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岌岌可危

再加上日軍擲彈筒的威脅,幾乎是剛一交手,兵力就不足的李明清就陷入苦戰。日軍幾乎是剛一開始,就打算一鼓作氣,而採取全線壓上。機槍、擲彈筒像暴風驟雨一樣,向李明清這邊打過來。

同時在機槍和擲彈筒的掩護之下,日軍步兵幾乎是全線壓上,一波接一波的發起突擊。正面的攻勢被打退,就從側翼迂迴突擊。一波的攻勢被打垮,第二波攻勢接踵而至。連續的波浪式豬突戰術,給李明清帶來了極大的壓力。

而彈藥不足的李明清,甚至機槍都不敢打連發。爲了儘可能的節省彈藥,他只能將日軍放到一百米以內。而這種情況,卻是他最不願意發生的。在一百米的距離,日軍擲彈筒對於機槍的威脅簡直是太大了。

即便是夜戰之中,這個距離日軍擲彈筒幾乎也是百發百中。尤其是在機槍的槍口火焰這麼明顯的情況之下,日軍擲彈筒手給他部下的機槍,帶來的威脅可謂是相當的致命。而日軍一個小隊,就裝備有兩個擲彈筒。

很明顯當面的日軍在沒有炮火支援的情況之下,將這些擲彈筒當成了迫擊炮使用,還各自分工有序。有的專門壓制機槍,有的負責步兵集羣。二十八聯隊參戰各個步兵中隊集中使用擲彈筒,給李明清帶來了幾乎比正面日軍發起的集羣攻擊還要致命的危險。

與之前的混戰相比,這場成爲今天夜裡整個阿魯科爾沁旗北面戰場上,最激烈,也是唯一一場硬碰硬的正面作戰,打的是相當的殘酷。面對着日軍一個大隊,四個步兵中隊的進攻,李明清指揮手中五個建制排,在僅有的三挺重機槍的掩護之下,拼命的頑抗着。

至於手中僅有六枚炮彈的那兩門六零炮,在他認爲還沒有到最危險的時刻,輕易是絕對不能動用的。只有三千發重機槍子彈,只要打光了那三挺重機槍就成了一堆廢鐵。如果匆忙的將這僅有的六枚炮彈全部消耗掉,那麼手中不多的支援武器也就將全部報廢。本身兵力不足,在失去全部支援火力,陣地還能守住嗎?

兵力上的絕對劣勢,以及日軍上來便投入全部兵力形成的幾乎不分主次集團攻擊,讓李明清自戰鬥打響一開始便陷入左支右撐的境地,戰鬥打的極其艱苦。一交手,李明清便感覺到壓力極大。

唯一讓他有些欣慰一些的是,日軍雖說瘋狂了一些,但是除了幾挺重機槍,以及數量較多的新式輕機槍和擲彈筒之外,幾乎也沒有什麼炮火支援。有着三挺重機槍、兩門六零炮的李明清,表面上看似乎還在火力上佔據了那麼一點點的便宜。

但這個便宜,在第二十八聯隊這種日軍老牌師團下屬的步兵聯隊的老兵面前,卻是並不太好佔。戰鬥打響不到十分鐘,一挺重機槍和兩挺輕機槍,就被日軍即便是在夜間也打的奇準的擲彈筒給敲掉。

部隊新兵多,投入戰鬥也相當的匆忙。戰鬥打響之前輕重機槍幾乎沒有任何防護的陣地可以利用,也沒有時間去修建陣地。在這場戰鬥打響之時,輕重機槍只能利用地形來設置陣地。甚至只是草草的挖了一個散兵坑,作爲機槍陣地。

而部隊之中新兵數量又多,缺乏在日軍兵力佔據優勢時候的應對經驗,尤其是應對擲彈筒的經驗。真正的戰場經驗,只能通過戰場來獲得。但第一次參戰便打這種戰鬥,對於這個團來說的確有些強人所難了。

從吃肉一下子變成了啃骨頭,對於一支新編成的,新兵佔了很大部分的部隊來說是相當大的考驗。尤其還是在兵力對比,相當懸殊的情況之下。當初王光宇將這兩個團,放在阿魯科爾沁旗一線,也就是讓他們在重炮和航空兵的掩護之下學習戰爭。

結果王德耀這一手,將在優勢炮火掩護之下的比較輕鬆一些的防禦戰,直接變成了徹頭徹尾的血戰。這種考驗,對於一支新部隊來說,沒有當場崩潰便已經是相當不錯的了。這種壓力,就算老部隊扛着也很吃力的。

儘管在戰鬥打響之前,包括李明清在內的各級幹部,都再三強調輕機槍戰鬥之中一定要注意轉移陣地,重機槍儘管再三叮囑不要打連發,儘可能的節省子彈,機槍陣地的部署一定要成交替掩護設置。要儘可能多的轉移陣地,別被日軍擲彈筒手盯上。

如果他手中的六零炮彈數量充足,他自然不用擔心。六零炮是日軍擲彈筒最針鋒相對的武器,也是對其威脅最大的武器。相對於只有五十毫米的擲彈筒來說,六零炮無論是射程,還是殺傷力,都遠非擲彈筒可以相比的。

如果他手中有主力部隊那樣,可以高平兩用的高射機槍他也不用擔心。這種機槍平射的火力密度和距離,足夠將日軍擲彈筒手趕出他的射界。哪怕是部隊中,老兵的數量再多一些,他也沒有什麼太大的擔憂。

但眼下他只能叮囑那些新兵蛋子的機槍手,要儘可能多的轉移陣地。機槍火力,一定要形成相互掩護。儘管再三叮囑,並儘可能的將機槍交給老兵使用,結果卻是仍舊在戰鬥打響之後不久,便遭遇到了毒手。

一挺自戰鬥打響一直沒有轉移陣地的重機槍,被日軍兩個擲彈筒手,即便是在夜間也不用進行任何修正的三發榴彈準確的命中。而同樣打起來之後,便什麼什麼都不管,忘記轉移陣地的兩挺輕機槍,也被擲彈筒給炸壞。

如果說之前的混戰,還體現不出來部隊之中新兵過多的影響。但是真正的硬碰硬一開打,就體現出來新兵與老兵在素質上的差距了。掌握在老兵手中的兩挺重機槍,形成交叉火力打的又準又狠。不僅有效的避開了擲彈筒的威脅,還以精準的點射,幾乎不用照明彈,便可以準確的覆蓋日軍的攻擊集羣。

而且在輕機槍的掩護之下,打光一個彈排就立即轉移陣地,決不再一個地方待五分鐘以上的時間。雖說這麼做使得火力壓制經常中斷,但畢竟保住了最重要的壓制武器。而且這些重機槍放在老兵手中,可以掌握好射擊與轉移的節奏。即便短暫的中斷火力,但只要轉移到新的陣地,馬上就可以重新壓制住日軍的攻勢。

戰鬥打響之前,李明清不顧前沿的壓力,專門給每挺重機槍配備了兩個戰士。這兩個戰士,除了用步槍掩護重機槍之外,就是專門爲了幫助笨重一些的重機槍轉移陣地。有經驗的老兵,保存住機槍自然是沒有問題。

老兵使用的輕機槍,也是隻在一個地方打幾分鐘,甚至只打光一個彈匣之後,便立即轉移陣地,防的就是日軍的擲彈筒手。機槍射速快,槍口火焰明顯,即便是在夜間也不難尋找到目標。

日軍的擲彈筒手,都是清一色的老兵。即便在夜間作戰,尋找到機槍陣地也不是什麼難事。這玩意發射又不需要任何的陣地,加起來就能打。通常都是榴彈落到腦袋頂上了,你才知道這玩意打過來了。頻繁一些的轉移陣地,就成了對付這鬼玩意的最好辦法。老兵應對擲彈筒,都有在戰場上用鮮血換回的經驗。

相比之下新兵就不行了,儘管之前已經進行過類似的訓練。但是基本上打起來,就什麼都不顧。由新兵操作的兩挺輕機槍、一挺重機槍,在戰鬥打響不到十分鐘,就被日軍擲彈筒給打掉。

十分鐘之內便失去了三分之一火力的李明清,一下子便感覺到了壓力大增。在他對面的一木清直眼光何等老道,戰鬥打響幾分鐘之後便明顯看出來,當面守軍能擺在一線的兵力並不多。而最大的火力支援,便是這三挺重機槍。

只要敲掉了這三挺重機槍,眼前抗聯臨時構建的防線便可以輕易的擊潰。所以他立即將手頭兵力所有的擲彈筒的一半,將近十個都集中了起來,調過來專門壓制抗聯的機槍火力。這個戰術雖說陰損了一點,但也正符合日本人的個性,同時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不僅讓李明清的火力減少了三分之一,還打的剩下的兩挺重機槍轉移陣地的次數更加的頻繁。火力中斷的次數增加了許多,甚至射擊三兩分鐘就要轉移體陣地,極大的降低了壓制日軍攻擊集羣的火力。

而另一半專門提供火力掩護的十個擲彈筒,一度將李明瑞的部下給驅趕成只能以戰鬥小組的形勢作戰。日軍二十八聯隊參戰的都是清一色老兵,戰場經驗極其豐富。不依靠照明彈,僅僅依靠對面守軍的槍聲與彈道,就可以清晰的判斷出守軍那裡人多。其擲彈筒打的又準又狠,那裡守軍數量多就炸那裡。

日軍新式輕機槍點射,加上擲彈筒集團使用的戰術,以及不計傷亡代價,以中隊爲建制的反覆衝擊。一個小時不到的時間,就多次突破李明清的防線。其中有兩次,差一點沒有造成李明清的防線全線崩潰。

後邊打紅了眼的一木清直,根本就不在乎傷亡數字。一箇中隊打殘了,換上一個中隊繼續攻擊。正面進攻,與側翼迂迴配合,拼命的擠壓。正面不足五百米的寬度,一次就投入一箇中隊的兵力。一個小時的戰鬥,攻擊力度就從來沒有下降過。

如果不是李明清將部隊中的老兵集中起來一部分,並儘可能的調整了一部分衝鋒槍和手槍,組成兵力再一個加強班的救火隊,由一個排長指揮專門用來堵塞漏洞。並當機立斷當場槍斃了兩個意志動搖,在少量日軍衝進陣地時候向後退的新兵,剎住新兵的恐慌情緒。他的防線,恐怕在半小時的時候就崩潰了。

李明清以這個加強班全部傷亡和自己違反紀律爲代價,保證了陣地不失。但他手中本就不多的老兵,也基本上消耗一空。沒有了老兵作爲骨幹支撐,再加上連排幹部的傷亡越來越大,他的陣地形勢更加岌岌可危。

第一百六十章 楊繼財的聯想第一百六十章 平靜的背後第二百一十九章 噩夢第一百一十七章 借力打力而已第三百八十四章 楊震的新要求第三百七十九章 永遠不要忘記第二百七十七章 要主動出擊第四十五章 日軍炮兵的戰鬥力第一百九十四章 超出判斷的對手第二百三十五章 南下第二百四十三章 更深的層次第一百九十二章 楊震的意圖第一百四十二章 投鼠忌器第二百一十二章 六月挫折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能撒的太開第五十二章 還算靈敏的直覺第二百零七章 興奮的高田泰宏第一百六十九章 鐵路輸送第一百四十七章 必須要付出的代價第二百五十三章 坦克大戰第八十五章 半截河要塞第四百五十九章 很光火的苗致和第二百九十四章 突襲機場第二百三十九章 還是值得的第三百五十章 坐山觀虎鬥第二十八章 借道第二百零七章 穩妥一些爲好第二十五章 砸鍋賣鐵的穆長秋第一百四十一章輝煌的開端(9)第四百章 惡魔之島第一百六十三章 退讓不能無底線第三百九十二章 國崎登的自以爲第240章 不甘心的楊震第一百八十章 血肉雙城(一)第八十九章 毒計(2)第五十三章 婆婆該如何去當第二百二十一章 速戰速決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二百五十八章 巖部正雄的心機第一百五十一章 敗了第二百七十六章 蘇聯人的意圖第二百零六章 對手太頑強了第二百二十三章 巖淵三次的想法第三百八十四章 心事向誰述第一百零八章 餘波中的中美海戰第二百九十五章 附加裝甲第二百一十三章高田泰宏的思維第四百六十四章 戰術呆板的蒙古軍隊第一百七十八章 近距離伏擊戰(一)第三百一十一章 僞滿江上軍第一百零七章 分歧第一百七十章 事在人爲第二百三十八章 一百二十師團的撤離方案第一百九十六章 楊震的思路第三百五十二章走,現在不是時候第一百三十一章你有些過於機械第一百四十四章 消失的四十八師團部第一百五十九章 我要獨吞第八十七章 拉網排查第六章 架勢一定要拉足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空中打擊第二百零七章 輕敵的日本海軍第二十六章 行動(6)第七十一章 炸橋還是不炸?第一百二十章 你這麼做是要上史書的第四百五十八章 難產的決心第二百六十四章 意外事件第四十四章 敵情第一百八十四章 楊震對部下的評價第三百二十六章 梅津大將的危機意識第一百三十九章 真正解決困境的方法第二十五章 岡村寧次的嗅覺第二百八十九章 打瞎他們的眼睛第二百八十四章 嚴格保密第三百五十三章 統統給他們退回去第六十二章 無賴戰術第九十二章 以菜論勢、以酒喻人第四百五十二章開弓沒有回頭箭第一百五十六章 豫中之戰(二)第四百六十四章 戰術呆板的蒙古軍隊第四百三十章 木村兵太郎的看法第三百二十二章一定要嚴格保密第二百八十八章 後生可畏第一百六十一章 鏖戰湯原(8)第五十八章 印象的改變第三百二十九章 談話之兩難第四十五章 來自關東軍的命令第一百六十七章 軍人一諾重千斤第四十六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五百七十二章 要是個男的多好第五百零七章 楊震也頭疼第二百二十三章 請慎重考慮之第四百九十七章 恐怕沒有那麼簡單第三百二十三章 事後餘波之爭吵第三百九十六章 你絕對不能被俘第一百零五章 按照你的思路來第一百七十四章 烽火羣策山(6)第四百八十六章 必然的趨勢第二百五十章 但求問心無愧第五百一十六章 冬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