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大朝會

貞觀元年正月初六。

太極殿舉行大朝會,凡在京七品以上官員和諸司主官皆臨會。

今日的大朝會,與會的官員都發現了一件很奇特的事情。太極殿中的御案,換成高腳的了。相應的,御案之後的坐墊,也換成了高腳的坐椅。李世民垂足坐於御案之後,身子顯得更加高大,帝王的氣勢也更足了。

這高腳的御案和座椅,自然是趙雲澤和程咬金合辦的傢俱廠出產的新式傢俱。太極殿的御案和座椅,是趙雲澤親自設計的。參照的,就是後世故宮博物院中乾清宮的傢俱制式。

年前,傢俱廠終於在臘月二十五那天將李世民要求的新式傢俱全做了出來。昨日,皇宮之中的很多宮殿,便都換上了新式的傢俱。包括作爲朝議之殿的太極殿和兩儀殿,李世民日常辦公的武德殿,還有李世民的寢宮麗正殿和李淵的寢宮甘露殿。

因爲是御用傢俱,所以這些傢俱的用料和做工都是極爲上乘的。傢俱廠緊趕慢趕,所出產的成品數量,也只是滿足了李世民最起碼的要求。至於其他宮殿的傢俱,也只能拖後更換了。

大朝會上,李世民連發數道詔書。其中有一道詔書,就是評定文武官員以前的功績。這也是李世民登基之後,第一次正式的對官員們進行評功。

李世民的大舅子長孫無忌,被定爲第一功臣,進封齊國公,食邑三千戶,實封一千三百戶,遷吏部尚書。

剛爲官四個月的趙雲澤,因獻馬蹄鐵、創立武庫別署、獻淨鹽之法,三功並酬,封涇陽縣開國子爵,食邑五百戶,實封一百八十戶,升授致果校尉散銜,正七品上。;;;;;;;;;;;;;;;

其餘功臣,也多有升賞。

其實趙雲澤的功勞遠不止詔書中提到的三點。還有四項功勞,李世民不能明賞。其一爲獻文化入侵突厥之策;其二爲提議設立講武堂;其三爲提議“開中法”;其四,也是最大的一項功勞,便是一計亂朔方,暗殺樑師都,迫樑洛仁暗中降唐。

這四項功勞,文化入侵突厥和謀朔方之功暫時不能示人;講武堂的設立,朝中很多大臣原本就不同意,是李世民乾綱獨斷硬執行的,也便不能拿到詔書中提了。至於“開中法”,現在還沒到實行的時機,總得要等朝廷的鹽場製出精鹽之後,有了實物的誘惑,那些鹽商纔會上鉤。

也正因爲趙雲澤的很多大功不能示之於詔書之上,所以,當參加大朝會的官員們聽說趙雲澤居然被封了子爵,都有些感到意外。但是詔書已經發布了,此事也就成爲了事實。加之今天又是新年第一個大朝會,多數官員都受到了獎賞,滿堂都喜氣洋洋的,也就沒有官員在這個時候對趙雲澤的受爵提出異議了。

再說了,朝中的很多主要官員,都知道趙雲澤做過的那些大事。既然大佬們都默認了趙雲澤的封爵,小蝦米們也不會傻的去冒這個頭提意見。沒見連最愛瞅皇帝腳後跟的魏徵都保持緘默了嘛

唐朝爵位分九等。一曰王,食邑萬戶,正一品;二曰嗣王、郡王,食邑五千戶,從一品;三曰國公,食邑三千戶,從一品;四曰開國郡公,食邑二千戶,正二品;五曰開國縣公,食邑一千五百戶,從二品;六曰開國縣侯,食邑千戶,從三品;七曰開國縣伯,食邑七百戶,正四品上;八曰開國縣子,食邑五百戶,正五品上;九曰開國縣男,食邑三百戶,從五品上。

唐朝的官銜,三品以上只分正、從,而無上、下。四品以下才分正從上下。所謂的爵位,只是貴族身份的象徵,並沒有實際的權利。身有爵位的人,從所封之地獲取食邑收入。所謂的食邑,就是稅收田賦。食邑多少戶,就是國家撥給該爵位的人多少戶的稅收田賦。但是,爵位品級所對應的食邑,也只是虛名,真正的收入,卻是要看實封的。

比如長孫無忌,其新授爵位是齊國公,按照爵位等級,應享齊地三千戶的食邑,但李世民對長孫無忌的實封食邑卻只有一千三百戶。因此,長孫無忌也只能享受一千三百戶的食邑。事實上,在貞觀一朝,國公實封一千三百戶食邑已經是最多的了。

趙雲澤的涇陽縣開國子爵,實封食邑一百八十戶,也就是說他每年能享受到涇陽縣一百八十戶百姓的稅收和田賦錢糧。這筆收入不是固定的,是隨着國家稅收和田賦的高低而改變的。

唐朝有爵位的人,最大的收入還不是食邑,而是隨爵位一起授予的永業田。永業田的數量和爵位品級一樣,是規定好了的。

唐初因爲剛結束戰亂,民生尚未恢復,大量田地無人耕種。因爲閒田多,爵位所對應的永業田,便都是實授。到了唐朝中後期,因爲土地兼併嚴重,新封爵位的永業田,也便不再實授,而是改爲按畝抽租,直接給付糧米了。這就等於貴族們的收入減少了。

趙雲澤子爵爵位,可獲永業田八頃。古代一頃爲五十畝。也就是說,趙雲澤還能獲得實授的四百畝永業田。加上之前趙家莊的那一百二十畝地,趙雲澤就有了五百二十畝地。已經是不折不扣的地主了。

除了封爵,趙雲澤的散銜也由從七品上的翊麾校尉升爲了正七品上的致果校尉。連升了兩級。

趙雲澤因爲受傷,沒能參加大朝會。但他昨日便知道了自己今日會受封賞之事。爲了方便朝廷相關部門的官員辦事,趙雲澤昨日傍晚便轉移到了家中養傷。

大朝會的當天下午,吏部、戶部、司農寺的官員就聯袂來到了趙雲澤家,爲他辦理授爵和官銜升遷後的相關手續。

致果校尉的印鑑、文書發了下來;涇陽縣開國子爵的五品官服和印鑑、文書也發下來了;至於那四百畝永業田,李世民很照顧趙雲澤,同樣劃在了涇陽縣,就在趙家莊以南,距長安城約三十來裡,距武庫別署只有十幾裡地。這地方,也是涇陽縣和長安城萬年縣的交接之地。

第480章 石城大開發(下)第472章 平滅飛雲寨(中)第411章 趙雲澤的反擊第97章 李世民的態度第354章 準備出征(上)第400章 新師孃?第437章 青苗法的設想第2章 初見尉遲敬德第80章 烏合之衆第173章 入朔方(上)第201章 午宴第364章 蕭氏的請求(上)第82章 立威第544章 夜襲陰山(上)第35章 地主階級第46章 火鍋夜宴(上)第132章 傳遞消息(下)第402章 再戲趙德言(上)第97章 李世民的態度第540章 大火拼(下)第397章 如此佛理第22章 渭水之盟(一)第316章 胎教與信鷹第252章 趙爵爺第124章 四方館疑案(四)第220章 納徵(下)第552章 萬國來朝(中)第407章 蕭瑀上門第535章 面見楊政道(下)第318章 王君廓之死(下)第99章 重組第290章 羅神棍與丹藥(下)第471章 平滅飛雲寨(上)第87章 御前操演(上)第531章 靈兒有喜第182章 朔方之變(一)第242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下)第397章 如此佛理第311章 獻寶(下)第334章 大反轉第321章 招商會(上)第485章 君臣密議第160章 敵友難辨(上)第336章 挖牆腳第1章 楔子第427章 新官上任第一把火(上)第154章 做會主?第29章 論功行賞(上)第528章 運籌帷幄(下)第361章 戲弄趙德言第453章 柳暗花明第186章 朔方之變(五)第122章 四方館疑案(三)第553章 萬國來朝(下)第531章 靈兒有喜第242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下)第483章 白蛇傳(上)第561章 命不該絕第8章 去個好地方第516章 倒黴的長孫嘉慶第198章 辭親?結親?(上)第280章 又升官了第64章 收田第438章 吃飯,是件大事第275章 再戰王晊(下)第367章 一樹梨花壓海棠第163章 長安城的反應(上)第279章 賑災第283章 請示夫人第234章 趙家莊(下)第509章 畢業典禮(上)第18章 突襲前奏(中)第399章 被告狀了第403章 再戲趙德言(下)第417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第564章 平州刺史第20章 天降奇兵第68章 獻藥第184章 朔方之變(三)第407章 蕭瑀上門第204章 又遭遇經濟危機了第221章 賺錢的點子泡湯了第151章 護龍會(中)第345章 夜梟演習(六)第104章 傢俱廠開業(下)第117章 爲李世民科普(上)第315章 與胡商談判(下)第191章 李二要陰趙雲澤第469章 槍聲與鮮花(中)第185章 朔方之變(四)第5章 一肚子齷齪第376章 煽風點火第389章 出使薛延陀第298章 遷居第318章 王君廓之死(下)第365章 蕭皇后的請求(下)第430章 人不風流枉少年(上)第520章 李世民的決斷(下)第190章 各方反應第437章 青苗法的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