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皇帝當大媒

這個時候的康熙可不是當了幾十年皇帝的康熙,年紀小不說,真正掌權的時間也不過幾個月,心智和手段當然還比較稚嫩,再說秦有福本來就是個怪胎(相對當時),耍活寶的本事乃是經過了幾百年中華文化的錘鍊精選出來,或許跟現代的小品大師比起來還相去甚遠,但是放到清朝,那可是一等一的高水準,一忽悠一個準,想不落進他的套裡都不行。這不,康熙皇帝一看秦有福那幅可憐巴巴的相,當時架子就端不起來了,口氣也變了,總覺得自己實在做得有些理虧,涼了秦有福的心,直恨不得馬上坦白交代,求個從輕發落。

康熙身在其中當然不明白,可是有明白的人。索額圖在一邊冷眼看着,只需略微分析一下利弊,便知道秦有福這是在演戲,不過話說回來,秦有福跟索額圖又沒有什麼利害關係,再說這一切都是自己給康熙皇帝支的招,別人秦有福現在找上門來打擂臺了,總得看看他後面還有什麼手段,於是索額圖沒有出聲,老老實實的站着一邊,淨等着秦有福往下演。若是這會再給索額圖一張小板凳,加上一些茶點、毛巾什麼的,那整個就一標準的票友。

“皇上,您這也太不講信用了,說好了您就當一裁判,負責評判我跟熊賜履打賭的勝負。現在勝負結果出來了,就等着熊賜履履約了,你可到好,搖身一變,又成了運動員了,照您這個玩法,任誰也玩不過您呀!我這將來的幸福可就毀在您手上嘍!”秦有福發現自己當真把康熙給忽悠住了,還不趕快順杆子往上爬?於是一副萬分可憐的樣子,就差沒有滿地打滾了。

“沒有啊?朕何事當了什麼運動員?再說了,這運動員是怎麼回事?你將來的幸福又與朕有何關係?”康熙被秦有福忽悠得滿頭霧水,就快找不着北了。

“呃……。”秦有福一下就沒詞兒了,他該怎麼跟康熙解釋運動員?難道還要把奧運會拿出來說一說?

“皇上,我的意思是說,您一個當裁判的,只管判定我跟熊賜履之間的勝負就是,幹嘛突然橫插一槓子,偏幫着熊賜履?您可是重量級的人物,這麼一拉偏架,您說我這兒受得了麼?”秦有福趕忙把矛頭直指康熙的行事手段,把該談的都擺到明面上來。

“朕怎麼就拉偏架了?你不是已經贏到了二十多萬兩銀子了麼?熊賜履也答應把女兒給你當小妾了,你還要怎麼樣?是不是要秦家山莊的補償費?你放心,朕堂堂大清皇帝,說話算數,你那點小錢朕會補償給你的!用不着在這哭天抹淚的叫屈。”到了這個時候,康熙要是還能被秦有福給忽悠住,那就真的是笨蛋了,不過他很樂意看秦有福的表演,於是故意裝出一副我很清白的樣子,開始忽悠起秦有福來。

“不是這麼回事!”秦有福扛不住了,他知道自己的伎倆有點不靈了,這會也該到了圖窮匕見的時候了:“皇上,臣不過是納個妾,您用不着那麼大張旗鼓的吧?你說你把五品誥命給了熊家小姐,將來我還怎麼娶妻?到時候一天到晚光看她們兩個掐架算了!皇上啊,這就是您的不地道了,不帶這麼折騰臣的呀!您這麼一搞,到底算我贏了還是算熊賜履贏了?我怎麼覺得我這個贏了的比輸了還冤枉啊!”秦有福一直就相信,會哭的孩子有奶喝,這個時候不裝一下可憐,再想找這樣的機會可不好找了。

頓時,不光康熙,連一邊站着看熱鬧的索額圖也笑了,兩人心裡這個痛快!不容易啊!平時秦有福油得就像水裡的泥鰍,難得抓到他一次痛腳。好容易有了這麼一出機會,也虧得索額圖想出了這麼一個辦法,看把秦有福給急的,就差滿大街撞天屈了,就爲這,康熙也覺得拿一個五品誥命是出來掙到了,對於秦有福來說,這簡直就是個無解的謎題。

“秦愛卿,朕怎麼覺得你有點缺心眼啊?你若是不服,把這件事當着滿朝文武大臣的面說一下,看看別人是怎麼說的?難道朕對你還不夠關照麼?你納個妾而已,朕就送出去了一個五品誥命夫人的頭銜,若是這樣你都覺得不公平,怪朕拉偏架,那麼朕可就真的無話可說了。這天底下的老百姓若是有了什麼冤枉還可以告御狀。”說到這,康熙誇張的扭頭問索額圖:“索額圖,朕若是被人冤枉了,該上什麼地方告狀去?”

“咳,咳。”索額圖乾咳了兩聲,強壓住了臉上的笑容,擺出一本正經的樣子,異常誇張的擺出了恭恭敬敬樣子的回答道:“回皇上,請恕爲臣孤陋寡聞,說真的,臣不敢說學貫古今,但是聖賢書還是讀過的,歷朝歷代規矩法則也略知一二,但是據臣所知,好像還真沒有什麼例子能告訴臣下,當今天子被人冤枉該找誰告狀去,所以臣覺得,皇上當真是有冤無處申,實在是有些苦不堪言吶!”索額圖這話一說完,還誇張的搖了搖頭,低着腦袋,一副喪氣的樣子。

“哎……。”康熙非常配合的長嘆一聲,接着舉頭往天,其實就是盯着天花板:“朕這個皇帝當得可真是可憐,有冤無處申,有理說不清。朕都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了。”

秦有福一看這個架勢,得,自己這場戲算是演砸了,不但沒把皇帝忽悠進去,再過一會,自己就得給忽悠瘸了,還是趁早把這事給了了吧,省得夜長夢多,再生出什麼事端來。

“皇上,別介,您沒有錯,全是臣的錯行了吧?臣求您一件事,還請皇上答應!”秦有福趕忙收起耍賴的那一套,老老實實的開口求人了。

“哎,誰讓朕是皇帝呢!”康熙一看秦有福軟了,也只好給他一個臺階下,“行了,念你秋操之時表現優異,勞苦功高,朕也不是那麼小氣的人,有什麼事你就說吧,能辦的朕就當是對你的褒獎,幫你辦了就是了。”

秦有福一聽這話算是明白了,感情皇帝和索額圖玩的這一套無非就是爲了這個,這下可好,到手的功勞飛了,折騰半天,自己的功勞一下就這麼給抵消了。好在他也不在乎什麼加官進爵,最近又剛贏了二十幾萬兩銀子,所以功勞什麼的就算了,現在只要康熙能幫自己把麻煩給解決了比什麼都強,否則自己真的就成了大家的笑柄了。

“皇上,您就別拿臣來開心了,您這是料定了臣不得不來求您,所以把臣給吃得死死的,您就放臣一馬吧!”秦有福這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耍賴是耍不過去了,還是乾脆一些,繳械投降吧。

“行,說吧,想讓朕怎麼幫你?”康熙擺出一副救世主的姿態來。遊戲到了這個階段,康熙已經控制了大局,也該饒秦有福一手了,否則把秦有福逼急眼了,誰知道他能幹出什麼來。

“臣想請皇上爲臣作伐,臣要娶熊賜履的女兒爲妻,否則今後這日子當真就沒法過了,皇上可不能見死不救啊!”秦有福可憐兮兮的討饒。

“你要求皇上給你當大媒?!”索額圖大吃一驚,按照他跟皇上商量的,只要秦有福服了軟,皇上就兩邊給說句話,到時候秦有福這邊說得過去了,熊賜履也不至於顏面盡失,不管怎麼說,熊賜履畢竟不是武將,在戰場上的精神還是可圈可點的,文采方面又無話可說,這樣的人,只要有了這一次教訓,相信以後就會聰明得多,再說了,熊賜履這次只是針對秦有福,現在秦有福就快變成他的女婿了,估計熊賜履也就老實了,可是誰也沒想到,秦有福根本就是個不懂規矩的,找媒人找到皇上頭上來了。讓皇上當媒人,也虧秦有福想得出來!這可不是一般二般的榮耀,即使是阿哥們大婚,皇上也就是指婚罷了,還沒聽說過皇上當大媒的說法的。

秦有福一聽就想明白了,估計這有點不合規矩,趁着康熙還沒反應過來,趕忙開口拉扯了起來:“皇上,您說我也不白求您給我當這個媒人,您想想,如果不是您把誥命夫人給了熊家大小姐,我也就省了這麻煩事了。再說了,這樣一來,我結婚的時候就顯得跟皇上的關係比較密切一些,這段時間您不是打算把三藩的那些個留京人員都給放回去麼?到時候您可以讓他們都到我家裡來吃喜酒,這樣一來,我不但可以大大的收一筆紅包,有些東西,皇上不合適說出口的,我可以說,我保證,嚇都要把三藩的那幾個公子哥給嚇住,讓他們老老實實的回家勸他們的主子接受撤藩,你看怎麼樣?”秦有福這也是病急亂投醫,他知道康熙最愛聽的就是撤藩的事情,再說當初韋小寶可以從吳應熊那裡敲來那麼多錢,秦有福覺得自己也得好好利用這次機會,先宰一刀再說。

索額圖之所以給康熙皇帝出這麼個主意逼着秦有福不得不進宮來討饒,除了想保下熊賜履以外,最重要的就是之前說的放三藩留京質子歸家省親的事情。索額圖和康熙都想得很明白,秦有福當初說的沒錯,三藩若是想反,即使把他們全家上下都捆在斷頭臺上,頂多是吆喝兩句:不報此仇誓不爲人之類的,該造反的造反,該叛亂的叛亂,斷不會因爲有幾個質子在京城就安分守己的,倒是秦有福說的,把他們都給放回去了,一來顯示皇家風度和皇帝的坦誠,讓天下人無話可說,另一方面讓這些人好好回去勸一勸他們家裡的王爺,老老實實的接受撤藩的好,否則當真跟皇上對抗起來,家破人亡當然就不用說了,落個千載罵名、受萬人唾棄,這又何苦來着?

思前想後,這件事既然是秦有福給整出來的,還是得讓秦有福給出個主意,這麼樣才能讓三藩的幾個人老老實實的聽話,回去以後乖乖的說服他們家王爺,服從朝廷撤藩的安排,規規矩矩的當他的鐵帽子王。

現在秦有福這麼一說,索額圖看了康熙一眼,發現康熙正用詢問的眼神看着自己,不由得想起了康熙對秦有福的評價:秦有福這個人就是個屬驢的,牽着不走,打着倒退。非得哄着慣着,掛上一把青草什麼的,要不然,早就不知道躲什麼地方去了。不如說現在這個事,本就是秦有福提出來的,如果說他不清楚該怎麼操作,任誰都不會相信。可是這個人就是這樣,兩句話往哪裡一撂,剩下的事撒手不管了!誰都知道,能夠提出這樣計劃的人,當然就已經想好一整套的應對辦法,即使有可能不那麼完美,但是借鑑一下總是好的,剛何況撤藩的事實在不合適大範圍討論,於是秦有福的想法便顯得尤其重要起來。

索額圖微微的點頭示意康熙皇帝,先答應了秦有福的條件,看看他到底有什麼打算再說,若是不合適,了不起再召集心腹大臣討論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案出來,眼前秦有福的要求雖然有些不着調,但是康熙的年紀放在那裡,即使有些不甚合適的,大家也會認爲這是成人之美,斷斷不會說是壞了規矩。

“秦有福,朕可以幫你這個忙,不過對三藩的事,你有什麼打算?”康熙問道。

“皇上,其實這個事情很簡單,只要在我結婚前的一天,您就和召見三藩的幾個留京人員,直接告訴他們,因爲考慮到他們多是離家多年,皇上特別體恤幾位王爺,決定派他們幾位回家省親,順帶問候幾位王爺。您想啊,咱們秋操剛結束,當時的場面他們都是知道的,再說這次知情人的範圍比較小,說不定三藩留在京城的這幾位質子根本就不知道我們的底細,他們會理所當然的認爲,皇上目前訓練了一隻精兵,這次秋操不過是一次檢驗罷了。至於我跟熊大人打賭的事,如果皇上當了媒人讓我娶熊大人家的大小姐爲妻,他們那些人就會認爲之前的一切都是因爲他們的情報網沒有掌握到真實的情報,那麼他們就會順理成章的考慮皇上加強了對他們的防範,也就是說,他們目前獲得的情報很可能是不準確的。那麼他們就會考慮,到底皇上手裡還有多少更厲害的籌碼?若是小心謹慎一些的,當然會仔細尋找線索。可是在這個時候,皇上讓他們離京,而且讓他們在參加完臣的婚禮後再離開,那麼不用說,皇上的言下之意即是有些東西是需要臣交代給他們的、或者是臣根據皇上的意思掌握了一些皇上認爲有道理的東西,皇上希望借臣的口讓幾位王爺知道。剩下的事就簡單了,臣敢擔保,三藩幾位留京的質子不但會選最貴重的禮物送給臣,以求臣不吝賜教,另一方面,臣會謹記皇上的恩情,幫你把這件事情處理得妥妥當當的,到時候即使有誰當真相試一下皇上的鐵腕,臣也會盡自己的能力,幫皇上打造一支全新的部隊出來,臣相信,只要我們能給三藩一點顏色看一看,三藩撤藩的事情就有可能和平解決。”秦有福現在可沒想那麼遠,只是這麼順口就怎麼說,反正別讓康熙挑刺就行。其實秦有福知道皇上做媒人是很匪夷所思的事情以後,就堅定了他的想法,不管怎麼樣,自己也得說服康熙給自己當個大媒,沒準,未來的歷史上就會記上這麼一條,X年X月X日,康熙皇帝應皇家顧問秦有福之特請,爲秦有福親自作伐,開創了清朝皇帝當媒人的先河。

“索額圖怎麼看?”康熙已經被秦有福說服了,他覺得,即使秦有福的這個辦法不成,但是對於大局最壞的局面影響也不大,如果萬一成了,那麼真就是萬家生佛的事情,對誰都是有好處的。

“臣以爲,秦大人的想法是在有點匪夷所思,但是我們要注意到,一旦撤藩成功,那麼可就是一件名傳千古的佳話。臣以爲秦大人對於三藩的事情是十分了解的,換言之,在這些準備方面,我們甚至不如秦有福的預想,目前如果能兵不血刃的解決三藩的難題,做出一些讓步和犧牲是可以接受的。”索額圖只能這麼含含糊糊的回答皇上,一個當臣子的,他總不能跟皇上說,犧牲了你一個,幸福全天下,估計他若是真的把這話說出口,康熙得記恨他一輩子。

康熙想都不想,只是點了點頭,好一會,他纔開口對秦有福說:“秦有福,回去準備去把,朕會交代喜公公代朕往熊府走一趟,爲你當一回媒人,其它的事情你也無須多家考慮,只需算計好時間,將親迎的日子告訴朕就是,到時候朕自然會安排禮部的官員前往你府上效命,幫你打點好一切的。另外,秦家山莊補償的事情以後不要再提了,我已經給熊家大小姐準備了黃金百兩,全當是對你的補償吧,這段是時間,你需好好的將如何應對三藩之人的事宜考慮清楚,千萬不要出了什麼紕漏。另一個,我已經讓納蘭性德前往秦家山莊,將你山莊內的所有工匠全部遷往京城,到時候,他們在研製火器方面,還需你去指點一二,免得出了什麼岔子。”康熙不緊不慢的說出了自己的安排和最近一段時間的動作。秦有福結婚的問題他答應幫忙了,於是要一些秦家山莊的那些工匠也就是正常的事情,儘管次序上有些顛倒,但這正說明了皇上的強權。具備一定的威懾力量對皇帝來說還是有必要的,否則像秦有福這樣的人不就要鬧翻天了。

“多謝皇上!”秦有福還能說什麼?老老實實的謝謝皇帝就對了。別看秦家山莊在秋操中漏了臉,可真正效果怎麼樣還是兩說。就算真的可以對付兩千八旗兵,可面對大清皇帝的時候,兩千八旗兵就不夠看的了,再說當真到了那個時候,別說進攻一方的敵人,就是自己陣營這邊,誰也不敢說有多少人會在背後打自己黑槍的,反正秦有福可以肯定,一但自己不聽話了,別看康熙的年紀不大,但是砍自己腦袋是綽綽有餘的,天下之大,自己連跑的地方都沒有!

……

熊賜履在家裡療養的這段時間,簡直有點度日如年的味道。按理來說,皇上賜女兒熊婉兒過府就是五品誥命的事應該秦有福早就知道了的,但凡聰明一點的,當人明白皇上的意識,老早就派人過府來下聘了,可是左等秦有福沒來,右等還是不見動靜,熊賜履開始擔心起來。

熊賜履當然明白,相對於秦有福,自己別看官居三品,可是在皇上眼睛裡,相比那個五品的毛腳女婿可就差得遠了,之所以答應女兒嫁過秦府以後就封五品誥命,完全是看在秦有福的面子上,若是秦有福當真油鹽不進,又或者對自己成見很深,一直惦記着自己的不是,那麼將來不但自己落不着好,連帶着女兒這個五品的誥命能維持多久都是個問題,皇上總不能見着秦有福府上小妾頂着個五品的誥命,正牌的夫人卻什麼都不是,這不是天下大亂了麼?可是萬一秦有福硬是頂着不肯低頭,又或者裝聾作啞,難道皇上還能給他一道聖旨,命令他到自己的家裡提親,答應娶女兒爲妻麼?熊賜履開始後悔了,早知道秦有福的態度這麼強硬,自己是不是該主動一點,趁早低頭,也好給秦有福一個臺階下。

……

就在熊賜履患得患失的時候,喜公公親自登門,爲熊賜履帶來了一個天大的好消息:喜公公是代表皇上來的,秦有福擔心熊賜履記恨自己當初冒犯之處,特意請皇上當媒人,上門求娶熊賜履之女熊婉兒爲妻!喜公公此次登門,正是代表皇上來的!

一聽到這個消息,熊賜履激動得差一點沒熱淚盈眶,他當然知道,皇上親自做媒意味着什麼。就算熊賜履以前再不討人喜歡,但是有秦有福這個只是區區的五品官的女婿在,自己將來在仕途上就會是一馬平川,再也不需要動不動就搞一點像跟秦有福打賭這樣的驚人之舉來博取名聲,也就用不着想現在這樣提心吊膽的了。

“謝謝喜公公,這樣的事情還要勞動喜公公跑一趟,下官真正罪過。”熊賜履規規矩矩的給喜公公行禮道。

別看喜公公品級不如熊賜履,但是怎麼說都是皇上身邊的人,這次到熊府也是奉了皇上的懿旨來的,一眼一想代表的都是皇上,受熊賜履這一禮還是受得起的。

“熊大人客氣了,某家乃是奉了皇上的命令到府上作伐的,當然與平時民間的媒人差不多,這婚姻之事,還是得熊大人拿主意,若是熊大人同意了,某家這就往秦大人府上走一趟,讓秦大人準備聘禮。你也知道,這皇上的事不同於其它的,答應下來就得快辦,某家的意思,這個過程,咱們能從簡的就簡單些,也免得皇上惦記。”喜公公早就知道了安排,跑一趟不過是程序上的問題,他相信,熊賜履就算再不開眼,皇上的面子總是要給的。

“當然當然,喜公公說得是!”熊賜履連忙施禮:“還煩勞喜公公跑一趟秦府,兩邊換過了八字,讓秦大人將聘禮送過來就是,至於親迎的日子,讓秦大人安排就好,本官怎麼都好說。”熊賜履當然明白,這會可不是拿腔拿調的時候,如果還不懂事,事情就麻煩了。

……

且不說喜公公兩頭跑了幾趟。康熙皇帝這邊,吳應熊的幾個藩王留在京城的質子都陸續接到了皇上的傳召。無他,皇上的意思,考慮到幾位藩王的親人久居京城,是該讓大家回王爺的封地看一看了,所以,皇上決定讓幾位藩王留京的質子回王爺的封地省親,順便也跟幾位王爺表達一下皇上的思念之情。最後,皇上無一例外的告訴幾位王爺至親,皇家顧問、也即是前一段時間在確山用二十家丁勝了二千八旗兵的秦有福秦大人大喜之日馬上就要到了,秦大人因爲事情太多,特意將幾位藩王留京至親的請柬送到了皇上這裡,請皇上代爲轉交。用康熙皇帝的話說,難得熱鬧一回,他也打算去秦有福的府上湊個熱鬧,到時候還希望在酒宴上跟幾位藩王世子喝上兩杯,也算表達一下對幾位藩王的敬意。

……

看了那麼多的書評,我真不知道該說什麼了。我寫的是小說,不是正史,沒必要上綱上線吧?一直以來,我都覺得評價票是對小說本身質量的評價,什麼時候變成了對作者的評價了?再說我的人品真的那麼不堪麼?希望大家正確使用評價票,若是文寫得不好,我沒有二話,若是評論這個題材或者指責我本人,實在沒有必要浪費評價票了。歡迎大家對本書進行評價。

……

第169章 海上戰船第143章 開學第83章 沒出息的老子第163章 壓到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第92章 刺殺-4第40章 禍起“圍牆”第184章 大捷之後第175章 老謀深算姚啓聖第137章 軍校-2第111章 誰都害怕第90章 刺殺—2第164章 玉蓉省親第172章 我就是秦有福第96章 鐵索攔江第71章 秦有福請辭第158章 檢閱前夜第177章 聖旨下第61章 變數第81章 三藩起兵第5章 咱也是有身份的人了第14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158章 檢閱前夜第66章 最牛的五品官第6章 時政建議第181章 澎湖計劃第46章 第二面白旗第97章 御賜筆洗第三十四章第57章 秦府女當家第176章 康熙也爲難第138章 夫人聯盟第39章 離京第63章 回門第186章 招安臺灣第40章 禍起“圍牆”第2章 被古代人俘虜了第113章 岳陽城外第46章 第二面白旗第117章 岳陽得勝第143章 開學第165章 損人不利己第75章 秦有福的怪癖第41章 備戰第45章 羣豬飛奔第18章 想當個小地主都不行第73章 出售產業第102章 打擂臺第146章 蘇親王震怒第148章 未雨綢繆第86章 大清報業-2第22章 說出不殺你的理由第57章 秦府女當家第78章 秦府超市第163章 壓到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第48章 架橋第62章 庫房尋寶第20章 禮學館瘋漢第95章 取道洪湖第90章 刺殺—2第42章 準備好了第46章 第二面白旗第152章 密切關注第24章 秦先生大才第102章 打擂臺第80章 設計定策第19章 防微杜漸第32章 御賜門匾第33章 開府第88章 輿論的威力第103章 戰鬥前夕第9章 確山危機第71章 秦有福請辭第149章 玉蓉小產第80章 設計定策第72章 連鎖計劃第13章 摘帽了第186章 招安臺灣第122章 夜襲 軍營第41章 備戰第146章 蘇親王震怒第25章 獻策定計第141章 新任校長第28章 新鮮出爐的顧問第188章 狡兔三窟第94章 領兵出征第44章 第一面白旗第64章 籌謀第154章 謀劃倒秦第50章 意義和收穫第48章 架橋第46章 第二面白旗第160章 被彈劾了第19章 防微杜漸第127章 秦有福鬧笑話第27章 論功行賞第146章 蘇親王震怒第189章 無心之舉第22章 說出不殺你的理由第24章 秦先生大才第63章 回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