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智退王西昌(下)

王西昌心中暗道:咱們兩家都打到這個地步了,還不算撕破臉嗎?王安州大人的義子王端被你們投入大牢,我們安州駐隨州細作頭目趙海、趙星全被你們殺了,還有個添頭趙恩德,光細作就損失了足足好幾百人!加上剛剛城門爭奪戰的時候,戰死的士兵接近五百人,這還不叫撕破臉嗎?!

不過,這還真沒撕破臉。起碼在官面上,大家還是你好我好全都好,並沒有相互攻擊。王安州曾經對王西昌說過:這董宗本縱然跋扈無禮,可是他是新皇帝身邊的親信,代表着皇帝的威嚴,如今大漢(後漢)新立,皇帝雖然沒有着手收拾各地割據勢力,但是也決不允許地方勢力來挑釁皇帝的威嚴。所以,雖然王令溫派出王西昌來偷襲隨州,但是也不敢以安州的名義公然攻擊,更不敢動用安州本地力量。

而董宗本雖然將王令溫的義子王端下獄,但也沒有將他虐待拷打,據王西昌瞭解,除了行動不自由以外,王端依然可以好吃好喝好悠閒。而無論是趙海、趙星、那些細作,還是剛剛戰死的那五百士兵,在名義上都是盜賊,董宗本並沒有拿他們做過文章。

王西昌不得不考慮董遵誨的建議,現在隨州城裡內應死的死、逃的逃,而自己的部隊又沒有投石車等攻城器具,單靠簡易的雲梯,根本不可能攻破嚴防死守的隨州城。而且部隊所帶的糧草有限,無法支持長時間戰鬥。

正如董遵誨所說,一旦安審琦得到消息,必定會派出大股部隊進攻,誓將王西昌所部全殲。與其與隨州城打得兩敗俱傷、讓那安審琦佔了便宜,還不如就此罷手,和平相處呢。王安州大人的面子固然重要,可是這支親軍乃是王安州震懾周邊勢力、維護節度使權威的重要力量,乃是王安州賴以安身立命的根本,萬萬不可在此地斷送啊!

王西昌在緊張地思考着,董遵誨也沒閒着,他用力握緊了拳頭,手指甲深深地扎進肉裡去,竭力保證臉上的平靜與淡然。如果兵力充足,董遵誨纔不會提什麼和平共處的建議,早就想辦法全殲城下這支部隊,樹立董家軍的威信了。可是現在兵力非常不足,一營戰死五十人,剩餘四百五十人,情況尚好;二營基本上已經失去了戰鬥力,無法投入下一步的戰鬥。

二營指揮趙匡胤重傷昏迷,其戰力最強的百餘士兵大多戰死或重傷,剩下的三百來人都是些老弱病殘,據劉慶義報告,剛剛往下面丟滾石擂木的時候,居然有很多人搬不動檑木,舉不起滾石,這樣的身體素質,能指望他們連續奮戰嗎?!

而且到了這個時候,刺史府召集的青壯還沒有趕來,唯一的支援部隊就是楊偉派來的一百名士兵,董遵誨其實是在唱空城計,只要那王西昌下令攻城,董遵誨將立即帶人縮進城去,藉助城樓等工事阻擊敵軍,無力正面抗擊。

現在戰場十分詭異,王西昌沉默了一會,這才說道:“董遵誨,你倒是說服了我,咱們兩家打得兩敗俱傷,白白便宜安審琦而已。可是,就這麼撤軍,我如何向我家大人交代,如何向手下的弟兄交代?”

董宗本已經來到了城樓之上,但是這個局面,他並不適合出面。他一邊指揮青壯快速趕來,一邊偷聽董遵誨與王西昌的談判。

董宗本低聲對楊光義說道:“你去告訴道安,別的條件都能答應,只有一條——必須關押着王端。他畢竟是朝廷承認的都虞候,雖然爲父已經上報了王端貪污受賄瀆職的罪證,可在朝廷處置他以前,決不可放虎歸山、授人以把柄。對了,可以跟他們說,我願意保舉王令溫爲校檢太尉、同平章事,反正這兩個都是虛銜,如果我上奏朝廷,極有可能通過。”

楊光義連連點頭,快步跑下城去,向董遵誨低聲彙報。董遵誨大聲說道:“將軍,我方願意歸還全部屍體,包括趙海、趙星等細作的屍體。如果將軍不方便攜帶,我方願意讓他們保全屍骸、入土爲安。”

王西昌點了點頭,這一條還不錯,帶兵打仗,如果連手下人的屍體都保不住,那誰也不願意跟着你,大家出來混,不就是求得活着瀟灑多金、死了葬得光榮嘛!不過,將屍體全部拉回安州不太現實,容易引起更多的麻煩,王西昌大聲說道:“他們既然在隨州戰死,就讓他們在隨州城外安息吧。不過,我如何向我家大人交代呢?”

如何向王令溫交代?董遵誨趕緊開動腦筋思索,正如董宗本所說,董遵誨記得後漢剛剛建立的時候,爲了籠絡各地勢力,封了大批的太尉、平章事職位,都是掛職的虛名而已。王令溫畢竟鎮守地方多年,勢力較強,朝廷一定會加以封賞。而他現在都五十二歲了,建功立業的興趣少了,更可能在乎身後事,如果能上書朝廷給他加一個虛銜,那王令溫面子得到保全,也能有些榮耀。

於是董遵誨大聲說道:“王安州大人少時便以勇武著稱,到如今節度永清軍,天下知名。我父素來敬佩其武功、謀略,如今我父官居刺史一職,願上書朝廷,加王大人校檢太尉職務!你看如何?”

王西昌點了點頭,王安州大人如今年紀也大了,最注重這些虛名。校檢太尉一職雖然沒有實權,卻也是類似於戰區總司令的職位,地位超然,有此官位到手,倒也能彌補安州大人的損失。

於是王西昌往前走了數十步,在戰場中間等候。董遵誨也上前數十步,兩人站在一起,低聲商議善後之事。兩人既然在談判,那爆發戰爭的風險就大幅度降低。

董宗本笑着指着董遵誨說道:“此吾家千里駒也!來人,集中全城青壯,上城示威,以壯膽氣!”

聽到他的命令,早先徵集的兩千青壯分別從南北城牆上跑了過來,加上董宗本新徵集的近千青壯,足有三千餘人。雖然疏於訓練,但是聲勢浩大,王西昌見之色變,不敢再提額外條件。兩軍遂罷戰,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半個月後,後漢加封王令溫爲校檢太尉、同平章事。安審琦以盜賊攻城之事風聞上奏,後漢朝廷也只能和稀泥,只是嚴盜賊之法,敕命凡捉獲盜賊,不計贓物多少,按驗不虛,皆處死!

第106章 爭鬥(中)第320章 党進大戰楊繼業(上)第14章 坊中亂戰(下)第281章 晉州城下二三事第374章 劉仁瞻之殤第210章 大政變(3)第47章 城門爭奪戰(下)第42章 小巷刺殺(下)第453章 儋珪槍、撥汗馬,可平天下!?第419章 御帳獻策第429章 李煜的野望第453章 儋珪槍、撥汗馬,可平天下!?第137章 深仇大恨(上)第450章 李筠造反第321章 党進大戰劉繼業(下)第324章 如有神助第30章 香玉之心第310章 高平之戰(完)第495章 平反第17章 父子密談(上)第311章 自在將軍第363章 計殲塗山敵(下)第397章 攻克淺灘第99章 曹州兵變(上)第326章 代州鉅變第391章 潰逃?反擊!第140章 深仇大恨(完)第406章 斬將奪旗(下)第296章 親密戰友副統帥(上)第91章 出使南平(上)第202章 將相失和(上)第290章 貶官兩級第157章 大戰王景崇(4)第113章 浴血搏殺(1)第99章 曹州兵變(上)第100章 曹州兵變(中)第111章 城樓交鋒第179章 通敵書信第109章 直入鄴都(下)第92章 出使南平(中)第415章 大戰洪澤湖(中)第235章 劉子陂大戰(3)第396章 進軍濠州第411章 較量(上)第130章 西行平叛(6)第330章 殉國(中)第125章 西行平叛(1)第309章 高平之戰(3)第342章 專打破柴都第83章 敲竹槓第243章 劉承佑之死(下)第486章 圖窮第320章 党進大戰楊繼業(上)第74章 襄州鉅變(下)第144章 杜重威之死第30章 香玉之心第502章 暗渡澧水第79章 酒樓巧遇(下)第42章 小巷刺殺(下)第16章 以爹壓人第345章 秦州易幟第485章 吃人魔王第344章 要你性命!第293章 李家莊之戰(上)第119章 浴血搏殺第450章 李筠造反第271章 遼國劇變(上)第62章 郢州第一仗第300章 確立儲君第70章 浴血城頭(三)第214章 逃離開封府(2)第40章 痛打趙匡胤第476章 滅亡前的瘋狂第28章 巧做整編第289章 慕容之死第253章 誰爲皇帝(5)第211章 大政變(4)第269章 大戰長壽村(中)第202章 將相失和(上)第457章 揮軍澤州第383章 孫晟之死第441章 老實人,愚蠢事第283章 賄賂皇帝郭威第4章 大哥,俺也沒錢第55章 高從誨的野望第423章 屠城?!第375章 南唐的反撲第320章 党進大戰楊繼業(上)第220章 劉大慶之死第208章 大政變(1)第493章 暗鬥第247章 打劫!(上)第439章 大意失荊州第271章 遼國劇變(上)第263章 增援晉州第326章 代州鉅變第318章 炮兵指揮使(中)第7章 雲韶坊中話拔釘(上)第431章 李煜登基第25章 飯後整頓