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輝煌的開端(1)

楊震自然不會與郭炳勳解釋此山寨與彼山寨究竟有何不同。對於郭炳勳的疑問,楊震只是含糊其詞的應付過去。便用其他的話岔了過去。轉而提起了兩人在今後部隊訓練中的分工問題。

對於楊震含糊其辭的解釋,一頭霧水的郭炳勳並沒有多問。甚至對楊震交給自己這張圖紙上的衝鋒槍究竟是他自己設計的,還是從那裡弄的也沒有追問。對於郭炳勳來說,他知道楊震若是想和自己說實話的話,會告訴自己的。既然他不想說,終歸還是有自己理由的。

不過對於訓練上分工的問題,郭炳勳倒是沒有多說什麼,反倒是替楊震攬過去不少的事情。原來兩個人定的是楊震負責各級軍事幹部的培訓,其中主要爲教導隊、偵察隊以及部分工兵。而郭炳勳則負責部隊的整體體能、隊列、以及基礎戰術訓練。同時還要負責培訓無線電報務員。

同時郭炳勳還提出在部隊之中挑選了一批有文化的戰士,舉辦了一個參謀業務培訓隊。準備將來分配給各個部隊做參謀。法國留學回來的郭炳勳對德軍在一戰之中表現的極爲出色的參謀團極爲欣賞。

對他來說,認爲部隊現在缺乏的不單單是合格的基層指揮員,合格的參謀更爲缺乏。目前他這個參謀長手下只有董平一個人可以暫時稱爲參謀。而目前還在兼任偵察營教導員的董平實在是有些分身乏術。整個參謀處幾乎就是他一個在撐大局。這對今後部隊的發展很不利。

實際上按照兩個人的分工來說,郭炳勳的擔子要比楊震重的多。一萬多新兵的培訓,可不是一個好差事。尤其要讓這些幾乎沒有任何軍事基礎的新兵在短時間之內迅速的轉變爲合格的戰士,形成戰鬥力,其難度可想而知。

不過楊震在老黑頂子秘營三個月的苦訓,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當時楊震將士兵當作班長培訓,將班長當成連排幹部培訓,現在看任何人都不能不佩服其眼光的長遠。否則一下子出現這麼多新兵,便是連基層軍官都不夠,又何來戰鬥力的快速的形成。

有了這個底子,再加上在鏡泊湖解救出來的部分戰俘,以及在此地解救出來的勞工也有不少是戰俘出身,還有在敦化北部參軍的部分僞滿軍士兵,這才避免了基層軍官與班長的不足。使得訓練新兵的人手在不影響主力戰鬥力的情況之下還算夠。

不過儘管這樣,但因爲時間緊迫,郭炳勳還是感覺到很吃力。畢竟除了老黑頂子打下的基礎那些人之外,其餘的無論是戰俘出身的人,還是反正的僞滿軍士兵,卻是因爲原本部隊訓練方式的不同,訓練新兵的手段也是天差地別。

中國軍隊的派系太多,各個部隊的訓練手段和水平幾乎是天差地別。除了中央軍的嫡系部隊之外,其餘部隊訓練手段沒有一支是相同。但有一點,與部隊已經形成的訓練方式來說,這些部隊的訓練手段已經顯得落後。要想有效的提高部隊,尤其是新兵的訓練水平,這些人首先就要重新回一遍爐。

儘管這樣,郭炳勳還是將教導隊的大部分訓練接了下來,因爲他知道相對於自己這個單純的參謀長來說,作爲部隊的最高軍事主官,楊震要考慮的事情太多。

而總指揮,此時與其說是軍事主官,現在還不如說成了政委一類的人。自己多承擔一些,楊震思考問題的時間也就多一些。

聽到郭炳勳要接過教導隊的大部分教學任務,楊震沉思了一下搖搖頭道:“老郭,這樣不行。你的擔子已經很重了,要是再給你加擔子,會把你累垮的。老彭不在,你還要兼管軍工、後勤,這些事情累計到一起,對於你來說負擔太重了。”

“我看這樣,不如把你那個參謀業務培訓班與教導隊合併。參謀也要精通帶兵,各級指揮員也要精通參謀業務。必要的時候,參謀可以下去帶兵。基層指揮員可以上調任作戰參謀。”

Wшw●тт kΛn●C 〇

“而且好的參謀人員,在部隊擴編之時,是最好的指揮員人選。咱們不能像國軍中的那樣,參謀就是參謀,指揮員就是指揮員,這樣各級之間相互會出現脫節的。”

“這樣,基層戰術我來講,參謀業務你來講。還有部隊的訓練,既然已經有了訓練大綱,我看還是還是按照我們原來制定的訓練大綱來訓練。部隊中的老骨幹,要多發揮一些作用。”

說到這裡,楊震苦笑一下道:“與其說擔心部隊的訓練,我更擔心各級軍事主官的經驗與指揮能力。部隊編制與人數擴大了,但我們的各級指揮員的水平卻不見得提高。”

“我們這些軍官,尤其是團營級軍事指揮員原來還大多是連排幹部,一下子提拔這麼高,能力夠不夠?有沒有相應的提高?能不能與他們擔任的職務相符合?說實在的很讓人擔心。”

“別說他們了,就是你我,又有多少大兵團作戰的經驗?原來咱們剛突出來的時候,手中不過一個連的兵力,我們的能力還能說勉強夠用。”

“但現在部隊急劇發展成眼下這個樣子,我們沒有經過各級指揮位置鍛鍊,可以說是一步登天。部隊擴編,固然是可喜的事情。但沒有經過長期的各崗位鍛鍊,我們無論是能力還是經驗都與我們眼下面臨的情況,相差太遠。尤其部隊由原來的單一步兵作戰進入了現在步炮協同作戰。”

“不單單是我們,幾個團長也是如此。王光宇原來在抗聯擔任過師長、副軍長,但抗聯的一個師的兵力還沒有我們的一個營多。甚至很多的時候,也就與我們眼下一個連差不多。”

“而劉長順、杜開山之前也不過是連級軍官。在關內的時候,甚至是班排級的這種低級幹部。一下子提拔這麼高,水平與能力,能不能擔負得起交給他們的重任?說實在的我有些擔心。就算你我原來也不過是低級的軍官。”

“形勢變了,環境變了,而我們的指揮能力卻不見得能隨着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我們各級在戰場上的一個決定或是表現,甚至可以決定上萬人的生死,決定一場戰役的成敗,可以決定這支部隊的生存或是毀滅。老郭,你我的擔子更重了。”

“我們是這支部隊的最高軍事指揮員,可以說這支部隊的命運就掌握在你我手中。我們將會是曇花一現還是可以不住的壯大、發展,很多的時候就取決於你我的一個決定,甚至是一念之間。”

楊震的話,讓郭炳勳深以爲然的點點頭道:“司令員,你的顧慮很對。這些事情,我也一直在擔心。我們的各級指揮員的能力,能不能跟上形勢的變化而提高,是決定我們這支部隊生死存亡的大計。這種事情我們又無法摸着石頭過河,摸索着來。對於我們來說不單單缺乏的是時間、裝備,還有培養人才所需要的教材。”

楊震回身從自己的桌子上拿起一摞子書道:“這是我在小鬼子守備隊資料堆中找到的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部分教材,還有從小鬼子守備隊長辦公室內找到的日軍陸軍大學的教材。”

“等總指揮過了蜜月,我會委託總指揮去一趟蘇聯。一是弄回來一些物資,另外就是看看能不能託總指揮想想辦法,從蘇聯搞到一些伏龍芝軍事學院的教材,以及一些軍校的基礎教材。”

“日軍的這些教材我會盡快的翻譯過來的。小鬼子雖然滅絕人性,但是在軍官的培養之上還是有一定的水平。其基層軍官可以說是不比任何一支軍隊遜色,甚至還要好於全世界大部分軍隊。小鬼子陸軍的各種戰術思想,還是很值得我們借鑑的。”

“當年紅軍長征的時候,那麼艱難的條件還開辦了各種軍校,培養軍政幹部。我們雖然條件艱苦,但也要抓緊一切的時機,對部隊,尤其是各級指揮員展開必須的培訓。你我也要想辦法充電。”

說到這裡,楊震站起身來,走到窗子前看了看外邊漆黑一片的山地,頓了頓道:“做這一切,我們最需要的是時間。無論如何,也要多爭取一段時間。哪怕是一天也好。多訓練一天,也就意味着我們的部隊在將來的戰鬥之中多一分取勝的希望。”

“老郭,這裡的鬼子與佳木斯日軍以及其上級聯繫,主要靠的是電臺以及有線通訊。這樣,你我分一下工。電臺那邊你多掌握,有線通訊我來負責。每次與日軍上級溝通,由你親自抓。電臺那裡我還是有些擔心。”

說道這裡,楊震輕輕的嘆息一聲道:“要繼續在勞工之中尋找一些技術工人。小鬼子修造這麼大的一個絕密軍事工程,不可能沒有技術工人。想想辦法,再找一找。一定要儘快的將那些軍工設備運用起來。將勞工之中數歲大的,身體在長期的苦役以及非人的虐待之中,被折磨的垮掉的,不適合行軍、作戰的,都改爲軍事工人。”

“還有步兵輕武器訓練可以先行展開,至於炮兵實彈訓練以及步炮協同訓練還是往後拖拖,最後再展開。炮彈這東西一爆炸驚天動地。這裡距離佳木斯的直線距離並不太遠,我們弄的動靜大了,很容易引起鬼子的懷疑。鬼子對東北的控制太嚴密了。”

對於楊震的佈置與安排,郭炳勳沒有再多說什麼,只是微微點了點頭。兩個人搭檔了這麼長的時間,雖說還沒有默契到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地步,但也算得上心意相通。楊震的想法郭炳勳自然很清楚。有些事情既然定下了,就不要再去浪費時間爭論了。軍事民主,不適合眼下的情況。

兩個人針對眼下的局勢定下了計劃,那辛苦的自然是現在數目已經達到了六個新兵團的新兵們。清晨五點起牀,武裝越野一千米。早飯之後,是隊列、刺殺訓練。下午,武器分解、實彈射擊以及基礎戰術訓練。至於晚上,還有文化課與政治課。平均每天二十四小時,倒是有十二個小時在訓練。隔三差五,晚上還要進行夜戰訓練。

往往一天下來,這些勞工出身的戰士,累的倒頭就睡,推都推不行。高強度的訓練,並沒有讓這些勞工感覺到比給鬼子做苦役輕鬆到哪裡去。

通過過訴苦教育之後,這些勞工都明白現在自己是在爲自己將來而戰。自己學的這些是讓自己在未來的戰場之上能夠活下去。所以訓練雖然辛苦異常,但這些本就吃苦耐勞慣了的戰士也都堅持了下來。

實際上對於這些普通的戰士來說他們還算幸運的。那些被選入教導隊的預提軍官們比他們還要慘。白天與他們進行一樣的訓練,甚至強度還要大,晚上還要進行基礎指揮知識以及參謀業務學習。而原來的各級軍官也同樣沒有清閒下來,白天他們同樣要訓練或是練人,晚上同樣還要上課。

經過十五天的初步訓練之後,爲了讓這些新兵提前融入部隊,這些新兵被分發下各個部隊,與老兵一起訓練。原本以爲自己訓練強度夠大的他們,等進入到作戰部隊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在新兵團的訓練與老兵相比還是輕鬆點的。

雖然眼下部隊進入短暫休整期,部分部隊還要擔負防禦任務,但所有的訓練並未終止下來。楊震在老黑頂子秘營制定的訓練計劃還執行。無論新老兵,都在堅持訓練着。只是老黑頂子秘營出身的戰士已經習慣了這種大運動量的訓練而已。

實際上無論是新兵還是老兵都不知道,與現在已經改編爲偵察營的原偵察隊的那些人來說,他們的訓練雖然苦了一些,但與那些弟兄相比,無異於是生活在天堂一般。

直到有一天,他們看到偵察營的兄弟在吃飯的時候,肩上用來訓練身體協調能力與增強體能的原木還扛着的時候,才知道自己是多麼的幸福。

白天的訓練一直都是郭炳勳與李延平按照即定的訓練大綱再抓,而楊震則將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原有防禦工事的修改以及對偵察營的訓練上。原本李明瑞一直想知道楊震那番身手是怎麼訓練出來的,這一個月過後,現在他明白了。

近身格鬥訓練,佈雷、排雷訓練,輕武器的遠程狙擊,各種輕武器的熟練使用,熟練掌握擲彈筒以及迫擊炮的射擊,長時間的潛伏,軍事地形學,野戰生存技巧,捕俘技術,攀登技術,各種車輛駕駛技術,破壞技術,破障技術等等一系列的訓練讓李明瑞頭昏眼花。

當聽到楊震說這些只是最基礎的訓練,被楊震逼着與張婷卷着舌頭學日語的李明瑞差點沒有直接昏過去。這還是基礎課程,要是全部都學會,這還是人嗎。

看着目瞪口呆的李明瑞,楊震微微笑了笑道:“我說這是基礎訓練,是因爲相對於你們還沒有開展的戰術訓練而言。時間太緊迫了,戰術訓練只能穿插着進行。你們還需要學的太多。”

“比如警戒行動,搜索行動,潛伏行動,破襲行動,營救行動,奪取、扼守行動等。共同訓練內容包括,共同條令,掩體構築,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防護等。”

“等將來有條件了,還要進行傘降訓練、武裝泅渡、操舟以及各種車輛的駕駛。當然,現在我們手頭只有日軍卡車,所以你們暫時只能學習日式卡車的駕駛。”

楊震和上一根手指,李明瑞眼睛便大了一圈。等楊震兩隻手十個手指全部合攏,李明瑞真希望自己乾脆的昏過去算了。

對於楊震羅列出的這些訓練科目,便是出洋混過幾年,也算見多識廣的郭炳勳也不禁咂舌不已的道:“司令員,這些一個月他們能接受得了嗎?要是完成你的這些訓練科目,我看至少得三年以上。若是戰士們的底子在薄一些,要完成至少還要加上兩年。”

郭炳勳的眼光果然精準,一眼就看出了要想完成這些訓練科目至少得在三年以上。不用多,單單就一個軍事日語,要想熟練掌握,就至少得兩年以上。這還是學習快,腦袋夠用的。

對於郭炳勳的疑問,楊震笑笑道:“我也沒有要求他們現在一下子全部掌握。現在進行的主要以格鬥、定向爆破、運動之中的武器射擊、遠程精準狙擊、布、排雷訓練、以及各種僞裝訓練。”

“他們經歷過獨自在外作戰,野外生存訓練只需要進行一些補充訓練。他們大多都是槍法好的老兵,射擊訓練只需要加強行進間射擊訓練科目。至於戰術,也陸陸續續學習了一些,現在更多的是加強。”

“老郭,你說的沒有錯,這些科目要全完成至少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不過因爲我們現在缺乏必要的裝備,很多科目開展不了,所以有些訓練科目只能取消。”

“即便這樣,要想完成全訓至少也需要兩年。但我們沒有那麼多的時間,我只能給他們一年的時間。一年之內,他們必須要完成我預想中的七成訓練科目。我要的是一把可以隨時扎向敵人心臟的尖刀,不是一堆普通的步兵。就算再苦再累,他們這一年之中也要完成預定科目的訓練。”

第一百零三章 探討第一百七十八章 別樣的負擔第二百二十六章 暫停攻擊第六十九章 做好最後一戰的準備第二十五章 砸鍋賣鐵的穆長秋第一百二十一章 收買第一百四十五章 岡村寧次的決心第八十一章 一條肥魚?第二百四十九章 大戰序幕第一百六十七章 只是表面第十章 關東軍最佳的選擇第三百五十七章 我認爲還不夠多第八十二章 自食惡果第二百二十三章 無奈的戰術調整第二百五十四章 必須要打第七十八章 重中之重第三百一十六章 牧達夫的感覺第一章 楊震的秘密行動第三百零二章 新戰法第一百零四章 只想做你身後的小女人第234章 賭注第一百七十九章 這個險值得冒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變計劃第二百一十六章 祁口之戰之釜底抽薪第四十章 龍入大海 (7)第三百零三章 軟柿子?第一百一十一章 逼着他們自己改變第三百四十章 解了燃眉之急第一百八十四章 血肉雙城(五)第二百二十一章 頑強的日本海軍第七十五章 總攻擊第二百七十七章 越平靜的地方越危險第一百六十三章 退讓不能無底線第三百四十二章 楊震的建議第三十一章 毀滅 (3)第三百七十章 有沒有你們都是一樣的第二百六十一章 總撤退第三百五十六章 底線第六十三章 霸氣的答覆第二百七十七章 他們就隱蔽在哪裡第四十五章 來自關東軍的命令第四百六十七章 王光宇的幻覺第七章 兩頭冒尖的刺頭部隊第三百三十九章遼西之戰之調整第四百三十章 木村兵太郎的看法第二百三十五章 準備砸鍋賣鐵第十二章 不想多出一雙眼睛第一百六十四章 二十三師團的烏龜戰術第一百一十五章 石頭落地第三百三十三章 百合會第三百一十四章 攔截第一百五十三章 傾巢而出第二百七十三章 應變第四百章 在中國被慣壞的日軍第六十六章 重慶的壓力第一百七十八章 戰局突變第一百零五章 餘波之百年海軍第二百四十三章 困境只是一個開始第三百四十七章 社會部的壓力第二百一十四章 求援第二百四十二章 快慢機之爭第二百九十六章 血色本溪湖(一)第二百九十四章 艱難的東線第二百九十九章 觀感第三百一十七章神似舊人第一百二十一章 收買第三百三十六章 對調建制第三百二十二章一定要嚴格保密第一百四十二章 不幸中的萬幸第九章 無線電干擾飛機第一百九十八章 地雷的使用是有學問的第三百一十六章 真正的影響第一百三十四章 餘波第六十八章 最瞭解楊震的人第一百一十六章 四一年版的武力強拆第八章 吉本貞一的觀點第四十七章 你們是種子第十八章 增援部隊我一個沒有第一百三十章 血戰天津(三)第一百八十三章 無奈的交換物第三百三十六章 談話之潘多拉匣子第二百七十五章 服從命令是第一位的第265章 那一片失去的國土第六十九章 血戰金沙崗第229章 東寧要塞的秘密第二百八十五章 驗證第一百四十三章 咬牙階段第二百二十五章 科瓦廖夫的真實身份第三百九十一章 第七師團地獄之旅開端第二百九十三章 生駒林的直覺第四百一十一章 威脅和警告第三百三十八章 勾心鬥角第一百七十六章無處使力的感覺第五章 雞生蛋的道理第八十七章 英國人的雞肋第三百七十二章 一枝獨秀不是春第三百六十九章 空戰後的插曲第二十六章 蘇聯人的態度第四百章 在中國被慣壞的日軍第四章 副總指揮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