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華北方面軍發起的戰場貫穿了整個四一年冬季,四二年開春的日軍大掃蕩,直至抗聯會戰發起之後才最終停止下來。連續不斷的殘酷掃蕩,大規模的使用毒氣,使得損失慘重的華北各大戰略區,基本喪失了配合抗聯作戰的能力。
在整個抗聯會戰發起之後,除了及時轉移到陝甘寧邊區,主力得以保存下來的晉綏軍區部隊之外。其餘的各部只能承擔營救抗聯被擊落飛機的飛行員,以及對日軍鐵路運輸進行騷擾性牽制的任務。
沒有了華北各大戰略區的配合,抗聯在此次會戰中幾乎獨自承擔了華北方面軍與關東軍兩大戰略集團的壓力。尤其是華北方面軍在戰役發起之後,持續不斷增援的兵力,給抗聯的作戰帶來了沉重的壓力。
而出席此次會議的後宮淳中將,雖說沒有給予岡村寧次太多的承諾,對於岡村寧次的判斷,也不是很以爲然。作爲支那派遣軍的參謀長,他此次來北平似乎只是出於對關東軍的尊重。但是在行動上,卻給予了華北方面軍最大的支持。
在返回南京之後,從駐華東十三軍各個師團以及直屬部隊之中,抽調了九四式反坦克速射炮,以及兩個獨立野炮聯隊,一個獨立野戰重炮大隊,外加四個山炮中隊。在十一軍結束長沙會戰後,又將一個野戰重炮兵聯隊調撥給了華北方面軍。
而日軍大本營那位此時已經身兼首相與陸相的後宮淳的那位同學,也在這位後宮淳中將的要求之下。將結束馬來亞戰役後,將在馬來亞半島繳獲的七十餘門英制兩磅反坦克炮,以及三十四門英制二十五磅野炮也調撥給了華北方面軍。
到新加坡戰役結束之後,十餘萬投降的英軍中裝備的所有的兩磅炮,幾十門二十五磅和十八磅野炮,外加上幾百挺維克斯重機槍,以及全部的彈藥也被在第一時間送到了天津,全部配備給了華北方面軍。
東南亞戰役打響之後,由英印軍、澳大利亞、新西蘭軍隊組成的遠東英軍,一路從馬來亞半島潰退到新加坡、荷屬東印度羣島,基本上沒有組織像樣的抵抗。五十多天的時間,丟光了整個馬來亞加上新加坡。
到新加坡戰役結束,不算正在進行但是已經敗局已定的荷屬東印度羣島戰役。英軍部署在遠東以及隨後趕來增援的部隊,加上澳大利亞等英聯邦軍隊全軍覆滅。僅僅被俘的十餘萬,損失了大批的裝備。
再加上英軍向來沒有在戰敗時候破壞裝備的習慣,以及一路慌不擇路的大潰敗。遠東英軍裝備的所有裝備,幾乎都是完整無缺的丟給了日本人。英國人給的大方,日本人收的也自然不會有什麼不好意思。
而在華北形勢有些不妙,日軍制式的九四式反坦克速射炮,性能已經落伍不說,而且數量也嚴重不足的情況之下。一向吝嗇的日本人,自然不會放着這麼大一批雖說在北非戰場上已經落後,但是自認爲對付抗聯皮薄的蘇制坦克還夠用的反坦克火炮丟在東南亞生鏽。
至於彈藥,英聯邦軍隊丟棄的武器裝備堆積如山。僅僅在新加坡戰役之中,日本人繳獲的七七子彈就足夠這些機槍不用計劃打上一年的了。當然如果這些機槍在這些子彈被消耗光之前,不被打報廢的情況之下。
英軍在東南亞的大潰敗,給日軍留下了豐盛的物資。除了沒有坦克之外,其餘的火炮是大小口徑齊全,而且大部分的彈藥也相當的充足。日本人將這些裝備中的重武器,隨之便調運到了華北,交給整天向日軍大本營索要反坦克武器的華北方面軍。
最關鍵的是日軍在東南亞戰場上繳獲的炮彈,數量極其充足。高爆榴彈英國人自己也缺,自然繳獲的不多。但是足足幾萬發的穿甲彈,足夠日本人將這批火炮用到報廢了。而二十五磅野炮,使用高爆榴彈,也可以作爲大口徑的反坦克火炮使用。
至於野炮改爲反坦克炮使用,會不會加劇炮管膛線的磨損,加快炮管的報廢速度日軍也不是太在乎。反正這批火炮都是繳獲來的,整體的數量雖說不小,但是總體數量對於一支軍隊來說還是不算大的。
如果說爲這批火炮再加開一條炮彈生產線,對於日本人來說是不划算的。所以這批火炮即便這一戰過後全部報廢,對於日本人來說也無所謂。這批火炮對於日本人來說,不過是廢物利用而已。
其實二戰中的日本人,沒有到最後窮途末路的時候,對繳獲的裝備絕大部分時間一向是不屑一顧。並不像他們在歐洲的盟友德國人那樣,利用相當的廣泛。這一點,國力更弱的日本人的做法,與他們在歐洲的盟友大不相同。
當然這其中與他們特殊的作戰環境,與後勤方面有很大的關係。也與他們除了在二戰初期之外,其餘的時間都是一系列的防禦作戰有很大的關係。但這也未嘗不是與日本人獨特的東方思維,有一定的關係。直到二戰末期,後方補充實在已經是力不從心了,日軍纔開始大規模使用繳獲的裝備作戰。
如果不是華北方面軍一再要求,後宮淳中將利用自己與首相的特殊關係,這批裝備恐怕要一直到戰敗投降,也會在倉庫裡面生鏽。但就是這批裝備,尤其是裡面數量衆多的兩磅炮,以及二十五磅野炮,卻是給抗聯的突破帶來相當大的麻煩。
日軍華北方面軍利用這批九四式反坦克炮,以及大本營隨後陸續調撥來的英制兩磅炮,加上本身抽調的九四反坦克炮,集中總數足足三百餘門的反坦克炮。在加上大正十一年式步兵平射炮,九七式二十毫米自動炮沿着巴彥舒圖、蘇尼特右旗、鑲黃旗、正鑲白旗。直至太僕寺旗、正藍旗、多倫一線構築了綿長的反坦克火力網。
在一些可能成爲抗聯進攻的重點部位,如鑲黃旗與正鑲白旗一線,其反坦克火力密度甚至達到了每公里三十多門。再加上配屬用來臨時充當反坦克炮的英制十八磅和二十五磅野炮,其反坦克火力密度甚至超過了同期的蘇德戰場。
這些數量相當巨大的反坦克炮,再加上戰前利用華北方面軍所屬修械所,關東軍控制的滿洲兵工廠臨時趕製出來,本土調撥來五萬多枚九九式和九三式反坦克地雷。在加上從正鑲白旗直至化德一線挖掘的三道反坦克壕,組成了一道岡村寧次心中,不可逾越的反坦克火力火牆。
其反坦克陣地與反坦克火來配置,也在關東軍抽調過來的,參加過通遼與林西作戰的軍官參與之下,進行了一定的調整。採取明暗堡配合,反坦克火力點與反坦克地雷網相互配給的大縱深反坦克火力點。
以威力最大,雖然沒有穿甲彈但是使用高爆榴彈,對抗聯使用的蘇制輕型坦克威脅也很大的英制野炮,以及兩磅炮爲正面反坦克火力。使用九四式速射炮與大正十一年式步兵平射炮,作爲兩翼火力配備。
以最輕便的九七式二十毫米自動炮和大正十一年式步兵平射炮進行機動設伏,專門用來對付坦克最薄弱的側後裝甲。多種火力配合,形成遠近結合的多層次反坦克火力點,再加上反坦克壕與密佈的反坦克地雷,與各種反坦克障礙物,這位岡村寧次大將給抗聯準備開展的裝甲集羣攻勢,製造了一道相當豐盛的招待宴。
同時爲了解決掩護的步兵,岡村寧次還用大本營調撥過來的英制維克斯重機槍,在反坦克火力點周邊構築了大量成交叉射界的明暗結合的機槍火力點。這種機槍對於機械化很差的日軍來說,有些過於笨重了。但是用於防守,卻是沒有任何問題。
其實這種機槍全重,比日軍慣用的九二式重機槍還要輕上十公斤。而且射速更高,火力持續力也要遠遠的好於九二式重機槍。但日軍卻不知道是怎麼想的,也許是因爲這種機槍在需要冷凝桶才能保證高射速,或是過高的射速對彈藥消耗量過大,就認爲這種機槍笨重。
英國人在東南亞戰場上豐富的饋贈,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日軍一貫反坦克能力與機動防空能力不足的弱點。更讓幾個月之後展開的會戰中,出現了敵對雙方同樣都使用第三方生產的武器相互廝殺,英國人的反坦克炮向着英國人制造的坦克開火的奇怪一幕。
只是可惜的是,英國生產出來的這些兩磅火炮,在北非戰場上無法對抗德國人的坦克。到了中國戰場,也一樣無法對付他們自己製造的雖說行動緩慢,但是卻皮堅肉厚的步兵坦克,更無力對付已經成爲坦克發展主流的中型坦克。
但是這些已經落後的反坦克炮,卻給了抗聯使用的T二六輕型坦克,帶來了極大的威脅。抗聯此戰損失的T二六坦克,到是有三分之二損失在這款他們也一樣擁有,甚至數量還要超過日軍的反坦克炮之下。至於日軍的九四式速射炮,幾乎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除了在火力準備上,東拼西湊不惜一切調動可以利用的裝備,以全力以赴之外。此次岡村寧次調整部署,在察東方向搞出的動作可謂是相當的大,也搞的很是光明正大。除了暗堡工事以及部署反坦克火力的時候是秘密進行,多選擇在夜間之外,其餘的工事修建之中從未做任何掩飾。甚至在空中有抗聯偵察機的情況之下,他也沒有絲毫的掩飾。
岡村寧次很固執,堅持自己的判斷這沒有錯,但是這並不能代表他死板和教條。作爲一名大軍高級指揮官,對自己判斷力有信心這是成爲一名高級指揮官的先決條件。如果你對自己的判斷都沒有信心,那還怎麼指揮千軍萬馬去作戰?
但自信並不等於教條和死板,更不是盲目的狂妄自大。自認爲老子天下第一,將所有的對手都不放在眼裡。在作戰之中,他總是考慮的儘可能全面一些。在這一點上,岡村寧次與其他的日軍高級軍官有着相當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