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一章 迷霧

只是爲了保證西滿戰場的順利達成自己的戰略目標,楊震現在太需要新京方向,來分散關東軍可能會增援的新的兵力。如果不選擇一個重要的戰略要點下手,日軍是不會將投入到西滿方向的兵力分散開的。

如果新京那邊不做足戲,無法將關東軍部分的預備隊吸引過來,對於整個西滿戰場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關東軍在新京以南還有大量的預備隊,但是目前抗聯的有生力量,絕大部分已經全部投入到了一線戰場。

現在楊震的手中,除了部分無法調動的警衛部隊、地方部隊之外,幾乎已經沒有任何的預備隊。如果日軍不顧傷亡,持續向西滿投入兵力,那麼首先承受不住兵力已經使用到極致的是抗聯,而不是後備力量目前看還相當充足的關東軍。

的確,佔據了抗聯目前裝甲兵力百分之七十,航空兵的對地支援能力百分之六十,大口徑火炮以及火箭炮的百分之六十的西滿戰場上,抗聯在裝備佔據絕對優勢。尤其是坦克和騎兵的數量,遠遠的超過關東軍。僅僅部署在西滿地區的卡車數量,便幾乎超過了關東軍所有的卡車數量。

但是對付日軍這樣大部分由受過嚴格武士道精神薰陶,而且受過嚴格職業訓練亡命之徒組建的軍隊,裝備上的優勢只能是相對的。也是就說,至少在目前的裝備從數量上來看,恐怕暫時還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抗聯可沒有蘇軍那麼財大氣粗,丟掉近千輛坦克可以不當回事。

而在眼下如果蘇聯方面再遲遲不開放過境通道,抗聯手中儲備的航空燃油和車用柴油、汽油儲備已經見底,航空炸彈和火箭彈的消耗也接近見底。沒有了汽油和武器的飛機、坦克,實際上就是一堆廢鐵的情況之下,裝備上的優勢隨時會變爲劣勢。

在兵力上至少要相對的持平,即便是略微處於劣勢,但是這個劣勢也絕對不能太多。否則一旦日軍在兵力上佔據絕對的優勢,單靠裝備上的優勢,也很難戰勝對手。楊繼財的那個戰例只是一個特殊的偶然,絕對不是敵我兩軍真實的水平對比。

實際上在作戰之中,楊震一向是以兩個主力師配屬大量合成部隊,對付日軍一個三聯隊編制師團的兵力對比來部署的。當然也有少數的戰例是以一個師對付日軍一個師團,但是那多是牽制性的行動。

的確抗聯的一個主力團除了人數略少於日軍一個聯隊之外,無論是戰鬥力還是裝備,都不遜色於日軍一個正規的野戰步兵聯隊。但拿抗聯的一個師去圍殲關東軍一個師團,楊震還沒有自大到那個份上。擊潰戰不是沒有過,但是殲滅戰卻是幾乎不可能。

所以楊震在接到王光宇的彙報後,認爲楊繼財今天的那個戰例,只能是一種特殊情況之下,產生的特殊結果。以一個加強團,擊潰日軍兩個野戰聯隊,即便是有大量的重炮配合,但是也無疑是一種特例。

實際上在接到王光宇彙報的時候,楊震認爲此戰看來固然是楊繼財心思縝密,以及戰場應變能力極強,同時具備有相當的戰術眼光。但是無疑邱金堂在此戰之中起到的作用,卻是成功的根本。

沒有邱金堂對他這種冒險的默認,甚至暗地裡的支持。就他一個小小的簡編師一級部隊的參謀長,又豈能調動阿魯科爾沁旗境內所有重炮部隊參戰?沒有邱金堂派出自己身邊最得力的作戰參謀配合,他那能在那麼短的時間之內便理順指揮關係?

如果邱金堂不是在發現被他架空之後,默認了他的方案,那麼即便是有他的那位老鄉兼同學的幫忙,他也不可能指揮得動所有的炮兵部隊。其實當時邱金堂想要拿回指揮權,就是一句話的事情。

調往阿魯科爾沁旗戰場上的重炮部隊,多是總部炮兵直屬部隊。邱金堂這個炮兵副參謀長,想要拿回權力,就是一個電話的事情。而正是邱金堂對他的舉動默認,以及暗中強有力的支持,才創造了這個奇蹟。

但絕對不能就是說抗聯的一個團,已經有了與日軍兩個聯隊抗衡的實力。日軍的步兵戰術,以及步兵的戰鬥素質,即便是在世界也是一流的。你可以小看日軍的炮兵,小看日軍的裝甲兵,但是你絕對不能小看日軍的步兵。

所以在目前關東軍預備隊還相對充足,隨時可以再次向西滿投入大量兵力的情況之下,楊震必須要想辦法分散其對西滿的注意力。而這個點,沒有一個比新京這個關東軍統治東北的象徵,更加合適的地方了。

之前自己調整新京方向部署之後,新京方向的馬春生與吉林方向的王效明的鉗形攻勢,並未吸引關東軍的有生力量過多的在新京戰場投入兵力。甚至可以說,連一個師團的兵力都沒有吸引過來。

眼下整個新京防禦圈,除了之前的第九師團之外,陸陸續續進入新京的關東軍增援部隊,總兵力還不足一個獨立混成旅團。日軍不僅放棄了新京外圍的,甚至連吉林方向也一併放棄,將外圍的兵力幾乎全部撤到了。這樣的結果,無疑讓楊震很是擔心。

而最讓楊震擔憂的是,是關東軍從吉林撤退時候的表現。關東軍在撤退的時候,幾乎完整的放棄了吉林。甚至連豐滿水庫已經完工百分之六十的大壩都沒有全部炸掉,只炸開了溢洪壩。甚至就連已經運到吉林車站的八臺大型水利發電機組,都被完整的遺棄。

他們利用將豐滿水庫放水,製造人爲洪水區的辦法爭取到的時間。將在當初楊震佔領豐滿水電站工地,帶走大部分的勞工撤離之後重新補充的數萬勞工中的青壯年,利用尚未中斷的奉海鐵路、吉海鐵路裝車全部運到南滿。

而在時間緊迫,已經來不及全部轉運的情況之下。將剩餘的,匆忙之間無法撤走。或是年老體弱,已經沒有利用價值的上萬勞工,全部槍殺在了豐滿水電站邊上的兩條山溝內。這上萬勞工,除了幾十個人裝死伏在別人身下逃過一劫之外,全部被日軍屠殺。

爲了避免抗聯依靠勞工獲得補充兵員,關東軍在撤退之前將無法帶走的上萬勞工全部屠殺一事。的確讓楊震恨的咬牙切齒,但是關東軍從吉林撤退時候的表現,卻是無疑讓楊震很是擔心。

吉林是新圖鐵路的一個重要樞紐站,南連海龍、奉天,西可以連接圖們,向東直達新京。這麼一個重要的樞紐,就這麼輕易的放棄了。而且甚至就連主體已經完工的豐滿水庫,以及運到整整八臺這個世界上最先進的發電機組都放棄了,這絕對不是一件偶然的事情。

以吉林日軍在撤退之前的實力來看,在人爲製造的洪水區幫助之下,就算守不住吉林。但是堅守一週,甚至更長的時間還是有可能。而從王效明所部上報的情況來看,其撤退的相當的井然有序。

至於那些發電機組沒有攜帶走,是因爲日軍在抗聯空襲的情況之下,要集中車皮轉運裝備和人員、物資。至於那幾臺平均每臺重達到幾噸的水力發電機組,是因爲他過於沉重而放棄的。

這幾臺發電機組日軍轉移費事,抗聯轉移也不輕鬆。在雙方一切交通手段都在全力保證作戰所需的情況之下,即便這幾臺水力發電機組暫時放棄,但是隻要形勢扭轉,就還是關東軍的。

而在王效明所部正在因爲日軍制造的人爲洪水區域繞路,遠還沒有形成合圍。雖然九臺已經落入抗聯手中,但是吉林西南部的雙陽還牢牢的控制在關東軍手中的情況之下,就突然放棄吉林這個軍事重鎮。

楊震認關東軍捨棄如此重要的戰略要地,不斷的收縮兵力,只能說他們的目的並不簡單。是有計劃,並經過深思熟慮的收縮兵力。但絕對不是爲了在新京東南方向,雙陽、伊通構築一條新防線。

因爲從吉林撤退的日軍,直接都撤進了新京城內。而不是爲了行程新的防線,撤向雙陽。關東軍下一步的戰略意圖是什麼,楊震短時間之內還無法判斷出來。所以,他才需要對新京方向增加壓力,以摸清楚關東軍真實的意圖。

如果在新京方向的攻勢不加強,只保持目前這種半高壓的態勢。不僅僅無法將關東軍預備隊吸引過來,甚至還使得新京的關東軍守軍,遊刃有餘的不斷配合反擊的日軍,對長嶺方向進行騷擾。

改變目前新京方向這種局面唯一的辦法,就是加強對新京的攻擊力度。讓新京日軍只能將所有的兵力,真正的收縮到新京城內,無法抽調出兵力配合其他方向的作戰。至少保證馬春生所部迂迴、穿插的側翼安全。

而且也只有將新京方向的關東軍打的疼了,才能更好的摸清楚關東軍放棄吉林背後的真實意圖是什麼?因爲如果說關東軍放棄吉林,是爲了集中兵力加強對新京的防禦的話,楊震根本就不相信。

不僅自身戰略位置重要,而且距離新京不過一百二十餘公里,之前還有鐵路相連的吉林。與新京在對北防禦作戰的時候,相互爲犄角之勢。放棄吉林,也就等於放棄了新京東面的一個戰略屏障。

關東軍的參謀不會那麼愚蠢,放着新京以南的幾個師團不用,而放棄一個戰略要地。抽調那裡的守軍,去增援對於防守一座城市來說,兵力已經並不算少的新京守軍。這個時候關東軍放棄吉林絕對是另有所謀。

只有在新京這個關東軍不會輕言放棄的方向將日軍打疼了,才能讓關東軍主動暴露他們的意圖。所以加強對新京的攻勢,對於楊震來說無論是戰術意圖還是戰略意圖,都極爲的重要。

不過對於這種戰鬥,究竟該怎麼去打,前線指揮員的領會能力也相當的重要。壓力不夠,無法吸引更多的日軍援軍。如果太過於深入,那麼很容易在下一步的作戰之中,將自己陷於被動的境地。甚至搞不好的話,有可能會被日軍包了餃子。

第三百二十六章 生路未必就是生路第一百章 超出預想的結局第九十四章 選擇第一百六十四章 封鎖區第二百四十章 是不是應該事先通氣第四十九章 坪島支隊的覆滅第三百二十九章 改變路線第二百九十五章 做好犧牲準備第五百七十七章 李賀搞不懂的日軍傘兵第三百七十九章 熊大縝的雙簧第二百一十三章高田泰宏的思維第三百三十九章遼西之戰之調整第二百五十四章 僞鈔第八十二章 聽聽他們的建議和想法第259章 歷史的車轍第二百五十七章 思路和建議第一百八十七章 血肉雙城(八)第三百二十三章 中央來電第五百二十六章 遣將不如激將第二百七十七章 四十聯隊的最後瘋狂第一百四十八章 雛鷹初啼第三百七十二章 雷霆手段第一百八十章 血肉雙城(一)第二百五十二章 新京戰場上的絞肉機第七章 軍婚保護法第三百八十三章他們可真敢要價第三百一十八章 楊震的自信第九十二章 敵情第一百三十七章 真正駕馭這羣鐵馬第三百一十三章 那就再做足一點第六章 防微杜漸第一百一十八章 談判第二百四十七章 理解不同第三百七十六章 這是糖衣炮彈第一十一章 老帥的憂慮第七十章 沒有什麼可擔心的第三百零三章 不知所措的片山少將第四百九十八章 沒有想到的結果第二百四十二章 快慢機之爭第四百七十一章 機會難得第六十二章 最難纏的對手第一百一十七章 關內部隊的問題第三百零九章 必須打的準,打的狠第三百五十九章 你這是本末倒置第七十三章 十一師團的夢魘第三百七十章 漫天要價第九十一章 儘可能挑軟柿子第二百七十五章 蘇聯人的交換條件第五百三十七章 通遼外圍爭奪戰(一)第一百二十章 必須丟掉第一百二十八章 我們更需要錢第三百零二章 戰局如棋盤第五百二十章 移交時的勾心鬥角第三百零一章 狼性第九十五章 反覆爭奪第一百零五章 兇惡的叛徒第三百四十八章 唯一的選擇第一百三十四章 餘波第二百一十三章 最關鍵的問題第一百三十八章 輝煌的開端(6)第一百一十九章 處 置第三百九十章 讓人意外的保密原因第244章 趕鴨子上架第一百六十章 平靜的背後第一百章 打破慣例第四百四十九章 將計就計第二百五十一章 練爲戰、不爲看第三百九十一章 不中用的颶風第二百九十五章 陳翰章的判斷第五十六章 就用二十六團第二百八十六章 反擊時機的選擇第四十二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一百六十九章 鐵路輸送第五十章 突然襲擊第一百三十七章 夜深、狼多第四百一十七章 日軍新式機槍的威脅第一百三十二章 這只是一個引子第四十二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三百二十章 意志崩潰的日軍第四百六十二章 囚徒的困境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點點特權第二十二章 第八師團的新戰術第二百七十二章意外中的意外第十八章 增援部隊我一個沒有第三百六十章 回程第一百七十六章 戰術調整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響第九十二章 敵情第二百八十六章 生駒林的野望第二百五十六章 楊震的不滿意第四百一十四章 梗阻第六十七章 心懷各異第一百九十二章 楊震的意圖第四百七十五章 因果關係第三百四十二章 以萬變應萬變第240章 不甘心的楊震第三百五十七章 賭贏了第一十五章 腐敗帶來的危害第四十七章 楊震苦心的算計第一百三十五章 輝煌的開端(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