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太后那邊思索許久後,終究還是決定,不折騰了,讓秦王李世民早日入土爲安,畢竟她跟李世民本來就沒多少感情,何必死後還非得合葬在一起呢?
三個人在一起,她都怕尷尬。
而且她很清楚,即便這事得到了無上皇的許可,也終究不那麼合乎理法。
百官肯定會有議論抵制!
她可不願意給兒子添麻煩。
徵詢過無上皇白聖以及自己母后意見之後,已經改元鹹平的李恪,很快便開始按他們的意見,安排李世民喪事。
沒錯,白聖現在不是太上皇了。
他是無上皇。
主要是李恪登基後,他母親楊貴妃理所當然晉升成爲皇太后,這時候再稱呼白聖爲太上皇的話,就有些不太恰當了,也不合適,畢竟現在的皇太后是太上皇的兒媳婦,怎麼看都顯得很彆扭。
正好前頭也有過,孫子登基,爺爺還在世的情況,那時便尊之爲無上皇。
雖然那個朝代很離譜。
但好歹勉強能算有先例可循,官員們也懶得再創造一個新的稱呼,然後白聖他就有了這麼個還挺中二的新身份。
太上皇之父——無上皇。
等李世民的喪事結束,李恪便開始循序漸進的緩慢改革,一步一步的來。
沒辦法,如今世家門閥勢力實在太過龐大,說句不太好聽的,前朝亡國雖然有隋煬帝楊廣的因素在,但世家門閥在這過程當中起的作用也絕不容小覷。
隋末反王,哪家沒門閥背景?
溫水煮青蛙的緩慢割肉,那些世家門閥興許還能忍受得了,可一旦真大刀闊斧,表明態度要徹底覆滅世家門閥。
誰還能任你宰割不成?
比如說隋文帝,他所創建出來的盛世,實際來講就是靠割世家門閥肉,以及亂世之後不瞎折騰,才能得以促成。
最簡單直白的一個政策便是,大索貌閱,相當於人口普查,隨便一搞就增加了一百六十四萬人口,其中成年男丁四十四萬,後續又增加了些新措施,等到開皇十八年的時候,相比較於開國之初統計的數據,總人口幾乎翻倍,按戶來算的話,更是從四百萬戶增長到八百七十萬戶,增長的速度可謂相當恐怖。
這麼多人哪來的?
總不可能是生出來的吧,建國總共才十八年,再能生也生不出這麼多啊!
那些人口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從世家門閥手裡摳出來的,屬於投靠世家門閥,被世家門閥隱藏起來的人口,這些人只有被查出來登記在冊,才能成爲國家人口,給國家繳稅,增加國家實力。
否則增加的就是世家門閥的實力。
隋文帝從世家門閥手裡摳出這麼多人來,國力能不增長,能不出現盛世?
而當時天下實在亂的太久,不僅百姓希望和平,世家門閥其實也不願意見到亂世出現,這才忍了下來,直到後來隋煬帝實在不幹人事,不僅不給世家門閥活路,連百姓的活路都不給,那就沒辦法,只能齊心協力,掀翻了隋煬帝。
所以鈍刀子割肉,溫水煮青蛙,世家門閥大概率是能忍下來,或想方設法鑽漏洞,通過其他手段彌補自家利益。
可要真大刀闊斧叫囂要滅了他們。
他們肯定也不可能等死。
到時受苦的還是百姓。
所以白聖和李恪纔會定下循序漸進慢慢來的計劃,比如先改進技術,降低筆墨紙硯和書本價格,又比如將各地的文教事業,納入官吏考覈範圍。不管如何,如今大部分官吏都與世家門閥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很多人也以與五姓七望通婚爲榮,多培養人才肯定沒壞處。
等有了足夠多的底層人才,接下來當然就是改革科舉,增加進士的名額。
一切都如白聖他們計劃的那樣。
緩慢推進着。
甚至於就連過程可能會遇到的各種暗地阻撓,白聖他們也都是心知肚明。
畢竟他們是真開掛了!
面對李恪的那些操作,世家門閥們又不傻,很清楚他究竟想幹什麼,但畢竟沒有喪心病狂的直接動手,所以他們也只是暗地裡做些應對措施,比如科舉的時候,儘量讓世家門閥子弟中進士。
又比如中進士之後的選官,如果這個進士是世家子弟,那麼很快就能得到一個很好的官位,並且迅速上任,如果不是那就等着吧,一個蘿蔔一個坑,而且就算有坑了,肯定也不是什麼好坑。
世家子弟看不上的那些官位。
才輪得到他們。
即便李恪下旨,要求世家子弟的錄取名額不得高於幾成,他們也有辦法。
不能直接讓他們家子弟中進士,那就讓娶了他們家女兒,與他們家有姻親關係的寒門子弟中,如果不願意,就算真有能力中了進士,也有的是方法讓對方坐冷板凳,遙遙無期的等待着候補。
在這方面,這些世家門閥很合心。
不過他們的這些應對方法,白聖和李恪早有預料,他們只是假裝無能爲力的暫時放任,以及順帶等待時機罷了。
等到自認爲有能力,卻無法中進士的寒門子弟內心怨恨不已,等到那些中了進士,卻依舊無法當官的人,內心憤憤不平,以及這些人的數量足夠多時。
就是李恪正式出手之際。
而這一等,便是整十年!
鹹平十年春閨,最新一屆科舉結束之後,幾個有真才實學,但此次卻落榜的寒門子弟,在李恪的暗示支持下,成功來到太極宮外,敲響鳴冤鼓,控訴科舉不公。同時其他落榜的寒門子弟以及中了進士卻多年沒能候到官職的人,也在李恪人手的引導下,聯合起來控訴。
算是另類的進行遊行!
緊接着,這事是理所當然的驚動了李恪,乃至於無上皇白聖,爲了表示公正,他們祖孫兩個很快下旨,直接在大明宮外召開應答控訴會,大體意思就是讓那些鬧事的到大明宮外等候,他們會出面,聽取他們的控訴並且幫忙解決。
同時還歡迎所有長安百姓圍觀!
保證公平公正公開!
相當於另類的公審,也是另類將世家門閥的那些暗地操作徹底公諸於衆。
隨着控訴會開始,知道自己有人撐腰的領頭人趕忙站出來行禮,然後便將他所知道的世家門閥那些手段,一五一十的全部訴說了出來,並表示這樣的科舉根本就不公平,受那些高官的控制。
他們要是自身能力不夠也就罷了。
可現實明顯不是。
因爲接下來很多事無疑要得罪那些世家門閥,所以白聖與李恪商量了一番後,共同決定,由白聖出面,那些世家門閥要報復或者抵制,那也得找白聖。關鍵的是白聖自信自己扛得住:
“朕聽明白了,總體來講就是指現在的科舉不公平是吧,剛剛朕仔細分析了一下,確實不公平,不公平就改嘛!
以後科舉前,所有考生都不允許接觸滿朝文武勳貴,不管你們彼此間有什麼關係,都不允許接觸,所有主動接觸拜訪的,通通按作弊論處,免去資格!
還有卷子,以後所有考生的卷子都由專人抄一遍,按標準的館閣體抄,同時卷子糊名,且閱卷的官員從定下來之後,就不允許再與外界有接觸了,另外日後考生的卷子,在考試結束,名次定下來之後,需要統一對外進行公佈。”
“此外還可以增加個殿試,反正進士的人數也不多,殿試就由皇帝隨便選個題目,然後再考一遍,就在太極宮裡面考,考完收卷,直接由皇帝來閱卷。
其他閱卷官員可以適當提提意見。
到時也能算是天子門生!
這麼簡單的事情,朕隨便想想就想出了不少解決辦法,你們卻這麼多年都沒有改變,可見一個個沒有真正的爲天下士子着想,剛剛,對,就是你小子。
覺得這樣的想法怎麼樣?
有什麼要補充的嗎?”
本來就是在演雙簧,剛剛控訴科舉不公平的那個,當然是趕忙跪地表示無上皇英明,真正爲他們這些士子考慮。
此舉相比較於過去。
確實公平公正了許多。
然後白聖則適時表示,雖然自己的提議看起來很公平公正,但難保未來不會被人找到漏洞,所以自己的提議只能暫時使用,如果未來發現漏洞,不能永爲定律,還是得與時俱進,適當更改。
這時李恪也趕忙表示皇祖父英明。
幾人一唱一和。
順利將科舉改革的事定了下來。
關鍵的是,他們這些話是當着所有士子百官,以及很多過來湊熱鬧的百姓說的,相比較於總人數而言,利益受損的只是少數,有好處的則是大多數,而且這番操作可謂堂堂正正,因爲經過這麼一剖析,是人都清楚,原來的科舉確實有很多問題,不公平不公正不透明。
而無上皇提出來的改革意見。
至少表面看起來很公平公正。
這時候提反對意見,那就是與在場所有寒門子弟作對,他們多少還是要點臉的,誰也不願意在這時候強出頭,遺臭萬年,被萬人唾棄,所以最後大多數官員只能捏着鼻子,暫時認了這件事。
看起來無上皇的這些提議把漏洞補上了,但大不了他們回頭再琢磨看看。
有沒有什麼其他漏洞可以鑽!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嘛。
只要功夫深,總能有漏洞可鑽,比如說留一些暗號,提前瞭解一下文風之類,只要想鑽,肯定還是有漏洞鑽的。
最多要多費些功夫,比以前麻煩。
這些情況白聖再厲害也無法完全杜絕,只能儘可能公平,哪有絕對公平!
隨着這一控訴暫時得以解決,剩下那些多年沒等到官職的進士,也趕忙上前,開始訴說他們遇到的不公正待遇。
而這時,當然還是白聖開口道:
“明白明白,你們說的這些情況朕大概能明白,但是吧,官位確實相對有限,朕有兩個想法,你們姑且聽聽,要是願意的話,到時可以執行試一試!”
“第一個想法是,各地官員肯定不可能個個合格,難免有貪贓枉法,或者說當土皇帝,乃至於作惡多端的,有可能還會官官相護,考覈也只是考覈他們的爲官能力,不能確保他們不犯錯誤。
而且有的人爲了考覈成績好一點。
可能還會搞強行攤派之類。
這些都是大罪。
所以如果你們願意的話,朕可以安排你們做臨時的督察官,只要能查到某個官員有確鑿的貪污或者犯法之罪,六品以下的,你們可以直接取而代之,就是說只要拿下某個違法犯罪的六品官。
你們就可以直接接替他的位置!
高於六品,但低於三品的,則可以讓你們臨時代理對應官職,如果未來三年考覈都是優,那便可以去掉代理了。
一個蘿蔔一個坑,沒有坑,那就拔蘿蔔,相信蘿蔔當中,肯定有壞蘿蔔!
權看你們自己敢不敢了!”
“第二個想法則是,如果你們不嫌棄一些地方太過於偏遠,或者一些官位太低,那朕可以多添置些官位,到時候你們直接上任,做出成績自然能升官。
比如說嶺南那些地方,實際官員數量並不多,完全可以多增加一些官位。
但因爲沒什麼人願意去,所以纔沒有增加,如果你們願意去,可以向吏部遞交申請,到時候考慮在那些比較偏遠蠻荒的地方多增加位置,現在有專門應對瘴氣和痢疾的藥,你們也不用擔心去那些地方會有去無回,總體講算安全。
對了,還有一些沒考中進士的!
如果覺得自己能力不錯,也可以先申請去做小吏,朕覺得以後最好官吏一體,小吏做得好,完全可以變成官嘛!
你們仔細想想,最好議議,如果多數人都覺得可以的話,想來當今聖上應該也不會駁朕的面子,是吧,恪兒!”
不用說,這些顯然也是白聖與李恪商議之後決定的,爲的就是用這些政策聯合所有寒門子弟以及地方小吏,儘可能替代拔除官場當中的世家門閥子弟。
這些世家再厲害,只要三代沒人當官,一樣得衰敗,五代沒人當官更是妥妥淪落爲寒門,要是再出幾個敗家子。
說不定連寒門都不如。
而這,就是白聖他們的目的。
對於皇族而言,他們不是完全不能接受世家門閥的存在,他們不能接受的是世家門閥永遠不變,永遠是固定的那麼幾家,幾十家,階級固化難以撼動。
有家族興盛,有家族衰敗,有家族滅亡,永遠有人從底層爬上來,階級不斷流通,對皇族而言,纔是最爲有利。
因爲這樣既能避免出現威脅到皇族的龐大世家門閥,也能減少社會階級固化後導致的底層壓抑不滿,最終爆發。
再簡潔一點來講就是,有利於皇族的統治,有利於延續國家存在的時間。
有利於國家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