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保證抗聯部隊在夜間向前開進順利,晉察冀軍區調集了大批的基幹民兵,夜間沿着公路兩線展開。以十米爲間距,由人手持火把爲開進部隊照明。同時調集部分地方武裝,在沿途進行嚴密的警戒。
抗聯部隊部隊在開進期間,嚴禁任何人靠近公路一步,以全力保證抗聯南下部隊的隱蔽開進。並沿着兩側山地,部署了大量的明暗哨兵。一旦發現有異常,立刻進行處置。同時一旦發現空中有飛機的動靜,立即開槍報警。
不過晉察冀軍區雖說做了充足的準備,但是也差一點沒有出亂子。被抽調的很多民兵和地方武裝,還是第一次見到這麼多的坦克和裝甲車,以及大批的汽車、重炮。雖說上級已經明確的警告,這些都是自己人的,但是還是除了一些慌亂。
尤其是北嶽和平西區的民兵,在反掃蕩的時候,都見過小鬼子的小坦克,但是中國人的坦克連毛都沒有見過。一下子涌出這麼多的坦克和裝甲車,有些民兵將上級的叮囑給丟到一邊去,調頭撒腿就跑。
帶隊的地方武裝,也出現了一定的混亂。沒辦法,這麼多的坦克同時出現,一個師的行軍隊列蜿蜒十幾公里,實在太讓人震撼了。別說地方武裝和民兵,就是那些老紅軍出身,去年擔任留守的幹部,看到這些坦克也有些不自然。
不過好在雖說出現一定的混亂,但是畢竟帶隊的幹部都是久經考驗的,都還是相當的得力。在短時間之內,與抗聯帶隊幹部協調,想辦法穩定住了這些基幹民兵和地方武裝的情緒,保證了抗聯部隊向關內運動的所需。
而與其同時爲了配合抗聯準備發起的攻勢,晉察冀軍區將原來的主力部隊,以及從東北返回的部隊,集中編成了四個縱隊。並接收了隨同出關整訓部隊,以及一同返回的四個野炮團、四個一零五榴彈炮團的重裝備。
晉察冀軍區整編的部隊之中,除了一個縱隊外加三個獨立旅用於山西戰場之外,其餘的部隊全部用於河北戰場。而與此同時,晉綏和晉冀魯豫的部隊也完成了縱隊一級的組建。太嶽軍區也單獨編成一個縱隊外加五個獨立團,準備配合參戰。
同時在南方的新四軍三師,也開始陸續北上。配合山東軍區部隊,準備對津浦鐵路和山東境內的日軍第十二軍展開作戰。相對於關內其他戰略區之外,山東軍區也針對自身特點,也在不斷的整頓部隊,並單獨制定了以同蒲鐵路以及山東省內日軍,爲主要目標的作戰計劃。
而各大戰略區根據中央的統一部署,也以原來的地方部隊爲基礎和骨幹,並從主力部隊抽調了一批軍政幹部,組建了一批的新兵團。雖說沒有達到中央要求的一百個團的標準,但是也竭盡所能組建了七十三個新兵團,近十萬人的新兵。
而且這些新編部隊,基本上已經完成了全訓。輕武器在抗聯的大力整補之下,也相對的齊全,隨時都可以補充進入部隊。唯一的問題是這批新兵,大部分還在蘇北和山東境內,晉察冀與晉冀魯豫根據地內的,只有三分之一。
用中央的話來說,這一戰華北真的是準備砸鍋賣鐵了。只是雖說大家都明白,這一戰的代價會很大。但是誰也都明白,這一戰必須要打。不僅是解決華北各大根據地糧荒的問題,還有共產國際解散之後,國內與國際面臨的雙重沉重政治壓力,也讓中央必須要打這一戰。
隨着十月三十日抗聯各支作戰部隊,已經進至進攻位置並全部完成展。負責西線迂迴的裝甲部隊,由陳翰章統一指揮,已經秘密的進入昌平境內。東線負責穿插的部隊,則在杜開山的指揮之下,於古北口外秘密待機。
這兩支穿插部隊,並不是第一批投入戰場的兵力。他們真正殺出燕山山脈的時機,是在一線作戰部隊突破日軍第一道防線,並完成對平津兩地日軍分割之後。作爲第二梯隊投入戰場之後,儘可能的發揮機動能力,擴大突破口並向南制定地點全力的穿插。
而在他們前邊展開的各部隊,在晉察冀軍區部隊的配合之下,已經搶佔了古北口與居庸關,打開了向北平周邊進攻的通道。在東線抗聯的參戰部隊,也已經在冀東分區武裝的配合之下,完成全部的展開。同時晉察冀軍區主力兩個縱隊,配屬五個直屬炮兵團,以及部分地方武裝,已經秘密開進平西地區。
在東北前線,抗聯部隊則以兩個裝甲旅爲尖刀,在四平兩翼形成了夾擊的態勢。並以六個師的兵力,對四平全面展開。在康平與法庫、昌圖一線正面,也集中了四個師、一個裝甲旅的兵力。在熱河境內,抗聯的三個師也對遼西和冀東方向,展開了全線的防禦。
就在參戰各個部隊已經完成全部展開的十一月一日,在華中方面日軍十一軍集中了所屬兵力的三分之二,共計四十五個步兵大隊的兵力。以及獨立混成第十七旅團,從十三軍抽調三個師團各一部。
在強大的炮火與航空兵的掩護之下,兵分三路向洞庭湖西岸發起進攻。與固守湖西的重慶第六戰區部隊,發生激烈的戰鬥。華中日軍十一軍爲了實現戰略意圖,幾乎調動了所有能調動的兵力,投入到了常德攻擊戰之中。
同日,美軍爲了孤立拉包爾的日本海軍主力,爲路基航空兵空襲拉包爾,尋找一個可靠的作戰基地。在強大的海軍掩護之下,於在布干維爾島登陸。並在布干維爾島周邊,與日本海軍發生空前激戰。
相對於其他方向打的熱火朝天以及太平洋戰場,本應該最先打響的華北與東北戰場上,卻是依舊相當的寧靜。除了小規模的前哨戰以及戰術偵察行動,或是炮戰之外,雙方沒有發生任何大的戰鬥。這一點,讓所有的人都大惑不解。
此時已經將東北戰局交給郭炳勳、王光宇和軍長統一指揮,自己則帶着一個輕便的指揮部抵達晉察冀軍區平西根據地,設立了前進指揮部的楊震,卻是相當的沉住氣。不斷的彙總着各方面的情況,但卻是遲遲就不下達攻擊命令。
原本楊震不想擔任這個最終中央還是按照他的提議,成立的總前委的書記。中央也的確按照他的要求,沒有讓他擔任第一書記。但中央卻指定楊震,擔任總前委負責軍事指揮的第二書記。
至於第一書記,則由從延安趕到晉察冀的老總親自負責。此戰事關重大,涉及到幾個方面部隊協同作戰的問題。所以中央最終決定,由老總親自擔任這個第一書記,居中協調各個方面的指揮。
不過在與楊震會面之後,老總明確告訴他,自己這個第一書記只負責居中協調。至於怎麼打,是他楊震的事情。軍事上的問題,他楊震負總責。政治上的問題,由晉察冀軍區司令員擔任政委。而晉察冀軍區部隊,則由副總指揮親自指揮。
被逼着趕鴨子上架的楊震,只能硬着頭皮接任這個全局指揮的任務。不過有了老總做後盾,楊震理順指揮關係上,也就順當的多了。但對於楊震如此能沉住氣,卻讓老總與副總指揮幾個人都有些摸不到頭腦。
而相對於被楊震的沉住氣,搞的有些不知所以的他的戰友。坐鎮北平華北方面軍司令部的岡村寧次,卻被楊震如此沉住氣搞的壓力山大。如此大量的對手擺在自己面前,換了誰也不可能完全的沉住氣。
如此大規模的調動,想要完全做到保密幾乎是不太可能。所以在抗聯進關部隊陸續抵達之後,將保密的重點放在了二線準備實施大縱深穿插的部隊身上。至於一線已經與日軍開始接觸的部隊,現在已經完全展開,就是想保密也已經是無密可保。
以日軍的戰術情報蒐集能力,查明自己一線的對手,還是完全能做到的。要是沒有這個能力,日軍也不可能短短的時間之內就席捲大半個中國。而且雙方前沿部隊,已經開始小範圍的接觸,日軍更不可能對抗聯已經展開的部隊連大致的兵力都查不出來。
當日軍一線部隊查明僅僅自己面前的抗聯部隊,就有十一個師、一個裝甲旅、五個獨立坦克團,以及大量的炮兵、騎兵之後,岡村寧次當時後背就出了一身的白毛汗。
可這麼大的一股兵力擺在自己面前,卻遲遲就是不發動進攻,換了誰心中都亞歷山大。岡村寧次幾次想要搶先下手發動攻勢,但卻都因爲前線的幾個師團長堅決反對而作罷。但這顆心卻只能就在半空中懸着的滋味,實在是不太好受。
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楊震卻依舊很是沉住氣的只是在不斷的蒐集各方面戰況的資料。直到十一月十二日,楊震才下達進入最後攻擊準備的命令。但是命令只是讓部隊做好隨時出擊的準備,什麼時候發起進攻,卻依舊讓所有的人都摸不清頭腦。
直到十一月十五日,接到前線日軍各部已經開始集結,似乎準備搶先下手的報告之後。楊震當機立斷,立即下令已經抵達前線展開的各部,向平津之間發起全線的攻擊。第一輪的炮火,就要砸在北平外圍的順義和平谷之間。
原本岡村寧次就想要先下手爲強,利用平北山區不利於坦克大規模運動的複雜地形,先下手爲強。儘管幾個一線作戰的幾個師團長,對於他的這個想法都提出了反對。但是在心中無形壓力之下,岡村寧次在十一月十三日最終還是力排衆議,下決心先發動攻擊。
雖然他沒有想過能將抗聯的部隊,完全堵截在燕山山脈之中。但是至少摸清楚抗聯的意圖,打亂抗聯的部署。最關鍵的是先捅他一傢伙,總比自己在這裡乾坐着乾熬強。自己總不能,就這麼坐着等着對手打上門來吧。
思慮良久,最終他還是不顧前線各個師團長的反對,在前線集中了六個步兵大隊的兵力,準備重點向平北昌平地區發起一次試探性的進攻。至少要奪回密雲周邊的控制權。將這個缺口,重新的堵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