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御營副先鋒

一場大雨,更堅定了郭榮整修開封府的決心,他着眼於帝王之都的長遠發展,下令拆除城中的違章佔道建築,將城中道路進行拓寬,交通要道更要維持在三十步以上的寬度。

此外,郭榮還下令將城中的墳墓全部遷出,重新安葬。這種讓“死人給活人騰地方”的做法雖然高瞻遠矚,卻也需要極大的勇氣,也遭到了許多人的非議與唾罵。加上前不久,郭榮對佛教逾越之處的嚴厲打擊,開封府中非議聲不斷。

可是郭榮是誰?那可是愈挫愈勇、勇往直前的帝王,在他有限的執政生涯中,從來不會因爲他人的非議來改變自己的想法。而且在郭榮看來,掌控了絕對力量的自己,又何必在乎這些小蟲子的無病呻吟呢?!

面對大臣們委婉的勸誡,郭公滿不在乎地笑着說道:“最近,京師的拓寬工程,對在世的人和地下的鬼魂,都有很大的驚動。可這樣的事情總得有人來做,如果他們怨恨詛咒的話,全都由我一人來承擔。但我相信,總有一天,人們會理解我們整修開封府的苦衷;總有一天,人們會享受到這拓寬道路、遷移墳墓帶來的好處。”

在郭榮的堅持下,在王樸帶傷督促下,開封府的變化可謂日新月異。期間王樸的傷情也出現過反覆,幸好在董遵誨派來的軍醫的細心照料下,總算是得以穩定下來。不僅市內得到整治,郭榮還依照董遵誨的建議,對周邊水路進行疏通清淤,開封府逐漸成爲中原乃至世界規模最大、設施最完備、經濟最繁榮的城市!

就在開封府的面貌與日俱新的時候,討伐南唐的李谷所部也傳來了新的信息。現在戰事進展很是順利,先鋒都將白延遇連破來遠、山口等地守軍,擊潰淮河守軍數千人,又攻佔了上窯。在李谷的指揮下,周軍很快掃平了淮河以北的南唐守軍,而後在淮河正陽段架起一座浮橋,直撲壽州。

壽州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他面對淮河,往西是上游的阜陽,往東是下游的蚌埠,往南就是南唐的戰略要地合肥,再往南就是南唐賴以生存的天險長江!所以壽州是南唐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道防線,也是南唐不可容忍攻破的生命線!對於後周來說,壽州是一定要攻破的堡壘。拿不下它,前面的所有勝利,也全都沒了意義。

對此,南唐並不是沒有防備,負責壽州防務的乃是南唐大將劉仁瞻。除他之外,南唐國主李璟還命令神武軍統軍劉彥貞爲北面行營都部署,率軍兩萬火速增援壽州;並命令同中書平章事皇甫暉爲北面行營應援使,常州團練使姚鳳爲應援都監,率軍三萬進駐定遠。不僅如此,李璟還召回鎮南節度使宋齊丘,命他坐鎮金陵;並任命戶部尚書、翰林學士殷崇義擔任吏部尚書、知樞密院事,與那宋齊丘一道居中調度,預測周軍動態。

位於金陵的後周坐探立即將這些消息發回國內,郭榮立即命令李谷抓緊時間,趁着南唐援兵未至之際,一舉拿下壽州。李谷連忙組織部隊強攻,但愣是攻不破那劉仁瞻的防線。沒辦法,李谷只能一面率軍圍困,一面向中央求援。

郭榮接到求援書,立即有了御駕親征的念頭,他馬上命令侍中鄭仁誨向南方戰區調撥軍需物資,做好大軍出征的準備。

也許是積勞成疾,再加上年老體弱,鄭仁誨接到任務不久就生了重病,居然一病不起。郭榮得知消息後立即親自趕往鄭府慰問,不由得流下淚來:大業未成,又失臂膀!

沒隔三五日,鄭仁誨便離開人世,郭榮立即準備前去弔唁。臨行前有人出來阻攔:“陛下出徵在即,不適合前去弔唁。而且今日正與陛下相沖,萬不可離開皇宮!”

郭榮連連搖頭,“君臣義重,今天是我與鄭愛卿相會的最後一天,又哪裡顧得上這時辰兇吉?!”

於是郭榮親自來到鄭府,哀哭數次,這才含淚離開。不久,郭榮就下令追贈鄭仁誨爲中書令,並追封其爲韓國公、諡號忠正。果然弄個還命令翰林學士陶谷爲鄭仁誨撰寫神道碑文,並將鄭仁誨的安葬費用全都交由官府承擔,以示恩惠。

鄭仁誨一死,後周的軍事調撥立即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御駕親征的軍馬遲遲不能南下。而此時壽州已經被後周強攻月餘,劉彥貞率軍抵達來遠後,立即調集南唐水軍接應,率領所部士卒悉數上傳,馬上奔襲正陽,準備燒燬後周建立的渡橋。

劉彥貞打得主意很好,只要燒燬了正陽的後周軍渡橋,就能將李谷所部全都留在壽州城下。到時候他與壽州守軍裡應外合,後周軍定當大敗。

李谷得知消息後大驚失色,立即派出部隊前去抵擋,並迅速派出使者向朝廷再次求援。於是郭榮下詔御駕親征,攻擊南唐。他任命宣徽南院使、鎮安軍節度使向訓,暫時擔任開封府留守;任命端明殿學士王樸擔任其副手,任命彰信軍節度使韓通任侍衛司統領,繼續擔任在京內外都巡檢一職。

同時,郭榮還命令侍衛親軍都指揮使、歸德軍節度使李重進擔任先鋒官,率軍前往正陽,命令河陽軍節度使白重贊率領三千親兵,進駐潁上。考慮到最近調撥的物資有限,而劉彥貞的大軍正在向正陽靠攏,郭榮任命董遵誨爲副先鋒官,率領三千人馬搶先出發,迅速奔襲正陽。

然而就在董遵誨率部出兵之後,李谷上奏道:“南唐艦隊戰力非常,已經擊破我軍多重阻擊,正在向正陽駛來。我軍以北方人居多,不擅長水面作戰,敵軍如果切斷正陽附近的浮橋,我軍將受到敵軍腹背夾攻,局勢將變得危險至極!不如我軍就此撤兵,全力守衛浮橋,等候陛下的御駕。”

奏章尚在路上,李谷已經有些個着急,他下令全軍整點行囊,隨時準備北犯。而在此時,董遵誨正率軍奔襲淮河!

……

第301章 樓觀道(上)第264章 城頭伏擊戰第385章 夜襲紫金山第200章 郭威返京第212章 大政變(完)第320章 党進大戰楊繼業(上)第503章 兩腳羊(上)第193章 居於開封(上)第94章 北上中原第118章 浴血搏殺(6)第96章 走鏢(一)第403章 再下泗州縣城第423章 屠城?!第328章 空城計(下)第22章 初入兵營第338章 平邊策第54章 趙匡胤的出走(下)第483章 天命?第189章 計退南唐(上)第390章 中計入彀第503章 兩腳羊(上)第92章 出使南平(中)第407章 單挑牀弩!第167章 食君祿 不惜死(下)第353章 御營副先鋒第20章 義結金蘭(下)第488章 黃雀第243章 劉承佑之死(下)第58章 包辦婚姻(上)第73章 襄州鉅變(中)第353章 御營副先鋒第340章 突襲趙季札第369章 拯救袍澤(下)第423章 屠城?!第377章 六合大戰(中)第467章 文臣不惜死,武將逃命忙第187章 回家完婚(上)第140章 深仇大恨(完)第38章 痛打趙匡胤(二)第162章 千里外的算計(下)第80章 掌櫃諫毒計第261章 郭威稱帝(上)第291章 祭拜孔子第379章 瓜代大捷第399章 斷人念想(上)第378章 六合大戰(下)第108章 直入鄴都(上)第452章 各有心機第106章 爭鬥(中)第226章 野外定計第62章 郢州第一仗第468章 鐵打的澤州第217章 逃離開封府(5)第446章 皇帝末路(下)第476章 滅亡前的瘋狂第70章 浴血城頭(三)第162章 千里外的算計(下)第53章 趙匡胤的出走(中)第378章 六合大戰(下)第103章 甲具騎兵第508章 新兵入伍第386章 將帥失和第336章 忠奸馮道第225章 逐鹿攆虎!第276章 漫長血夜(中)第10章 坊中起爭端第209章 大政變(2)第248章 打劫(下)第180章 誅殺趙思綰(上)第127章 西行平叛(3)第30章 香玉之心第223章 澶州示警第147章 弄巧成拙(上)第310章 高平之戰(完)第480章 運氣不佳的鄰居第165章 食君祿 不惜死(上)第244章 義釋百姓第82章 聯想的力量!第100章 曹州兵變(中)第208章 大政變(1)第315章 御營密談(上)第485章 吃人魔王第356章 三軍會師話決戰第240章 劉子陂大戰(完)第432章 北疆鉅變第269章 大戰長壽村(中)第329章 殉國(上)第21章 我要開青樓第321章 党進大戰劉繼業(下)第170章 鐵口神算(上)第333章 氣死劉崇第157章 大戰王景崇(4)第99章 曹州兵變(上)第249章 誰爲皇帝(1)第456章 擊退儋珪第279章 謀算定勝局第286章 攻擊兗州府第428章 南唐事變(上)第400章 斷人念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