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此時,站在一旁邊的四貞開口了,她輕言細語地問建寧:“你們滿人是年長年幼來論序的嗎?在我們漢人那裡,哪怕姑姑的年紀再小,侄女也不敢直呼其名的。”
四貞這話一說,周圍頓時一靜,建寧回過神來。
烏布里的父親嶽託是和碩禮親王代善的長子,因其自幼喪母,繼母苛刻,故太祖大妃受命將其與太宗皇太極一同撫養,兩人同吃共住,情同兄弟,相交綢繆,但從輩份上來講,他卻是太宗之侄,也因此,烏布里雖然比建寧年長,卻比她小一輩。
只是由於嶽託的福晉烏拉納喇氏是哈達格格莽古濟之次女,莽古濟和莽古爾泰兄弟謀逆篡位獲罪後,豪格爲表忠心,手刃其妻即莽古濟之長女,而嶽託卻因夫妻情深,沒有下手,這一舉動引起太宗的反感與疑忌。
嶽託也因此備受牽累而多次降爵,初封親王最後卻降爲多羅貝勒,連多羅郡王的爵位都是死後得封。
但因爲舊日的情分,太宗對嶽託的子女卻多有照應,烏布里就是在宮裡長大的,因其比伊哈娜、烏希哈、建寧幾個都要年長,向來是直呼其名,倒令建寧忘記了她們之間的輩分,一直把烏布里看做姐姐一般。
久而久之,加之嶽託是爲大清朝戰死的,戰功赫赫,頗受嘉獎,烏布里顯然就忘記了自己的輩份。
被四貞這一提,烏布里的臉色就有些不好看。
因爲是在皇后的千秋宴上,她倒沒有提高聲音,只是語氣裡有些不善:“這是我和建寧的事情,你一個外人,少在這裡挑撥離間,搬弄是非。”
四貞睜大眼睛,一臉不解,慢悠悠地說道:“我是太后娘娘的義女,皇上是我的義兄,建寧公主殿下說起來,就是我的姐姐,我怎麼是外人呢?說起來,你也該稱我一聲小姨,對長輩這麼說話,是和碩公主的規矩嗎?”
烏希裡被她這樣一說,不知該如何辯駁,半晌,方說了一句:“漢人狡詐,建寧你別上了她的當。”
“我曾聽父王說過,多羅克勤郡王見識不凡,不僅軍功彪炳,還在天聰六年(1632)正月,率先與漢人佟養性額駙聯姻。以‘雕鞍良馬及繡緞貂裘、金鑲玉帶、靴、帽等物’贈給親家佟養性,佟養性率其兄弟及官屬一再叩首謝恩,對此感激涕零,多羅克郡王的遠見卓識與博大的胸懷在當時的諸貝勒中,真是無人能及,正在因爲他恩養漢人及滿漢通婚之建議,對太宗網羅人才,成就大業意義深遠,從而功封和碩成親王,做爲他的女兒,縱然沒有學到一星半點,也不該如此敵視我們漢人吧?”
聽到四貞義正言辭地暗諷自己見識短淺,烏希裡勃然色變。
四貞又道:“遠的不說,就是跟前,皇上也提倡也滿漢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以使大清千秋萬世,爲此,皇上將四貞這個孤女接入宮中,請太后娘娘教養,可我今個聽烏希裡公主這話,倒象是對皇上、太后娘娘的滿漢之策頗有不滿呢?”
被四貞這一頂大帽子扣下來,烏希裡雖然氣得臉都變了,卻半天說不出一句話。
雖然四貞的聲音一直不大,但這邊的動靜卻引起了主座那邊皇后的注意,她讓身邊的宮女過來問問怎麼回事。
建寧看着烏希裡不說話。
烏希裡明白過來,若是她再不低頭,今個這事就會被皇后知道,那就等於太后、皇上都會知道了。
她雖然被封和碩公主,卻也是經歷了家族起落之人,知道得罪了太后和皇上會是什麼結果,忍了又忍,到底強擠出一絲笑意,對建寧道:“之前是我唐突了,殊蘭年紀小,不懂事,還望建寧你見諒。”
建寧看着她,用一種不同以往,頗有些居高臨下的姿態說道:“你該叫我姑姑。”
說完,她再不開口,只是站在那裡冷冷的看着烏希裡。
烏希裡的臉色紅了又白,最終,還是說了一句:“希望小姑姑原諒,這次是殊蘭唐突了。”
拿殊蘭說事,這是還不認爲自己有錯,建寧有心再說烏希裡幾句,卻被四貞輕輕扯了扯衣袖,再看向奉皇后之命過來的宮女,逐淡淡道:“殊蘭年紀還小,我就不同她計較了,還望你們當姐姐的,回去多給她講講道理,別誤了皇帝哥哥的大計。”
烏希裡恨得牙都發麻,終究還是點了點頭,“小姑姑說的是,回去後,我會管教殊蘭的。”
殊蘭被姐姐這一說,心裡很不高興,有心辯解兩句,卻被她三姐訥敏在旁邊拉住,只是漲紅了麪皮看看建寧又看看四貞,嘴裡卻囁嚅着說不出話來。
建寧摸了摸殊蘭的頭,似笑非笑的說道:“你要怨,就怨唆使你出頭的人吧,趁着功夫多吃些吧,免得回家還要被你的姐姐當槍使。”
訥敏本是側福晉所生,不過很會討嫡母歡心,所以一向是以嫡女的身份出現的,聽了建寧的話,她只一個勁的低着頭,哄着殊蘭扮鵪鶉。
倒是烏希裡,若有所思的看着她,那眼光銳利的讓訥敏後背起了一層冷汗。
看到旁邊有人已經往這邊打量,建寧就不動聲色,笑盈盈地同烏希裡姐妹說笑起來,彷彿剛纔那些個不愉快從來不曾發生過。
四貞則對皇后派過來的宮女淺淺一笑:“這位姐姐,你過去給皇后娘娘說一聲,沒什麼事,就是我們幾個說嘴玩呢,叫娘娘別擔心。”
那宮女也是個伶俐的,自然明白四貞的意思,遂給她們福了個禮道:“格格們好好玩,多吃些,免得皇后娘娘怪罪公主殿下慢怠了!”
這麼一打岔,這一番熱鬧才總算遮掩過去了。
招呼了客人們好一陣,建寧和四貞她們方纔有時間自己坐下來吃幾口。
四貞剛喝了幾口燕窩粥,覺得發冷的身子暖和過來,就見有個宮女走過來對她一福後說道:“貞格格,端順妃娘娘請您到偏殿那邊去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