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楊震的自信

但楊震對郭炳勳的擔憂,卻很是不以爲然。因爲楊震堅信自己培養出來的這支有着鋼鐵意志一樣的部隊,無論形勢再惡劣,作戰環境再殘酷,都絕對不會有人會被俘。對於這一點,楊震無疑是相當的自信。

因爲這支部隊,是他一手訓練和培養出來的。沒有任何人,比他對這支部隊更加的瞭解。他堅信自己一手訓練出來的這支部隊,在任何的時候,面對任何一個對手,都會有鋼鐵一般的意志。他們的意志力,比日軍更加堅韌、更加剛強,面對任何的困境,都不會去屈服。

這支部隊是楊震一手鍛造出來的,也是一手訓練出來的。即便是到了現在,楊震對這支部隊投入的精力,也是其他的部隊比不了的。所有的條例、條令,以及所有的作戰理念,都是楊震一手擬定的。正是因爲這些原因,楊震對這一點相當有自信。

至於武器裝備被日軍繳獲,甚至是仿製用來對付抗聯,對於日軍的瞭解,讓楊震一樣不以爲然。的確直屬偵察旅的武器裝備,在目前全世界來說,都是最先進的。如果有着健全工業體系的日軍想要仿製,短時間之內可以大規模的換裝。

但正是因爲這些武器的特點,才讓楊震最不擔心的。對於一貫講究一支百發不中的步槍,不如一支百發百中步槍的日軍來說,過於強調射擊精度和射程的手動全裝藥步槍,纔是最適合他們國情的。

而且對於一個有着完整裝備體系的國家和軍隊來說,即便直屬偵察旅的部分裝備落入日軍手中。但這些以輕武器爲主的裝備,對於日軍來說幾乎沒有什麼用。因爲改變一個國家的武器裝備體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尤其是對日軍這樣一向過於強調符合本國特點,本身觀念又比較保守的軍隊來說,在戰時改變輕武器裝備的體系,根本就不可能。輕武器生產數量巨大,在彈藥不通用的情況之下,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輕易的更換。

讓一支過於強調武器精度,卻對射速不屑一顧。儘管屢次吃過大虧,但依舊癡心不改。在武器研究上卻偏偏好劍走偏鋒的軍隊,改變傳統觀念,那裡會是那麼簡單的事情,哪怕是小批量生產,也不會浪費那個資源的。

而且對於輕武器這樣,裝備數量巨大的武器,在戰時更換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以日本人精密計算到骨頭裡面的習慣來說,即便是想要學抗聯這種作戰模式,他們也不會爲了這支註定規模不會太大的部隊,改變自己武器裝備的體系。哪怕是少量的裝備,也不會做任何改動的。

就像其去年新裝備的百式衝鋒槍,明知道其使用的八毫米南部子彈性能很差。但卻在自己有着相對強大生產能力的情況之下,過於強調與其大量裝備的南部十四式手槍通用。而依舊不願意更換口徑,配備性能更加優良的彈藥。

而且這支衝鋒槍不僅安裝了兩腳架,還安裝了最遠射程標示可達到一千五百米的標尺。最讓人無法接受的是,這支衝鋒槍與日軍所有的步槍和輕機槍一樣,都安裝了刺刀座。在必要的時候,可以使用日本陸軍制式三零刺刀去與敵軍批刺刀。

讓衝鋒槍有拼刺能力,恐怕全世界獨此一家。想想端着那麼短的衝鋒槍,去與比他們長的多步槍拼刺刀,不能不讓人感覺到極其可笑。就像他們最新式的九九式輕機槍,也安裝了刺刀座一樣。拎着幾十公斤的輕機槍去拼刺刀,也就日本人能幹出來。由此日軍高層的保守和固執,可見一般。

這個直屬偵察旅配備的武器,雖說與抗聯野戰部隊有相當的不同,但是在彈藥上卻是通用的。而且機槍一類的裝備,基本上都差不多。這是抗聯所有部隊維持彈藥供應的保證,也是減輕軍工生產壓力的一個重要步驟。

而日本人除非全面大規模給全軍換裝,否則根本就不會爲了這麼一點裝備,新開一條生產線的。正是因爲對於日本人一貫吝嗇的習慣很是熟悉,楊震才堅信日軍即便成立特種部隊,也不會爲他們配備和抗聯一樣的裝備。

四零式自動步槍是抗聯的制式裝備,幾次大戰下來,落入日軍手中的數量肯定發不在少數。但卻從來沒有看到過日軍裝備類似的武器,說明日軍壓根就沒有對其進行任何的仿製。也並未進行太多的研究。

日本人就連精度和威力,以及射速雖說略遜色於這款步槍,但除了射程比較近之外,無論是射速和射擊精度,都完全滿足日軍需要的抗聯大規模裝備四零式自動步槍都不肯仿製。那裡還會更換這種既有衝鋒槍和機槍的射速,但精度又比手動步槍略顯不足的步槍?

那對於資源緊張的大日本帝國來說,豈不是太過於浪費子彈和精力?尤其是眼下日本人將戰火已經從中國,點燃到了整個太平洋與印度洋,資源更是緊張的時候,更不會換裝這些即不節省子彈,又不能進行白刃戰的武器。

抗聯大量裝備自動步槍的原因是因緣際會,除了原本的輕武器口徑過多,不僅嚴重的影響到軍工生產,而且也給使用上帶來很大的困擾。而單獨裝備幾種制式步槍中的任何一種,又數量上無法滿足需要。

在還要抽調大批的裝備和彈藥,支援關內兄弟部隊的情況之下,更是難以爲繼。而且對於楊震來說,以現有的軍工生產能力,一是短時間之內無法滿足全部換裝的需要。二,進口高價的槍鋼生產那些落後的武器,他也實在受不了。

同時與美國人的交易之中,又被美國人扣押了一筆交易抵押金。這筆錢擱在美國銀行裡面,對於楊震這個特別瞭解美國人的人來說,並不是一個保險的舉措。但美國人又堅決不肯撒手,想要轉爲現匯相當的困難。尤其等到戰後,沒準美國人找藉口直接將這筆錢扣押。

在多方考慮之下,楊震最終下決心利用美國人強大的軍工生產能力,將名義上是屬於自己,但是實際上很難真正能拿回來的這筆錢直接給部隊換裝。反正以美國人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對於這種製造並不複雜的武器來說,一年幾十萬的產量還是可以保證的。

在這批輕武器全部運回東北之後,楊震又以部分款項,將美國人用來爲抗聯生產輕武器的生產線,全部買了回來。統一繁多的輕武器口徑,減少後勤的壓力,也節約對根據地同樣寶貴的銅材。並將這筆被美國人扣押的資金,套購成部分的裝備也算是一種一舉兩得。

抗聯的換裝是一種陰差陽錯,其實也是一種無奈的選擇。而對於日軍來說他們沒有這樣的壓力,同時再加上沒有急需換裝的必要,以及內心對中國的蔑視,他們是不會裝備這種抗聯製造武器的。

至於榴彈發射器一類的特殊裝備,有着擲彈筒一類生產更爲簡單,其自認爲威力更大的武器,同時也是日軍制式裝備的性能差不多的武器,日本人也未必看得上。真正擔心的武器裝備,只有抗聯只裝備了直屬偵察旅的那種手持對講機。

但這種對講機制造費用巨大,然而除了輕便之外,又有着有效通訊距離短,易受干擾的特點,也是一貫在武器研發上吹毛求疵的日本人看不上的。最關鍵的是這種看起來輕便的通訊設備,離開抗聯製造的小型中轉電臺,幾乎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即便日軍繳獲了一兩部,並進行一定的仿製,但搞不到中轉機,恐怕也不會大規模的採用。相對於更加倚重無線通訊設備的抗聯,日軍在戰術通訊上,似乎更加倚重野戰電話。所以楊震對於郭炳勳的擔憂,並未放在心上。

至於日本人通過戰俘掌握特種作戰模式一事,楊震更沒有放在心上。因爲他清楚除了一些作訓參謀人員和高級幹部之外,那些在這支分工明確的部隊之中,只掌握自身需要掌握作戰技能的一般人員,就算真的被俘叛變。日軍軍也無法掌握這支部隊的全面的技戰術技能,以及全部的戰略戰術體系。

即便是有一些武器裝備落到日軍手中,但是不掌握完整的作戰理念,空繳獲那些武器裝備除了展覽,基本上沒有任何的作用。除非日軍想要在這個時候,改變自己的裝備體系,將他們的三八式和九九式步槍,也全部更換爲自動步槍。否則這些武器到了日軍手中,只能是研究、研究,或是吹噓他們的赫赫戰功。

此戰之中軍區直屬偵察旅,這支總部手中的尖刀部隊傷亡的確大了一些。同時因爲首次大規模的集中使用,又始終在最危險和最艱難的第一線作戰。一些情況泄露出去,並非是不可能。

這樣的情況,對於這支部隊的隱蔽性來說,的確很大的影響。雖然從此戰的結果來看,這個代價付出還是值得的。但楊震堅持認爲,泄露出去帶來的風險更多的是日軍會苦心計劃,尋找對付這支部隊的戰術。

至於他們真正去掌握抗聯的這種特種作戰運用的風險,恐怕他們還沒有那個本事。特種作戰可不是窺一斑,就能見全貌的。除非在有一定資料在手的情況之下,經過長時間下大力氣去摸索。否則單憑一些掌握的一鱗半爪的毛皮,根本就難以真正的邁入殿堂。

要是特種作戰的戰術,真的那麼容易掌握,裝備那麼容易的配齊,那後世豈不是全世界都特種部隊滿天飛了?的確後世的特種部隊,幾乎每一個國家都有。但真正稱得上強手的,就那麼幾支。

大部分國家的特種部隊,與其說是軍隊,還不如說是特警更適合一些。而且規模普遍都不大,有的甚至只有一個連級。特種部隊的選拔和投入,一般的國家都很難真正負擔的起。其戰略戰術,也基本上都是不傳之秘。

就算聯合演習,別人不告訴你,就算在邊上看着,你也無法真正的掌握。如果俘獲一兩個對方的特種兵,就能掌握對方的全部特種作戰方式,那根本就不可能。因爲每一個國家的特種作戰模式,都是成爲一個體系的。

第一百二十五章 打贏爲根本第二十章聰明反被聰明誤第一百六十章 東京的火海第一百六十四章 二十三師團的烏龜戰術第八章 王光宇的思路第三百八十八章 能買到飛機的原因第一百三十四章 餘波第四百七十二章 意外順利的敲竹槓第二百零三章 植田謙吉的結局第四百一十五章 混亂的局面第二百九十四章 血腥新廣武第三十六章 諸葛亮會第二百五十四章 必須要打第二百九十九章 杜開山的及時雨第二百五十九章 東施效顰的日軍第一百章 那就是敵人第五百三十九章 通遼外圍爭奪戰(三)第一百七十六章 要有足夠的耐心第一百二十七章 楊震的固執第二百五十五章 誤會第二百一十七章 獵殺是需要耐性的第四十五章爲什麼你們沒有那些毛病第二十一章 四三年的戰略第一百六十九章 主攻方向第三百八十九章 千里眼第四十五章 處 置第二百七十二章 戰爭就是風險第一百三十九章 守不住我要他的腦袋第二百三十八章 是驚喜還是驚嚇?第九十六章 自己解決掉他們第二百一十章 祁口之戰(一)第二章史上最黴的穿越(2)第七十二章 凝固汽油彈的威力第一百六十四章 黑巖少將的悲歌(1)第二百五十七章 政委的擔憂第四百零二章 自食惡果第六十一章 有些杞人憂天了第一百五十一章 面和心不合的僞蒙軍第八十一章 一條肥魚?第二百二十五章 科瓦廖夫的真實身份第五百二十一章 楊震的自問第三十三章 賭一把的金岡大佐第三百零八章 魚也要、熊掌也要第二百六十九章 最危險的局面第七十章 沒有什麼可擔心的第三百二十七章 亡羊補牢的關東軍第二百三十五章 談話與厚望第二十九章 蘇聯人更着急第二百四十六章 伏擊戰(二)第四百四十八章 無恥之極第二十二章 戰略上的短板第二百二十四章 不上當的日軍第二百零五章 日本陸海軍的奇葩第一十四章 陳泊的推斷第四十六章 同歸於盡第三百五十七章 賭贏了第二百六十七章 意外之喜第三百零八章 時運不濟?第二百九十三章 調整目標第四百七十九章我沒有那麼大胃口第一百四十二章 投鼠忌器第二百四十五章 伏擊戰(一)第三十五章 龍入大海 (2)第三百六十八章 皮爾遜的問題第二百八十章 最好的反坦克武器第五百零五章 對楊震又愛又恨的德國人第二百八十九章 機會到了第三百一十八章 賭一把第一百九十九章 沉不住氣的第九師團第四百零三章 不單單是城市第三百三十一章 裝備調整第二百二十二章 判斷上的失誤第五十章 關心則亂第一百九十五章 這仗怎麼打?第三百四十三章 這個女人不簡單第三百五十八章 雪崩與落幕第三百六十九章 空戰後的插曲第三百六十一章 戰後影響(二)第三百六十章 誤解第九十八章餘波中的對等報復第三百零八章 魚也要、熊掌也要第三百四十七章 社會部的壓力第五十四章 從天而降的死神第四百六十七章不一樣的味道第二百一十九章 噩夢第一百九十八章 馬其昌的要求第三十三章 毀滅(4 )第三百四十九章 尊嚴是要靠實力打出來的第二百零八章 航空兵的反艦戰術第五百五十六章 猶豫和代價第六十五章 隨時可以出戰第二百零一章 風雲驟起第一百八十四章 換一個角度看問題第二百三十八章 是驚喜還是驚嚇?第二百五十一章 我親自掛這個帥第三百六十一章 家人與親情第二百八十一章服部卓四郎的眼光第一百二十八章 失去的更多第一百六十七章 只是表面第一百三十五章 手短的日本炮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