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中旬,3、8、6旅,決死第一縱隊,212旅,再加上絕死二三縱隊一部,共同組成太嶽縱隊,專門負責太嶽地區的武裝防守和發展,縱隊司令員由陳旅長兼任。
由於新三團的提前動手,併成功攻取臨汾,這一事件的發生比韓烽記憶的時間要提前了將近四個月。
四個月的時間,太嶽地區成爲抗日革命根據地之後,因此得以庇護而免受戰爭離亂之苦的百姓不計其數。
在旅長兼任司令員陳的統一指揮下,嶽南根據地開始步入正軌,針對整個嶽南根據地的防禦體系逐步完善,閒餘下來的戰士們幫助百姓一起大量開墾荒地,縣城的糧倉全被打開,作物種子被戰士們分發給需要的百姓。
不過半月時間,原本荒涼的土地上,由於軍民一體的辛勤勞作,已經見了新綠,可以想象,今年若是風調雨順,到了秋季便是一個大豐收年,靠着這茬收成,嶽南地區的百姓們應該不至於熬不過下個仍舊來臨的冬天。
與此同時,軍民一體的勞作,也造就了軍民水乳交融的情義,整塊兒嶽南地區的百姓們對於新政權八路軍的認知,從期待到愛戴。
打土豪、分糧食、幫忙耕種、大小事有求必應、保四方安泰、保人民有康,八路軍開闢嶽南根據地以來,種種行爲皆讓百姓拍手叫好,感激不盡。
古人說“民心所向,勝之以往”,現在看來還真是一成不變的真理,有了百姓對八路軍的大力支持,整個嶽南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極爲迅速。
以臨汾爲中心的地區經濟發展漸而欣欣向榮。
當年親眼經歷過戰事的臨汾百姓和周圍一帶洪洞、古縣、安澤的百姓們都在心底記住了一支了不起的八路軍隊伍的名字——新三團,但是記住了這支了不起的隊伍裡最了不起的指揮者,新三團的團長韓烽同志。
只是百姓們聽說,新三團在攻取臨汾一帶之後,反而又將隊伍撤離出去,駐紮在了邊遠的山區。
理由,聽說是韓團長覺得上萬的隊伍駐紮在縣城裡會擾民。
聽聽,多麼令人肅然起敬的隊伍呀!
臨汾一帶幾十萬百姓,因此對於八路軍新三團這支隊伍的愛戴超乎所有的部隊,這種情形,便是放眼整個三軍也是極爲罕見的。
韓烽更是成了臨汾一帶的大名人,偌大的名聲是婦孺皆知,可爲什麼這麼出名兒呢?
說來還得感謝日軍中將筱冢義男先生,由於他對韓烽的憎恨,早就在臨汾一帶十幾座縣城裡,街頭巷尾都都貼滿了懸賞韓烽的頭像。
百姓們記得很久之前懸賞的金額還是10萬大洋,重要消息就值1萬大洋,後來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這懸賞的金額居然又提升到了15萬大洋。
15萬大洋,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若是純粹由袁大頭組成,估計都得拿馬車來拉了。
日軍不是沒有懸賞過其他八路軍或者果軍的將領,但數目都很少有這麼大的,級別也很少只是針對團長。
對於吝嗇的日軍來說,能夠拿出15萬大洋的鉅款來懸賞韓烽區區一顆人頭,這無疑是對於韓烽個人戰鬥力以及憎恨力最昭然若揭的彰顯了。
日軍被趕走,嶽南根據地成立之後,百姓們出於對韓烽的懷念和敬佩,說來也好笑,不但沒有將日軍懸賞韓烽的這些告示給撕毀,反而是很好的保留下來。
有些百姓甚至將這告示臨摹或者撕扯下來,掛在自家的木門上當作秦叔寶尉遲恭一般的門神來躲災避難了。
在百姓們看來,連小鬼子都害怕的人物,自然是可以保八方平安的。
於是在臨汾一帶的縣城裡,一些會說書,擅長描述場景,構畫想象的說書先生,便將這一段兒變成了維妙維肖,精彩紛呈的故事。
一時之間,韓瘋子系列說書層次不絕,“韓瘋子速取洪洞”、“離間計高明,韓瘋子連下三城”、“夜取臨汾”等等。
後來聽說連傳統的皮影戲也加了戲份,甚至有人專門爲韓烽製作了形象的皮影。
只是皮影畢竟是抽象刻畫,離本人的相貌可就大相逕庭了,濃黑的頭髮根根直豎,圓滾滾的眼睛似乎無時無刻都透露着殺氣,最牛的居然是長了三頭六臂,更牛的是,當這位怒髮衝冠,三頭六臂,虎目圓瞪的韓瘋子一出場,迎面而來的十幾個鬼子便嚇得瑟瑟發抖,跪在地上抱頭求饒。
皮影戲的戲粉兒們便在熒幕前放聲大笑。
戰亂之中飽受罹難與痛苦的百姓們,在這一刻才能暫時放下所有的痛苦盡情地歡笑,笑着笑着,一些百姓甚至流出了淚水。
這樣的生活和日子,他們自己都不記得已經奢望了多久了。
“韓瘋子同志啊,我們臨汾的鄉親們都得感謝你!”
說書先生的書評到了結尾,以此語作結。
百姓們熱淚盈眶,掌聲雷動。
……
新三團。
臨汾一帶被總部人馬安排接手防禦之後,韓烽一行最初接觸的太嶽村、小嶽村、嶽南村成了團部的選擇。
新三團將全部的人馬駐守在這三村周圍,至於這村子裡的百姓,韓烽原本是勸說鄉親們去縣城裡居住,可以過更好的生活。
誰知道這村子裡的大多數百姓都不願意背井離鄉,哪怕他們實際要去的縣城離了村子並不算遠。
幾位村長更是堅持,現在小鬼子被打走了,住在哪裡都是一樣的,況且村子有新三團的戰士們和韓團長在,就更加的安穩了。
“韓團長,額們都不走啦,我們都願意留在村子裡,我們這些人雖然大多都是一把老骨頭了,可是種田什麼的還是可以的,你們八路軍就負責訓練打鬼子,我們負責給你們想辦法種糧食,你們放心,我們就是自己餓着肚子,也會先把糧食緊出來給你們打鬼子用。”
民心如此,韓烽無話可說。
但他深知道幾位村長說的一點不假,在這段戰爭歲月裡,八路軍戰士是一支有共同的信仰凝聚起來的,爲了人民而浴血奮戰的隊伍。
沒有軍餉,也沒有物資支援,沒有裝備支援,甚至得不到政府的認可,但他們就是知道,百姓需要這樣的隊伍,沒有這樣的一支隊伍,受苦受難的百姓們就像是淹沒在了黑夜中,永遠也看不見光明,於是他們應運而生。
純良的百姓們何嘗不知道感恩,爲了支持這樣一支人民的隊伍,他們有的冒着殺頭的危險,膽小懦弱的百姓卻也能充當八路的情報員,爲八路送信,有些寧肯自己餓着肚子也把糧食捐贈出來,支持八路打鬼子,給八路吃,自己光着腳丫子在嶙峋的碎石上被扎得滿腳鮮血,也把布料省出來給八路做軍鞋穿……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八路軍爲百姓奉獻出生命,百姓卻何嘗不是爲了八路奉獻出了自己所能提供的一切。
可以毋庸置疑的這樣說:八路軍的任何一場勝利,沒有百姓作爲後盾和支持,都是絕不可能出現的。
……
(後續還會有很多點寫,希望以自己的筆力可以表現出書的主旨,大家有建議隨時可提,掃榻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