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九章 替代品帶來的影響

但是羊殺了剝掉了皮,肉總不能丟掉吧。超大數量的羊肉,除了以冷凍肉的方式出口蘇聯,作爲償還原有的債務一部分之外,剩餘的只能內部消化。爲了消化這些堆積如山的羊肉,除了大量配發部隊作爲肉食之外,東北局還號召老百姓吃羊肉。

甚至很長一段時間之內,根據地內各大城市的市場上只有羊肉供應。作爲東北人主要肉食的豬肉,在此次會戰第一階段結束,到春節之前這段時間之內則壓根見不到蹤影。即便是牛肉,都基本上很供應。

如果不是外面的冰天雪地,搞不好一般人到了根據地聞着到處都是羊羶味,還因爲自己來的不是回民數量並不多的東北,而是到了回民聚居的西北地區。

而日軍潛伏在根據地內的間諜,也向關東軍發佈了抗聯佔領區爆發經濟危機,已經無力承擔豬肉供應,只能用西滿盛產或是從外蒙古的羊肉替代的虛假情報。

其實對於這件事情後續影響,最頭疼的不是楊震,而是各個部隊的司務長和炊事班長。在面對上級配給大量,幾乎是超數量的羊肉,在各個部隊的炊事班想了很多辦法,儘可能的調劑羊肉的製作方法。

儘管有上級配發的專門做羊肉的食譜,只是限於手中的材料有限,怎麼做翻來覆去就是那幾種。單調的口味,在加上上羊肉特有的羶味。長時間還是造成了很多人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之內,見到羊肉就反胃。畢竟大多數中國人,眼下還是以豬肉爲主要肉食。

其實羊肉這東西,比豬肉更加營養。但是其自身存在的羶味,卻是大部分不是回民等一些自幼便吃羊肉民族的人難以適應的。所以儘管軍區下發了一些羊肉的製作方法,但是依舊不太受歡迎。甚至有的重傷員住進了醫院,別的要求沒有,給口豬肉吃就行。

至於被稱之爲三塊瓦的冬季軍帽,根據地上哪去找那幾十萬只狗去?要是都用狗皮製作軍帽,單憑北滿一地是無論如何也找不到所需幾十萬只狗。無奈之下爲了儘可能的節省棉花,狗皮的數量不夠,只能用兔子皮和山羊皮代替。

爲了籌集到足夠的幾十萬頂冬季棉軍帽所需的原材料,不僅幾乎殺光了整個根據地的狗和兔子。爲了籌集到足夠的兔子皮,各地發動了大量的羣衆上山打兔子。甚至還想辦法,從敵佔區和朝鮮走私狗皮和兔子皮。可謂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冬裝所需的皮子湊齊了。

至於從陝甘寧交換來的,以及根據地內自產的,無法制作大衣的山羊皮,則改爲製作冬季日式的翻毛棉鞋,也就是後世熟稱的大頭鞋。考慮到東北雪大,而腳對行軍的重要性。所有的大頭鞋一律採用日軍駐黑河境內冬裝大頭鞋的樣式,全部都是高腰的形勢。

不過雖說羊肉吃的部隊和根據地內的百姓,都到了提起羊肉反胃的地步。但是相比一旦受潮便變得死沉,而且在行軍、作戰之中,極爲容易掛壞和破損而降低保暖性的中式厚棉襖來說。

這些羊皮短大衣不僅保暖性更好,而且相當的抗磨、輕便。同時白色的外表,在東北的冰天雪地之中,也是一個很好的保護色。同時全羊皮構成的大領子,在必要的時候可以立起來,用上邊帶着的鈕釦扣住,保證臉部不被凍傷。

有這些與舊式扎線棉衣相比的優點,使得這種原本只是臨時作爲一種手段而採用的冬裝,相當的受到部隊的歡迎。至於小小的兩樣白色不耐髒,以及還有下襬在必要的時候,不能收進棉褲內兩個缺點,倒也算不上什麼了。

而且羊這種生長期短,耐粗飼料的牲畜,也適合部分代替東北本地並不生產,只能全部依賴外援和進口的棉花。再加上進口的棉花,還要紡織成棉布供應部隊夏裝和保證百姓日常所需,棉花始終供不應求的情況之下。

來源最容易,也是可提供數量最大,加工也簡單的綿羊皮,也就成了抗聯製作冬裝的一種重要原材料。畢竟這種蘇軍樣式的短大衣,不是高檔的皮夾克,用不到進行精細加工。只要完成粗加工,甚至一些小的裁縫鋪也能夠製作。

只不過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楊震以保守軍事秘密爲由,堅決拒絕後勤部發動根據地內所有的羣衆爲部隊製作冬裝。堅持以剛剛完成擴建還不到兩個月,連擴建後需要新召的工人還沒有找齊的軍區被服一廠和二廠進行。

儘管這兩個被服廠剛剛完成了擴建,生產能力比原來翻了兩番,但所需的工人卻是與所需的數量相比,還相差懸殊。再加上還要生產棉褲、冬季軍帽和軍鞋的情況之下,在一個月的時間之內要完成幾十萬件羊皮短大衣,卻也是相當困難的。

羊皮短大衣雖說是短大衣,但是那是分跟什麼樣的大衣相比。與原來抗聯制式到膝蓋以下的棉大衣相比,自然算是短的。但是與棉襖相比,這種在楊震的要求之下,加長到膝蓋上的大衣,卻也着實不能算短。

而且羊皮並不是剝下來就能使用,還要進行一系列的深加工。雖說不像製作高檔皮裝那樣費事,但工序一樣很多。單靠抗聯的兩個人都沒有招齊的被服廠,自身是很難在短時間之內完成這麼大一批冬裝準備的。

但是在楊震的堅決要求之下,後勤部長張鎮華卻是無可奈何。他怎麼也搞不明白,一個簡單的爲部隊發放冬裝的問題,怎麼搞出什麼經濟戰方面還有戰略僞裝的問題?在張鎮華看來,這都是那挨着哪兒啊。

儘管不理解,但是對於楊震的理解也要執行,不理解也要執行的命令。無奈的張鎮華只能將部隊的家屬,動員起來一部分到被服廠工作,不分晝夜的幾乎忙了一個月,才總算將打將的將所需冬裝趕製完成,保證了部隊在上凍之前的及時發放,沒有耽誤什麼事情。

但儘管這樣,在全力保證冬裝製作的前提之下,棉鞋和棉手套的製作也沒有能在下發之前全部完成。好在繳獲的日軍制式冬季棉鞋,還有一定的庫存。將這批棉鞋調撥給航空兵地勤,後方高射炮部隊等非一線戰鬥人員,才勉強滿足了需要。而棉手套,則機關等非一線戰鬥部隊,則晚了半個月才發放。

不管怎麼說,在第二批訂購的物資未能按時抵達的情況之下,抗聯在上凍之前總算將今年的冬裝全部按時下發。雖說後續引發一些或是好的,或是不好的事情,但總算解決了關鍵的問題。至少沒有讓部隊因爲物資的不足,而在這冰天雪地的北滿挨凍。

而在整個東北抗聯作戰之中,一件蘇式的短羊皮翻毛光面大衣,加上一件作爲二層保暖使用的毛衣或是薄棉襖、一條厚棉褲以及一個兔子皮或是狗皮製作的棉帽子,外加一雙日式高筒大頭鞋和三指山羊皮手悶子。

這種極受歡迎的冬裝搭配,幾乎成爲了抗聯在整個戰爭期間,冬季的時候制式的冬裝樣式。這種新式搭配的冬裝,抗聯則一直穿到新中國成立,棉花危急得到徹底的解決之後,才從部隊之中撤裝,該爲兩件套式新式的冬季作訓服。

在四三年底,抗聯部分部隊入關之後。華北的日僞軍一見到這身裝束,甚至不用刻意偵察,就知道被他們稱之爲東北虎的抗聯來了。這件事情,倒是當時只是作爲一種應急辦法的楊震沒有預想到的。

至於蘇聯人索要白俄一事,開始倒是沒有楊震與李延平想象的那麼複雜。不想在這件事情上得罪那有事那到的美國人,以及引起在部分根據地工作的白俄人陷入混亂的楊震,最後給蘇聯人出了一個餿主意。

抗聯將蘇聯需要的白俄,以蘇聯領事館召開戰爭情況通報會,以及蘇聯方面統計一下在哈僑胞數量,爲不想回國的通報提供去美國通行證等一些對這些白俄誘惑力很大的亂七八糟名義,連同家屬全部集中到哈爾濱以北的一個原日軍軍營。

至於後續的問題,則由蘇聯人自己解決。考慮到可能出現的突發和意外情況,楊震在經過請示中央之後,同意蘇聯人調集其遠東軍區內務部一個團,在處理這件事情的時候,暫時駐紮在哈爾濱。只是楊震沒有想到,這件事情居然也會出現了一些偏差。

等抗聯將白俄集中起來之後,前來接收的蘇聯人,待白俄青壯年集中到足夠數量之後。其配合行動的領事館官員,便直接宣佈他們報效祖國,補償在沙俄時期欺壓和背叛足夠的罪孽的時候到了。

然後不管那些白俄同意與否,直接出動進駐哈爾濱的那個內務團,用機槍逼着所有的青壯年換上軍裝之後,直接在營區之內就地送上火車全部統統的拉回了國。也許人力損失越來越大的蘇聯人,真的是對這些兵員求知若渴。不僅僅三十歲以下的,甚至一些十六七歲的孩子,或是三十多歲的中年人,也在蘇聯人強行拉兵的名單上。

實際上對北滿滲透同樣很深的蘇聯人,對這些白俄底子摸的很清楚。當集中到一定規模之後,都不用抗聯統計數量以及移交名冊。其熟悉的程度,甚至連辦理移交的抗聯幹部,都遠遠的比不上。而且壓根就沒有經過挑選,直接將符合條件的給帶走。

而其中那些哈爾濱白俄中有一定地位或是威望的人,則在領事館的官員配合和指點之下,直接當着抗聯交接人的面,也不管別人感受如何,直接拷上手銬丟進一輛從國內帶來的焊上鐵欄杆的大客車,派專人押送到機場使用飛機運回國。

不過也許是真的急需補充兵員,也許是認爲婦女、老人、孩子對他們已經沒有威脅。前來接收這批白俄的遠東軍區內務部,只是帶走了青壯年男子,以及部分特別提出名單上的人之外,老人、婦女和孩子他們則全丟了下來。

第四百四十七章 終究還是慢了一步第二百六十章 別有用心的楊震第二十三章 東北王?第六十八章 重慶的陽謀第三百四十一章 刨日本人的祖墳第三百六十一章 家人與親情第十三章 爲了活下去第三百九十三章 我只能給你兩年第六十三章 日軍參謀的習慣第一百一十一章 逼着他們自己改變第二百三十八章 優勢與劣勢第二十八章 借道第四章史上最黴的穿越(4)第二百六十九章 最危險的局面第十九章不退則進的日軍第二百四十六章 交換的想法第二百一十八章 炮擊的效果第五章 戲要做足第七十章 同志們殺鬼子第一百八十四章 換一個角度看問題第四百六十八章 打光了又如何?第二百四十章 是不是應該事先通氣第一百三十六章 任重而道遠第三十五章 發展最大的制約因素第三百六十五章 大相徑庭的楊震第九十四章 退而求次的韋維爾第一百六十四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震南下第二百四十四章致命的錯誤第七十章 我們補償不起第一百七十八章兩害相權取其輕第二百三十七章 楊震的最終目的第六十六章 一起慢慢變老第一百三十二章 沒有資格按部就班第三十六章 重點放在北平第一百一十七章 借力打力而已第四百零二章 自食惡果第二百二十二章 隋長青的猶豫第六十九章 按住脈搏的人第二百五十九章 東施效顰的日軍第九十二章 敵情第二百一十七章 雷厲風行第一百九十五章 有這個底氣的第三十四章 燃料空氣炮彈第五十三章 遇險(2)第一百四十八章 岡村寧次的直覺第一百章 打破慣例第三百三十八章 勾心鬥角第八十一章 一場經典的夜間伏擊戰 (4)第二百四十章 是不是應該事先通氣第三百六十四章 幸運的於明第四百零七章 一次全部解決第三百七十四章 苦口婆心第六十六章 別無選擇第九十八章 徹底的摧毀第三百六十四章 影響之算計第六十三章 秘營(2)第二十八章 沉得住氣第三百九十八章 這一戰的長遠影響第二百五十五章 誤會第二百五十六章 不能不打的原因第一百二十五章 打贏爲根本第三百章 隋長青的野望第三百七十二章 南太平洋上的漣漪第七十一章 這絕不是在危言聳聽第二百八十五章 咱們秋後算賬第三百四十章 心理戰第二百零五章 日本陸海軍的奇葩第七十七章 秋後算賬第六章 顧慮第四百一十九章 你必須要習慣第四百五十三章 王光宇的擔憂第二百零二章 圖窮匕見第三百一十三章 防着這個傢伙第三百三十三章 百合會第一百零二章 我們的計劃更適合第三百六十一章 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第四百四十三章 我相信第三百七十四章 楊震的算計失誤第二百六十一章 日軍等待的就是這個機會第一百四十章 捍衛尊嚴第四百三十七章 老謀深算第二百八十三章我可以跳傘第五十七章 刻薄對尖酸第一百八十五章 歸綏之戰(五)第七十五章 更符合美國的利益第一百七十一章 是人才,但可惜了第二百七十八章 過於穩重了第二百八十五章 咱們秋後算賬第一百二十六章東進(5)第一百零九章 噩耗第一百五十四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三百零八章 魚也要、熊掌也要第三十二章 總算可以勉強喘口氣第三百一十九章 日軍的嘗試第九十三章 對策第一百零八章 考慮不足第一十八章 楊震的算計第五十章 關心則亂第八十七章 英國人的雞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