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忠奸馮道

董遵誨返回隆州之後,將大隊人馬交予劉慶義指揮,自己按照皇帝的命令,快馬加鞭前往崇陵,隨同皇帝拜祭先帝。

作爲樂安公主未來的夫婿,董遵誨確實有隨同皇帝祭拜郭威的資格,更重要的是,他先前並沒有推脫斷後的命令,在郭榮看來,董遵誨對大周、對他都十分的忠心。既然郭榮不準備在短時間內提升董遵誨的官職(準備讓董遵誨負責整軍事宜),就決心在別的方面對他進行補償,比如說,讓大家覺得董遵誨深得皇帝信任。要知道皇帝的信任,比起官職的提升來還要有用,要不然也不會有簡在帝心一說。

郭榮拜祭完郭威的陵寢之後,便來到了負責修繕陵寢的馮道居所。此時馮道已經七十有三,四代爲相的官宦生涯雖然給他帶來了不少榮耀,可也嚴重損耗了他的健康。不過,有董遵誨這個半吊子醫生拿出許多後世食療的方子來維護,馮道倒是沒有陷入歷史上那種病懨懨的狀態。儘管如此,他還是堅決地向郭榮請辭,也作爲自己對前段時間阻撓郭榮北伐的懲戒。

郭榮對馮道倒是十分看重,其實人家馮道的話也有一定道理,新帝登基,最重要的不是南征北討,而是穩定!穩定重於一切,要不是郭榮急於向軍方展現自己的果敢勇毅,馮道的提議就是郭榮的不二選擇。所以即便馮道對自己有所頂撞、甚至有所貶低,郭榮依舊將爲先帝修繕陵寢的這個重任交給了他。在古代,這可是皇帝親信、一國丞相才能肩負起的任務。

見馮道去意已堅,郭榮也只好點頭應允。不過他並沒有同意馮道辭去所有官職的請求,而是保留了馮道中書令的職位,並明詔天下,冊封馮道爲瀛王。

馮道堅辭不就,可實在是耐不住過郭榮的請求。用郭榮的話說,馮道就是父皇留給他的一盞指路明燈,豈能不加以重視?!何況馮道先前反對北伐之事,也卻有一番道理。

聽郭榮這麼一說,馮道很受感動,對郭榮鄭重地拜了幾拜。他對郭榮說道:“老臣出仕之後,歷經數代,只有先帝和陛下能夠仁慈對待百姓,不對他們肆意欺凌,設身處地地幫他們改善生活。老臣本想糊塗度日,卻被先帝和陛下打動,竭心盡力,爲咱們大周謀算。如今雖然因爲年齡和身體願意,退守林下,卻也願爲我大周搖旗吶喊、穩定民心。”

在送走了相對滿意的郭榮之後,馮道將董遵誨留了下來,對他說道:“最近不知怎麼,總想回憶往事,也想找個人好好聊聊天。今天你應該也沒有大事要辦,就陪陪我這個糟老頭子吧!”

董遵誨連忙答應下來,歷史上馮道因爲反對北伐一事心結未解、鬱鬱而終,現在看來,總算還有些精神。也許等他閒了下來,沒有繁雜的政務要處理,不再勞心勞力的他也許還能多活十多年呢!

馮道對董遵誨說道:“我剛剛出仕的時候,投靠了號稱‘燕帝’的劉守光,當時我還是個愣頭青,甭管主上接不接受,時不時給他提些意見。而且當時我也是以魏徵爲偶像,遇事就直言相勸。於是……”

董遵誨好奇地問道:“於是您就升官了?”

馮道大笑,“於是我就被打入死牢,隨時可能會被問斬。也許這種生存狀態提醒了我,讓我以後總是在保全自己的基礎上再來委婉勸誡,後來我被朋友設法營救出來,再後來雖然沒有青雲直上,卻也算是出人頭地。”

“所以您就保持這個節儉的習慣,來隨時提醒自己?”董遵誨好奇地問道,自從他離開隨州來到馮府,就發覺馮道對自己很是儉約,從不捨得購置些奢華物品。

馮道自失地一笑,點頭說道:“也許是吧,當年我做隨軍掌書記,住在茅草棚裡,還沒到分配牀和臥具的級別,就是睡在草垛上。後來俸祿多了,倒也請了些隨從、僕役,照樣有錢大家花、有飯大家吃,也沒有搞什麼特殊,卻從來沒覺得清貧。其實就是這樣,就算攬下再多的財物,一朝身死,萬事皆空。兒孫自有兒孫福,如果全指望你留下的父蔭過日子,那還不如讓他平凡度日,免得牽扯進複雜的官場漩渦中。”

董遵誨連連點頭,笑着說道:“我過去聽人說(歷史書上的記載),過去有人給您送搶來的美女,您都設法推辭掉了,實在是退卻不開的,就另外找間屋子養着,日後送她們返鄉。而您在(喪父後)辭去翰林學士返回故里時,正值大旱,您傾盡家財賑濟鄉民,親自耕田背柴,並幫助鰥寡孤獨耕地。您的這些舉動,十分值得我學習!”

馮道輕輕一笑,當年也不過是爲了求名而已。窮苦人家的孩子,沒有後臺,不搞些小動作如何出名,不出名如何能夠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

馮道又與董遵誨閒聊一段時間,這才笑着說道:“我平生有幾件事做得很是得意,第一件事,就是告誡(後)唐明宗善待百姓,防止穀賤傷農、穀貴餓農,並勸說他實行仁義;第二件事,就是協助衆人以雕版印刷《九經》,弘揚文教事業……不過這些都是小事,我這大半輩子,還有兩件事情,足以宣慰餘生:

第一,就是我做宰相以後,不管讀書人是否貧窮、有無背景,只要他擁有真才實學、只要他還有事業心,那我就會對他進行提拔重用。而我不管那些個世家子弟平日裡如何顯貴,只要他們沒有能力、品行不端、辦事浮躁,我就會他他們進行抑制、冷遇。這些年下來,我總算是培養出一個高素質、有能力,卻獨立於世家的階層;

第二,當年契丹入主中原,我揹負着漢奸的名義、揹負着貪慕富貴的名義前去參見耶律德光,自貶自己,談笑間卻救活了不少百姓,緩解了契丹人的殘暴舉措,減少了契丹人南下造成的破壞,活人無數。當年有許多人要給我建生祠,我竭力反對,這遍及天下的生祠纔沒有建起來。

不過,我這些舉動後世肯定會引發不少爭議,我死之後就算是洪水滔天,只要有利於百姓、無愧於良心,我又有何懼?!……”

看着有時慷慨激昂有時卻有些雲淡風輕的馮道,董遵誨不知道哪個纔是他內心的真正面目。不過對他來說,馮道終究是他的親人,而親人總不會害他。在馮道的教育下,董遵誨對爲官之道又有了新的領悟。三天之後,這纔回京,而京中已有大變!

第170章 鐵口神算(上)第233章 劉子陂大戰(1)第299章 再除王殷第386章 將帥失和第303章 歸去來第362章 計殲塗山敵(上)第198章 史府夜宴(上)第392章 奮起追擊第130章 西行平叛(6)第315章 御營密談(上)第144章 杜重威之死第347章 一文錢難倒英雄漢(上)第307章 高平之戰(1)第412章 較量(中)第477章 風雨揚州城第320章 党進大戰楊繼業(上)第239章 劉子陂大戰(7)第362章 計殲塗山敵(上)第315章 御營密談(上)第170章 鐵口神算(上)第399章 斷人念想(上)第361章 怒鋒!第215章 逃離開封府(3)第215章 逃離開封府(3)第251章 誰爲皇帝(3)第371章 噩耗?議和?第275章 漫長血夜(上)第222章 逃離開封府(完)第156章 大戰王景崇(3)第216章 逃離開封府(4)第450章 李筠造反第153章 小試身手第196章 血案(上)第484章 京中來信第226章 野外定計第339章 奸佞誤國第21章 我要開青樓第271章 遼國劇變(上)第460章 奇襲高平關第177章 李守貞的覆滅(上)第48章 緊急救援第349章 刺殺郭榮!第330章 殉國(中)第272章 遼國劇變(中)第364章 趙普來投第25章 飯後整頓第471章 猛張飛第462章 決戰碾子谷(上)第96章 走鏢(一)第275章 漫長血夜(上)第348章 一文錢難倒英雄漢(下)第95章 杜重威造反第98章 走鏢(三)第482章 野心與野望第137章 深仇大恨(上)第461章 活下去第490章 瓜分權柄第269章 大戰長壽村(中)第379章 瓜代大捷第272章 遼國劇變(中)第219章 逃離開封府(7)第222章 逃離開封府(完)第218章 逃離開封府(6)第183章 小蘿莉第220章 劉大慶之死第277章 漫長血夜(下)第71章 相互算計第83章 敲竹槓第400章 斷人念想(下)第176章 所向無敵(下)第290章 貶官兩級第187章 回家完婚(上)第436章 輕取益津關第125章 西行平叛(1)第187章 回家完婚(上)第261章 郭威稱帝(上)第3章 俺是打虎英雄?(下)第280章 孤軍闖敵營第63章 夜襲(一)第479章 好大一場火(下)第390章 中計入彀第373章 重創劉仁瞻第437章 大戰“姚大蟲”第219章 逃離開封府(7)第218章 逃離開封府(6)第428章 南唐事變(上)第281章 晉州城下二三事第175章 所向無敵(上)第305章 再戰北漢(1)第301章 樓觀道(上)第260章 勸降劉贇第18章 父子密談(下)第141章 無功無過第239章 劉子陂大戰(7)第159章 大戰王景崇(6)第41章 小巷刺殺(上)第144章 杜重威之死第291章 祭拜孔子第343章 斷我糧草?第507章 築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