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針尖對麥芒

而此時已是十一月,吳三桂正在起事,昨日吳三桂率領部將,祭奠永曆陵墓,當晚又抓捕雲南巡撫朱國治,他已經沒有任何顧忌。

三聲大炮掠空而過。

號角手將長長的號角高高仰起,“嗚嗚”一陣悲涼鳴叫,空寂的峰巒迴音嫋嫋。慘白的陽光下,一面明黃龍旗,在凜冽的寒風中瑟瑟舞動。上面繡着:“皇周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吳”十三個大字。

數千名軍士全都換上了白衣白甲,將髮辮散了,照着先明發式挽於頭頂。不過前額上剃過的頭髮卻一時長不出來,有的發青,有的溜白,有的亂蓬蓬,顯得有些不倫不類,吳三佳走出殿堂,登上將臺,親自檢閱了三軍儀仗,命將朱國治綁在旗下,向夏國相點頭示意。

夏國相神色莊重地大踏步升階登臺,對行刑的劊子手大聲道:“開一刀――祭――旗!”

接着又是三聲巨響,朱國治那顆血淋淋的人頭滾落在潮溼的草地上。夏國相又高喊一聲:“諸位將士,肅立靜聽大元帥的討清檄文!”

檄文讀完,吳三桂又轉過身來,向點將臺正中供奉的“大明昭烈皇帝”崇禎的牌位,行了三跪九叩首的大禮。並端起一杯酒來,朝天一擎,輕酹地上,這才又回身向衆將發佈軍令:

“天下都招討大元帥吳,謹告三軍將士:福建耿精忠,廣東尚之信,廣西孫延齡,陝西王輔臣各路勤王義師已升旗舉兵,同討夷狄,不日之內即可會師於揚子江畔!望我三軍將士,奮勇殺敵,光復漢室江山,共建皇周天下。”

下面軍士舉着刀劍齊聲高呼:“皇周天朝萬歲,大元帥千歲”

這震天動地的山呼聲,使得吳三桂的心情十分激動。多年來,他想的、盼的就是這一天。今天,終於既不從大明,又不聽大清,樹起了他吳三桂自己的旗號。若能從雲南殺出去,接連打它幾個勝仗。以吳三桂爲帝的大周朝,就要正式建立。到那時,兵士的山呼,將不再是“幹歲”而是“大周皇帝萬歲”了。多年來壓在他心頭的鬱悶,在這山呼聲中,一掃而光。他在此起彼伏的山呼聲中,似乎突然間年輕了二十歲,在衆軍將的簇擁、護衛之下,邁着輕捷的步子,回到了銀安殿的列翠軒。

但是,等待他的卻並不是好消息。

孫延齡求援:傅宏烈七千兵丁集結蒼悟,準備偷襲桂林……

耿精忠告急:臺灣的鄭經,揮師登岸,已經佔領了三個縣城……

婁山關急報:欽差的隨從黨務扎薩穆哈帶着甘文(火昆)和朱國治兩人的兒子,化裝逃跑,已經混出了婁山關……

派到雲南府的內探急報:欽差折爾肯和傅達禮兩人連夜出逃,下落不明……

唉!旗號剛剛打出,兵師尚未出徵,就是一連串的壞消息。一股不祥的預感,深深地壓在吳三桂的心頭。尚可喜老奸巨滑,耿精忠後方不靖,孫延齡和王輔臣並不可靠,朱國治寧死不屈,折爾肯又連夜逃遁。更讓吳三桂氣惱的是,嘯聚山東抱犢崮的朱甫祥和劉大疤拉剛剛起事,就被朝廷派兵打了個落花流水。

吳三桂頓時有些惱羞成怒,口中連連喝罵“飯桶”,立刻召集兵將出兵,他相信自己這麼多年的潛伏力量猛然爆發出來不是黃毛小子康熙能抵擋的,如此也好,省得到時有人和自己爭天下。

…………。

派往雲南的欽差,已經去了三個多月了,卻音信杳無;到吳應熊和楊起隆那裡當坐探的衛士自半個月前離開皇宮之後,再也沒有露面;吳應熊深居不出,京師的鐘三郎香堂雖被剿滅大半,殺的京師血流成河,可是賊首楊起隆卻去向不明。所有的消息來源都被掐斷了。

康熙敏銳地覺察到,沒有消息的本身就是最大消息,一場大變故就要開始了。

在這局勢瞬息萬變千鉤一發之時,巍峨森嚴的皇宮,鎏金琺琅鼎裡百合香的氣味太濃,康熙不耐煩地叫人將鼎中香全撤了出去,然而卻還是坐不住,一甩手走出養心殿,站在丹墀下深深吸了一口氣,好像要用這清冽的寒氣驅散一下胸中的鬱悶。

他更清楚地仔細斟酌一下形勢,決定下一步的方略。此刻,望着窗外紛紛揚揚的大雪,和房內燒得通紅的火盆,康熙心中不由得一陣焦燥。

三個月前山東盜賊在抱犢崮舉旗叛變^下詔,令山東巡撫派兵剿殺,捷報也已傳進京師,康熙這纔好受了一些,不過總感覺準備的不充足,對付吳三桂這樣的老狐狸他不得不慎重。

不過他如今實在是乾燥機,心中琢磨着:“若是事態緊急,是否在蒙古再徵調些騎軍?”

可是想到自立爲王的葛爾丹和燒殺掠地、蠢蠢欲動的羅剎人,康熙頓時熄了這個念頭,猛然想到祖宗以武功立國,於百萬軍中而色不變,自己身爲九五至尊,怎可自亂陣腳?

想到此,康熙這才心中大安,不由在雪中漫步……

…………

江濤不知道這些,而正在與鑲藍旗的韃子針鋒相對的江石更是不敢分心。

漸漸接近的鑲藍旗佐領倭赫滿臉的不屑,怪笑道:“哪來的和尚兵,竟敢冒犯我鑲藍旗的虎威,嘿嘿,一個不留!”

他有這個資本說此話,想當年他可是用一把弓、一柄狼牙棒連殺十餘名南明將校,如今還歷歷在目,而且身邊的十餘人皆是精銳馬甲,經歷過無數血戰。

本來以他的官職已不必來當前鋒,是他主動向參領大人請纓,好多年沒有鬆動筋骨,只覺渾身不自在,他渴望那刀光血影的年代,喜歡用狼牙棒砸癟對方腦袋那瞬間的感覺,那紅白飛濺的炫麗是他以後教導子孫的題材。

想到巡撫大人的驚慌,倭赫心中很是不屑,漢人就是膽小,不就是一些攻佔了縣城的小土匪,又何必驚慌,千餘綠營兵全軍覆沒皆是綠營兵無能之故,我滿清八旗大軍一到,還不望風而降。

望着對方略顯稚嫩的臉龐,卻並不怎麼驚懼,佐領倭赫暗暗佩服,這些勇敢的漢人是極爲少見的,他已下定決心,要在極短的時間內解決對方,作爲對這些無畏和尚兵的敬重,猛的心中又冒出一種怪異的感覺:“莫非少林寺的和尚都造反了?不然怎麼會有這麼多的和尚?”

第281章 本州亂局第89章 添亂的狼孩第282章 競爭的壓力第7章 恩威並施第261章 封地主第103章 軍校的雛形第147章 出兵第118章 一波又起感謝與歉意第259章 隱姓埋名第293章 陷入重圍第94章 特種戰(2)第44章 又招了些不一般的手下第133章 暗衛之觸手第264章 繩之於法第148章 火雷爆的威力第142章 滅清火槍第157章 短暫而有效的殺戮第43章 白蓮教與壇主鬥雞眼第12章 綁架少年將軍第271章 帝國需要絕對的勝率第258章 輕而易舉第238章 包辦婚姻第289章 弱點擊破第78章 血戰鑲藍旗佐領第188章 有力無處使第143章 研製火炮第126章 慘烈水戰第268章 炮灰戰第87章 惺惺相惜第247章 待遇不同第291章 犀利的反擊第165章 實力大漲第128章 正面交鋒第237章 帝國的報復第123章 吳應熊之死第27章 守備很生氣、又鬧誤會第260章 連環刺殺第94章 特種戰(2)第69章 權與勢第287章 誤會第235章 垂死掙扎第127章 揚長避短第81章 逃民危機第117章 陷入危機第18章 要錢不要命第74章 大戰前的準備第236章 火勢兇猛第52章 唯有死戰第177章 滿清的策略第122章 研製火器第10章 康熙的煩惱第122章 研製火器第54章 問題漸多第260章 連環刺殺第219章 赤裸裸的挑釁第70章 破綻第265章 逃跑皇帝第11章 黑虎是高手?第114章 當曹操是不錯的選擇第124章 謀劃水戰第99章 滅虜火槍第119章 困境第162章 識破詭計第246章 反骨仔的下場第87章 惺惺相惜第138章 殺滿令第134章 海軍的雛形第265章 逃跑皇帝第185章 別人沒有談條件的餘地第29章 討債的來了第204章 雙管齊下第257章 硬抗請假一天第238章 包辦婚姻第47章 整軍備戰第211章 琉球府第12章 綁架少年將軍第151章 舒城之戰(1)第274章 真正的實力第211章 琉球府第73章 布暗棋第252章 軟刀子第248章 避輕就重第76章 針尖對麥芒第140章 人才的價值第232章 警覺第279章 一戰激起千層浪第129章 標槍顯威第264章 繩之於法第57章 敵不動我動第107章 扼守險要第25章 喜得精銳第29章 討債的來了第6章 殺良冒功第223章 賭鬥1第231章 小小的創意第161章 糧食危機第45章 比較慈悲的土匪第261章 封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