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北伐的分歧

說實在話,姚內斌付出的傷亡並不算慘重,但他率先撤退卻極大地折損了手下士兵們的士氣。本來因爲援兵久久不至而有所降低的士氣更是跌倒了谷底,讓戰前多加吹噓的姚內斌幾乎無臉見人!

一天之後,在郭榮的嚴令下強行軍的李重進所部,率先抵達了城下;而韓通率領的陸軍主力,也先後受降了莫州刺史劉楚信、瀛州刺史高彥輝,沿途毫無阻礙地衝到了瓦橋關城下。這樣一來,城下週軍的實力大增!

董遵誨並沒有立即指揮大軍強行攻城,而是命令部隊們在關外一字擺開,向關上守軍展示強大的軍容。董遵誨還特意大聲向姚內斌喊話,大意是:王師前來,各城披靡,單靠這區區一個瓦橋關,萬難把守下去!希望姚內斌能夠認清形勢,主動投降,也不會喪失現在享有的榮華富貴,要不然周軍攻城之後,瓦橋關守軍定會與城俱亡!

董遵誨喊了兩遍,城中守軍的軍心就有些浮動。姚內斌見不是辦法,連忙說道:今夜天色已晚,明天再給董遵誨答覆。

董遵誨也需要時間打造攻城器械,便代表衆將答應下來。當夜,周軍營中的燈火持續了很久,很久,將新搬運到城下的投石車部隊那些敦壯結實的身影顯露出來,讓城上守軍切實感到了危機。

姚內斌本想挑選精銳士兵出城夜襲,卻被董遵誨他們暴露出來的力量所震懾,將士們普遍沒了硬扛下去的信心,紛紛勸說姚內斌棄械投降。見大家全都起了降意。姚內斌也不敢死撐下去,連忙向城外派出了信使。代表全軍向周軍投降。

消息傳開之後,郭榮很是興奮,如此輕易拿下瓦橋關,證明天意在他,天意在周啊!他恨不能早先來到關上,覺得漕運船隊速度過慢的郭榮,便率領一衆文武大臣從陸路衝向瓦橋關。不過因爲李重進他們帶走了營中的主力。郭榮身邊只剩下五百名皇家侍衛做護衛。

等到本夜時分,郭榮所部還是沒有能抵達瓦橋關,疲憊的他們只能在半道上紮營休息。而這個時候,蕭思溫派出的斥候騎兵們也發現了這一條大魚。但是他們絕對想不到,後周的皇帝居然帶着這麼一點兵馬就敢上前線。所以,儘管遼軍騎兵們集結起來。卻愣是沒有發動對周軍的突襲。只是待在不遠處的曠野中,與周軍保持對峙。

等到天明時分,失去皇帝消息的董遵誨率領千餘名親信騎兵親自來迎接,這纔將遼軍騎兵所逼退。董遵誨嚇得臉都白了,當然一半是爲郭榮所擔心,另一半則是故意表示自己的忠心。郭榮卻對董遵誨連連安撫幾句,又親自召見了舉義投降的姚內斌。將他冊封爲汝州刺史。至此,瓦橋關以南所有土地,已經盡數被周軍所奪取。

五月二日,郭榮在瓦橋關舉行宴會,宴請隨行的衆位文武大臣,對立下戰功的羣臣表示嘉賞、鼓勵。

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周軍就奪去了三州三關十七縣,付出的代價極爲輕微。郭榮自然龍顏大悅,再起雄心。想要率軍一鼓作氣,徹底收復幽燕。

不過。羣臣卻紛紛表示反對,大家一致勸說道:幽州乃是遼國的大郡,城防工事非常堅固,而且在蕭思溫的督戰下,城高池深的幽州軍馬愈發強盛。何況周軍遠征千里,士兵們也有所疲憊,遼軍以逸待勞,這樣攻打幽州,實在是以弱擊強,勝算很低。

張永德更是大聲勸說道:“咱們這次北伐,所向披靡,幾乎是兵不血刃就很順利地拿下了燕南數州。這都是因爲陛下的威德遠揚,這才讓咱們輕鬆取得如此大的勝利。而遼主得知燕南喪失,一定會調集精兵強將扼守幽州。加上幽州的地勢險要,地理情況複雜,咱們一定得謹慎行事,萬萬不能貿然輕進!”

眼見着衆將一致反對,郭榮皺緊了眉頭,卻沒有輕易表態。大家還以爲他被衆人說服,全都興高采烈地開始飲酒,慶祝起北伐的勝利來。

等到散宴之後,郭榮卻悄悄派人招那李重進入內,對他說道:“我軍前來,勢如破竹,關南各州縣,幾乎是兵不血刃地拿下。如今正是滅遼掃北的最佳時機,又豈能中途班師?!朕決議統一中原,平定南北,時不可失,決意再進!如今羣臣一致反對,不過是被外強中乾的遼國所恐嚇而已。朕希望你能夠率領萬餘精兵,作爲大軍先鋒先行出發,朕率領大軍隨後接應,不搗遼都,絕不回軍!”

李重進知道郭榮的秉性,不敢再勸,立即答應下來。他隨即調集人馬,天一亮就領軍出營。考慮到李重進一行兵力單薄,郭榮又命令董遵誨率領五千騎兵稍後出發,以散騎都指揮使孫行友爲副將,攻打易州。董遵誨不敢怠慢,馬上領軍出擊。

在派出這兩支部隊以後,郭榮心中大安,只要他統御大軍緩緩行進,就能夠將遼國勢力逼出幽燕。到時候他的大周王朝疆域擴大一倍,無論是戰鬥力還是戰爭潛力,都大幅度提高,他也能建立一個媲美於大唐的輝煌王朝!

郭榮越想越是得意,身上的壓力一掃而光,被他強壓下來的病魔立即探出頭來,對他進行了迅猛打擊!忙於北伐的郭榮,這段時間根本就沒有吃藥,更沒有調理身體,所謂病來如山倒,郭榮本是小小的感冒,沒想到竟然一病不起,只能留在瓦橋關調理身體。

失去了郭榮的大軍接應,李重進哪裡敢貿然北上,等他行至固安的時候,就悄悄控制兵馬,減緩了北上的步伐。正好固安城北有一條安陽河,上面的橋樑被遼將領軍拆毀,河上的船隻也被潰逃的遼軍奪走焚燒。

李重進心中暗喜,一邊裝出氣惱的樣子來,限令士兵們及時修復橋樑;一邊又悄悄派出斥候,打探周邊消息,以便自己日後及時撤離。就在李重進在安陽河邊無所事事的時候,董遵誨也率軍衝到了易州。

第428章 南唐事變(上)第391章 潰逃?反擊!第320章 党進大戰楊繼業(上)第225章 逐鹿攆虎!第263章 增援晉州第61章 郢州內爭第468章 鐵打的澤州第299章 再除王殷第343章 斷我糧草?第73章 襄州鉅變(中)第329章 殉國(上)第86章 風高放火天(下)第331章 殉國(下)第466章 一聲霹靂第361章 怒鋒!第166章 食君祿 不惜死(中)第352章 治理水患第60章 告別與行軍第394章 河上斬蛟龍第440章 點檢作天子!第465章 神兵突降第47章 城門爭奪戰(下)第250章 誰爲皇帝(2)第410章 暴怒出擊第194章 居於開封(下)第50章 智退王西昌(上)第353章 御營副先鋒第72章 襄州鉅變(上)第66章 禍起蕭牆第394章 河上斬蛟龍254 誰爲皇帝6第229章 佔據滑州第215章 逃離開封府(3)第193章 居於開封(上)第69章 浴血城頭(二)第201章 遼軍南下第20章 義結金蘭(下)第170章 鐵口神算(上)第256章 黃旗加身(下)第402章 先滅水軍先鋒第379章 瓜代大捷第155章 大戰王景崇(2)第451章 艱難的選擇第168章 軍議與禁酒令第279章 謀算定勝局第6章 客棧送王樸(下)第451章 艱難的選擇第250章 誰爲皇帝(2)第442章 董遵誨大婚第177章 李守貞的覆滅(上)第97章 走鏢(二)第16章 以爹壓人第71章 相互算計第405章 斬將奪旗(中)第35章 殺機初現第363章 計殲塗山敵(下)第321章 党進大戰劉繼業(下)第48章 緊急救援第123章 功過相抵(中)第266章 騎兵突襲(下)第253章 誰爲皇帝(5)第475章 運籌帷幄 決勝千里第180章 誅殺趙思綰(上)第503章 兩腳羊(上)第7章 雲韶坊中話拔釘(上)第231章 大家一起吹牛皮第296章 親密戰友副統帥(上)第494章 構陷第352章 治理水患第78章 酒樓巧遇(上)第306章 再戰北漢(2)第493章 暗鬥第484章 京中來信第207章 意外臂助第447章 皇帝之死!第7章 雲韶坊中話拔釘(上)第46章 城門爭奪戰(上)第408章 重傷昏迷第84章 倔強的張逸第57章 桂英,誤會啊!第92章 出使南平(中)第335章 斷後(下)第220章 劉大慶之死第6章 客棧送王樸(下)第18章 父子密談(下)第233章 劉子陂大戰(1)第91章 出使南平(上)第251章 誰爲皇帝(3)第462章 決戰碾子谷(上)第418章 上陣父子兵第294章 李家莊之戰(下)第13章 坊中亂戰(上)第83章 敲竹槓第432章 北疆鉅變第197章 血案(下)第123章 功過相抵(中)第459章 主帥間的較量第213章 大清洗(1)第26章 城門大收穫第203章 將相失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