀態,無疑對部隊的發展是相當不利的。一個因爲連黑豆都吃不飽,餓的連山都爬不動的戰士,你指望他還能有多少的戰鬥力?

楊震之所以堅持要選擇察北作爲突破口,並搶佔綏遠地區。除了歸綏、包頭地區的礦產資源,是他勢在必得之外。就是想要依託晉西北根據地與晉察冀、太行區相近的態勢,採取徹底肅清晉綏,穩固呂梁,建立一條穩固的交通線。

除了爲關內部隊補充裝備,依託北滿正在建設的工業基地,改變關內部隊武器、彈藥嚴重不足。以及利用關內豐富的人力資源,反哺北滿根據地之外,還有就是爲了明年的大旱做準備。

而兩位老帥,可能還沒有認識到冀中平原丟失之中,給整個晉察冀根據地帶來的危害。以及對今年已經顯露出趨勢,但真正在明年開始的那場巨大的旱災沒有預料到。才認爲眼下的北嶽,以及晉察冀地區還有餘力能夠供養西進部隊部分補給。

只是這些原因中的相當一部分,卻是無法說出口。他能怎麼說?像古人一樣將自己半神話,能預測明年的天氣情況?估計要是說出來,別人不把他當成瘋子就怪了。開什麼玩笑,大家都是無神論者。不把你批判一個精神不正常,那就是別人不正常了。

此時的他,只能以冀中平原丟失之後,晉察冀目前山區根據地糧食產量不足,以及歸綏、包頭地區的礦產資源爲藉口,堅持自己的思路。這邊楊震無法將自己的理由解釋的太清楚,而面對固執的楊震,兩位老帥也是很頭疼。

對於他們來說,他們之所以反對西進綏遠的主要原因,不僅僅是補給線過長,很容易給日軍可趁之機。而且綏遠是第八戰區的地盤,還有第八戰區的部隊。在眼下國共關係正處微妙的這個時期內,西進綏遠就勢必要與第八戰區的部隊發生衝突。這是任何人,都不願意看到的。破壞統一戰線的這個帽子,太大了。

不過對於楊震來說,他並沒有打算在西進的過程之中以挺進軍爲主力。在他看來,挺進軍不經過一段時間的整訓,還承擔不了這樣的作戰任務。此次西進作戰,還是需要以抗聯爲主。

既然已經說到這裡,楊震也就沒有任何的掩蓋,直接將所有的思路都說了出來:“兩位老首長,我的決心還是以察北爲突破口,西進直取綏遠地區。我還是堅持認爲,察南地區作爲突破口不適合。”

“按照我們在戰前制定的計劃,此次投入的兵力爲兩個裝甲旅另一個獨立坦克團、兩個騎兵旅、五個步兵師,以及四個火箭炮兵團另五個營,三個直屬一五零重炮團,兩個高射炮團另七個營、十三個連。”

“戰鬥機、輕型轟炸機各一個大隊,中型轟炸機三個中隊,運輸機兩個中隊。另外爲了配合此次作戰,我軍將抽調三個直屬汽車團一千二百輛卡車,以及部分內衛部隊。並視情況,我們在酌情增加部分兵力和技術裝備的投入。”

“此次作戰將集中抗聯坦克數量的百分之八十,騎兵部隊的百分之五十,作戰飛機之百分之三十,重炮以及直屬炮兵之百分之四十。也就是說在結束西滿作戰之後,現在集中在西滿地區的王光宇、杜開山、陳翰章所部將全部投入到西進作戰之中。並且,我們還準備從北滿戰線抽調一批部隊。”

“不過,如果需要對日軍在河北境內的鐵路線,以及北平至歸綏的鐵路線展開空襲的話。那麼我們還需要在抽調部分的轟炸機與戰鬥機部隊,同時還要在熱河境內儲備一批汽油與炸彈。”

第一百五十二章 風雲突變(三)第八十四章 關內外的差別第八十六章 定策(4)第一百七十九章 近距離伏擊戰第四十一章 今非昔比的抗聯第一百六十四章 二十三師團的烏龜戰術第二百七十四章 他們不配作爲軍人第三百八十二章這種仗我們打不了第二百五十六章 他們只是半瓶水第四百一十四章 梗阻第二百七十章 成功的標準第四百二十七章 有些尷尬的設計第二百八十七章 都忽視了一點第一百六十五章 背後隱藏着什麼?第二百一十六章 祁口之戰之釜底抽薪第一百三十四章 最難解決的是心結第三百八十五章 谷壽夫的野望第三十七章 鬱悶的手冢仲一第七十二章 內山英太郎的嗅覺第二百九十八章 血色本溪湖(三)第一百一十六章 急需喘口氣第三百七十七章 求援與爲難第一百五十七章 火力伏擊戰第三百五十四章 大本營究竟是什麼意思?第一百四十二章 日軍內部的分歧第三十二章 他是怎麼撐下來的第三百七十八章 政委做的很好第三百九十八章 要學會用人第一百七十五章 入城紀律第二百五十章 先弱枝杈、再掘主根第六十九章 奔襲(2)第四百八十一章 迷霧第九十三章 對策第二百九十九章 觀感第三百八十九章 有意識的暴露第二百二十九章 太原城下第二百九十八章 變數第一百六十八章 打掃屋子好請客第七十六章 你這是敲詐第二百四十四章 新的敵情第二百四十七章 交易還是敲詐第三百三十七章 遼西之戰之肥肉第一百零七章 備戰(1)第三百八十九章 借窩下蛋第三百二十二章 他們不會殺你的第二百五十一章 八十九聯隊的噩夢第三百五十四章 離去第三百四十八章 唯一的選擇第二百三十二章殺雞駭猴第十二章 慎重第一十八章 楊震的算計第二百八十二章 新的進剿計劃第九十章 這次發大發了第十三章 爲了活下去第一百七十八章 授勳的原因第十六章大本營的最低要求第四百六十八章 打光了又如何?第一百三十五章 手短的日本炮兵第二百一十一章 斯大林的答覆第二百五十二章 收尾與落幕第三百七十二章 背後的勾心鬥角第一百一十一章 裝甲兵的擴編第243章 今昔類似第一百五十七章 楊震的評價第三百零二章 戰局如棋盤第三百六十七章 影響之影響第二百一十一章 消耗品第三十三章 我們不能連鍋都端走第一百五十三章 第一張牌第二百六十章 別有用心的楊震第一百八十一章 楊震心中的壓力第三十四章 燃料空氣炮彈第一百四十七章 關東軍情報之殤第九十四章 蘇聯人低頭的原因第一百一十五章 石頭落地第一百八十四章 打臉第一百六十九章 烽火羣策山(1)第二百四十六章 慎重對待第八十二章 夠用爲主第二百六十三章 決戰序幕第一百七十二章 先解決你的燃眉之急第四百七十一章 機會難得第八章 王光宇的思路第六十一章 兩個人之間的戰爭第二百四十六章 交換的想法第二百四十七章 隔閡第三百一十三章 防着這個傢伙第七十四章 血色殘陽 (2)第三百四十八章 江北態度的轉變第一百四十九章 現代化空戰第三百零八章沒有草包第十九章 絕對不能戀戰第八十四章 萬鈞重擔第四百八十二章 漏洞百出的夜間攔截空戰第一百八十章 總指揮的批評第三百一十八章 賭一把第二百九十章 只能內線作戰第五百六十五章 必須做到的第一百七十九章 近距離伏擊戰第一百零二章 總指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